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探索与实践》课题开题报告

上传: 万雪梅更新时间:2012-11-9 0:03:27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探索与实践》是市“十二五”教育科学“十个重大课

题”“中小学校素质教育实现途径研究”的子课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今天人类社会进入后现代的时候,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实质又是人的素质的竞争。今后社会需要的是具有优秀思维品质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的教育应加强学生思维素质的培养,教育的容应侧重于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优秀的思维品质,使之具有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以便与"知识爆炸"的时代发展趋势相适应。与此同时,高中学生一般年龄为15—18岁,他们的身心急剧变化,正走向成熟。学习的容更加复杂深刻,生活更加丰富多采。这种巨大的变化对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中教师,应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飞跃时期,利用成熟期前可塑性大的特点,做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工作,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良性发展。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期,在目前的教学中,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还没有摆正学生在教学中的位置,教法、知识的呈现方式较旧、落后、简单,强调让学生记忆大量各种知识来应付考试,考试成绩是评价教育结果的主要标准,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他们的思维能力缺乏发掘,学习能力提高缓慢,这些因素严重地制约了他们的发展潜能。新一轮的课程教学改革迫切要求教师改变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符合“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的课题。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容,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本课题意在探索学生优秀思维品质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新课程实施后,许多教师积极投身课改实验,能够接受新课程的观念,但接受仅仅是一种认同,还没有能够成为教师的一种教学习惯,没有把实施新课程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因此,教师开展教科研,发挥教师潜能,追求卓越,向科研要教育教学质量。使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也加速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二、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思维品质”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吉尔福特从思维品质入手,建立了思维的智力结构三维模型,着重研究了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指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1956年联出版的《心理学》开始对思维品质设立专节阐述。在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培养思维品质方面,最有影响力的是前联赞可夫主持的“教学与发展”实验研究。赞可夫强调教学中应重点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思维能力时,特别强调深刻性、灵活性与创造性等思维品质。赞科夫通过长期、广泛的实验研究得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确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20世纪80年代初钱学森同志倡导思维科学,有关思维品质的问题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师大学朱智贤教授和林崇德教授所著《思维发展心理学》一书有专门章节阐述思维发展的差异,其核心就是思维品质问题。该书详尽介绍了国外心理学界关于思维品质培养与

发展的有关研究,分别阐明思维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品质的含义、特点及实质,还阐述了培养思维品质对于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该书提出:“思维品质是思维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培养思维、发展智力的一个重大突破口。”

师大学林崇德教授主持的“学习与发展—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培养”教改实验研究,取得明显效果。林教授提出学科能力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结合学科教学培养思维能力是发展智能的突破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好途径。研究结果显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切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培养措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整体科学素质。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我国目前对思维品质培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大多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培养思维能力的理论和策略上,谈共性、普遍性的理论多,而结合中学学科容研究的少,即比较缺乏可操作性与学科特性。若在高中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实战”方面的研究有所建树,将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理论,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利于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要求,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因此,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上还有许多可研究的领域与空间。

三、课题的界定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征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其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

品质:是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

科学: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科学思维品质:就是指主体在解决问题时能正确选用符合认知规律的思维方式或方法进行思维,以及在思维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对问题解决具有积极性意义的品质特征。

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能力差异的表现,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单纯获得知识更为重要,而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首要取决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等六个方面。

1.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考问题时,条理清楚,推理准确,有因有果,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逻辑思维性强的学生分析论证问题层次分明,推理严谨,令人无懈可击。

2.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善于透过纷繁的现象发现问题本质的思维品质。它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它集中表现在具体进行思维活动时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其本质和规律,从而圆满地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广阔性主要表现在人们能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事物,全面、客观地分析事物。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考虑到所有可能的情况和因素,不要有遗漏和疏忽。

4.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思路,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5.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主要表现为思维能依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及时变化,从而能适应各种不同的情况,这需要有准确的判断和自我批判的态度。表现在学习中就是学生能指对所学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和价值进行个人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作出合理决策。

6.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思维方法的多样性和思维成果的新颖性,它是通过探索、尝试去发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的一种认识活动。思维的创造性独特性、发散性和新颖性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