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教育故事感悟教师的实践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三个教育故事感悟教师的实践智慧
--------------------------------------------------------------------------------
近几年来,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师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和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使得教师们在应对改革、迎接挑战中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当一名好的幼儿教师,真难!”面对教师的这种感受,作为一名经常深入一线与教师共同扎根实践研究的教研员,我很能理解她们所付出的辛苦,也深切地感受到:做一名爱孩子的老师容易,做一名懂孩子的老师难;做一名孩子生活的照料者容易,做一名孩子学习的促进者难;做一名负责任的老师容易,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难。它们中的前一方面是对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而后一方面则是对她们的更高要求。如何做到在读懂孩子的基础上促进孩子的学习与发展,进而成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这是教师在教育改革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关于教师实践智慧的文章和书籍有很多,本文只想借助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三个案例,来讲述三位教师的故事,以及我对教师如何提升实践智慧的一些切身感悟。
一、敏感于幼儿的需要并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感受,是教师提升实践智慧的基本前提
故事一:小表格中的大空间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进入到中班后期尤其是大班之后,老师就会陆续开始让孩子们自己来登记考勤。通常的做法是,老师给孩子们画好一张大的出勤记录表格,上面标有日期和孩子的名字两项内容,然后让孩子们每天早上来园后在自己的名字和与当天日期对应的空格里画“√”,以表示他今天来园了。于是,很多老师都会将这件事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并按着这种习惯了的做法来做。也有一些老师会结合大班课程中的目标——能书写自己的名字——来让孩子们自己签名,以示出勤。
与这些习惯性的做法相对照,蓝天宇锋幼儿园的刘教师在开展这一工作时,却以她独特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孩子可以自己登记出勤,在这个环节中,存在着许多的教育价值。”她的这一想法一经提出,就遭到了其他老师的质疑:“每天的儿童出勤登记是教师常规工作的一项,不就是‘***到”吗?有什么教育价值啊?”在该园管理者姚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下,刘老师决定把记录考勤的权利完全交给孩子,并鼓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来记录,还引导他们统计每天来园的小朋友数和每个小朋友每月来园的天数,于是设计出了下面的出勤记录表:
对于“我的出勤我记录”,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每天早晨孩子们来园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自己的名字下面画上表示自己出勤的小标记,然后欢喜地数着“1、2、3……我们班今天来了29个小朋友”。后来,有一天,刘老师在孩子们的记录中发现了“中非论坛”这四个字,感到非常奇怪:“这个孩子为什么不画自己的标记,而是写上了这四个字呢?”当跟这个孩子询问原因时,孩子说:“我爸爸说今天北京要召开中非合作论坛会议,我想把它记下来。”于是,由这个孩子开头,每一个小小的记录格都陆续变成了孩子们记录自己当天的心情、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画灵巧小汽车的明明说:“今天我是坐爸爸的汽车来的”。画小恐龙的亮亮说:“我最喜欢恐龙了”。画妈妈头像的乐乐说:“今天我妈妈过生日,我要给他画张画。”……于是,老师感受到,当我们把表达的权利还给孩子时,孩子会呈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给我们!
(选自蓝天宇锋幼儿园)
“方寸空间”体现教师对孩子想法的敏感、理解和尊重
一张记录着全班孩子出勤情况的记录表,看上去并不算小,但具体到每一个孩子身上,留给他们的也就是“豆腐块”大小的方寸空间。而就是在这个对于成人来说很不起眼的“方寸空间”中,孩子们却在表达着他们在生活中的关注点、兴趣爱好以及他们自己对于周围生活中人与事的独特感受和认识。于是,画勾或签名的刻板记录方式被孩子们独特的表达方式所取代,“方寸空间”被赋予了更多的教育价值而变成了孩子表达自我的广阔空间。试想,如果刘教师没有打破常规、改变习惯的勇气去尝试一种不同以往的做法,就不会把记录的权利完全交给孩子;如果没有刘老师对于孩子想法的敏感、理解和尊重,也就不会有孩子各种各样体现其个性特点的自我真实想法的流露。
“理解和尊重”引导着教师去发现孩子的需要、读懂孩子的心思
我们常说要做一名敏感的教师,而敏感的教师与不敏感的教师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他是否能够从孩子的一个眼神、表情、动作、一句话等一些细微的行为表现中,察觉出孩子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下的独特感受与想法,是否能够据此判断出孩子可能的需要,并带着理解孩子的感受、尊重他们的想法的态度,去进一步聆听他们的心声,解读他们的心思。因此,对孩子需要的敏感、理解和尊重是教师通往幼儿心灵深处的铺路石,是做一名智慧型教师的前提。
孩子不同寻常、出乎预料的行为表现是教师走进孩子心灵之门的一把“钥匙”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经常会表现出一些在成人眼里有些荒诞、不可理解甚至可笑的行为来。如果我们真正理解孩子,那么就能够认识到这是由于他们受到已有经验及各方面发展的限制而做出的独特反应。作为普通的成人,也许可以一笑而过,但对于教师来说,恰恰需要抓住这些对于我们的教育生活有特殊意义的关键事件,把它作为一把钥匙,去开展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心灵对话。
二、在把握直接指导的同时根据具体情境利用好间接指导的手段,是教师提升实践智慧的重要方面
故事二:假“蛋糕”中的真体验
娃娃家是小班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区域。在这里孩子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然而然地带进游戏中去。在学期初张老师按照往常的工作惯例布置了娃娃家的环境,除了为孩子提供了娃娃、仿真家具、食品、生活用品等游戏材料之外,还针对孩子当前对过生日感兴趣的现状,给孩子们提供了教师自制的、非常精美漂亮的生日蛋糕,进而引发幼儿开展了过生日的游戏活动。当幼儿面对着上面插着蜡烛、装饰精美的三层蛋糕时,很自然地就唤起了他们往常在家里过生日、吃蛋糕的生活经验。于是,他们一边做着拿勺子舀蛋糕的动作,一边把勺子送到嘴里假装大口地吃蛋糕。其中的一个男孩子还时不时地发出啧啧的声音,吧唧着嘴说:“太好吃!了”“吃”了一会儿,孩子们又想起了过生日还会吹蜡烛、唱生日歌的情景,于是一个孩子假装吹蜡烛,接着他们又一起拍手唱起了生日歌。就这样,孩子们在娃娃家里不停地重复着这样的动作。
观察了几天之后,园所的管理者和张教师一起对孩子的这些游戏表现进行了分析,发现几天来孩子的游戏水平一直处于这样的简单模仿状态。虽然模仿是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但张老师意识到幼儿的这些简单模仿行为只是其在自身原有经验上的重复,而没有进一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