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寄生虫知识点

传染病、寄生虫知识点
传染病、寄生虫知识点

传染病、寄生虫、地方病知识点

1、鼠疫:耶尔森菌主要储存宿主:啮齿类潜伏期:2-5天流行季节:在6~9月,肺鼠疫10月以后流行传染源:黄鼠属和旱獭属最重要传播途径:鼠→蚤→人治疗:链霉素(青霉素无效)隔离时间:接触者应检疫9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2天。原发性肺鼠疫是最危险的鼠疫病型。

2、霍乱:霍乱弧菌,最适宜温度37度潜伏期:1-3天流行季节:发病季节一般在5~11月,而流行高峰多在7~10月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传播途径:过水、食物、生活密切接触和苍蝇媒介而传播治疗:对症处理隔离时间:症状消失6天后,粪便隔日培养1次,连续3次阴性或临床症状消失后15天。细菌分离培养是诊断最基本的手段,

3、甲肝:甲肝RNA 病毒潜伏期:15-45天传染时间:起病前2周到30日有传染性传染源:急性患者和隐性患者传播途径:粪-口易感人群:幼儿和儿童

4、乙肝:嗜肝DNA病毒潜伏期:60-180天流行季节:传染源:急性、慢性和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易感人群:全体新生儿和50%未受乙肝感染的易感者隔离时间:

5、丙肝:黄病毒科RNA病毒潜伏期:15-150天流行季节:传染源:急性、慢性和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输血传播易感人群:受血者、血液透析和静脉吸毒者隔离时间:

6、丁肝:缺陷病毒RNA病毒潜伏期:28-140天流行季节:急性、慢性和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母婴传播血液传播

7、戊肝:RNA病毒潜伏期:14-63天传染时间:起病9日到病后8日有传染性传染源:急性患者和隐性患者传播途径:粪-口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青壮年发病率高特点:病死率高,发病2周后病毒停止从粪便排出,儿童感染戊肝多为亚临床型,妊娠最后3个月感染孕妇死亡率高

8、细菌性痢疾:志贺菌属潜伏期:1~3天流行季节:全年散发,以夏秋两季多见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传播途径: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治疗:一般对症治疗,I型慎用抗生素隔离时间:急性患者症状消失后2次大便培养阴性或症状消失后7天可解除,慢性患者粪便培养隔3次(隔周1次)阴性。临床分型分为急性和慢性菌痢。

9、伤寒副伤寒:伤寒杆菌潜伏期:3~60天流行季节:终年可见,但夏秋季最多传染源:患者及菌者传播途径:水和食物,或经手及苍蝇、蟑螂等间接污染水和食物而传播治疗:氟喹诺酮类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隔离时间:体温恢复正常后15日为止或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诊断方法:肥达试验

10、艾滋病:HIV,分为两型,其中HIV-1占全球感染HIV的95%。潜伏期:2-10年流行季节:全年传染源: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检测方法:查血清抗体治疗:无有效方法控制病毒鸡尾酒疗法

11、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病毒,无包膜正链RNA病毒,有三个血清型潜伏期:3~35日流行季节:夏秋季高发传染源:人类是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治疗:无特效法,主要对症治隔离时间:自发病之日起至少隔离40天,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0天。

12、麻疹:麻疹病毒潜伏期:10-14天流行季节:冬春季传染源:患者为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治疗:无特效法药,主要对证治疗,预防接种隔离时间:疹后5天(斑丘疹)

13、白喉:白喉杆菌,37度培养潜伏期:1~7天流行季节: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传

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治疗:青霉素(过敏者用红霉素、阿莫西林、利福平)隔离时间:起病后隔离两周,或退热后患者连续2次咽拭子白喉杆菌培养阴性,带菌者予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5~7天,细菌培养3次阴性,密切接触者观察7天。预防接种DPT

14、百日咳:百日咳杆菌潜伏期:7-14天流行季节:一般为散发传染源: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传播途径:飞沫传播病程:卡他期、痉咳期、恢复期。治疗:首选红霉素,氯霉素隔离时间:隔离期自发病起40天或出现痉咳后30天,密切接触者应隔离检疫2~3周。

15、流脑:脑膜炎双球菌潜伏期:1~7日流行季节:冬春季,3、4月份达高峰传染源:带菌者和病人传播途径:飞沫传播(唯一途径)症状: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出血点,布氏征+,克尼格征+治疗:磺胺常为首选药物,青霉素g,氯霉素,氨苄青霉素隔离时间:至症状消失后3日,但不少于发病后7日。

16、猩红热:β溶血性链球菌A组潜伏期:2-5天流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多见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治疗:青霉素,红霉素隔离时间:病人及带菌者隔离6~7天。典型症状:特征性皮疹、杨梅舌、口周苍白圈、帕氏线

17、流行性出血热:汉坦病毒属,负链RNA 潜伏期:5-46天流行季节:野鼠型发病高峰多在秋季,家鼠型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初传染源:小型啮齿动物宿主:鼠传播途径:接触感染、呼吸道传播、消化道感染、虫媒感染、垂直传播治疗:尚无特效疗法,抓好“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把好三关(休克、少尿及出血关)隔离时间:无相关说明

18、狂犬病:RNA型弹状病毒潜伏期:1-2个月流行季节:全年传染源:主要病犬,其次为猫和狼传播途径:动物咬伤、抓伤治疗:清创,伤口不缝合,高价免疫血清与狂犬病疫苗联合应用隔离时间:无说明

19、钩端螺旋体病: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潜伏期:7-14天流行季节: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以及家畜传播途径:接触受污染的水和土壤临床表现:“三症状”寒热、酸痛、全身乏力;“三体征”眼红、腿痛、淋巴结肿大治疗:青霉素首选,庆大霉素次选,首剂青霉素同时辅以大剂量氯化可的松能有效预防赫氏反应(钩体病主要死因),“三早一就”隔离时间:无说明

20、布病(懒汉病,地中海弛张热):布鲁氏菌潜伏期:1-3周流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家畜流产季节为多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北方)及猪(广西、广东),其次是犬(人与人不传播)传播途径:经皮肤粘膜接触,经消化道,经呼吸道,临床表现:发热、多汗、乏力、关节肿大、疼痛、肝脾大治疗:链霉素、多西环素、利福平隔离时间:无说明

21、炭疽:炭疽芽胞杆菌潜伏期:1-5天(人),2-3天(动物)流行季节:夏秋发病多传染源:主要为患病的食草动物,其次是猪和狗传播途径:经皮肤粘膜接触,经消化道,经呼吸道治疗:首选青霉素同时给予抗血清治疗。隔离时间:至痊愈

22、斑疹伤寒:流行性为普氏立克次体,地方性为莫氏立克次体潜伏期:流行性5-21天,地方性6~14日流行季节:流行性冬季易发,地方性8-10月散发传染源:病人传播途径:流行性为人-虱-人,地方性为鼠-鼠蚤-人治疗:首选多西环素,氯霉素、四环素族隔离时间:外斐氏反应

23、结核病:结核杆菌潜伏期:流行季节:传染源: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人传播途径:呼吸道疫情特点:高感染率、高患病率、低递降率,农村发病高于城市,中老年患病率、病死率高。治疗: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异烟肼(H),链霉素(S),利福平(R),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初治涂阳:2H3R3Z3E3/4H3R3,复治涂阳:2H3R3Z3S3E3/4H3R3E3,初治涂阴:2H3R3Z3/4H3R3复治病人:曾接受过治疗超过一个月的病人,隔离时间:无需隔

24、麻风:麻风分枝杆菌潜伏期:2-5年流行:发病高峰在20岁左右传染源:病人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触或飞沫传染,其次为间接接触治疗: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隔离时间:无须隔离

25、破伤风: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潜伏期:1-2天流行季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治疗:隔离时间:

26、大肠埃希菌腹泻: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肠集聚性黏附大肠埃希菌,无芽孢潜伏期: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3-4天流行季节:传染源:家畜、家禽是储存宿主传播途径:粪口传播,人-人密切接触可传播治疗:对症治疗,可选用诺氟沙星,但尽量不用抗生素,防止赫氏反应隔离时间:(O157:H7引起的常见症状为出血性肠炎)

27、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冰箱病):潜伏期:流行季节:冬季传染源:受污染的食品传播途径:经口治疗:隔离时间:

28、空肠弯曲菌性肠炎:空肠弯曲菌潜伏期:流行季节:夏季传染源:动物及病人传播途径:粪口传播治疗:庆大霉素、红霉素、氯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四环素族、林可霉素喹诺酮类如氟哌酸隔离时间:不须隔离

27、副溶血弧菌感染:副溶血弧菌潜伏期:流行季节:传染源:受污染的海产品传播途径:经口治疗:对症治疗隔离时间:

30、幽门螺杆菌病:幽门螺杆菌,微需氧型潜伏期:流行季节:传染源:人传播途径:口-口传播治疗:克拉霉素隔离时间:

31、军团病:军团菌潜伏期:2-10天流行季节:夏秋季多见传染源:病菌可自河水、土壤等标本中分离。尚未证明人和动物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治疗:红霉素隔离时间:

32、莱姆病:伯格多弗疏螺旋体潜伏期:3~32天流行季节:5-9月份传染源:患病和带菌动物传播途径:硬蜱治疗:对一期病人,首选四环素;二、三期病人,可采用大剂量青霉素隔离时间:

33、猪链球菌感染:1、2、7、9型链球菌潜伏期:平均2天流行季节:传染源:感染的家畜传播途径:治疗:隔离时间:

34、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病毒潜伏期:2-21天流行季节:传染源:传播途径:直接接触,经口、飞沫传播治疗:无物资疗法隔离时间:

35、流行性乙型脑炎:乙型脑炎病毒潜伏期:5-15天流行季节:集中在7、8、9月内传染源:猪传播途径:三带喙库蚊治疗:无特效,对症治疗,预防接种隔离时间:36、登革热:1-4型登革热病毒潜伏期:2-15天流行季节:3-11月,7-9月达高峰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带毒动物传播途径:埃及伊蚊、白纹伊蚊治疗:无特效治疗方法,对症治疗隔离时间:猿猴作为传染源有一定的意义。

37、流行性感冒: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有包膜,单股负链RNA病毒潜伏期:1-3天流行季节:冬春季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飞沫传播为主治疗:金刚脘胺隔离时间:快速诊断:酶联免疫、胶体金

38、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病毒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流行季节:冬、春为主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腮肿前7天至肿后9天均可从唾液中分离到病毒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治疗: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隔离时间: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约3周,对一般接触者可不检疫,但对集体儿童,部队的接触者应检疫3周。39、风疹:披膜病毒科风疹病毒潜伏期:10-21天流行季节:冬春季为主传染源: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治疗: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隔离时间:病人隔离至疹后14

40、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新型肠道病毒70型、柯萨奇A24型变种病毒潜伏期:8-48小时流行季节:春夏季暴发传染源:传播途径:患眼-手,物或水-到健眼治疗:自限性,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隔离时间:隔离期至少7-10天,自然病程1-2周

41、疯牛病:朊病毒潜伏期:2-8年流行季节:传染源:疯牛传播途径:食物经口治疗:隔离时间:

42、森林脑炎(春夏脑炎):蜱传脑炎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潜伏期:10-15天流行季节:春夏季传染源:传播途径:治疗: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接种疫苗最有效隔离时间:早期诊断:血清IgM. 预防:疫苗、环境治理、个体防护

43、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A16型潜伏期:3-6天流行季节:夏秋季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无症状带毒者传播途径:密切接触治疗:隔离时间:

44、水痘: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潜伏期:12-21天流行季节:冬春季传染源:病人是唯一传染源多发年龄:3-9岁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或接触传播治疗:阿昔洛韦隔离时间:隔离患者至全部皮疹结痂或出疹后6天

45、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潜伏期:半个月-8个月流行季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性接触、间接接触、母婴传播治疗:1全身中草药2局部药物3冷冻、二氧化碳、激光4手术隔离时间:

46、生殖器疱疹:单纯疱疹病毒1、2 (HSV-2占90%)人类是单纯疱疹唯一自然宿主潜伏期:流行季节: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带毒者传播途径:性接触治疗:阿昔洛韦隔离时间:

47、非淋菌性尿道炎:40-50%沙眼衣原体,20-30%解脲支原体,10-20%白色念珠菌,单纯疱疹病毒,生殖支原体,滴虫,腺病毒,类杆菌等潜伏期:1-3周流行季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治疗:隔离时间:

48、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沙眼衣原体潜伏期:5-21天流行季节:传染源:病人,带菌者传播途径:治疗:隔离时间:

49、软下疳:杜克雷嗜血杆菌潜伏期:3-7天流行季节:传染源:病人,带菌者传播途径:治疗:隔离时间:

50、传染性非典型脑炎:冠状病毒潜伏期:2-10天,2周内流行季节:冬春季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治疗:隔离时间:近2周内与SARS病人或疑似SARS病人接触者,应自与脱离接触之日计,进行医学观察2周,疑似SARS者收入单人观察室,临床诊断者需置单人病房,确定诊断者可置多人病房。

51、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内罗毕病毒属潜伏期:2-9天流行季节:传染源:蜱及脊椎动物传播途径:蜱叮咬,密切接触感染动物或病治疗:特效疗法是给病人输免疫血浆隔离时间:

52、人禽流行性感冒: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主要为H5N1,H9N2,H7N7 潜伏期:2-8天流行季节:传染源:病禽传播途径:人禽接触感染治疗:金刚烷胺隔离时间:

53、疟疾:间日、恶性、三日、卵形疟原虫流行季节:7-11、5-12 传染源:现症患者和带虫者传播途径:中华、嗜人、微小、大劣按蚊治疗:外、伯氨喹、乙胺嘧啶,内氯喹、奎宁、咯萘啶、哌喹、青蒿素,流行季节用乙胺嘧啶50mg加伯胺喹22.5mg,孕妇用氯哇或派喹0.3g顿服,10一次,首次连服2天隔离时间:

54、血吸虫:5种、日本、曼si、埃及、间插、湄公流行季节:传染源:患者病牛重要传播途径:接触疫水治疗:急、吡喹酮120mg/kg(儿童140mg/kg),6天疗法。慢、吡喹酮总剂量为40-60mg/kg,2天疗法,每天2次隔离时间:

55、丝虫病:马来、班氏流行季节:传染源:微丝蚴血症者是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

斑氏库蚊、马来按蚊治疗:乙按嗪隔离时间:

56、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3种)潜伏期:流行季节:传染源:人兽共患,患者或病犬传播途径:中华折蛉治疗:斯锑黑克6日,120-150,6次服

57、阿米巴痢疾:溶组织内阿米巴流行季节:传染源:粪便持续排包囊的带虫者传播途径:粪口治疗:甲硝唑成人800mg,每天3次,替硝唑50-60mg/(kg.d),3-5gd . 隔离时间:58、棘球蚴:细粒、多房流行季节:传染源:细粒、中间宿主牛羊、人,终宿主犬和许多食肉动物的小肠,多房、啮齿类肝,成虫在狐传播途径:粪口治疗:阿苯达唑10mg/kg,3-5年隔离时间:

59、华支睾吸虫:流行季节:传染源:第一中间纹沼螺,第二中间淡水鱼,终宿主人肝内胆管中传播途径: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淡水鱼治疗:隔离时间:吡喹酮60-75mg/kg,分3次,连服2天,总剂量120-150gm/kg; 阿苯达唑10-20mg/(kg.d),分2次服,疗程7天。

60、并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流行季节:传染源:第一中间川卷螺、第二中间淡水溪蟹与刺蛄、终宿主人传播途径:生食治疗:吡喹酮75g/kg,分3次服,连服2-3天。硫双二氯酚50mg/kg,分3次,15个治疗日为一疗程隔离时间:

61、绦虫病:流行季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治疗:隔离时间:吡喹酮10mg/kg半空腹顿服

62、旋毛虫病:传染源:猪犬猫狐传播途径:生食含包囊的肉治疗:阿苯达唑20-30gm/kg,分3次服,连服7-10天

63、弓形虫:流行季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治疗:乙胺嘧啶、磺胺嘧啶、螺旋霉素

64、钩虫:流行季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治疗:阿苯达唑、甲苯咪唑

65、蛔虫:流行季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治疗:阿苯达唑、甲苯咪唑、噻嘧啶

66、鞭虫:流行季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治疗:阿苯达唑、甲苯咪唑、噻嘧啶

66、蛲虫:流行季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治疗:阿苯达唑、甲苯咪唑、噻嘧啶

地方病的分布:

克山病:由东北到西南的一条较宽阔的过渡带缺硒

大骨节病(KBD):都东北到川藏高原的狭长地带,病区呈灶状分布,X线表现:硬化、模糊、凹陷

碘缺乏病:我国除上海都有地方性甲状腺肿

我国除上海,江苏外均有地方性克汀病

氟中毒:

1饮水型氟中毒:我国除上海,海南外均有病区存在

2燃煤型氟中毒: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附近及以南的边远山区,重病区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交界的山区

3饮茶型:四川、青海、西藏、内蒙、新疆、云南

地方性砷中毒:美州流行最重的国家是智利和墨西哥,亚洲流行最重的国家是印度和孟加拉我国地砷病区有6个省,其中

饮水型5个:新疆,内蒙古,山西,宁夏,吉林

燃煤型1个:贵州

常见传染病与及寄生虫病

常见传染病与及寄生虫病 考试大纲---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一、结核病 病因:空气传播结核分枝杆菌、生型分枝杆菌或非洲分枝杆菌 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渗出和增生 本质:结核性肉芽肿 1.变质——干酪样坏死。 状似奶酪;镜下: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内含结核杆菌。 2.渗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3.增生——结核结节。 典型结核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其中含有结核杆菌,周围有类上皮细胞,Langhans巨细胞,外周有淋巴细胞浸润,少量成纤维细胞增生。

干巨累(类) (二)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及结局 多见于儿童。 机体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 1.病变特点——原发综合征(肺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 2.发展和结局 绝大多数可自然痊愈。少数病情恶化,可播散。 (1)淋巴道播散 原发综合征:肺的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合称原发综合征,是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特征。 (2)血道播散 1)全身粟粒性结核病:大量结核杆菌进入血循环,形成结核性败血症,播散到全身各脏器,形成密集分布、大小一致、灰白色界限清楚的小结节。

2)肺粟粒性结核病。 (三)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及结局 多见于成年人。人体再次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生。 1.病变特点——注意跟原发性对比。 (1)多从肺尖开始。 (2)局限在肺内(机体对结核菌有免疫力和变态反应)。 (3)主要沿支气管在肺内播散。肺门淋巴结不受累,血道播散也很少。 (4)周围常有增生性病变,形成结核结节。 (5)病程长,新旧病变交错存在。 2.病理类型及结局 (1)局灶型:增生为主,中央干酪样坏死。 (2)浸润型:最常见。特点:在肺尖或锁骨下区,病灶周围发生渗出、坏死。如未及时治疗或患者抵抗力下降,坏死物经支气管排出后形成急性空洞。 空洞不断向外排出含菌的坏死物——慢性纤维空洞型(第3型); 或经支气管播散——干酪性肺炎(第4型)。 (3)慢性纤维空洞型。 (4)干酪性肺炎:浸润型或空洞内的细菌经支气管播散导致。 (5)结核球:球形干酪样坏死病灶。相对较稳定,可手术切除。 (6)结核性胸膜炎。

寄生虫病的流行及防治综述

关于寄生虫病的流行及防治综述 作者:中西医临床二班王慎 摘要:寄生虫病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针对寄生虫的生活史、感染方式、传播规律及流行特征,采取综合措施。 关键词:寄生虫流行防治 寄生虫病的是从群体的水平研究寄生虫病的传播、分布和发展规律,从而制订出防治措施,消灭和控制寄生虫病。 一、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 指有寄生虫感染,并能将病原体传入外界或另一新宿主的人或动物,包括患者、带虫者及保虫宿主。例如的传染源为人;的传染源为人和、犬、猪等动物。 2.传播途径 (1) 经口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例如原虫的包囊、蠕虫的感染性虫卵等随污染的食物、蔬菜、饮水的摄入,生吃或半生吃含有囊蚴的鱼、虾、类或含有绦虫囊尾蚴的、而经口感染。此类寄生虫病又称食源性寄生虫病。(2) 经皮肤感染:存在于土壤中的钩虫或粪类圆线虫丝状蚴以及存在于水中的血吸虫尾蚴,当与人体皮肤接触后可直接侵入人体。

(3) 经媒介昆虫传播:疟原虫的子孢子和丝虫的感染期幼虫通过蚊虫的叮咬;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通过昆虫白蛉的叮咬进入人体。此类疾病称为虫媒病。 (4) 接触感染:阴道毛滴虫、齿龈内阿米巴、疥螨等可分别通过性交、接吻、同床睡眠等直接接触;或通过洗浴具、衣物被褥等间接接触而感染。(5) 其他方式:包括经胎盘(如弓形虫)、输血(如疟原虫)及自体感染(如猪囊尾蚴、微小膜壳绦虫)等。 3.易感人群 指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人群。人类对多种人体寄生虫,包括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缺乏先天性免疫。寄生虫感染后一般均可产生获得性免疫,但多呈带虫免疫状态,当寄生虫自体内消失后,免疫力也随之下降。例如疟疾非流行区的人口进入疟区后,由于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成为易感者。例如、免疫抑制剂使用及成隐药物滥用等患者罹患、和等。 二、流行特点 寄生虫病可在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已把数种寄生虫病列为乙类传染病(、疟疾、) 和丙类传染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细粒棘球蚴病)。此外,许多病毒和细菌性传染病也与医学昆虫有关:例如乙型脑炎与蚊、出血热与革螨、与蜱、与蝇等。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一般具3个方面:

[医学类试卷]西医综合(传染病及寄生虫病)模拟试卷11.doc

[医学类试卷]西医综合(传染病及寄生虫病)模拟试卷11 1 下列有关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病理变化,哪项是不恰当的 (A)筛状软化灶形成 (B)神经细胞的变性坏死 (C)淋巴细胞套袖状浸润 (D)病变以小脑、延髓和脑桥最严重 2 下列不符合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描述是 (A)小血管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套袖状浸润 (B)大脑内有软化灶形成 (C)大脑神经元变性坏死 (D)蛛网膜下腔大量白细胞 3 下列有关暴发性脑脊髓膜炎时的临床病理表现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恰当的(A)双侧肾上腺广泛出血 (B)皮肤黏膜广泛瘀点及瘀斑 (C)蛛网膜下腔充满脓性渗出物 (D)起病急骤,高热,头痛,呕吐

4 下列不符合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描述是(A)引起颅内压升高症状 (B)引起脑膜刺激征 (C)引起脑脊液浑浊或脓样 (D)引起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5 下列不符合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是(A)接吻传播 (B)母婴传播 (C)异性性交传播 (D)输血传播 6 晚期艾滋病患者淋巴结的病变是(A)副皮质区淋巴细胞增生 (B)淋巴滤泡增生 (C)窦组织细胞增生 (D)淋巴细胞消失殆尽 7 结核病的免疫反应属

(A)Ⅱ型超敏反应 (B)Ⅰ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8 当机体抵抗力强、结核杆菌数量少、毒力弱时,结核病变呈(A)渗出性病变 (B)增生性病变 (C)病变扩大 (D)坏死性病变 9 下列符合原发性肺结核病的描述是 (A)多发生于成人 (B)结核性脑膜炎是主要死因 (C)大多数病情恶化 (D)病变不发生播散

10 患者男性,31岁,1年来,低热、疲倦、乏力、夜间盗汗,并有咳嗽。X线检查,可见两肺上叶多个大小不等的厚壁空洞。结核菌素试验阳性。不符合该患者疾病的描述是 (A)空洞壁由干酪样坏死物构成 (B)可发展为硬变性肺结核 (C)可引起大咯血 (D)属开放性肺结核 11 下列不是经血源播散导致的肺外器官结核病是 (A)肠结核 (B)肾结核 (C)骨结核 (D)结核性脑膜炎 12 男性生殖系统结核病多见于 (A)精囊 (B)前列腺 (C)输精管 (D)附睾

医院三基考试传染病及寄生虫病(一)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一) (总分:65.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65,分数:65.00) 1.不符合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的是: ?A.心肌广泛出血坏死,心脏破裂猝死 ?B.三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 ?C.发热、低血压、休克 ?D.三红(颜面红、颈部红和胸部红) ?E.急性肾功能衰竭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2.下列哪项不是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的病变特点: ?A.空洞壁的中、外两层分别为结核性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 ?B.肺内常见新旧不一的播散病灶 ?C.空洞多位于肺上叶,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 ?D.空洞壁内层为干酪样坏死,不易找到结核杆菌 ?E.肺内有一个或多个厚壁空洞形成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3.关于生殖系统结核病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是男女不孕的原因之一 ?B.多与周围器官的结核病有关 ?C.女性好发于输卵管 ?D.直接由血源感染所致者,男多于女 ?E.男性好发于附睾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4.有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理变化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浅表脑皮质可伴有轻微水肿,但从不累及脑实质?B.病变主要累及蛛网膜和软脑膜 ?C.蛛网膜下腔积脓,以脑底部为著 ?D.脑脊髓膜血管弥漫扩张、充血 ?E.脑室可有不同程度的扩张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5.在伤寒病的潜伏期中,伤寒杆菌在哪种细胞内寄生、繁殖: ?A.巨噬细胞 ?B.肝细胞 ?C.胆囊黏膜上皮 ?D.小肠黏膜上皮 ?E.淋巴细胞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6.有关中毒型痢疾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多由毒力强的痢疾杆菌引起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所引起的一组具

第一章总论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科学。其重点是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兼顾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的研究,以求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 第一节感染与免疫 一、感染的概念 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infection)。 构成传染过程需要三个条件,即病原体的致病性、机体的反应性,外界环境的影响。 二、传染病感染过程的表现 1、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入侵部位被消灭,如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杀菌作用,组织细胞的吞噬及体液的溶菌作用。或通过局部的免疫作用,病原体从呼吸道、肠道或泌尿道排出体外,不出现病理损害和疾病的临床表现。 2、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亦称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 是指机体被病原侵袭后,仅出现轻微病理损害,而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只能通过免疫检测方能发现的一种感染过程,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登革热、乙型肝炎等均有大量隐性感染的存在。 3、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因免疫功能的改变,致使病原体不断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机体出现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临床出现传染病特有的临床表现,则为传染病发作。 4、潜在性感染(lateneinfection) 是指人体内保留病原体,潜伏一定部位,不出现临床表现,病原体也不被向外排出,只有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则乘机活跃增殖引起发病。疟疾、结核有此等表现。麻疹后,病毒可长期潜伏于中枢神经系统,数年后发病,成为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5、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infection) 按病原体种类不同可分为带菌、带病毒及带虫状态。这些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存在于机体的一定部位,虽可有轻度的病理损害,但不出现疾病的临床症状。病原携带有两种状态,一是无症状携带,即客观上不易察觉的有或无轻微临床表现的携带状态;二是恢复期携带,亦称病后携带,一般临床症状已消失,症理损伤得到修复,而病原体仍暂时或持续寄生于体内。由于携带者向外排出病原体,成为具有传染性的重要传染源。 三、病原体的致病性 传染过程中,病原体起重要作用,它的致病作用表现如下几方面。 1、侵袭力 病原体在机体内生长,繁殖,蔓延扩散的能力。病原体在体内的扩散通过三种形式。直接扩散:病原由原入侵部位直接向近处或远处组织细胞扩散。血流扩散:

[医学类试卷]西医综合(传染病及寄生虫病)模拟试卷13.doc

[医学类试卷]西医综合(传染病及寄生虫病)模拟试卷13 1 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于 (A)化脓性炎 (B)变质性炎 (C)浆液性炎 (D)纤维素性炎 2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患者多为 (A)女性 (B)男性 (C)儿童 (D)成人 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体属于 (A)RNA病毒 (B)细菌 (C)支原体 (D)真菌 4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A)HIV

(B)HCV (C)HPV (D)HBV 5 初步确定HIV感染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是(A)酶联免疫吸附法 (B)免疫荧光检查 (C)免疫印迹检测法 (D)放射免疫测定法 6 具有HIV储备作用的细胞是 (A)CD8+T细胞 (B)CD4+T细胞 (C)巨噬细胞 (D)浆细胞 7 下列不符合结核病的描述是 (A)主要由鸟型结核杆菌引起 (B)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C)结核性肉芽肿具有诊断意义 (D)形成结核性肉芽肿 8 下列不符合慢性粟粒性肺结核病的描述的是

(A)肺原发综合征多已钙化痊愈 (B)多见于成年人 (C)患者多因结核性脑膜炎死亡 (D)多由干酪样坏死破入颈内静脉,血行播散引起9 下列对于继发性肺结核病的描述,哪一项是恰当的(A)病变新1日交错,上重下轻 (B)肺门淋巴结常有明显结核病变 (C)不易引起空洞 (D)不经治疗绝大多数能自然痊愈 10 下列不符合浸润型结核病的描述是 (A)属于无活动性肺结核 (B)常发生干酪样坏死 (C)可引起干酪样肺炎 (D)常伴有全身症状 11 下列对于肺外器官结核病的描述,恰当的是(A)脊椎结核多累及第10胸椎至第2腰椎 (B)附睾结核由血源播散而来 (C)结核性脑膜炎的脑顶病变最明显

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第十单元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本单元复习思路 本章复习重点:两个基本病变+两组不同 1.肺结核、血吸虫病的基本病变 2.菌痢和伤寒的不同 3.流脑和乙脑的不同 第一节结核病 对人致病的结核杆菌主要为人型结核杆菌。主要由呼吸道吸入带菌飞沫或尘埃造成肺部感染。 一、基本病理变化 结核病是一种特殊性炎症,其病变特点是形成结核性肉芽肿,但基本病变不外是渗出、变质和增生。 好发于肺、浆膜、滑膜和脑膜等处。 (一)渗出为主的病变 见于结核早期或机体抵抗力低下、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较强时。主要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二)增生为主的病变 当细菌量较少、毒力较低、机体免疫力较强时,表现为增生为主的病变,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结核结节。 镜下典型结核结节中央常有干酪样坏死,其中含有结核杆菌,周围有类上皮细胞(数量最多)、Langhans巨细胞以及外周浸润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 (记忆口诀:干累多领先!) (三)变质为主的变化 当细菌数量多、毒力强、机体免疫力低或变态反应强烈时,渗出及增生的病变均可发生干酪样坏死。 坏死呈黄色、均匀、细腻,状似奶酪。镜下为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内含结核杆菌。 二、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变化特点及结局 (一)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 原发性肺结核病是指机体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病,多发生于儿童。 病变特点: 首先在肺通气较好的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靠近肺膜处,形成肺内原发灶。 开始为渗出性,继而发生干酪样坏死。 很快侵入淋巴管,到肺门淋巴结,引起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及干酪样坏死。 重要知识点:原发综合征! 肺的原发灶 淋巴管炎 肺门淋巴结结核 三种合为原发综合征 (二)原发性肺结核发展和结局 1.淋巴道播散:浅表淋巴结结核穿破皮肤,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 2.血道播散:多为原发性肺结核病的播散方式。 ①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第六章 常见传染性疾病与寄生虫病预防知识

课程辅导:第六章常见传染性疾病与寄生虫病预防知识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是多种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一组疾病,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影响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学习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基本知识,是要了解它、认识它、识别它,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命生活质量。 这一章中我们给大家介绍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和共同特点,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病毒性肝炎、结核、性病与艾滋病、疟疾、狂犬病、寄生虫病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对机体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本章学习要求: 熟悉所介绍的各种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基本概念和对人体的危害 掌握所介绍的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的传染途径、预防措施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几个基本概念 1.什么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传染病是由各种致病性微生物或称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能传播开来,甚至造成大规模流行的疾病。由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所引起的疾病称为寄生虫病,也包括在传染病的范畴内。 2.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类形态多种多样,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人类就生活于微生物的世界之中,大约超过400种不同的微生物可以感染人,引起相应的疾病,这些微生物我们称为致病性微生物或称病原体。例如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虫卵等是肉眼不能看到的,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生物。 3.病原体如何引起疾病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原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与人体的防御能力,与病原体的致病力、侵入的数量,以及病原体是否侵入人体的适当部位,亦即适当的侵入门户有关。 4.传染病的流行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决定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一)传染源

第十八章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答案

第十八章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答案 一、单选题 1.E 2.B 3.E 4.C 5.A 6.D 7.B 8.D 9.C 10.B 11.C 12.C 13.C 14.D 15.D 16.C 17.D 18.C 19.A 20.C 21.E 22.A 23.C 24.E 25.B 26.A 27.C 28.B 29.D 30.B 31.E 32.E 33.C 34.E 35.A 36.B 37.E 38.A 39.C 40.E 41.E 42.C 43.C 44.C 45.C 46.A 47.D 48.B 49.D 50.D 二、多选题 1. BCDE 2.ABCD 3.ABCDE 4.AB 5.ABDE 6.ACD 7.ABCD 8.ABCD 9.AB 10.BCDE 11.BCD 12.AD 13.AB 14.DE 15.ABD 16.ABC 17.ABCDE 18.ABCD 19.AC 20.AD 21.ACD 22.ABC 23.BCD 24.DE 25.AD 26.ABCE 27.ABCD 28.AC 三、填空题 1.答:原发综合征肺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结核哑铃状 阴影 2.答: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 3.答:吸收消散纤维化纤维包裹及钙化浸润进展溶解播散 4.答:乙型脑炎病毒蚊虫夏秋 5.答:淋球菌性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炎 6.答:性接触传染血液传染母婴传染 7.答:卡他性假膜性 四、判断题 1.对 2.错 3.对 4.对 5.错 五、名词解释 1.原发综合征:指肺的原发病灶、肺内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合 称原发综合征,是原发性肺结核的特征性病变。 2.结核瘤:是指肺内形成的一种孤立的有纤维包裹,境界明显的球形干酪样 坏死灶,又称结核球。 3.结核结节:是指结核病以增生为主的病变中由上皮样细胞、郎格汉斯巨细 胞及外围聚集的一些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聚集成的肉芽肿。 4.神经细胞卫星现象:是指乙脑的病变镜下观察在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周 围常见增生的少突胶质细胞环绕,此即神经细胞卫星现象。 5.树胶样肿:又称梅毒瘤,为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引起的肉芽肿。肉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其预防

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一、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包括朊毒体、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和螺旋体等,人体寄生虫包括原虫和蠕虫,上述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均属于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有传染性的疾病才称为传染病,它可在人群中传播并造成流行。 二、传染病的基本条件 传染病的发生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包括下列4个方面。 (1)患者急性患者及其症状(咳嗽、吐、泻)而促进病原体的播散;慢性患者可长期污染环境;轻型患者数量多而不易被发现。 (2)隐性感染者在某些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中,隐性感染者是重要传染源。 (3)病原携带者慢性病原携带者不显出症状而长期排出病原体,在某些传染病(如伤寒、细菌性痢疾)中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4)受感染的动物某些动物间的传染病,如狂犬病、鼠疫等,也可传给人类,引起严重疾病。还有一些传染病如血吸虫病,受感染动物是传染源中的一部分。 2.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染途径。 (1)空气、飞沫、尘埃主要见于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麻疹、白喉、SA RS等。 (2)水、食物、苍蝇主要见于以消化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伤寒、痢疾等。 (3)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既可传播消化道传染病(如痢疾),也可传播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 (4)吸血节肢动物又称虫媒传播,见于以吸血节肢动物(蚊子、跳蚤、白蛉、恙虫等)为中间宿主的传染病如疟疾、斑疹伤寒等。 (5)血液、体液、血制品见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 (6)土壤当病原体的芽孢(如破伤风、炭疽)或幼虫(如钩虫)、虫卵(如蛔虫)污染土壤时,则土壤成为这些传染病的传染途径。 3.易感人群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易感者的比例在人群中达到一定水平时,如果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则传染病的流行很容易发生。某些病后免疫力很巩固的传染病(如麻疹),经过一次流行之后,要等待几年当易感者比例再次上升至一定水平,才发生另一次流行。这种现象称为

西医综合(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西医综合(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总分:12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B1型题(总题数:8,分数:32.00) A.经淋巴道播散B.血道播散C.二者均有D.二者均无 (2002年)(分数:4.00) (1).继发性肺结核常见的播敞方式是(分数:2.00) A. B. C. D. √ 解析: (2).原发性肺结核常见的播敞疗式是(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解析:原发性肺结核常见的播散方式是血道播散和淋巴道播散。继发性肺结核常见的播散方式是气道播散。 A.急性粟粒性肺结核B.急性空洞型肺结核C.局灶型肺结核D.千酪性肺炎 (2009年)(分数:4.00) (1).属于血源播散性肺结核的是(分数:2.00) A. √ B. C. D. 解析: (2).属于非活动性肺结核的是(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解析: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属于血源播散性肺结核;属于非活动性肺结核的是局灶型肺结核。 A.火山口状B.烧瓶状C.环形D.地图状 (2011年)(分数:4.00) (1).肠结核的病变特征是(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 (2).肠阿米巴病的病变特点是(分数:2.00) A. B. √ C. D. 解析:解析:结核杆菌侵入肠壁淋巴组织,形成结核结节,以后结节逐渐融合并发生干酪样坏死,破溃后形成溃疡。肠壁淋巴管环肠管行走,病变沿淋巴管扩散,因此典型的肠结核溃疡多呈环形,其长轴与肠腔长轴垂直。溃疡边缘参差不齐,一般较浅,底部有干酪样坏死物,其下为结核性肉芽组织。溃疡愈合后由于瘢痕形成和纤维收缩而致肠腔狭窄。肠浆膜面每见纤维素渗出和多数结核结节形成,连接成串,这是结

第三章病理学: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doc

第三章病理学: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急性菌痢的病变属于( )A.浆液性炎 B.化脓性炎 C.假膜性炎 D.出血性炎 E.卡他性炎 本题答案: 2、单项选择题 关于浸润型肺结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 B.属于非活动性肺结核 C.肺门淋巴结结核 D.病人常无明显临床症状 E.痰中结核菌常为阴性 本题答案: 3、单项选择题 有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A.脑顶部脑膜化脓性炎 B.脑膜出血性炎 C.脑底部脑膜化脓性炎 D.脑底部脑膜纤维素性炎 E.小脑及脑底部脑膜浆液纤维素性炎 本题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4、单项选择题 流行性乙型脑炎较具特征的病变是()A.噬神经细胞现象 B.卫星现象 C.筛状软化灶 D.淋巴细胞袖套状浸润 E.胶质结节 本题答案: 5、单项选择题 血吸虫病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主要是()A.成虫 B.虫卵 C.毛蚴 D.尾蚴 E.童虫 本题答案: 6、单项选择题 尸检发现患儿两肺密布灰黄色粟粒大小的结节,同时肝、脾、肾亦见较多灰黄色粟粒样结节,脑底脑膜渗出呈毛玻璃样。指出结核杆菌从何处入血行播散()A.无名静脉 B.肺原发灶 C.上腔静脉 D.颈内静脉 E.下腔静脉 本题答案: 7、单项选择题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类型是属于下列哪种病理改变()A.渗出性炎 B.变质性炎 C.出血性炎 D.增生性炎 E.假膜性炎 本题答案: 8、单项选择题

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考纲」 1.结核病:(1)基本病理变化;(2)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变化和结局;(3)继发性肺结核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2.细菌性痢疾:(1)病理变化;(2)临床病理联系。 3.伤寒:(1)肠道病变;(2)临床病理联系。 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病理变化;(2)临床病理联系。 5.流行性乙型脑炎:(1)病理变化;(2)临床病理联系。 6.血吸虫病:(1)基本病理变化;(2)肝、肠的病理变化及后果。 「考点」 1.结核结节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由干酪样坏死类上皮细胞、郎格罕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少量成纤维细胞构成。 2.原发综合征病变及各型肺结核的病变特点。 3.原发性肺结核病与继发性肺结核病有何不同。 4.细菌性痢疾、伤寒、肠结核在发病部位形态学特征及预后有何异同。 5.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病因、发病部位,病理变化有何区别。 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为化脓性炎,乙型脑炎为变质性炎。 「试题」 1.在结核病发生起着特别重要作用的是 A.感染的细菌数量大 B.机体与结核病患者接触 C.机体对结核菌缺乏免疫力或处于过敏状态 D.细菌毒力强 E.病人年龄小 答案:C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病变部位在 A.大脑皮质 B.丘脑及基底节 C.硬脑膜 D.蛛网膜下腔 E.脑室内 答案:C 3.结核结节中有诊断意义的细胞成分是 A.郎格罕巨细胞和淋巴细胞 B.郎格罕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 C.淋巴细胞和上皮样细胞 D.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巨细胞 E.异物巨细胞和纤维母细胞 答案:B 4.结核病的细胞免疫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为 A.T细胞 B.B细胞 C.NK细胞 D.巨噬细胞

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练习题

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一、A1 1、结核结节中最具有诊断意义的细胞成分是 A、朗罕巨细胞和淋巴细胞 B、朗罕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 C、淋巴细胞和上皮样细胞 D、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巨细胞 E、异物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2、大量结核杆菌进入胸导管后易发生 A、全身粟粒性结核 B、粟粒性肺结核 C、结核性胸膜炎 D、骨结核 E、肾结核 3、下列哪种病变中不存在结核杆菌 A、纤维干酪样病灶 B、钙化灶 C、典型的结核结节 D、病灶纤维化 E、干酪样坏死病灶 4、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结核结节的成分 A、类上皮细胞 B、Langhans巨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成纤维细胞 E、淋巴细胞 5、人体消灭结核杆菌主要依靠 A、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浆细胞 D、淋巴细胞 E、嗜酸粒细胞 6、结核结节主要由什么细胞构成 A、浆细胞 B、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类上皮细胞 E、成纤维细胞

7、结核病的细胞免疫,哪种细胞起主要作用 A、B淋巴细胞 B、T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嗜酸粒细胞 8、结核病的变态反应属于哪型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V型 9、对结核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A、机体与结核病患者接触 B、感染的细菌数量大 C、细菌毒力强 D、患者年龄小 E、机体对结核菌缺乏免疫力或处于过敏状态 10、结核病的细胞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 A、NK细胞 B、B细胞 C、巨噬细胞 D、T淋巴细胞 E、中性粒细胞 11、典型的结核病局部病变表现不包括下列哪项 A、结节 B、肉芽肿 C、冷脓肿 D、红肿热痛 E、干酪样坏死 12、关于伤寒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结肠形成多发性不规则溃疡 B、盲肠形成多发性烧瓶状溃疡 C、回肠形成多数环形溃疡 D、回肠形成鹅口疮样溃疡 E、回肠形成多数圆形或椭圆形溃疡 13、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典型肠道病变为 A、化脓性炎

预防医学-中职-疾病控制-传染病、寄生虫知识点

传染病、寄生虫知识点 1、鼠疫:耶尔森菌潜伏期:2-5天流行季节:在6~9月,肺鼠疫10月以后流行传染源:黄鼠属和旱獭属最重要传播途径:鼠→蚤→人治疗:链霉素(青霉素无效)隔离时间:接触者应检疫9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2天。 2、霍乱:霍乱弧菌潜伏期:1-3天流行季节:发病季节一般在5~11月,而流行高峰多在7~10月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传播途径:过水、食物、生活密切接触和苍蝇媒介而传播治疗:对症处理隔离时间:症状消失6天后,粪便隔日培养1次,连续3次阴性或临床症状消失后15天 3、甲肝:甲肝RNA 病毒潜伏期:15-45天传染时间:起病前2周到30日有传染性传染源:急性患者和隐性患者传播途径:粪-口易感人群:幼儿和儿童 4、乙肝:嗜肝DNA病毒潜伏期:60-180天流行季节:传染源:急性、慢性和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易感人群:全体新生儿和50%未受乙肝感染的易感者隔离时间: 5、丙肝:黄病毒科RNA病毒潜伏期:15-150天流行季节:传染源:急性、慢性和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输血传播易感人群:受血者、血液透析和静脉吸毒者隔离时间: 6、丁肝:缺陷病毒RNA病毒潜伏期:28-140天流行季节:急性、慢性和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母婴传播血液传播 7、戊肝:RNA病毒潜伏期:14-63天传染时间:起病9日到病后8日有传染性传染源:急性患者和隐性患者传播途径:粪-口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青壮年发病率高特点:病死率高,发病2周后病毒停止从粪便排出,儿童感染戊肝多为亚临床型,妊娠最后3个月感染孕妇死亡率高 8、细菌性痢疾:志贺菌属潜伏期:1~3天流行季节:全年散发,以夏秋两季多见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传播途径: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治疗:一般对症治疗,I型慎用抗生素隔离时间:急性患者症状消失后2次大便培养阴性或症状消失后7天可解除,慢性患者粪便培养隔3次(隔周1次)阴性 9、伤寒副伤寒:伤寒杆菌潜伏期:3~60天流行季节:终年可见,但夏秋季最多传染源:患者及菌者传播途径:水和食物,或经手及苍蝇、蟑螂等间接污染水和食物而传播治疗:氟喹诺酮类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隔离时间:体温恢复正常后15日为止或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 10、艾滋病:HIV潜伏期:2-10年流行季节:全年传染源: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治疗:无有效方法控制病毒鸡尾酒疗法 11、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病毒潜伏期:3~35日流行季节:夏秋季高发传染源:人类是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治疗:无特效法,主要对症治疗隔离时间:自发病之日起至少隔离40天,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0天。 12、麻疹:麻疹病毒潜伏期:10-14天流行季节:冬春季传染源:患者为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治疗:无特效法药,主要对证治疗,预防接种隔离时间:疹后5天13、白喉:白喉杆菌潜伏期:1~7天流行季节: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治疗:青霉素(过敏者用红霉素、阿莫西林、利福平)隔离时间:患者连续2次咽拭子白喉杆菌培养阴性,带菌者予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5~7天,细菌培养3次阴性,密切接触者观察7天。预防接种DPT 14、百日咳:百日咳杆菌潜伏期:7-14天流行季节:一般为散发传染源:患者是本病

最新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一.大纲要求 掌握伤寒、细菌性痢疾、麻风、梅毒、淋病、尖锐湿疣和常见深部真菌病的病因、传染途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掌握阿米巴病和血吸虫病的病因、传染途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二.基本内容 (一)基本概念 1.伤寒肉芽肿(Typhoid granuloma)伤寒病时,一些增生活跃的巨噬细胞胞质内常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这种巨噬细胞称伤寒细胞。伤寒细胞可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伤寒肉芽肿或伤寒小结(typhoid nodule),伤寒肉芽肿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价值。 2.假膜性炎 (Pseudomembranous inflammation) 急性细菌性痢疾时,在肠道黏膜表面的渗出物中常有大量纤维蛋白,它与坏死组织、炎症细胞和红细胞及细菌一起形成特征性的假膜,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特征性病变。其实质是肠黏膜的纤维素性炎。 3. 中毒型菌痢 (Toxic bacillary dysentery) 是细菌性痢疾特殊型。其特征是起病急骤、凶险,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但肠道病变轻微。多见于2—7岁儿童,发病后数小时即可出现中毒性休克或呼吸衰竭而死亡。 4. 急性虫卵结节 (Acute ova nodule of schistosomiasis) 是血吸虫虫卵沉积早期所产生的病变。典型病变多见于肝;肉眼可见为灰黄色粟粒至黄豆大小结节;镜下结节中央有一至数个成熟虫卵,虫卵表面附有放射状嗜酸性均质棒状物(称为Hoeppli现象),在其周围是一片无结构凝固性坏死区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此即嗜酸性脓肿。其间可见菱形或多面形蛋白性Charcot-kyden结晶,系嗜酸性粒细胞中嗜酸性颗粒互相融合而成。 5. 干线型肝硬变 (Truncle cirrhosis) 血吸虫性肝硬变其肝小叶并未明显破坏,但汇管区纤维化非常明显。切面见门静脉分支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呈树枝状分布,故有干线型肝硬变之称。 6.假结核结节 (Pseudotubercle) 急性虫卵结节约经10天左右,卵内毛蚴死亡,虫卵及坏死物质被清除、吸收或钙化。病灶内巨噬细胞衍变为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形成与结核结节类似的肉芽肿,称为假结核结节,即慢性虫卵结节。 7.艾滋病 (AIDS)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引起的继发性(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是以细胞免疫缺陷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AIDS的主要病理改变可分三大类:①免疫学损害的形态学表现;②感染,常为混合性感染;③肿瘤,最常见为Kaposi肉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8. Kaposi肉瘤 (Kaposi sarcoma) 是一种罕见的血管增殖性肿瘤。Kaposi肉瘤可局限于皮肤和/或黏膜,也可累及淋巴结和内脏。Kaposi肉瘤呈多中心性,身体不同部位肿瘤并非来自同一原发肿瘤播散。组织学上可见毛细血管样结构(血管裂隙)和梭形细胞。红细胞大部分在血管外,含铁血黄素沉着甚常见;有时可见一定量炎症细胞。Kaposi肉瘤是AIDS常见的病理改变之一。 9. 隐性梅毒 (Latent syphilis) 梅毒是苍白密螺旋体(亦称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通常通过性交传染。少数患者感染梅毒后,梅毒螺旋体可在体内潜伏,梅毒血清反应阳性,但无临床症状,称隐性梅毒。 10.硬下疳(Hunterian chancre or ? chancre)见于后天性梅毒早期,机体在感染梅毒后,经几周潜伏期,在侵入处(一般为外生殖器)出现小红斑、丘疹,继而增大,直径为1cm 大小,有浅表溃疡的无痛性硬结节。 11.树胶样肿 (gumma) 树胶样肿又称梅毒瘤(syphiloma)。为晚期梅毒病变,镜下似结核结

(整理)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一.大纲要求 掌握伤寒、细菌性痢疾、麻风、梅毒、淋病、尖锐湿疣和常见深部真菌病的病因、传染途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掌握阿米巴病和血吸虫病的病因、传染途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二.基本内容 (一)基本概念 1.伤寒肉芽肿(Typhoid granuloma)伤寒病时,一些增生活跃的巨噬细胞胞质内常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这种巨噬细胞称伤寒细胞。伤寒细胞可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伤寒肉芽肿或伤寒小结(typhoid nodule),伤寒肉芽肿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价值。 2.假膜性炎 (Pseudomembranous inflammation) 急性细菌性痢疾时,在肠道黏膜表面的渗出物中常有大量纤维蛋白,它与坏死组织、炎症细胞和红细胞及细菌一起形成特征性的假膜,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特征性病变。其实质是肠黏膜的纤维素性炎。 3. 中毒型菌痢 (Toxic bacillary dysentery) 是细菌性痢疾特殊型。其特征是起病急骤、凶险,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但肠道病变轻微。多见于2—7岁儿童,发病后数小时即可出现中毒性休克或呼吸衰竭而死亡。 4. 急性虫卵结节 (Acute ova nodule of schistosomiasis) 是血吸虫虫卵沉积早期所产生的病变。典型病变多见于肝;肉眼可见为灰黄色粟粒至黄豆大小结节;镜下结节中央有一至数个成熟虫卵,虫卵表面附有放射状嗜酸性均质棒状物(称为Hoeppli现象),在其周围是一片无结构凝固性坏死区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此即嗜酸性脓肿。其间可见菱形或多面形蛋白性Charcot-kyden结晶,系嗜酸性粒细胞中嗜酸性颗粒互相融合而成。 5. 干线型肝硬变 (Truncle cirrhosis) 血吸虫性肝硬变其肝小叶并未明显破坏,但汇管区纤维化非常明显。切面见门静脉分支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呈树枝状分布,故有干线型肝硬变之称。 6.假结核结节 (Pseudotubercle) 急性虫卵结节约经10天左右,卵内毛蚴死亡,虫卵及坏死物质被清除、吸收或钙化。病灶内巨噬细胞衍变为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形成与结核结节类似的肉芽肿,称为假结核结节,即慢性虫卵结节。 7.艾滋病 (AIDS)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引起的继发性(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是以细胞免疫缺陷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AIDS的主要病理改变可分三大类:①免疫学损害的形态学表现;②感染,常为混合性感染;③肿瘤,最常见为Kaposi肉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8. Kaposi肉瘤 (Kaposi sarcoma) 是一种罕见的血管增殖性肿瘤。Kaposi肉瘤可局限于皮肤和/或黏膜,也可累及淋巴结和内脏。Kaposi肉瘤呈多中心性,身体不同部位肿瘤并非来自同一原发肿瘤播散。组织学上可见毛细血管样结构(血管裂隙)和梭形细胞。红细胞大部分在血管外,含铁血黄素沉着甚常见;有时可见一定量炎症细胞。Kaposi肉瘤是AIDS常见的病理改变之一。 9. 隐性梅毒 (Latent syphilis) 梅毒是苍白密螺旋体(亦称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通常通过性交传染。少数患者感染梅毒后,梅毒螺旋体可在体内潜伏,梅毒血清反应阳性,但无临床症状,称隐性梅毒。 10.硬下疳(Hunterian chancre or ? chancre)见于后天性梅毒早期,机体在感染梅毒后,经几周潜伏期,在侵入处(一般为外生殖器)出现小红斑、丘疹,继而增大,直径为1cm大小,有浅表溃疡的无痛性硬结节。 11.树胶样肿 (gumma) 树胶样肿又称梅毒瘤(syphiloma)。为晚期梅毒病变,镜下似结核结

小学生常见传染病及预防常识.doc

小学生常见传染病及预防常识 病原体 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引起,病原体能够是微生物或寄生虫。包括 病毒、细菌、真菌或者寄生虫等。 传染性 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他类别疾病的主要区别,传染病意味着病原体能够通过 各种途径传染给他人。传染病病人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表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人群的免疫状态等相关。 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按传染病流行病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是指传染病在人群 中散在发生;流行: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在某一时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一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流行强度;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单位,在短期内突然出现众多的同一种疾病的病人。 2.地方性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其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 变化的影响,常局限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发生。如虫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3.季节性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有季节性升高。此与温度、湿度的改 变相关。 传染病的 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病效的方式在于防控,因为在传染病的三个基本条件中:传染源,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乏任何一个都无法造成传染病的流行,所以对于传染病预防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这是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方式。

对于人类传染源的传染病,需要即时将病人或病源携带者妥善的安排在指定的隔离位置,暂时与人群隔离,积极实行治疗,护理,并对具有传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和用具等实行必要的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 不过,如果是未知传染源,特别是动物担任的传染源,因为其确定需要流行病学的因果推断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上得到充分的证据,有的时候并不是很容易得到确切结果,尤其是突发急性传染病发生时,想要短时间内锁定传染源更是困难。 不过,一旦确定传染源后,需要即时采取高效的措施控制传染源,以保证传染源不会继续将病原体向易感人群播散。 2.切断传播途径:对于通过消化道传染病、血液和体液传播的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切断传播途径是最为直接的预防方式。 主要方式在于对于传播媒介阻断,消毒或扑杀。 如对于污染了病原体的食物或饮水要实行丢弃或消毒处理,对于污染了病原体的房间或用具要实行充分的消毒,对于一次性的医疗用品在使用后要即时实行消毒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在虫媒传染病传播季节采取防蚊防虫措施等。 同时,对于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干预手段也是极为必要的,如促动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对使用针具实行消毒,对会发生高危性行为的人群实行安全套使用的宣传教育等。 如今预防甲型H7N9流感病毒的方法也仍然是注意基本卫生,勤洗手,戴口罩,吃肉要煮熟——虽然是老调重弹,但仍然是切断传播途径最有效的方式。 3.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也是传染病预防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往往是较为容易实现的预防方法。 对于已经有预防性疫苗的传染病,给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是最为保险的方法。历,人们利用高效的疫苗已经成功的攻克了天花,证明对于易感人群的保护在传染病防治上起到了重要角色。 几种主要传染病及其预防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地方病

第十四章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地方病 第一节结核病 结核病(tuberculosis)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常见慢性传染病。病理特征是形成肉芽肿性病变-结核结节。全身各器官均可发病,但肺结核最为多见。临床上常有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和血沉加快。结核病传播与社会经济状况、营养卫生条件关系密切,建国前我国结核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甚高,占各种疾病死亡的首位。建国后由于预防为主方针的贯彻,生活条件的改善,有效药物的推广治疗,发病率较建国初期下降60%~70%,死亡率下降90%。但目前结核病的自然感染率和发病率仍高于发达国家,尤其是边远地区,仍很常见。 【病因及发病机理】对人有致病作用的结核杆菌主要是人型结核杆菌,少数是牛型。结核杆菌菌体含脂质、蛋白、多糖类三种成分。结核杆菌的致病力,主要与脂质有关,特别是糖脂的衍生物——索状因子更为重要,对组织和细胞有强烈的损伤作用;糖脂的另一种成分-蜡质D能引起宿主对结核杆菌剧烈的变态反应;脂质能保护菌体个易被巨噬细胞消化,还能使巨噬细胞转变为上皮样细胞,促进结核结节的形成。菌体蛋白具有抗原性,与蜡质D结合作为变应原使机体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细菌的核糖核酸蛋白复合物为免疫原使机体产生强有力的细胞免疫反应。结核结节的形成是这种细胞免疫反应的形态学表现。多糖物质作为半抗原参与免疫反应,还可引起局部中性粒细胞浸润。 本病以呼吸道传染为主,吸入带结核杆菌的微滴可以造成肺部感染;其次食入带菌的食物可经消化管感染;病菌经皮肤、粘膜伤口感染者极少见。 结核杆菌数量和毒力的大小以及机体的反应性(尤其是免疫力和变态反应)在本病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人对结核菌的自然免疫力较弱。机体在感染结核杆菌后的最初2周,对感染的细菌抵抗力很低,如感染的菌量大、毒力强,则细菌往往在局部繁殖,并可扩散到全身,甚至引起死亡,人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主要是感染后的获得性免疫。这种免疫是以细胞免疫反应为主。人体感染结核菌后2~6周出现细胞免疫反应,同时也发生迟发型变态反应,后者本质上亦为细胞免疫反应。但由于免疫原和变应原各不相同,呵能致敏的T淋巴细胞亚群也不同,所以这两种反应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细胞免疫反应主要通过形成的结核结节来吞噬、杀灭结核杆菌,使病灶局限化;而迟发型变态反应主要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和全身中毒症状,尤其当菌量多,释放大量变应原时,叶引起剧烈的变态反应,造成广泛的组织坏死,坏死累及局部巨噬细胞,削弱抗菌能力,则有利于细菌繁殖和扩散,使病灶恶化。 总之,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贯穿在结核病的始终。但二者消长则取决于结核菌数量和毒力的大小以及机体抵抗力等因素。年龄、营养状况、有无全身性疾病(尤其矽肺、糖尿病、细胞免疫缺陷、先天性心脏病)等均可影响抵抗力,当菌量少、毒力弱,机体抵抗力强时,以免疫反应占优势,疾病向好转、痊愈发展;反之,以变态反应为主时,局部病变进展并迅速恶化。卡介苗是一种经处理后无毒力的牛型结号杆菌疫苗,用它接种于尚未感染结核杆菌人的(主要是新生儿)皮内,以代替初次结核杆菌感染,诱发迟发型变态反应。当再次感染结核杆菌时机体已具有获得性免疫力,这是目前预防结核病的一种有效办法。 【基本病理变化】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炎症常呈慢性经过,并形成具有特征性的肉芽肿性病变。由于感染的菌量和毒力及受感染组织的特性不同,还由于机体在感染过程中不同时期免疫力和变态反应的消长,使病变十分复杂。基本病变不外是渗出、变质和增生。 1、渗出性病变当细菌数量多,机体的免疫力低和变态反应明显时,常出现渗出性病变,多发生在疾病早期或病变恶化时;好发于肺、浆膜、滑膜。脑膜的结核杆菌感染。渗出的成分主要是浆液和纤维素,早期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但很快被巨噬细胞所取代,严重时还有大量红细胞漏出。渗出病变不稳定,可完全吸收,也可转变为增生为主的病变;当变态反应剧烈时,大片渗出性病变迅速坏死,转为变质为主的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