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离初中生有多远

——结合初中语文课本所学鲁迅作品论述

摘要:鲁迅作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在中国的文化历史进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可是在鲁迅作品教学中却遇到了很多问题,很多中学语文教师感到鲁迅作品很难教,很多中学生也感到鲁迅作品很难懂,在近几年的教材编排中鲁迅作品的篇目在不断减少。这种尴尬的局面其实与教师的讲授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很大关系。鲁迅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现代精神的代表,不应该遭遇这样的“冷寞”。本文旨在通过初中语文课本鲁迅作品体会鲁迅作品在教学中的价值与地位、以及鲁迅作品入编语文教材的比重变化、鲁迅作品在教学中的困惑,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建议等五个方面来探究中学生离鲁迅到底有多远。

关键字:鲁迅作品价值篇目变化争议教学建议

一、鲁迅作品对中学生的意义

中学语文课本中所选鲁迅作品的主要内容(1)黄婷.《初中语文鲁迅作品的解读和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0.5

在近十年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内容主要表现为以下两大方面:

(1)鲁迅浓厚的“故乡情结”。

故乡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忘记的地方,古今中外的人们,都有这种情结,一提起故乡这两个字,无论是男女老少,贫穷富有内心都有很多的感慨,或喜或悲,可是不变的是对故乡的情感都是那么真实。在中学语文人教版的语文书中有很多篇文章都是关于故乡的,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社戏》。我们不难看出故乡是他们共同的主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开头就写到“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让我们看到了鲁迅那梦幻般的童年。因为在那些天真的孩子们的眼里一切都是美的,鲁迅对于那段日子充满着深深地留恋之情。

《社戏》这篇文章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故乡生活图画,一个僻静的小山村里生活着一群淳朴善良的人们,这里没有饥饿之苦,更没有战争的喧嚣,空气里弥漫的都是庄稼和水草的芳香,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趁着月夜划着小船嬉戏玩耍,如梦如画仿佛生活在一种仙境里。

《故乡》则是作者以一种充满激情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构成了一副寂静而优美的图画,刺猹、捕鸟,拾

贝壳更是充满了神奇的诱惑。

作者对故乡的回忆有痛苦也有快乐,但最终他还是逃离了那个让他既爱又恨的的地方,心里的故乡了无踪影,现实的故乡又不愿意承认,生活还要继续,作者只有带着失落远离故乡。在《故乡》一文中写道:“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作者还是用逃离来对抗自己内心的绝望。

(2)对国民劣根性的揭示

可以说鲁迅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植根与他对于民族的忧患。鲁迅的小说永远具有那么深刻的警醒意义,他的文章都很彻底的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态,同时也将人们的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他的作品似乎就是一面镜子,将我们民族的状态都请清楚楚的展现出来。他的精神深深植根于我们民族特有的土壤中,在那个非常混乱的年代里,鲁迅作品的精神主旨就是揭露黑暗的社会和腐朽的思想,为了使人们觉醒,呼唤起人们的斗志,鲁迅意识到仅仅是拯救中国人的身体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拯救中国人的精神,于是他弃医从文,开始了他的文学之路。

他呼唤着沉睡的人们,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鲁迅在为国人争辩的同时,也呼唤人们自信自强,向世界呐喊:“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在《孔乙己》一文中,他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的科举制度对人们精神上的残害和压迫。《藤野先生》一文中则揭露了中国人的麻木,这些都深刻的揭露着中国令人忧患的处境。

他又是一位关心农民善于将农民问题作为文章内容的作家,因此具有很多反映农民疾苦的文章,他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倾注了他很大的心血,他苦苦的寻找着拯救百分之八十的农民的道路,他想要让农民摆脱压迫,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带领他们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上。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故乡》则是最具代表性的,《故乡》描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的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民的生活和精神现状的作品,小说开头就已经营造出了一种萧索的环境氛围,故乡前后的变化似乎也在预示着人的变化,润土的变化,杨二嫂的变化,这些无不揭示着封建制度对人们的摧残和折磨。闰土搬香台更是表现出闰土被旧思想所束缚和甘做命运的奴隶。闰土的悲剧并不是他自己不努力生活,而是和其它的农民一样,遭受着封建制度的侵蚀,他辛苦安分的劳作着,可还是避免不了封建制度的残害。这种悲惨的境遇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变得越来越严重。这种悲惨的命运似乎也是很普遍的,人民强国家才能更强大,如果想解决这种状况,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最底层人民的精神和思想。在《故乡》中作者这样写道:“我希望后辈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清楚的表达了自己呼吁人们要大胆的改变自己的这种生活境遇,不能再

这样一代代的继续下去了。特别是结尾处那句话:“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就说明作者想要呼吁像闰土这样的农民要勇敢地感于反抗,改变受压迫的生活状态。

一个民族,如果不消除这种奴隶意识,则社会上任何的新事物和新变化都会被扼杀在萌芽中,社会就不会进步,“一个个愚昧的民众,一群做惯了奴隶的农民,让鲁迅先生振臂呐喊希望唤醒他们麻木的精神,有一群甘愿做奴隶的民众那么国家又谈何振兴和富强呢?鲁迅先生对人民的拷问,恰巧就是他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的深层体现,一个极弱的国家要从根本上解决贫穷的落后,任人宰割的局面,首先要“立人”,从人民的精神开始疗救。”

此外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一杂文中我们也能看到鲁迅的忧国忧民的精神,“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正是需要我们万众一心抵御外族入侵的时候,有一部分人却因为当前的局势,被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他们的头脑。”一个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果荡然无存,那么这个民族不用外敌的入侵,他就会自动灭亡。

鲁迅就是这样一位敢于反抗,敢于面对自己惨淡人生的人。在那样一个动荡年代中,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勇士,在他看来,一个愚昧的民族,即使体质在健全,也是毫无用处的,他要拯救他们更深层次的弊病,那就是要医治他们的精神疾病。、

二、鲁迅作品对初中生的影响(2)崔莹《浅析鲁迅作品对当代中学生精神性格的影响》[J].海门市城北初中226100

(1)鲁迅作品增强当代中学生的爱国情感

鲁迅用他锋利的文笔及无穷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他独特的思想和深厚的爱国情感,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是中国人当之无愧的精神导师。(1)鲁迅精神对于成长在新时期的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中学时代是培养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等最重要的时期,鲁迅作品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感受独特的艺术特色。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文章揭示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蔑视和污蔑,鲁迅的极力争辩,就是激励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要振奋起来,做一个自信、自强的人,以一种全新的面貌来面对世界,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对于当代中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是特别重要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作为祖国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应该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为国效力。身为当代中学生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铭记历史,国安定则家安定。坚定信念,追求更好的明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