高等教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内涵和外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相异的变化,呈现出相应的表现形式和本质特征。在古代,表现为高深学问教育,中世纪至19世纪表现为大学教育,20世纪初到现在则表现为中学后教育或第三极教育。
高等教育就是在大学,文理学院,技术学院,师范学院等教育机构内,所实施的学术的,专业的,科技的,师范的等各类的教育,而其入学应具完成中等教育并年满18岁之基本资格,其课程之设计应于修毕全部课程后,授予学位,文凭或证书等类之裁定的证明。
习明纳(seminar):这种学习形式不只是讨论消化现成的理论,学生还要带着自己的观点和收集的资料参加研讨,一起探讨真理。
古埃及的高等教育:公元前6000年前,古埃及出现了学校教育活动。古印度的高等教育:公元前16世纪开始,两个学术中心,塔克西拉及那烂陀。古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公元前2700年前有了雏形。于夏商时期的上庠,东序,右学,西周的辟雍,泮宫,射庐。分官学和私学。官学中太学和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私学中以孔子开办的私学最著名。唐宋时期的著名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茅山书院,嵩山书院等。
古希腊的高等教育:毕达哥拉斯学派开创了西方高等教育的先河。分哲学及修辞学;哲学代表人物为柏拉图,修辞学代表人物为伊索克拉特。修辞学教育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和高尔吉亚;从公元前4世纪起,由柏拉图的学园,伊索克拉特的修辞学校,亚里斯多德的吕克昂,伊壁鸠鲁和芝诺的哲学学校共同构成了西方历史上的雅典大学。
中世纪大学:12世纪,意大利的波隆纳大学,萨莱诺大学,此后为巴黎大学,牛津大学。以行会为其性质。中世纪大学规定,必须设立文科及医科,法科,神科三个高级学科中的一种,才可称为大学。
高等教育史上近代大学的开端:德国的哈勒大学(1694),哥廷根大学(1737)。1810年柏林大学则开启了研究型大学的未来。
高等教育发展的明显标志就是由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高等教育和普及高等教育转变。
通才:指那些知识面宽,职业适应面广的人才。
专才:指那些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单一的人才。
高深学问教育的基本内涵:从形式上说,古代高等教育机构是各国的高等学术中心,或设于宫廷,或附在神庙,或存于私学中,主要表现为个别大师的聚徒讲学,进行高深学问的学习。从目的或内容上说,古代高等教育主要培养官吏和神学人士。东方古代高等教育以人文及伦理教育为主,辅以少量的自然科学教育;西方古代高等教育则以人文、自然和雄辩教育为主,辅以伦理教育。从对象上说,高等教育史极少数特权阶层的教育,教育史一种特权和身份。从管理上说,在东方高等教育为政府和寺庙所控制,只有在混乱时期,私学才兴盛。在西方,高等教育表现为私学为主。
大学教育的基本内涵:从形式上说,只有大学才是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学具备传统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形态的某些特征,高等教育便是大学教育,大学独占高等教育的领域。从目的或内容上说,高等教育是人类文明精华得以保存,绵延及发扬的场所,致力高深学术之研究,创造新知识,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开始出现。从对象上说,高等教育是少数精英分子的教育,教师和学生在钻研学术,探求真理的基础上组成学者团体,以确保其优越素质。从管理上说,高等教育试图摆脱
外界的干扰,尤其是来自宗教或政治的束缚或影响,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是高等教育价值及真理实现的保障。
第三级教育的基本内涵:从形式上说,传统的大学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在第三级教育的概念下,大学,专业学院,技术学院以及师范院校等各层次各类型的院校都属于高等教育机构。从目的或内容上说,高等教育应满足当前社会经济与政治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学术研究也应与显示社会密切结合,高等教育应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从对象上说,人人都有权利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不应以任何理由为少数人独占,它肩负着精英与大众的双重任务。从管理上说,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更为紧密,高等教育再保持自治传统的同时应兼顾社会需要,在两者中取得平衡。
高等学校的职能: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学中心,作为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中心,作为服务社会的服务中心
高效职能体系及内部关系:在大众化或普及化高等教育时代,大学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味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各自拥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并通过知识的生产,传递和转化而联系了起来,从而构成了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从表面上看,三项职能似乎可以共同存在于一所高校内部,实际上,他们并未真正统一协调,甚至相互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和冲突。这三个职能内涵不断丰富,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等教育活动的日益复杂,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不应该也不可能平衡的共存在一所高等学校内部。当今时代,没有一所高校可以妥善完满的共同承担并完成这三大职能。在此状况下,三项职能校际间的分工与合作就显得明确和必要,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选择或侧重适当的职能活动,使得教学,科研和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在整体高等教育体系中而不是在单一的学校中得以协调共存。这就需要各个高校对自身进行合理的定位,明确自身的职能,共建一个有序的,分工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来实现三项职能的圆满完成。
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的目的应根据个人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个性和理性,使人真正成其为人。强调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因为社会是由每一个人所组成。教育的价值在于帮助个人发展,教育首选要满足受教育者发展的需要,要以个体的发展为最高目标。代表人物:卢梭,洛克,菲斯泰洛奇,福禄贝尔。
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认为教育应以社会理想为最终目标,其首要目的在于使个体社会化,注重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公民,为社会服务。代表人物: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文化: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后天获得的并为一定社会群体所共有的一切事物,它使人区别于动物,是人类对生活环境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它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狭义的文化指文化是一定社会群体习得并共有的一切观念和行为。
大学文化:大学群体习得并共有的一切观念和行为。它包括大学精神、理念、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管理作风等。精神、理念、校训等属于价值层面的精神文化,着重体现和申明一所大学的价值诉求。校风、学风、教风、管理作风属于实践层面的精神文化,,从实践的角度告诉人们应该如何去践行大学的价值诉求。大学精神文化最显性的一种彰显就是校训,大学精神文化也可以是一种隐性的体现,其中大学的建筑、环境等物体形态都蕴含着一定的大学精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