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规划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生态规划总体思路:

遵循区域生态系统自然演替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强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证城乡发展的水源、绿色食品供应,协调流域上下游、开发与整治、人口与资源、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区域内生态环境整治为先导,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两大系统工程,加速建设科学合理的城乡布局和生产力布局模式,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期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意识,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以科技为先导,以机制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重点地区的生态建设,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防治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加大重点城市、重点行业、重点流域的环境治理力度。

生态规划的原则:

生态规划作为区域生态建设的核心内容、生态管理的依据,与其他规划一样,具有综合性、协调性、战略性、区域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规划要遵守以下原则:

(1)整体优化原则从生态系统原理和方法出发,强调生态规划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规划的目标不只是生态系统结构组分的局部最优,而是要追求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整体最佳效益。生态规划还需与城市和区域总体规划目标相协调。

(2)协调共生原则复合系统具有结构的多元化和组成的多样性特点,子系统之间及各生态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直接影响着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在生态规划中就是要保持系统与环境的协调、有序和相对平衡,坚持子系统互惠互利、合作共存,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功能高效原则生态规划的目的是要将规划区域建设成为一个功能高效的生态系统,使其内部的物质代谢、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传递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网络,物质和能量得到多层分级利用,废物循环再生,物质循环利用率和经济效益高效。

(4)趋势开拓原则生态规划在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的条件下,积极寻求最佳的区域或城市生态位,不断地开拓和占领空余生态位,以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潜力,强化人为调控未来生态变化趋势的能力,改善区域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生态区建设。

(5)保护多样性原则生态规划要坚持保护生物多样性,从而保证系统的结构稳定和功能的持续发挥。

(6)区域分异原则不同地区的生态系统有不同的特征,生态过程和功能、规划的目的也不尽相同,生态规划要在充分研究区域生态要素的功能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进行。

(7)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生态规划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规划中突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发展需要的能力”的原则,强调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同时并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后代维护和保留充分的资源条件,使人类社会得到公平持续发展。

生态规划的程序与内容:

(1)编制规划大纲根据规划任务,确定规划的范围和时空边界,在区域可持续发展总目标下,确定规划的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及指标体系,规划原则和总体思路,编制规划大纲。规划大纲除以上内容外,还应包括规划采用的方法及内容、规划的组织、时间安排及经费安排。

(2)生态调查对区内的复合生态系统进行生态调查,生态调查的方法可以采用遥感、收集资料和实地调查三种方法。收集规划区内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资料及与规划有关的法律法规,有历史、现状资料及遥感资料,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因子相关分析以及现场核实与图件的清绘工作,然后建立资料数据库。资料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资料具体内容包括以下6个方面:

①一般调查,内容主要有动、植物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及迁移行为等情况;

②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及功能,特别注意土地利用类型的调查、城市绿化系统结构的调查、生态流及生态功能的调查;

③社会系统调查,内容有人口的结构、流动及健康状况,科技的结构、转化及应用,科技示范区的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精神文明及环境管理的建设与现状;

④经济系统的调查,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投资结构、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环境与环境保护情况;

⑤区域特殊保护目标调查,属于地方性敏感生态目标的有自然景观与风景名胜、水源地,水源林与集水区等、脆弱生态系统、生态安全区、重要生境;

⑥自然灾害调查。

(3)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对规划区域的生态环境现状、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分析评估。其主要内容包括:

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及演替趋势、各种生态关系、生态过程;

分析和评价区内土地利用格局、环境敏感性、生态足迹(环境承载力)、主要资源的承载力、景观格局、环境服务功能、生态安全和健康;

分析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可持续性、产业结构合理性、环境污染问题等。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的利导因子、制约因素、发展潜力及优势,找出系统中存在的反馈关系、调节机制、政策对系统局部的影响机制,确定规划需要调节的主要环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主要领域、经济发展的模式。

(4)生态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规划区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资源合理利用与工农业生产布局、保育区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环境管理部门和决策部门提供管理信息与管理手段。

生态功能区划应在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的一般过程为:确定区划目标→收集资料→生态环境评价(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生态功能区划及分区描述→编制区划文件及生态规划图件。

生态功能区划分区系统分三个等级,一级区划分以中国生态环境综合区划三级区为基础,各省市可根据管理的要求及生态环境特点,做适当调整;二级区划分:以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服务功能类型为依据;三级区划分:以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指标为依据。

分区方法一般采用定性分区和定量分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区划界。边界的确定应考虑利用山脉、河流等自然特征与行政边界。一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气候特征的相似性与地貌单元的完整性。二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生态系统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