萜类化合物全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萜
20
n=4
树脂、苦味质、植 物醇、叶绿素
海绵、细菌 皂苷、树脂 色素、植物胡萝卜 素 橡胶
二倍半萜 三萜 四萜
25 30 40
n=5 n=6 n=8
多聚萜
103-105
(C5H8)n
倍半萜类化合物之青蒿素
倍半萜类是指由3分子异戊二烯聚合而成,分子中含有15个C 原子的天然萜类化合物。其分布较广,在木兰目 (magnoliales)、芸香目(rutales)、山茱萸目 (cornales)及菊目(asterales)植物中最丰富。在植物体 内常以醇、酮、内酯等等形式存在于挥发油中,是挥发油中 高沸点部分的主要组成部分。多具有较强的香气和生物活性, 是医药、食品、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较重要的代表物是青蒿素:是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其有 效基团为中间的过氧桥-O-O-,如果断裂,则失去活性。
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简介

萜类化合物是指具有 (C5H8)n通式以及其含氧和 不同饱和程度的衍生物, 可以看成是由异戊二烯或 异戊烷以各种方式连结而 成的一类天然化合物。萜 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 存在,高等植物、真菌、 微生物、昆虫、以及海洋 生物,都有萜类成分的存 在。
萜类化合物的分布

萜类化合物在植物界分布很广泛,据不完全统计, 萜类化合物超过了22000多种。
青蒿素的主要用途

A.抗疟:本品乙醚提取物中性部分及其稀醇浸膏 对鼠疟、猴疟、人疟均有显著抗疟作用。 B.抗病原微生物:本品煎剂对表皮葡萄球菌、卡 他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C.解热:注射液对实验性家兔发热有退热作用
D.抗白血病:青蒿酸衍生物对白血病P388细胞有 明显抑 制活性,青蒿β衍生物亦有此作用。
青蒿素的提取工艺

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 主要有乙醚浸提法和溶剂汽油浸提法。 挥发油主要采用水蒸汽蒸馏提取,减压蒸馏分离, 其工艺为:投料 —加水—蒸馏—冷却—油水分 离—精油; 非挥发性成分主要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柱层析及 重结晶分离,基本工艺为:干燥—破碎—浸泡、 萃取(反复进行)—浓缩提取液—粗品—精制

存在最多的是种子植物,尤其是被子植物。

萜类化合物经常与树脂、树胶并生,与生物碱相排斥。
某些菌类和苔藓类植物可合成一些萜类,如 斜卧青霉菌(青霉属decumbens)合成橙花叔醇 近年来从海洋生物中发现了大量的萜类化合物


各种含萜类植物
香菜种子含芳樟醇
从樟树的枝叶可获得樟脑
在柑橘类果皮:如橙, 柠檬中发现柠檬烯
青蒿素结构式
青蒿素空间结构示意图
青蒿素的发现——“523项目”
最早见于公元前168年《五十二病方》 中国抗疟新药的研究源于1967年成立的五二三项目,其全称为中国疟疾 研究协作项目,成立于 1967年的5月23日,因绝密军事项目 ,遂设代号 523。 历经380多次鼠疟筛选,1971年10月取得中药青蒿素筛选的成功。1972 年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对鼠疟、猴疟 的原虫抑制率达到100%。 1973年经临床研究取得与实验室一致的结果、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 1981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由世界卫生组织主办的“青蒿素”国际会议上, 中国《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发言,引起与会代表极大的兴趣,并认为 “这一新的发现更重要的意义是在于将为进一步设计合成新药指出方 向”。 1986年,青蒿素获得新一类新药证书,双氢青蒿素也获一类新药证书。 这些成果分别这些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发明奖和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 2011年9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 氢青蒿素的贡献,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 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


青蒿素化学合成
半合成路线:从青蒿酸为原料出发,经过五步反应得到青蒿素,总得率 约为35~50%。 第一步:青蒿酸在重氮甲烷 /碘甲烷/酸催化下与甲醇反应,再在氯化镍 存在的条件下,被硼氢化钠选择性还原得到二氢青蒿酸甲酯; 第二步:二氢青蒿酸甲酯在四氢呋喃或乙醚溶液中用氢化铝锂还原成青 蒿醇; 第三步:青蒿醇在甲醇/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溶液中被臭氧氧化后得 到过氧化物,抽干后再在二甲苯中用对甲苯磺酸处理得到环状烯醚; 第四步:环状烯醚溶解于溶剂中,在光敏剂玫瑰红 /亚甲基蓝 /竹红菌素 等存在下进行光氧化合生成二氧四环中间体,再用酸处理得到脱羧青蒿 素; 第五步:脱羧青蒿素在四氧化钌氧化体系或铬酸类氧化剂的作用下氧化 得到青蒿素。
青蒿素生物合成



青蒿素等倍半萜类的生物合成在细胞质中进行, 途径属于植物类异戊二烯代谢途径,可分为三大 步:由乙酸形成FPP,合成倍半萜,再内酯化形成 青蒿素。( FPP :是存在于β - 羟基 - β - 甲基戊二 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途径中的一个中间产物,用于 在生物体内生物合成萜、类萜与甾醇) FPP→ 4,11- 二烯倍半萜→青蒿酸→二氢青蒿酸→ 二氧青蒿酸过氧化物→青蒿素。 在青蒿芽、青蒿毛状根和青蒿发根农杆菌等培养 体系中进行的青蒿素合成技术极有可能被应用于 工业生产。百里香中可获得百里酚萜类化合物的分类
按异戊二烯单位的多少,可将常见萜类化合物

分为单萜、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三萜、四
萜和多萜。每类再根据基本碳链是否成环及成环


数的多少进一步分类,
可分为直链、单环、


双环、三环、四环和
多环。

分类表
分类 单萜 倍半萜 碳原子数 10 15 通式(C5H8)n n=2 n=3 存在 挥发油 挥发油、内酯
青蒿素是什么?

青篙素(arteannuin )是 从中药青篙中提取的有过 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 其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 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 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 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表 膜、线粒体,内质网,此 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 的影响。
青蒿素的基本性质




分子式: C15H22O5 分子量: 282.33 物理性状:无色针状晶体,味苦。 溶解性: 在丙酮、醋酸乙酯、氯仿、苯及冰醋酸中易溶, 在乙醇和甲醇、乙醚及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 熔点: 156-157℃ ( 水煎后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