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萜类

合集下载

第七章 三萜及其苷

第七章 三萜及其苷


5、从水溶液中萃取皂苷类最好用( ) A.氯仿 B.丙酮 C.正丁醇 D.乙醚 E.乙醇
6、皂苷溶血作用的原因及表示方法? 含有皂苷的药物临床应用时应注意 什么?
7、简述皂苷,甾体皂苷及皂苷通性。
问题:如何与皂苷类区别?
胆甾醇沉淀法
粗提物
胆甾醇沉淀,过滤
滤液
溶血实验
沉淀
乙醚回流
有溶血活性
乙醚溶液 树脂、脂肪酸、挥发油等
不溶物
溶血实验
有溶血活性 皂苷
五、沉淀反应(皂苷):加盐
甾体皂苷多呈中性,三萜皂苷多呈酸性。
酸性皂苷+(NH4)2SO4 / Pb(AC)2等 中性盐→↓
中性皂苷+Ba(OH)2 /Pb(OH)Ac等 碱性盐→↓ 缺点:铅盐吸附力强,容易带入杂质,脱铅 时也会带走部分皂苷。
齐墩果酸(保肝、降血糖)
甘草中含有甘草次酸和甘草酸。临床上用于抗炎 和治疗胃溃疡。
COOH
O H
RO
H
COOH
O H
RO
H
本品适用于伴有谷丙转氨酶升高 的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29
30 21 22 17 16
20 19 H 12 11 25 2 3 1 4 10 5
H
18
13 9 26 14
附注: (1)并非所有的皂苷都有溶血作用 (2)溶血作用与皂苷分子结构相关 ①有无溶血作用与皂苷元结构有关,苷 元3位有-OH,16位有-OH或C=O时,溶血 指数最高;
②溶血作用的强弱与结合糖多少有关; 单糖链皂苷 > 双糖链酸性皂苷 >双糖 链中性皂苷。
21 20 12 1 2 3 28 4 19 10 5 6 29 11 9 18 8 7 13 14 30

第七章三萜及其苷类

第七章三萜及其苷类

glc O glc
B型:20(S)原人参三醇系
RO OH
HO O glc Rha
2
Re : Rf : Rg1 : Rg2:
R1 R1 R1 R1
glc2-1Rha glc2-1glc glc glc2-1Rha
R2 glc R2 H R2 glc R2 H
C型:齐墩果酸型
COO glc RO
人参皂苷Ro:R=葡萄糖醛酸2-1葡萄糖


C-8,10有 β CH3 C-13有β H C-17有β链 C-20 R或S构型
1 2 3 4 29
21 12 H 11 19 9 10 H 5 18 14 8 7 6 30 13
20 17
22 23 16 15
24
25 26
27
HO
H
28
达玛甾烷 人参 酸枣仁
达玛烷型

原人参二醇和原人参三醇都属达玛烯二醇的衍生物。
1、通式: (C5H8)6 三萜(C30)
30C
游离态 (三萜皂苷元)
三萜皂苷: 多 表面活性
甾体皂苷(去掉3个甲基): C27
萜源衍生物
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符合 “异戊二烯定则” 大多与糖结合成苷,大多溶于水,水溶液 振摇会产生持久的泡沫,因此称为三萜皂苷。 因为许多三萜皂苷具有羧基,因此又称为 “酸性皂苷”。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双子叶植物中分布最 多。 分布:五加科、豆科 植物:人参、桔梗、甘草、柴胡 动物:角鲨烯、海参、珊蝴
难点:
1. 达玛甾烷型、齐墩果烷型、乌苏烷型的结 构特征 ; 2. 皂苷苷键的裂解反应; 3. 三萜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 特征
第一节 概述

三萜类化合物

三萜类化合物

二、结构与分类
4、环菠萝蜜烷型
β构型
21
22
24 25 26
12 18 20
23
11 19
H
1317 16 14
27
2 1 10 9 8
15
α构型
35
30
4
67
H
Cycloartanes
29 28
二、结构与分类
从中药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中分离到的
黄芪苷 I :
24
二、结构与分类
二)单环三萜 菊科蓍属植物-----蓍醇A
HO
蓍醇A
二、结构与分类
三)双环三萜
从海洋生物Asteropus sp. 中分离得到 pouoside A-E是一类具有双环骨架的三萜乳糖苷类。
OR4
OH
OO
OH
OR3
OAc
R1 O
OR2
二、结构与分类
四)三环三萜 蕨类植物、楝科植物等。
常见的糖有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阿拉伯糖、 L-鼠李糖、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醛酸,另外还有D夫糖、D-鸡纳糖、D-芹糖、乙酰基和乙酰氨基糖等,多 数苷为吡喃型糖,但也有呋喃型糖。
有些苷元或糖上还有酰基等。这些糖多以低聚糖形式与 苷元成苷,成苷位置多为3位或与28位羧基成酯皂苷 (ester saponins),另外也有与16、21、23、29位等羟 基成苷的。
第七章 三萜类化合物
一、概述 二、结构与分类 三、理化性质 四、提取分离 五、鉴别
一、 概述
一、概述
多数三萜(triterpenoids)是由30个碳原子组成 的萜类化合物,根据“异戊二烯法则”,多数三 萜被认为是由6个异戊二烯(三十个碳)缩合而成 的,该类化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 有的以游离形式存在

FreeKaoYan萜类和挥发油

FreeKaoYan萜类和挥发油

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一、名词解释1. 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2. 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3. 挥发油4. 萜类化合物5. 酸值、酯值、皂化值6. 奥类化合物二、填空题1. 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认为,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都是由_________ 衍变而来。

2. 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认为,凡是由 _______ 衍生而来的成分统称为 _______ 萜类。

3. ________________ 环烯醚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缩醛衍生物,分子都带有键,属衍生物。

4. 根据结构,可将环烯醚萜类成分分为二大类,即________ 和______ ,分布较广的是_______ 类,例如,玄参中的_____ 苷,栀子中的_______ 苷。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挥发油在低温条件下析出的固体成分俗称为,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分离挥发油中的羰基化合物常采用 _______ 和 ______ 法。

7. ______________ 龙脑又称____ ,俗名 ___________________ 。

其左旋体主要得自;其又旋体存在于挥发油中。

合成品为_______ 体。

8. ____________________挥发油应密闭于 ____________________ 色瓶中温保存,以避免的影响发生分解变质。

9. 穿心莲含有多种 _____萜内酯,其中主要有 _______ 、______ 、 _____ 。

冬凌草中主要成分是_______ 该成分属于______ 环萜。

10. 薄荷油来自____ 科植物,用作________ 药和 ___ 药。

三、选择题1 •罗勒烯经氧化后,可得到2分子HCHO 2分子CH3C0CH及1分子一羰基戊二醛,反应所用的氧化剂应是A. KMnO4B. H2O2C. SeO2D. O32. 某一化学成分能使溴水褪色,能和顺丁烯二酸酐生成晶形加成物,该化合物中具有A. 羰基B. 共轭双键C. 环外双键D. 环内双键3. 在挥发油的高沸点馏份,含有一类可溶于强酸并能和三硝基苯生成兀络合物沉淀的化学成分,该成分可能是:A. 草酚酮类B. 奠类C. 环烯醚萜类D. 强心苷类4. 某一类化合物,甙键易被水解,能和Shear 试剂产生特殊颜色反应,水解过程常产生各种不同颜色的沉淀,该类化合物可能是:A. 强心甙B. 鞣酸甙C. 黄酮甙D. 环烯醚萜甙5.采用分馏法分离下列挥发性成分,各成分馏出的先后顺序为:A. ①一②一③一④①异戊醇B. ②一③一④一①②柠檬烯C. ④一②一③一①③薄荷醇D. ③一④一①一②④杜松烯6. 用硝酸银处理的硅胶作吸附剂,苯:无水乙醚(5 :1)做洗脱剂,分离下列化合物,各成分流出的先后顺序为:A. ①一②一③B. ②一③一①C. ③一②一①D. ②一①一③7. 白豆蔻挥发油含有下列成分,用9%OV—17 做固定相,程序升温法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各成分的保留时间顺序( 小大)应为:A. ①一②一③一④B. ②一④一③一①C. ①一②一④一③D. ①一③一②一④8上题中各成分用硅胶G薄层层析,用己烷做展开剂,各成分Rf值顺序应为:A. ② >@,④ >®B. ① >®,④>@C. ① >@,③ >®D. ④ >@,② >®9. 从艾叶油中分得一新的平喘有效成分IR(cm-1) :3350,2970,2920,1640,1375,890,810。

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部分

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部分

例如,马鞭草苷元在238nm(ε9600)有吸收峰
O COOCH3 O
_ OH
O COOCH3 _
O
CH3 OH
CH3 CHO
马鞭草苷元(240nm) 马鞭草苷元烯醇型阴离子(271nm)
11
(二)IR光谱
6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主要IR光谱特征如下: 7
1.共同特征是在1640cm-1左右有强峰,
8
聚合、缩合、氧化等反应,形成不同颜色的产物。 如京尼平与氨基酸(甘氨酸、亮氨酸、谷氨酸)共热,
即显红色至蓝色。 有的与冰乙酸及少量铜离子共热能产生蓝色。 分子中有环戊酮结构,可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产生黄
色。 注意:上述检识反应并不是对每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都为阳 性反应,故检识时应多做几种反应,并佐以苷的一般检识反 应进行补充检识。
5 4
3
9 1 O2
系烯醚双键的伸缩振动引起的。
10
OH
2.若C4有COOR基,则在1680cm-1左右(个别可在1710cm -1)有α、β不饱和酯的羰基吸收,也是强峰。此点可与C4无 取代基或C4取代基为-CH3,-CH2OH等相区别。
3 . 若 戊 烷 部 分 有 环 酮 结 构 存 在 , 则 于 1740cm - 1 ( 1710 ~
3. 薁类
(1)Sabety反应 :挥发油1滴的1ml氯仿 +5%溴的氯仿蓝、 紫或绿色; (2)Ehrlich试剂反应:对-二甲胺基苯甲醛-浓硫酸(Ehrlich 试剂)紫色或红色; (3)对-二甲胺基苯甲醛显色反应:薄层色谱展开分离后显色 反应。
试剂:对-二甲胺基苯甲醛0.25g、乙酸50g、85%磷酸5g 和水20ml混匀后组成的显色剂(避光可保存数月)。 颜色:室温显蓝色,示有薁类衍生物;

中药化学教案—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

中药化学教案—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

第七章萜类及挥发油课次:19、20课题:第七章萜类及挥发油第一节萜类概述第二节萜的各类化合物一、教学目的:1.了解萜类的含义、生源途径、分布和生理活性。

2. 熟悉萜类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3.掌握单萜、环烯醚萜的结构与分类。

4. 掌握单萜、环烯醚萜的提取与分离。

5.熟悉倍半萜、二萜及二倍半萜的结构特点与分类。

6. 掌握重要物质的提取分离。

二、教学内容:1.萜类的结构与分类。

2.萜类的提取与分离。

三、重点:1.萜类的结构与分类。

2.萜类的提取与分离。

四、难点:1.萜类的结构与分类。

五、教学内容分析及教法设计:六、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填写教学日志,随机应变,组织好课堂纪律。

2.课程引入:3.展示目标:4.进行新课:第一节萜类概述一、萜类的含义和分类(一)萜类的含义萜类化合物指具有(C5H8)n 通式以及其含氧和不同饱和程度的衍生物,可以看成是由异戊二烯或异戊烷以各种方式连结而成的一类天然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多数具有不饱和键,其烯烃类常称为萜烯,开链萜烯的分子组成符合通式(C5H8)n,随着分子中碳环数目的增加,其氢原子数的比例相应减少。

萜类化合物除以萜烃的形式存在外,多数是以各种含氧衍生物,如醇、醛、酮、羧酸、酯类以及苷等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也有少数是以含氧、硫的衍生物存在。

(二)萜的分类一般根据其构成分子碳架的异戊二烯数目和碳环数目进行分类, 将含有一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类称为半萜;含有2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单萜;含有 3 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倍半萜;含有 4 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二萜。

其余以此类推。

同时再根据各萜类化合物中碳环的有无和数目多少,进一步分为开链萜(或无环萜)、单环萜、双环萜、三环萜等。

二、萜类化合物的生源途径经同位素标记等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焦磷酸异戊烯酯(IPP )和焦磷酸Y, 丫一二甲基烯丙酯(DMAPP 被称为“活性异戊二烯”,它们是萜类成分在生物体形成的真正前 体,它们不断聚合,形成萜类,这是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的主要内容。

天然产物课件第七章 萜类化合物(二)

天然产物课件第七章  萜类化合物(二)

应激类疾病,如糖尿病、痛风、高血压等的防治产
生革 命性的改变。
(5)世界现状
与螺旋藻、小球藻等人类常用保健的微藻相比,雨生红球藻有着更加 令人惊异的抗氧化作用,同时也有着更加高难度的养殖与保存技术, 因此只有少数企业掌握。

虾青素的生产一般倾向于开发天然虾青素的生物(植物)来源,并由此 进行大规模生产。有能力商业化养殖雨生红球藻生产天然虾青素的公 司逐渐兴起,有代表性的为:美国Cyanotech、日本富士化工、以色 列Algatech、中国云南石林的云彩金可(GingkoAsta)与爱生行 (AstaBiotec),上述企业与其他国家新兴企业,2014年预计总投入 3亿美元,扩大雨生红球藻生产规模。


原料胶消耗在交通运输方面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例如:一辆解放牌4吨载
重汽车,需要橡胶制品200多公斤,一节硬座车厢需装配橡胶制品总重 300多公斤,一艘万吨巨轮就需橡胶制品近10吨重,一架喷气式客机需要
将近600公斤的橡胶。

在海、陆、空交通运输上,哪一个都离不开橡胶制品。作为运输工具, 轮胎是个主要的配件。除生产普通轮胎外,还大力发展子午线轮胎、无


一般虾、蟹类含虾青素的食物1000克的虾壳中含80-100毫
克虾青素,鳌虾类含虾青素的食物是所有虾、蟹类虾青素含 量最高的,鳌虾类含虾青素的食物1000克的虾壳中约含8001000毫克虾青素。不过除了油闷大虾等少数烹饪方法能把虾 青素从虾、蟹壳中滤出一部分,其大多数虾青素随虾壳、蟹
壳被丢弃了。

琶虾等海水虾。

c.半咸水虾如白虾等。

C.蟹类(摄取虾青素同虾))

a. 蟹类含虾青素的食物 中90%为海产,可食用的有三疣梭

第七章 萜类习题

第七章 萜类习题

执业中药师《中药化学》历年真题精选考前强化训练: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考前强化训练A型题1.萜类化合物由哪种物质衍生而成A.甲戊二羟酸B.异戊二烯C.桂皮酸D.苯丙氨酸E.酪氨酸A2.倍半萜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A.10B.15C.20D.25E.30B3.青蒿素属于A.单萜B.倍半萜C.二萜D.二倍半萜E.三萜B4.具有抗疟活性的是A.乌头碱B.马桑毒素C.雷公藤内酯D.紫杉醇E.青蒿素E5.三萜的异戊二烯单位有A.5个B.6个C.4个D.3个E.2个BA.邻苯二甲酸酐法B.邻苯二甲酸法C.亚硫酸氢钠法D.Girard试剂法E.浓硫酸法A9.下列化合物不属于二萜类的是A.银杏内酯B.穿心莲内酯C.雷公藤内酯D.紫杉醇E.七叶内酯E10.下列有关环烯醚萜类成分结构特点和性质的论述,错误的是A.具有半缩醛结构,C1-0H性质不稳定B.具有环戊烷环结构,有时可裂环C.具有环己烷环结构,有时可裂环D.在植物体内多以苷的形式存在E.骨架结构属于单萜类C11.下列化合物不属于环烯醚萜苷的是A.龙胆苦苷B.栀子苷C.桃叶珊瑚苷D.甜菊苷E.獐芽菜苷D12.环烯醚萜苷具有的性质是A.苷键不易被酸水解B.苷元遇氨基酸产生颜色反应C.与氨基酸加热不产生反应D.苷元稳定E.与葡萄糖产生颜色反应B13.环烯醚萜类难溶于A.水B.甲醇C.乙醚D.乙醇C14.提取环烯醚萜苷时,为抑制酶的活性、中和有机酸,常需加入A.碳酸钙B.氢氧化钠C.碳酸钠D.氢氧化钙E.碳酸氢钠A15.下列化合物中具有挥发性的脂肪族成分是A.桂皮醛B.丁香酚C.鱼腥草素D.桉油精E.异桂皮醛C16.含有奠类成分的挥发油多显A.蓝色B.绿色C.无色D.红棕色E.黑色A17.分离挥发油中的乙基酮类成分,可用A亚硫酸氢钠B.Girard试剂C.邻苯二甲酸D.邻苯二甲酸酐E.丙二酸B18.挥发油不具有的性质是A.挥发性B.亲脂性C.折光性D.旋光性E.稳定性E19.下列挥发油的物理或化学常数不能被直接测定出来的是A.相对密度B.沸点D.酯值E.皂化值D20.用溶剂法提取挥发油时,首选有机溶剂是A.乙醚B.乙醇C.氯仿D.水E.丙酮A21.C0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的优点不包括A.提取效率高B.无有机溶剂残留C.可防止挥发油氧化分解D.较常规提取方法成本低、操作简便E.可用于提取性质不稳定的挥发油D22.分馏法分离挥发油时,主要的分离依据是A.密度的差异B.溶解性的差异C.沸点的差异D.官能团化学性质的差异E.酸碱性的差异C23.Girard试剂法主要用于挥发油中哪类成分的分离A.碱性成分B.酸性成分C.醛、酮类成分D.醇类成分E.醚类成分C24.石菖蒲挥发油中“α-细辛醚、β-细辛醚、欧细辛醚三者的分离最好采用A.纸层析B.聚酰胺层析C.硅胶层析D.硼酸一硅胶层析E.硝酸银一硅胶层析E25.用GC-MS法鉴定挥发油时,主要优点中不包括B.灵敏度高C.样品用量少D.分析速度快E.样品不破坏E26.用气相色谱法对挥发油各组分进行定性鉴别时,常用色谱峰的A.峰面积B.峰高度C.相对保留时间D.离子丰度E.裂解碎片C27.下列有关紫杉醇的论述,错误的是A.含有N原子B.不显碱性C.对碱不稳定D.对酸不稳定E.难溶于水D28.下列有关穿心莲内酯的论述,错误的是A.属于二萜类化合物B.对碱不稳定C.对酸稳定D.为穿心莲抗炎主要活性成分E.难溶于水CB型题[1~4]A.柠檬烯B.鱼腥草素C.龙胆苦苷D.穿心莲内酯E.丁香酚1.能与氨基酸加热产生有色沉淀的是C2.属于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的是B3.能与三氯化铁试剂反应的是E[5~9]A.氢氧化钠B.盐酸C.Girard试剂D.邻苯二甲酸酐E.碳酸氢钠5.从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分离羧酸类成分,加E6.从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分离酚性成分,加A7.从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分离碱性成分,加B8.从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分离醛类成分,加C9.从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分离醇类成分,加D[15~18]A.单萜B.倍半萜C.二萜D.二倍半萜E.三萜15.薄荷醇属于A16.青蒿素属于B17.冰片属于A18.银杏内酯属于C[l9~22]A.丁香酚B.细辛醚C.(-)薄荷醇D.(+)薄荷醇E.癸酰乙醛19.薄荷挥发油主要含有C21.石菖蒲挥发油主要含有B22.丁香挥发油主要含有E[23~27]A.单萜烯B.单萜酸C.单萜醇D.单萜醚E.含氧倍半萜采用分馏法分离上述5类化合物的混合物时,23.最先馏出的是A24.第二个馏出的是D25.第三个馏出的是C26.第四个馏出的是B27.最后馏出的是E[28~32]A.紫杉醇B.薄荷醇C.胡萝卜烯D.齐墩果酸E.青蒿素28.属于单萜化合物的是B29.属于倍半萜化合物的是E30.属于二萜化合物的是A31.属于三萜化合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的是D32.属于四萜化合物的是C[33~37]D.栀子苷E.穿心莲内酯33.具有促进胆汁分泌的化合物是D34.具有降血糖作用的化合物是A35.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化合物是B36.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化合物是E37.具有抗疟活性的化合物是C[38~42]A.1%盐酸萃取法B.5%碳酸氢钠萃取法C.亚硫酸氢钠法D.水蒸气蒸馏法E.超临界流体萃取法38.挥发油常用的提取方法是D39.对热敏感的贵重挥发油可采用E40.从挥发油中分离碱性成分可用A41.从挥发油中分离酸性成分可用B42.从挥发油中分离醛酮成分可用CX型题1.挥发油的组成中主要有A.单萜B.二倍半萜C.倍半萜D.三萜E.四萜AC2.下列结构单元中与紫杉醇的抗癌活性有关的是D.C-13位侧链E.C7-8-OHADE3.栀子苷的性质是A.易溶于水B.苷键易为酸水解C.与氨基酸发生显色反应D.与铜离子显蓝色E.与Shear试剂显特殊颜色ABCDE4.分离挥发油中的醛酮类成分可用A.碳酸氢钠B.亚硫酸氢钠C.Girard TD.Girard PE.磷酸BCD6.属于单萜的是A.薄荷脑B.龙脑C.冰片D.青蒿素E.栀子苷ABCE7.具有抗癌作用的萜类成分是A.青蒿素B.雷公藤甲素C.雷公藤乙素D.紫杉醇E.马桑毒素BCD8.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的分离可用A.硝酸银硅胶层析B.硅胶层析C.聚酰胺层析D.氧化铝层析E.气相色谱10.下列化合物中,属于二萜类的是A.丹参新醌甲B.乌头碱C.穿心莲内酯D.银杏内酯E.雷公藤内酯ABCDE11.环烯醚萜类成分常见于A.玄参科植物B.龙胆科植物C.唇形科植物D.茜草科植物E.芸香科植物ABCD12.下列化合物中,属于裂环烯醚萜苷的是A.栀子苷B.桃叶珊瑚苷C.獐芽菜苷D.龙胆苦苷E.獐芽菜苦苷CDE13.紫杉醇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包括A.含有N原子,具有碱性B.含有酯键,对碱不稳定C.含有苷键,对酸不稳定D.容易还原,丧失活性E.含有环氧丙烷结构,具有抗癌活性BE14.下列有关环烯醚萜的论述,正确的是A.属于单萜类化合物B.主要以苷的形式存在C.可溶于亲水性溶剂D.可溶于亲脂性溶剂E.具有旋光性ABCE15.提取挥发油的方法有A.水蒸气蒸馏法B.乙醚连续回流提取法C.石油醚冷浸法E.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法ABCDE16.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的优点是A.挥发油得率高B.挥发油品质好C.适用于易热解的挥发性成分的提取D.无毒无污染E.在常温常压下即可完成提取ABCD17.从挥发油中分离醇类成分,可选用的试剂是A.丙二酸单酰氯B.邻苯二甲酸C.邻苯二甲酸酐D.丁二酸E.丁二酸酐ACE18.存在于薄荷油中的是A.(-)薄荷醇B.(+)新薄荷醇C.(-)新薄荷醇D.(+)新异薄荷醇E.(+)异薄荷醇AB19.纯化分离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方法有A.正丁醇萃取B.活性炭柱色谱C.聚酰胺柱色谱D.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E.离子交换柱色谱ABD20.莪术挥发油主要有效成分有A.莪术醇B.莪术二酮C.莪术酮D.莪术二醇E.薄荷醇ABCD第八章皂苷考前强化训练1.单皂苷、双皂苷的分类依据是A.糖的数目B.糖链的数目C.皂苷元的数目D.端基碳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子的数日E.端羟基的数目B2.区别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的颜色反应是A.香草醛-浓硫酸反应B.三氯乙酸反应C.五氯化锑反应D.茴香醛-浓硫酸反应E.茴香醛-高氯酸反应B4.组成甾体皂苷元的碳原子数是A.30B.27C.25D.28E.20B5.甾体皂苷的螺原子是A.C-22B.C-27C.C-25D.C-3E.C-17A6.异螺旋甾烷C-25位上甲基的绝对构型是A.25SB.25LC.25αD.25βE.25DE7.三萜皂苷元结构的共同特点是都有A.5个环B.30个碳原子C.8个甲基E.4个环B8.呋甾烷醇类皂苷均为A.双糖链皂苷B.单糖链皂苷C.双糖苷D.单糖苷E.酯皂苷A9.呋甾烷醇类皂苷的结构特点不包括A.F环开环B.多为次皂苷C.均为双糖链皂苷D.C26有β-OH且连有糖E.有甾体母核B10.猪苓酸A属于A.羽扇豆烷型B.乌索烷型C.羊毛甾烷型D.齐墩果烷型E.达玛烷型C11.齐墩果酸的结构类型属于A.羽扇豆烷型B.乌索烷型C.α-香树脂烷型D.β-香树脂烷型E.达玛烷型D12.皂苷的通性不包括A.多为无定形粉末B.多具辛辣味C.多具吸湿性D.多呈酸性E.多为水溶性D13.下列有关皂苷溶血性的论述,错误的是A.皂苷口服无溶血作用C.溶血指数越大,溶血作用越强D.皂苷的溶血活性与糖部分有关E.人参总皂苷无溶血作用C14.从中药中提取纯化皂苷常用的方法中不包括A.乙醇提取,正丁醇萃取法B.乙醇提取,乙醚沉淀法C.乙醇提取,丙酮沉淀法D.碱水提取,加酸沉淀法E.盐酸水解,氯仿萃取法E15.分段沉淀法分离皂苷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皂苷A.皂苷元结构类型的差异B.皂苷元极性的差异C.皂苷极性的差异D.皂苷酸碱性的差异E.皂苷分子量大小的差异C16.分离皂苷时常不使用的色谱分离方法是A.硅胶吸附色谱法B.硅胶分配色谱法C.大孔吸附树脂法D.离子交换树脂法E.高效液相色谱法D17.可用于分离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的方法是A.正丁醇提取法B.明胶沉淀法C.分段沉淀法D.胆甾醇沉淀法E.乙醇沉淀法D18.分离酸性皂苷和中性皂苷,首选A.胆甾醇沉淀法B.铅盐沉淀法C.明胶沉淀法D.雷氏铵盐沉淀法E.乙醇沉淀法BA.浓硫酸B.浓硫酸-重铬酸钾C.五氯化锑D.三氯乙酸E.香草醛一浓硫酸D20.鉴别甾体皂苷C-25的构型属于25D还是25L,可选用A.Liebermann反应B.胆甾醇沉淀法C.UV光谱D.IR光谱E.质谱D21.含C12=0的甾体皂苷元与浓硫酸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后,其UV光谱的吸收峰在A.200~600nmB.270~275nmC.350nm左右D.415nm左右E.310nm左右C22.甾体皂苷元的质谱中均会出现l个很强的基峰,其质荷比为A.139B.115C.126D.155E.137A23.螺甾烷醇类皂苷元的13C—NMR谱中,出现在δ109.5处的信号属于A.C-3B.C-12C.C-20D.C-22E.C-25D24.属于A型人参皂苷的是A.人参皂苷ReB.人参皂苷Rg1C.人参皂苷RfE.人参皂苷RcE25.属于五环三萜的人参皂苷是A.人参皂苷RcB.人参皂苷RdC.人参皂苷ReD.人参皂苷RfE.人参皂苷Roe26.人参皂苷中具有抗溶血作用的成分是A.A型人参皂苷B.B型人参皂苷C.C型人参皂苷D.A型人参皂苷元E.B型人参皂苷元A27.A型人参皂苷用2~4mol/L HCl水解,得到的苷元是A.人参二醇B.人参三醇C.20(S)-原人参二醇D.20(s)-原人参三醇E.20(R)-原人参二醇A29.下列有关人参皂苷R0结构特点的论述,错误的是A.属于双糖链皂苷B.属于酯皂苷C.属于四环三萜皂苷D.属于酸性皂苷E.属于葡萄糖醛酸苷C30.人参总皂苷用7%HCl的稀乙醇溶液进行酸水解,得到的产物中不包括A.人参二醇B.人参三醇C.齐墩果酸D.熊果酸E.糖D31甘草皂苷具有的生物活性是A.止痛作用C.利胆作用D.解热作用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E32.甘草皂苷的苷元是A.甘草酸B.甘草次酸C.齐墩果酸D.熊果酸E.鸟索酸B33甘草酸的性质不包括A.能被中性乙酸铅沉淀B.易成盐C.易溶于热冰乙酸中D.易溶于氨水E.易被酸水解E34.柴胡皂苷元母核属于A.螺旋甾烷B.异螺旋甾烷C.达玛烷D.齐墩果烷E.乌索烷D35.属于原生苷的是A.柴胡皂苷aB.柴胡皂苷b1C.柴胡皂苷b2D.柴胡皂苷b3E.柴胡皂苷b4A36.知母皂苷AⅢ属于A.螺旋甾烷B.异螺旋甾烷C.呋甾烷D.变形螺旋甾烷E.异呋甾烷AA.黄芪皂苷B.黄芪苷C.黄芪苷ID.黄芪苷ⅣE.黄芪皂苷甲D执业中药师《中药化学》历年真题精选考前强化训练:B型题[1~4]A.柠檬烯B.鱼腥草素C.龙胆苦苷D.穿心莲内酯E.丁香酚1.能与氨基酸加热产生有色沉淀的是C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属于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的是B3.能与三氯化铁试剂反应的是E4.属于裂环烯醚萜苷的是C[5~9]A.氢氧化钠B.盐酸C.Girard试剂D.邻苯二甲酸酐E.碳酸氢钠5.从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分离羧酸类成分,加E6.从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分离酚性成分,加A7.从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分离碱性成分,加BC9.从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分离醇类成分,加D[15~18]A.单萜B.倍半萜C.二萜D.二倍半萜E.三萜15.薄荷醇属于A16.青蒿素属于B17.冰片属于A18.银杏内酯属于C[l9~22]A.丁香酚B.细辛醚C.(-)薄荷醇D.(+)薄荷醇E.癸酰乙醛19.薄荷挥发油主要含有C20.鱼腥草挥发油主要含有E21.石菖蒲挥发油主要含有B22.丁香挥发油主要含有E[23~27]A.单萜烯B.单萜酸C.单萜醇D.单萜醚E.含氧倍半萜采用分馏法分离上述5类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合物的混合物时,23.最先馏出的是24.第二个馏出的是D25.第三个馏出的是C26.第四个馏出的是B27.最后馏出的是E[28~32]A.紫杉醇B.薄荷醇C.胡萝卜烯D.齐墩果酸E.青蒿素28.属于单萜化合物的是B29.属于倍半萜化合物的是E30.属于二萜化合物的是A31.属于三萜化合物的是D32.属于四萜化合物的是C[33~37]A.梓醇B.紫杉醇C.青蒿素D.栀子苷E.穿心莲内酯33.具有促进胆汁分泌的化合物是D34.具有降血糖作用的化合物是A35.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化合物是B36.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化合物是E37.具有抗疟活性的化合物是[38~42]A.1%盐酸萃取法B.5%碳酸氢钠萃取法C.亚硫酸氢钠法D.水蒸气蒸馏法E.超临界流体萃取法38.挥发油常用的提取方法是D39.对热敏感的贵重挥发油可采用E40.从挥发油中分离碱性成分可用A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41.从挥发油中分离酸性成分可用B42.从挥发油中分离醛酮成分可用C执业中药师《中药化学》历年真题精选考前强化训练:X型题1.挥发油的组成中主要有A.单萜B.二倍半萜C.倍半萜D.三萜E.四萜AC2.下列结构单元中与紫杉醇的抗癌活性有关的是A.环氧丙烷环B.酰胺键C.酯键D.C-13位侧链E.C7-8-OHADE3.栀子苷的性质是A.易溶于水B.苷键易为酸水解C.与氨基酸发生显色反应D.与铜离子显蓝色E.与Shear试剂显特殊颜色ABCDE4.分离挥发油中的醛酮类成分可用A.碳酸氢钠B.亚硫酸氢钠C.Girard TD.Girard PE.磷酸BCD6.属于单萜的是A.薄荷脑B.龙脑C.冰片D.青蒿素E.栀子苷ABCE7.具有抗癌作用的萜类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分是A.青蒿素B.雷公藤甲素C.雷公藤乙素D.紫杉醇E.马桑毒素BCD8.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的分离可用A.硝酸银硅胶层析B.硅胶层析C.聚酰胺层析D.氧化铝层析E.气相色谱AE10.下列化合物中,属于二萜类的是A.丹参新醌甲B.乌头碱C.穿心莲内酯D.银杏内酯E.雷公藤内酯ABCDE11.环烯醚萜类成分常见于A.玄参科植物B.龙胆科植物C.唇形科植物D.茜草科植物E.芸香科植物ABCD12.下列化合物中,属于裂环烯醚萜苷的是A.栀子苷B.桃叶珊瑚苷C.獐芽菜苷D.龙胆苦苷E.獐芽菜苦苷CDE13.紫杉醇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包括A.含有N原子,具有碱性B.含有酯键,对碱不稳定C.含有苷键,对酸不稳定D.容易还原,丧失活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E.含有环氧丙烷结构,具有抗癌活性BE14.下列有关环烯醚萜的论述,正确的是A.属于单萜类化合物B.主要以苷的形式存在C.可溶于亲水性溶剂D.可溶于亲脂性溶剂E.具有旋光性ABCE15.提取挥发油的方法有A.水蒸气蒸馏法B.乙醚连续回流提取法C.石油醚冷浸法D.压榨法E.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法ABCDE16.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的优点是A.挥发油得率高B.挥发油品质好C.适用于易热解的挥发性成分的提取D.无毒无污染E.在常温常压下即可完成提取ABCD17.从挥发油中分离醇类成分,可选用的试剂是A.丙二酸单酰氯B.邻苯二甲酸C.邻苯二甲酸酐D.丁二酸E.丁二酸酐ACE18.存在于薄荷油中的是A.(-)薄荷醇B.(+)新薄荷醇C.(-)新薄荷醇D.(+)新异薄荷醇E.(+)异薄荷醇AB19.纯化分离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方法有A.正丁醇萃取B.活性炭柱色谱C.聚酰胺柱色谱D.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E.离子交换柱色谱ABD20.莪术挥发油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要有效成分有A.莪术醇B.莪术二酮C.莪术酮D.莪术二醇E.薄荷醇ABCD。

第七章萜油

第七章萜油

(1)结构分类及代表物 Ⅰ.环烯醚萜苷 以10个碳的环烯醚萜苷 占多数,C1 羟基多与葡萄糖成苷。
11 6 5 7
4 3
8
9
O
1
2
10
O
Glc
COOCH 3
栀子苷:泻下
O HOH C 2
O-glc COOCH 3
O
H
马鞭草苷:兴奋副交感 神经、镇咳
O H O-glc
Ⅱ. 4-去甲基环烯醚萜苷 是环烯醚萜的降解苷,碳架由9个碳组 成。 桃叶珊瑚苷是车前草清热、利尿的有 效成分。 梓醇是中药地黄降血糖、利尿的有效 成分之一。
薄荷醇:左旋体习称薄荷脑,镇痛、止痒、 局麻、防腐、杀菌、清凉。
OH 薄荷醇
O
胡椒酮(辣薄荷酮)
胡椒酮:松弛平滑肌,治疗支气管哮喘。
• 环香叶烷型 藏红花醛
CHO
• 卓酚酮类 是一类变形的单萜,其碳架不符合异 戊二烯法则。多具有抗癌、抗菌活性, 但有毒性。
OH O
O OH
扁柏酚
a-崖柏素

由于酮基的存在使七元环呈一定的 芳香化性质,分子中的酚羟基由于邻位 吸电子的酮基存在使其酸性介于酚类和 羧酸之间。故常存在于挥发油的酸性部 分。 • 它可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而呈 现特殊颜色,如铜配合物为绿色结晶、 铁配合物呈赤色结晶,故常用作鉴别用。
C C C C HC C HC C O O
O O
• 与亚硝酰氯反应: 蓝色-绿色结晶性加成物 • 与亚硫酸氢钠加成:分离含羰基的萜类 • 与吉拉德试剂加成:分离含羰基的萜类
2、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是用化学方法研究萜类成分 结构的经典手段之一。不同的氧化剂在 不同的条件下,可将萜类成分中各种基 团氧化、分解,生成一系列降解产物。 据此推知原萜类成分的双键位置及碳骨 架。 3、脱氢反应 通常在惰性气流中,用铂黑或钯作 催化剂,在200-300℃间将萜类成分与硫 或硒共热,使萜类成分的环状结构脱氢 转变成芳香烃类衍生物。

第七章 三萜及其苷类

第七章 三萜及其苷类

蓝色、灰蓝色、灰紫 色斑 点
三氯化锑或五氯化锑反应 将样品醇溶液点于滤纸 上,喷以20%三氯化锑(或五氯化锑)氯仿溶液 (不应含乙醇和水)干燥后,60-70 ℃加热,显黄 色、灰蓝色、灰紫色斑点,在紫外灯下显蓝紫色荧 光(甾体皂苷则显黄色荧光)。
3.三氯醋酸反应(Rosen-Heimer反应)
样品 滤纸 25%三氯醋酸乙醇液 喷 100℃ 红色渐变紫色
雷公藤酮是失去25甲基的木栓烷型衍生物。 化学名3-hydroxy-25-nor-friedel-3,1(10)-dien-2one-30-oic acid.
三、理化性质

㈠ 一 般 性 质
状:苷元——多有较好结晶
苷——不易结晶,多为无色无定形粉末
溶解度: 苷元——溶石油醚、苯、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不溶于水 苷——易溶于热水、稀醇、热MeOH、EtOH 含水丁醇、戊醇对皂苷的溶解度较好
从灵芝中分离出一个三萜化合物,具有扶正固本之功。 它的结构与羊毛甾烷相比,多了3=O,11=O,15=O, 23=O,26-CH3→26-COOH,是羊毛甾烷的高度氧化 化合物。
3.甘遂烷型(tirucallane)
从环氧鲨烯由全椅-船-椅式构象形成,其A/B, B/C, C/D环均为反式,10、13、14位分别连 有, , -CH3,C20为S构型。
6.楝烷型(meliacane)
楝科楝属植物苦楝果实及树皮中含多种三萜成分, 具苦味,总称为楝苦素类成分,其由26个碳构成, 属于楝烷型。其A/B, B/C, C/D均为反式;具有 C8βCH3, C10-βCH3,C13-αCH3。
H H
H
楝烷
7.原萜烷型(protostane)
与达玛烷型比较, 实际上是达玛烷 型的立体异构体。 C8-CH3 为 α 型 , C9-H为β型;C13H 为 α 型 , C14CH3 为 β 型 ; C17 侧链为α型。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

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习题】(一)选择题 [1-100]A型题 [1-30]1.开链萜烯的分子组成符合下述哪项通式A.(C n H n)nB.(C4H8)nC.(C3H6)nD.(C5H8)nE.(C6H8)n2.中草药中地黄、玄参、栀子中的主要成分是A.黄酮类B. 生物碱C. 皂苷D.香豆素E. 环烯醚萜3. 下列化合物应属于OOHA. 双环单萜B. 单环单萜C. 薁类D. 环烯醚萜E. 倍半萜内酯4. 在青蒿素的结构中,具有抗疟作用的基团是A. 羰基B. 过氧基C. 醚键D. 内脂环E. C10位H的构型5. 下列化合物可制成油溶性注射剂的是A. 青蒿素B. 青蒿琥珀酯钠C. 二氢青蒿素甲醚D. 穿心莲内酯磺酸钠E. 穿心莲内酯丁二酸单酯钾6. 评价挥发油的质量,首选理化指标是A. 折光率B. 酸值C. 比重D. 皂化值E. 旋光度7. 组成挥发油最主要的成分是A. 脂肪族化合物B. 芳香族化合物C. 二萜类D. 二倍半萜类E. 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8. 挥发油中的芳香族化合物多为下列哪种衍生物。

A. 苯酚B. 苯甲醇C. 苯甲醛D. 苯丙素E. 苯甲酸9. 挥发油折光率一般在A. 1.330~1.430B. 1.440~1.530C. 1.430~1.610D. 1.510~1.610E. 1.330~1.61010. 采用薄层色谱检识挥发油,为了能使含氧化合物及不含氧化合物较好地展开,且被分离成分排列成一条直线,应选择的展开方式为A. 径向展开B. 上行展开C. 下行展开D. 双向二次展开E. 单向二次展开11. 挥发油薄层色谱后,一般情况下选择的显色剂是A. 三氯化铁试剂B. 香草醛-浓硫酸试剂C. 高锰酸钾溶液D. 异羟肟酸铁试剂E. 2,4-二硝基苯肼试剂12. 挥发油薄层色谱后,喷洒2%高锰酸钾水溶液,如在粉红色背景上产生黄色斑点表明含有A. 过氧化合物B. 不饱合化合物C. 饱合烃类化合物D. 酯类化合物E. 薁类化合物13. 挥发油薄层色谱后,喷洒三氯化铁试剂如斑点显绿色或蓝色,表明含有A. 不饱合化合物B. 酯类化合物C. 薁类化合物D. 酚性化合物E. 过氧化合物14. 以溶剂提取法提取挥发油时,首选的溶剂是A. 95%乙醇B. 氯仿C. 石油醚(30~60℃)D. 石油醚(60~90℃)E. 四氯化碳15. 提取某些贵重的挥发油,常选用的方法是A. 通入水蒸气蒸馏法B.吸收法C.压榨法D.浸取法E.共水蒸馏法16. 挥发油的组成成分中能被65%硫酸溶出的成分为A. 芳香族化合物B. 脂肪族化合物C. 含氧化合物类D. 含S、N的化合物E. 薁类17. 用吸收法提取挥发油时,选用豚脂与牛脂比例为A. 4﹕3B. 2﹕3C. 3﹕2D. 5﹕4E. 3﹕418. 吉拉德试剂的反应条件为A. 弱碱性条件加热回流B. 弱酸性条件加热回流C. 中性条件加热回流D. 低温短时振摇萃取E. 高温、长时间回流19. 分离挥发油中碳基成分,采用亚硫酸氢钠试剂,其反应条件为A. 回流提取B. 酸性条件下加热回流C. 碱性条件下加热回流D. 低温短时振摇萃取E. 加热煮沸20. 挥发油中的薁类化合物,用硫酸或磷酸提取时,选用酸浓度为A. 65%B. 50%C. 30%D. 80%E. 90%21. 薄荷脑是指下列哪种结构的化合物A. B. C. D. E.O COOH OCOCH3OH22. 指出茴香脑的结构是A. B. C. D. E.OCH3CH2CHCH3OCH3CH CHCH3CHOOCH3COOHOCH3OCH3O23. 下列中草药均含环烯醚萜成分,除哪种外A. 玄参B. 桅子C. 地黄D. 龙胆草E. 甘草24. 穿心莲内酯叙述不正确项A. 无色方晶、味苫B. 属于倍半萜内酯化合物C. 具有内酯通性D. 微溶于水、乙醇、丙酮E. 具有活性亚甲基反应25. 分离挥发油中的羰基成分,常采用的试剂为A. 亚硫酸氢钠试剂B. 三氯化铁试剂C. 2%高锰酸钾溶液D. 异羟肟酸铁试剂E. 香草醛浓硫酸试剂26. 挥发油显绿色、兰色或紫色可能含有A. 芳香醛类B. 脂肪族类C. 薁类D. 含氮化合物E. 含硫化合物27. 具有抗疟作用的成分是A. 皂苷B. 黄酮C. 青蒿素D. 强心苷E. 蒽醌28. 典型单萜烯的结构中,应具有的不饱和度数是A. 1B. 2C. 3D. 4E. 529. 由甲戊二羟酸演变而成的化合物类型是A. 糖类B. 有机酸类C. 黄酮类D. 木脂素类E. 萜类30. 用AgNO3-硅胶柱色谱法分离α-细辛醚(a)、β-细辛醚(b)、欧细辛醚(c),最先洗脱和最后洗脱的分别是A. b与aB. c与aC. b与cD. c与bE. a与cB型题 [31-75][31-35]A. 单萜B. 二萜C. 三萜D.四萜E. 多萜31. 构成苦味素的成分主要是32. 构成皂苷的成分主要是33. 构成胡萝卜素的主要成分是34. 构成橡胶主要成分是35. 构成挥发油主要成分是[36-40]A. 植物醇B. 维生素AC. 龙胆苦苷D. 樟脑E. 柠檬烯36. 叶绿素水解可得到的成分是37. 能升华的成分是38. 属于单环单萜的化合物是39. 属于环烯醚萜的化合物是40. 存在于动物体内,特别是鱼肝中含量丰富的成分是[41-45]A . 三氯化铁试剂B . 2%高锰酸钾溶液C . 异羟肟酸铁试剂D . 2,4-二硝基苯肼试剂E . 硝酸铈铵试剂41. 检查挥发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化合物常选用42. 检查挥发油中是否含有碳基成分常选用43. 检查挥发油中是否含有酚羟基成分常选用44. 检查挥发油中是否含有酯或内酯成分常选用45. 检查挥发油中是否含有醇类成分常选用[46-50]A . 20~35℃B . 35~70℃C . 70~l00℃D . 100~140℃E . 140~200℃46. 单萜烯类在何温度下收集47. 单萜含氧化合物在何温度下收集48. 倍半萜烯类在何温度下收集49. 倍半萜含氧化合物在何温度下收集50. 薁类化合物在何温度下收集[51-55]A . 65%磷酸B . 邻苯二甲酸C . 吉拉德试剂D . 2%氢氧化钠E .冷冻法51. 挥发油中醇类成分的分离可采用52. 挥发油中薁类成分的分离可采用53. 挥发油中羰基成分的分离可用54. 挥发油中“脑”的分离可用55. 挥发油中酸性成分的分离[56-60]A .B .C .D .E . OH O OH OCH 3HC CH CH 3OH OCH 3H 2C CH CH 256. 樟脑是上述哪种结构57. 龙脑(冰片)是上述哪种结构58. 薄荷醇是上述哪种结构59. 茴香脑是上述哪种结构60. 丁香酚是上述哪种结构[61-65]A. B. C. D. E.61. 皆烷是指62. 莰烷是指63. 蒎烷是指64. 异莰烷是指65. 守烷是指[66-70]下列成分进行TLC检识,硅胶G-板,展开剂为石油醚﹕醋酸乙酯(85﹕15)A. B. C. D. E.OOCOOH66. R f值最小的成分是67.R f值最大的成分是68. R f值处于第三位的成分是69. R f值处于第二位的成分是70. R f值处于第四位的成分是[71-75]71. 挥发油中含酸性成分应在何部得到72. 挥发油中含醛类成分应在何部得到73. 挥发油中含酚性成分应在何部得到74. 挥发油中其他中性成分可在何部得到75. 挥发油中含碱性成分可在何部得到水层或沉淀乙醚液乙醚萃取乙醚液乙醚液乙醚萃取乙醚液乙醚液A B C D EC 型题 [76-90][76-80]A . 亚硫酸氢钠法B . 吉拉德试剂法C . 二者均可D . 二者均不可76. 分离挥发油中的醛类成分77. 挥发油中醛与非甲基酮的分离78. 挥发油中醇与酸的分离79. 挥发油中甲基酮与醇的分离80. 挥发油中酯与醇的分离[81-85]A . 薁类B . 萜烯类C . 两者均有D . 两者均无81. 可溶于65%磷酸的是82. 可溶于20%乙醇的是83. 可与亚硫酸氢钠发生加成反应的是84. 可与溴的氯仿溶液发生反应的是85. 可与氨性硝酸银试剂发生反应的是[86-90]A. 青蒿素B. 穿心莲内酯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86.具有内酯特性的化合物是87.属于倍半萜类化合物的是88.属于二萜类化合物的是89.与三氯化铁试剂反应的是90.属于三萜类化合物的是X型题 [91-100]91. 挥发油主要由下列哪些类型化合物组成A. 环烯醚萜B. 脂肪族C. 芳香族D. 萜类E. 香豆素92. 下列天然药物中,主要含环烯醚萜类成分的是A. 大黄B. 甘草C. 地黄D. 玄参E. 桅子93. 挥发油具备的性质A. 难溶于水B. 具挥发性C. 升华性D. 易溶于有机溶剂E. 能水蒸气蒸馏94. 提取挥发油可采用的方法是A. 水蒸气蒸馏法B. 压榨法C. 吸收法D. 溶剂提取法E. 升华法95. 挥发油氧化变质后,一般表现为A. 相对密度增加B. 颜色加深C. 失去香气D. 聚合成树脂样物质E. 不能随水蒸气蒸馏96. 下列哪些化合物属于萜类内酯A. 穿心莲内酯B. 青篙素C. 冬凌草素D. 冰片E. 植物醇97. 具有抗癌活性的化合物是A. 甘草酸B. 雷公藤内酯C. 紫杉醇D. 丹参酮E. 薄荷醇98. 薁类的性质是A. 可溶于水B. 可溶于乙醚C. 有色D. 具有一定的芳香性E. 可溶于60%~65%的硫酸99. 挥发油中主要含有的萜类化合物是A. 单萜B. 倍半萜C. 二萜D. 二倍半萜E. 三萜100. 属于二萜类化合物的是A. 雷公藤甲素B. 银杏内酯C. 穿心莲内酯D. 植物醇E. 薄荷醇(二)名词解释[1-6]1.挥发油2.萜类3.环烯醚萜4.薁5.脑6.脱脑油(三)填空题[1-34]1.萜类化合物常常根据分子中进行分类,根据各萜分子结构中碳环的有无和数目的多少,进一步分为萜、萜、萜、萜等。

药理课件萜类和挥发油[可修改版ppt]

药理课件萜类和挥发油[可修改版ppt]

第一节 萜类
二、结构类型
(一)单萜3. 双环单萜OH NhomakorabeaOH
l-龙脑
d-龙脑
龙脑俗称“冰片”,又称樟冰醇片,有为发白汗色、片兴状奋结、晶镇,痉具和有防似止胡虫椒蛀 又似薄荷的香气,有升华性蚀。、其抗右缺旋氧体功主能要,得它自和白苏龙合脑香香脂树配的合 挥发油,左旋体存在于艾纳制香成全苏草冰和滴野丸菊治花疗中冠,心合病成,品心为绞消痛旋。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
第一节 萜类
二、结构类型
(一)单萜
2. 单环单萜
由于环合的方式不同,产生不同的结构类型:对薄荷烷型、 环香叶烷型和卓酚酮型等。
环香叶烷型
对-薄荷烷型
O OH
卓酚酮型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
二、结构类型 2. 单环单萜
第一节 萜类
(一)单萜
对-薄荷烷型
存在于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全草中,是薄荷挥发油的主要
焦磷酸香叶酯
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焦磷酸二甲基烯丙酯 焦磷酸异戊烯酯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
第一节 萜类
一、概述
萜类化合物常常根据分子结构中异戊二烯单位 的数目进行分类,如单萜、倍半萜、二萜等,同 时再根据各萜类分子结构中碳环的有无和数目的 多少,进一步分为链萜、单环萜、双环萜、三环 萜、四环萜等,例如链状二萜、单环二萜、双环 二萜、三环二萜、四环二萜。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
第一节 萜类
二、结构类型
(一)单萜
1.链状单萜
CHO
CHO
香叶醛
橙花醛
柠檬醛:反式为-柠檬醛(香叶醛),顺式为-柠檬醛(橙花醛),通常是
混合物,以反式柠檬醛为主。柠檬醛在柠檬草油和香茅油的含量较高。

天然药物化学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

天然药物化学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

香 茅 醛 Citronellal
2、单环单萜
柠檬烯
薄荷酮
辣薄荷酮
桉油精
O
O
O
3.双环单萜 常见的结构类型六种,以蒎烷型和莰烷型最 为稳定。
蒈烷型 蒎烷型 莰烷型 守烷型 异莰烷型 葑烷型
OH
O
龙脑

樟脑

龙脑即冰片,又称樟醇。是白色片状结晶,有升 华性。不但有发汗、兴奋、镇痉和防止腐蚀等作 用,还有显著的抗氧功能,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的良药苏冰滴丸的主要成分就是冰片。此外,它 还是香料工业的主要原料。 樟脑又称为辣薄荷酮。是白色结晶,有升华性。 在医药上主要用做刺激剂和强心剂,还有局部刺 激作用和防腐作用。
4.环烯醚萜类: 分子中带有环烯醚键,是一类特殊的单萜,多 与糖结合形成苷。
6
5
1
4 3 2
7 8
10
9
COOCH3
O HOH2C O glc
栀子苷与栀子的清热泻火 及治疗肾炎水肿作用有一 定的关系,且有一定泻下 作用,其苷元京尼平具有 显著的促进胆汁分泌活性。
OH O
H O
HOH2C H O glc
CH3
橙花醇又称苦橙油醇, 具有苹果香,是橙花油 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CH3 H3C CH2OH 金 合 欢 醇 HO 橙 花 醇
3
β- 金合欢烯
2、环状倍半萜
倍半萜内酯过氧化 物,抗疟。但水中 溶解度差,后制成 二氢青蒿素、青蒿 琥酯钠、蒿甲醚等 衍生物用于临床。
H CH3 H3C
O O O O O
是一种混合物,化学组成复杂, 一种挥发油含有数十种乃至数百 种成分。
三、理化性质
(一)性状
“脑”—挥发油常温下为透明液体,低 温时某些挥发油中含量高的主要成分 可析出结晶,这种析出物为脑。 “脱脑油”:滤除脑的油。

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

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

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第七章萜类化合物和挥发油⼀、填空题1、由()衍⽣⽽成的化合物均为萜类化合物,此类化合物结构种类虽然⾮常复杂,但其基本碳架多具有()结构特征,且其基本碳中常有甲基、()、()、()及()类型的取代基。

2、按基本碳架的碳原⼦数⽬,即()的多少,可将萜类化合物分成单萜、倍半萜、⼆萜、⼆倍半萜、三萜及四萜等。

室温下,单萜及倍半萜多为()体,⼀萜、⼆倍半萜、三萜及四萜等常为()体,萜苷因连糖故⼀般为()体。

3、环烯醚萜苷元结构中C3与C4多以()相连,除C1连羟基外,()、()、()也常连有羟基。

4、薁为()芳烃类化合物,由于具有()负离⼦骈()正离⼦样结构,故不溶于⽔⽽溶于有机溶剂,可溶于60%~65%的硫酸或磷酸,能与苦味酸或三硝基苯形成π-络合物。

中药中所含薁类化合物多为()。

5、挥发油()、()、()及()四类成分组成,其中()所占⽐例最⼤。

6、挥发油与脂肪油在物理性上的相同之处为室温下都是()体,与⽔均();不同之处为挥发油具(),可与()共蒸馏。

挥发油低温冷藏析出的结晶称为(),滤除析出结晶的挥发油称()。

7、常温下挥发油多为()⾊或()⾊的(),具有较强的()⽓味。

⼆、选择题(⼀)单选题1、需经适当加热,⽅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萜所具有的基团或结构()A、内酯B、醇羟基C、羧基D、糖基E、酚羟基2、从中药中提取⼆萜类内酯可⽤的⽅法是()A、⽔提取醇沉淀法B、酸⽔加热提取加碱沉淀法C、碱⽔加热提取加酸沉淀法D、⽔蒸⽓蒸馏法E、升华法3、⾊谱法分离萜类化合物,最常⽤的吸附剂是()A、硅胶B、酸性氧化铝C、碱性氧化铝D、葡聚糖凝胶E、聚酰胺(⼆)多选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属于萜类性质的是()A、多具⼿性碳B、易溶于⽔C、溶于醇D、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性E、具挥发性2、具有挥发性的是()A、单萜B、倍半萜C、薁类D、卓酚酮类E、⼆倍半萜3、下列关于挥发油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易溶于⽯油醚、⼄醚、氯仿及浓⼄醇B、相对密度多⼩于1C、涂在纸⽚上留下永久性油迹D、较强的折光性E、多有旋光性4、从玫瑰花、丁⾹花及紫苏中提取挥发油,适宜的提取分离⽅法有()A、⽔蒸⽓蒸留法B、70%⼄醇回流提取法C、吸收法D、压榨法E、SFE法5、分馏法可⽤于挥发油的分离,不同结构萜类化合物的沸点由⾼到低的规律为()A、倍半萜及含氧衍⽣物>含氧单萜>单萜烯B、单萜烯单环2个双键>单萜烯⽆环3个双键>单萜烯双环1个双键C、单萜烯⽆环3个双键>单萜烯单环2个双键>单萜烯双环1个双键D、萜酸>萜醇>萜酮>萜醛>萜醚E、萜酸>萜醇>萜醛>>萜醚6、以硅胶或氧化铝吸附⾊谱分离挥发油,其洗脱剂选择正确的是()A、⽯油醚分离⾮含氧萜B、⽯油⼰烷分离⾮含氧萜C、⽯油醚-⼄酸⼄酯分离含氧萜D、⼰烷-⼄酸⼄酯分离含氧萜E、⼄醚-甲醇分离⾮含氧萜7、对双键顺反异构体萜烯类化合物的分离,可选⽤的吸附剂()A、硅胶B、氧化铝C、硝酸银-硅胶D、硝酸银-氧化铝E、聚酰胺8、可⽤于挥发油定性检识的⽅法有()A、UV法B、GC法C、NMR法D、GC-MS法E、TLC法三、名词解释1、萜类-为⼀类由甲戊⼆羟酸衍⽣⽽成,基本碳架多具有2个或2个以上异戊⼆烯单位(C5单位)结构特征的化合物。

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习题

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习题

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一、最佳选择题1、定性鉴别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反应是A. 与Dragendorff’s 试剂呈阳性反应B. 乙酸-铜离子反应C. 与2%AlCl3 乙醇溶液呈黄色反应D. 与Libermann-Burchar d 试剂呈紫红色反应E. 其水溶液振摇后产生持久性蜂窝状泡沫1、【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环烯醚萜类苷易被水解,生成的苷元为半缩醛结构,化学性质活泼,容易进一步聚合成各种不同颜色沉淀,可用于鉴别。

是含该类成分中药(如玄参、地黄)加工炮制容易变黑的主要原因。

鉴别反应:苷元遇酸、碱和氨基酸等能变色。

与皮肤接触使皮肤染成蓝色。

检识:乙酸-铜离子反应:苷元溶于冰乙酸溶液中,加少量铜离子,加热显蓝色。

2、稳定结构挥发油组分的提取方法是A.95 %乙醇回流B. 甲醇回流C. 乙酸乙酯回流D. 热水提取E. 水蒸气蒸馏2、【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蒸馏法虽具有设备简单、容易操作、成本低、出油率高等优点,但总体来说,挥发油与水接触时间较长,温度较高,某些含有对热不稳定成分的挥发油容易产生相应成分的分解而影响挥发油的品质,因此对热不稳定的挥发油不能用此法提取。

3、单萜的代表式是A.C5H8 B.(C5H8)2C.(C5H8)4D.(C5H8)6E.(C5H8)33、【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单萜:基本碳架由10 个碳原子,即2 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

4、最适合于CO2 超临界萃取的中药成分为A. 皂苷B. 多糖C. 挥发油D. 生物碱E. 蛋白质4、【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利用超临界状态下的二氧化碳(脂溶性)挥发油的方法。

由于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比较低(31.3℃),所以对热敏性成分比较理想,亦可提高挥发油的品质。

国外多用于香料的提取。

5、紫杉醇为三环二萜(C6-C8-C6) ,其生物活性与结构中密切相关的基团是A.C-4,5,20 的氧环和酯键B. 羟基C. 羰基D. 苯环E. 酰胺基5、【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红豆杉属植物含有多种紫杉烷型三环二萜衍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羰基的萜类可与亚硫酸氢钠发生加成反应, 生成结晶加成物,复加酸或加碱使其分解,生成 原来的反应产物。 如:从香茅油中分取柠檬醛
44
CHO
柠檬醛
NaHSO3 H+或 OH-
OH
C H
SO3Na
+
结晶加成物
* 反应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使双键发生加成, 并形成不可逆的双键加成物。
45
②与硝基苯肼加成
8
二、萜类的生源学说 (一)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 局限性:
1.天然界中不存在游离的异戊二烯。
2.某些萜类化合物的碳架不符合异戊二烯基本单元,如:苍耳醇 (xanthanol)、扁柏酚(hinokitiol)、土青木香酮 (aristolone)、 艾里木芬酮 (eremophilone),等等。
O O
40
②与溴反应
萜类的双键在冰醋酸或乙醚与乙醇的混合溶液 中,在冰冷却下,滤取析出的结晶性加成物。
+ Br2
Br
Br
加成物
41
③与亚硝酰氯反应
大多不饱和的萜类成分可与亚硝酰氯(Tilden 试剂)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亚硝基氯化物。
Cl N O
(亚硝酰氯)
NO
不饱和萜类
氯化亚硝基衍生物
缩合 (蓝-绿色)
亚硝基胺类
N
(六氢吡啶)
NO
固体结晶
42
④DA反应(Diels-Alder)
有共轭双键的萜类成分能与顺丁烯二酸酐产 生Diels-Alder加成反应,生成结晶形加成产物。
O
O
Diels-Alder
+
O
O
加成
共轭双键的萜
O
顺丁烯二酸酐
O
结晶形加成物 (可证明共轭双键的存在)
43
(2)羰基——加成反应 (与亚硫酸氢钠、硝基苯肼、吉拉德试剂加成) ①与亚硫酸氢钠加成
7
二、萜类的生源学说 萜类化合物的生源主要有如下两种观点: 1.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 2.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 (一)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 1887年Wallach提出: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是由异戊二烯 衍生而成的首尾相连的聚合体及其衍生物。并以是否符合异戊 二烯法则作为判断是否为萜类化合物的一个重要原则。
1
紫杉醇(taxol)
CH3COO
10
H
HH 1
C C CO
O
OH
OH
NHCO
O OH
9
7
H
3
2
4
O
H
OCOCH3
OCO
实验证明,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肿瘤机制和显著的抑制
肿瘤作用,被认为当今最有开发前途的抗癌药物。1992年底 美国FDA批准上市,临床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和肺癌疗 效较好,现已作为一线抗癌药。
B、 C、M、J 三环二萜 :雷公藤甲素、芫花酯甲、
紫杉醇、瑞香毒素 四环二萜: 甜菊苷、冬凌草素、 香茶
菜甲素
35
二、理化性质 (一)性状
1.形态: 单萜、倍半萜——多具有特殊香气的油状液体;
常温可挥发或低熔点的固体。 沸点—— 单萜 < 倍半萜 (分子量、双键的增加——挥发性降低,熔点 和沸点增高——用分馏法进行分离。) 二萜和二倍半萜——多为结晶性固体。
2
RO H
HO OH
O OH
H
O
H OCOCH3
OCO
巴卡亭 Ⅲ 去乙酰基巴卡亭 Ⅲ
R = Ac R=H
由于紫杉醇含量仅为2/100,0000,为了解决紫 杉醇来源问题,我国和欧美学者采用合成研究,其 中以紫杉醇前体物巴卡亭 Ⅲ、去乙酰基巴卡亭 Ⅲ 为母核进行半合成制备途径。
3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
香茶菜甲素
27
植物醇
CH2OH
CH2OH
维生素A(单环二萜)
28
O
HO
O
OH
O
H O
O
O
O
HO
H
O
O
OH
H
CH2OH
穿心莲内酯(半日花烷型) (抗菌、抗炎)
银杏内酯A (治疗心血管病)
29
OAc O OH
O
O
N
O
H OH
HO
O
紫杉醇 ----- 抗癌:不显碱性, 对酸稳定,对碱不稳定。
O OAc O
难溶于氯仿、乙醚和苯等亲脂性有机溶剂。 3.环烯醚萜苷易被水解,生成的苷元为半缩醛结构,其化学
性质活泼,容易进一步聚合, 难以得到结晶苷元。 4.苷元遇酸、碱、羰基化合物和氨基酸等都能变色。游离的
苷元遇氨基酸并加热,即产生深红色至蓝色,最后生成蓝 色沉淀。因此,与皮肤接触,也能使皮肤染成蓝色。
56
(五)薁类化合物
1.加成反应 (1)双键加成反应 (卤化氢、溴、亚硝酰氯、DA反应)
加成产物通常具有结晶性: —— 识别双键的存在及不饱和度 —— 分离纯化
39
①与卤化氢反应
萜类化合物中的双键能与氢卤酸类,生成结 晶性加成产物。 例如:柠檬烯与氯化氢加成反应。
Cl
冰醋酸
+ 2HCl
Cl
柠檬烯
柠檬烯二氢氯化物 (固体结晶)
发油的的组成成分。
14
单萜按碳 环数分为
链状单萜:月桂烯、香叶醇、柠檬醛 单环单萜:薄荷醇、桉油精、斑蟊素、驱蛔素 双环单萜 :龙脑、樟脑、芍药苷(单萜苷) 环烯醚萜:(特殊单萜衍物)
15
CH2OH H
CHO H
O
香叶醇
柠檬醛
青蒿酮
16
O
OH
O
桉油精
薄荷醇
胡椒酮(辣薄荷酮)
17
O
O
O
O
斑蟊素
OH O
艾里木酚酮
土青木香酮
扁柏酚 9
二、萜类的生源学说
(二)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 德国学者Ruzicka于1938年提出了生源异戊二烯法则: 萜类化合物是由甲戊二羟酸(MVA)衍生途径衍生而来。

甲戊二羟酸 脱水 焦磷酸异戊烯酯(IPP)

衍生 萜类化合物
少数萜类结构不符合异戊二烯法则,是因为在转变过程中 产生异构化或发生降解反应的结果。
23
OH
金合欢醇
OO O
O 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青蒿素
24
二萜
• 二萜---以四分子异戊二烯为单位的聚合体。
• 在自然界分布较广,在植物界普遍存在植物醇为植物叶绿 素的组成部分,植物乳汁、树脂多以二萜类化合物为主要 组分,此外在菌类、海洋生物中也发现不少二萜类化合物。
25
• 由于二萜含氧衍生物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如紫杉醇、 雷公藤内酯、穿心莲内酯、芫花酯甲,银杏内酯等。
链状单萜:月桂烯、香叶醇、 柠檬醛 单环单萜:薄荷醇、桉油精、 斑蟊素 双环单萜 :龙脑、樟脑、芍药苷(单萜苷) 环烯醚萜:(特殊单萜衍物)
33
链状倍半萜 金合欢烷(金合欢醇)
单环倍半萜 青蒿素(倍半萜内酯)
倍半萜
抗疟疾
双环倍半萜 马桑毒素,治疗精神分裂
34
二萜
无环二萜 :植物醇 单环二萜 :维生素A 双环二萜: 穿心莲内酯、银杏内酯A、
O O
驱蛔素
18
OH
O
龙脑
樟脑
19
glc O
O
CO
O
OH
O 芍药苷(蒎烷型)
单萜衍生物 ---- 环烯醚萜 栀子苷、桃叶珊瑚苷(车前草中清热利
湿)、梓醇苷(地黄降血糖成分)
20
COOH
11
65 7
89
4 3
O2
1
10 OH
O
O
OH
OH
4- 去 甲 基 环 烯
醚萜
O
O
OH
O glc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 因此,近年来对二萜类化合的研究进展很快,截至 1991年发现的萜类化合物约2400种,到1997年达8338种。
26
按碳环 数目分为
链状二萜 :植物醇 单环二萜 :维生素A 双环二萜: 穿心莲内酯、银杏
内酯A、B、 C、M、J 三环二萜 :雷公藤甲素、芫花酯
甲、紫杉醇、瑞香毒素 四环二萜: 甜菊苷、冬凌草素、
4
一、萜的含义:
萜类化合物是指异戊二烯聚合物及其含氧衍生 物的总称,基本碳架多具有2个或2个以上异戊二 烯单位结构的一类化合物。
5
O
OH
HO
OH
甲戊二羟酸
异戊二烯
6
特点: 1.化学结构大多具有异戊二烯结构片断,其骨架以5个碳 为基本单位。 2.绝大多数萜类化合物为含氧衍生物。 3.有的萜类化合物以苷的形式存在,如环烯醚萜苷类成 分;有的萜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氮原子,称为萜类生物 碱,如乌头碱。
含羰基的萜类可与对硝基苯肼或2,4-二硝基 苯肼在磷酸中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对硝基苯肼或 2,4-二硝基苯肼的加成物。
+ O
H2NNH
NO2
NO2
2,4-二硝基苯肼
磷酸
N NH
NO2
NO2
2,4-二硝基苯肼的加成物
46
③与吉拉德试剂加成 吉拉德(Girard)试剂是一类带有季铵基团的
酰肼,常用的有Girard T和Girard P,结构如下:
51
再如:二氧化硒——具有特殊的氧化性能,专一 氧化位置见以下反应。
O R
CH3
SeO2
羰基的α -甲基或亚甲基
O R
CHO
SeO2
OH
碳碳双键旁的α -亚甲基
O
52
3.脱氢反应 脱氢反应通常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用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