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安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毕业论文
社区治安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
目录
一、社区治安管理概述 (1)
(一)社区治安管理的概念 (1)
(二)社区治安管理的特征 (1)
(三)社区治安管理的意义 (2)
二、目前社区治安管理存在的问题 (2)
(一)社区治安管理政府垄断 (2)
(二)社区治安管理的制度问题 (3)
(三)社区治安管理的环境急需优化 (4)
(四)社区治安管理的资源急需挖掘 (4)
三、社区治安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5)
(一)管理上的传统路径依赖 (5)
(二)法规严重滞后 (5)
(三)认识宣传不到位 (5)
(四)理论研究贫乏 (6)
四、完善我国社区治安管理的途径 (6)
(一)有效发挥社区自治组织在治安管理中的作用 (6)
(二)建立完善的社区治安管理制度 (6)
(三)加强社区治安管理的理论研究 (6)
(四)提高社区治安管理中的科技含量,减少治安管理中的隐患 (7)
谢辞 (8)
参考文献 (9)
内容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

在这个黄金发展和矛盾凸显并存的关键阶段,公安机关面临着维护社会稳定的各方面压力。

所以说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人、才、物的巨大流动,研究在动态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创建治安管理新机制;对社会全面治安控制的加强;社会治安大局稳定的保持;治安管理工作新发展的实现,是公安机关必须正视的一个重大难题。

为了有效应对日益严峻的治安形势,公安机关治安管理新机制的主要内容是要建立实有人口管理、研判机制、动态社会管控等。

社区治安管理应运而生。

关键词:社区,治安管理,社区警务
Abstract
Current, our country is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this golden development and contradiction to highlight coexisted crucial phase,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 facing the maintenance social stability all the pressure. So in the face of change rapidly in the market economy brought about by the people, then, the giant flow, study in dynamic and opening up the new situation of public security management under the new mechanism creation; on overall social security control strengthening; social security situation remained stable; public order management work of new development, public security organs must address a a major problem.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situation of public security, public security organs shall establish actual population management, intelligence information work, video analysis, evaluation mechanism," virtual community" control, dynamic social control a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public security management mechanism. Community policing management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Keywords:Community,Public order management,Community Policing
社区治安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公安社会管理工作创新的推进,必须要紧紧抓住社区建设这一关键点。

由社区的建设推进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综合治理、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管理、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等问题,要想打牢执政的根基,就必须要整合各方的资源,来推动社区治安管理新模式的创新。

一、社区治安管理概述
(一)社区治安管理的概念
社区治安管理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随着社区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和公安警察等专门机关的锐意改革创新,社区治安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也将会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社区治安管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社区治安管理主体依靠社区居民,协同公安、司法等国家专门机关,为达到社区秩序井然和社会稳定,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矛盾纠纷等问题依法进行治理。

社区治安管理这一概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在我国其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社区建设和管理当中,并且成为后者的一个重要内容。

由于社区治安管理在我国还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就其概念而言也是见仁见智。

一般是指一定区域内对社会治安问题的治理,是社区管理职能部门在自己所辖区域内对社会治安行政管理活动。

(二)社区治安管理的特征
首先,社区治安管理具有区域性。

社区治安管理的区域性是社区治安管理的首要特征,是指社区治安管理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治安管理活动。

既然社区治安管理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实施的,那么其与社区的区域性特点应该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

其次,社区治安管理具有主体的广泛性。

一方面,社区治安管理离不开社区内的组织单位和居民的参与。

另一方面,社区内的单位组织和居民需要社区治安管理。

对个人而言,安全的需要是人需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社区治安管理具有回应性。

回应性是政府在公共管理中,对公众的需求和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积极敏感的反应和回复的过程。

社区治安管理的回应性还要求其主体能够征询居民群众治安管理意见,采纳社区居民和单位好的治安管理方法并引导他们积极
参与。

最后,社区治安管理具有长期性。

治安管理工作由来己久了,这是因为它关系到社会稳定,它既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又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社区治安管理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也不可能做到一劳永逸。

(三)社区治安管理的意义
1.加强社区治安管理是社区居民安全的保障
为了推进社区的进一步发展,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促进社区更好地承担起政府、社的一些职能,加强社区治安管理就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加强社区治安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一战略课题,同时也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提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

3.加强社区治安管理是践行我国社会治安路线
社会是由成千上万个社区共同组成的统一体,社区治安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社区稳定是局部的稳定,而社会稳定是全局性的稳定。

江泽民同志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为了加强整个社会的稳定,牢固社会根基,我国长期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

二、目前社区治安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社区治安管理是随社区建设而发展起来的,目前其还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在实践中也显现了一些问题,并且影响到其自身实施的效果。

总的来说,社区治安管理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治安管理政府垄断
社区治安管理涉及到社区内的所有组织单位和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社区内的这些主体都有参与社区治安管理的渴望和义务,也希望参与到社区治安管理这一过程当中来,和社区民警共同治理社区治安。

但是,现行社区治安管理却实行政府垄断统治,过分强调、突出和依赖体现传统行政管理思路且主要以强制方式实施的警察治安管理。

正是此种政府垄断型的强制治安管理,导致社区治安管理进一步面临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
1.基层警力不足
在基层警力不足的前提下,警察机关对社区治安管理又实施管理垄断,在政府之外,
几乎很少有可资利用的社区治安管理组织了。

为了实现社区稳定发展,政府不得不依靠行政力量,在社区内实行由外向内,由上而下,重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警察治安管理。

这种重构会把比例上并不占优势的公安派出所警力在社区层面再分摊,从而加剧基层警力不足之现状。

此外,公安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基层机构,承担起上级不同警种下达的多种职能,成为一个“全能”的角色,这也严重影响了社区治安工作的开展。

2.挤压非政府组织生长空间
社区治安管理应该是社区内的所有组织、单位和居民“共舞”,而不是只有警察垄断性的“独舞”。

警察机构对社区治安管理的垄断管理,会挤压做为社区治安管理主体一员的非政府组织的生长空间,造成非政府组织的先天畸形发展。

3.社区治安管理目标不具体
社区治安管理目标在社区治安实践中起作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没有目标就没有努力的方向,没有目标就不能衡量管理活动的成效。

目标管理是由美国著名企业管理专家杜拉克提出的一种管理制度。

目标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它是通过确定目标、实施目标和评估目标成果等自我控制手段来达到管理的目的。

社区治安管理目标不具体,没有科学合理的具体目标,就不可能实现目标管理,也无法对社区治安成效做出客观的评估,这成为开展社区治安管理工作无法回避的问题。

(二)社区治安管理的制度问题
1.社区治安管理的勤务制度脱离实际
我国社区治安管理的勤务制度脱离实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勤务时间脱离实际。

目前,全国各地公安派出所的社区民警普遍实行8小时工作制的勤务时间规定,即早9点至晚5点是社区民警从事社区警务工作的主要时间。

另一方面治安管理勤务内容脱离实际。

社区民警的工作包罗万象,既有走访群众、安全检查,又有组织巡逻、发动群众等等。

2.社区治安管理的考核制度不科学
考核工作不仅是对以前工作的总结,而且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考核标准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没有科学的考核制度,就无法客观公正地评价社区治安工作的效果,甚至还会挫伤社区治安管理主体工作的积极性。

没有考核就没有治安管理的总结和改进,就会导致社区治安防范工作徘徊不前。

3.社区治安管理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由于社区治安考核主要是各治安组织人员的上级进行的,所以,监督他们治安工作
也被认为是他们上级领导的事情,与广大的社区群众没有任何关系。

即使有的社区有这样的监督设施和机构,但是也是一种摆设或形式,他们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群众监督的重要性。

群众监督得不到重视,这不仅挫伤了社区群众监督治安管理组织及其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而且也纵容了社区治安管理组织及其人员工作不认真。

再加上目前社区治安管理的经费很少是出自于社区群众,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监督积极性一旦受挫就不再坚持原因之一。

此外,还有一些监督的内容并没有制度的规定,也造成了监督工作的被动和消极。

(三)社区治安管理的环境急需优化
1.亮灯工程不够。

不少社区不仅很多道路没有路灯;而且许多居民楼栋也没有感应灯。

黑暗不仅给犯罪分子提供可趁之机,也给行人、治安巡逻人员带来诸多不便,增加了社区治安隐患。

2.社区环境净化、美化不够。

社区环境的净化不够,一方面与社区的卫生设施设置不科学有关,如垃圾中转站设立不科学、垃圾箱的任意放置等;另一方面与居民的社区意识和个人素质有关。

不少居民为了利益乱写乱画,随意张贴广告,或是图个人的方便乱丢垃圾。

从而给人造成社区很乱的印象,好像无人管理社区,这也增加了社区治安的不安全因素。

3.违章建筑,乱搭乱建。

这不仅影响社区的美观有序,而且也可能为犯罪分子提供了窝藏地点。

(四)社区治安管理的资源急需挖掘
1.社区群众的治安意识淡薄,参与社区治安防范的积极性不高。

在社区内仍然有不少单位和个人错误地认为社区治安是公安机关和安全保卫组织的事,与我无关。

如果社区治安差了,就认为是这些专职和兼职的治安组织没有做好工作,甚至对这些组织采取的行动、措施不予配合,参与意识不高。

对于社区治安,不少单位和个人都是抱着“各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态度。

2.社区自防组织欠缺引导,防范力量分散。

由于街道办事处的综治办、居委会等忙于行政事务,对社区自防组织“只组建,不引导”,造成自防力量分散。

派出所民警也是忙于开会、考核、破案和侦察等工作,很少顾及社区自防组织的开展情况。

从而使社区自防组织和单位内保等社区治安力量处于一盘散沙,防范力量分散。

3.社区治安保障问题。

社区治安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治安保障,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致使在社区治安保障上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表现在其一,治安经费
不足。

目前社区治安的经费大多是政府和单位出资,私人出资购买安全的很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费不足,社区自防组织就缺少工作的动力。

其二,社区治安人员的素质不高。

这不仅表现在他们文化、道德素质低,还表现在能力不高。

官本位取向,对群众态度冷漠,不能认识到群众防范力量的强大;能力不够,不善于开拓群众工作等。

三、社区治安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管理上的传统路径依赖
现行社区治安管理过分依赖强制实施的警察治安主要源于传统路径依赖,受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约束和制度安排。

过去,我国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对社会治安实行垄断性统治。

为了实现社会稳定,政府通过建立森严的等级制度,由警察机关及其人员直接“划桨”,提供安全服务。

除政府之外,没有多少可以利用的民间资源。

尽管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社区治安管理,但是,因为对传统路径依赖,行政惯例继续存在,警察机关对社区治安管理仍沿用过去行政作风,实行强制性地治安管理垄断。

权威主义的行政管理体制习惯于自上而下地建立垂直权利网络,计划经济留下了一个运用巨大权利的庞大官僚组织,为了切身利益在于使无所不在的干预延续下去。

一旦警察机关不能摆脱传统路径依赖,进行制度创新,自然会对社区治安管理沿用社会治安管理的做法,实行强制性地垄断管理。

(二)法规严重滞后
社区治安管理是一个新的领域,不单纯是基层公安派出所的主要职责,应该对社区治安管理所有主体在社区治安方面的职责都规范化、制度化,才能搞好社区治安管理。

但是,我国在制定社区治安管理的法律法规方面,总是表现出法规滞后于实践。

这使许多治安管理工作处于无法可依、无制度可循的状态。

这不仅会造成对社区治安管理主体的管理不科学、不合理,而且还会使社区治安管理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况。

例如对社区民警的考核仍然用侦察、立案、破案等的标准,对他们勤务管理以在所办公、学习为主的静态管理;对治保会、义务巡逻组织也没有固定的制度安排,对其管理也没有制度化;对社区所辖单位的内保如何组织协调也是欠缺规定等等。

这不仅使社区治安管理主体处于被动、茫然的地位,而且也让社区群众不知如何配合、监督社区治安工作。

(三)认识宣传不到位
社区治安在我国实行也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了,但是对于社区治安的认识和宣传还是停滞不前,这也是造成我国社区治安管理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社区治安管理主体对社
区治安管理的“治本思想”即动员、组织社区群众,实施社区治安防范网络的重要性认识宣传不够。

(四)理论研究贫乏
西方社区治安理论产生于对传统警务的反思和现实社区治安管理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是自下而上开始的。

而我国对于社区治安管理的研究,通常是自上而下的。

再加上所处的环境和有针对性地研究实践不长,致使中国社区治安理论的研究工作滞后于社区治安实践的需要。

四、完善我国社区治安管理的途径
(一)有效发挥社区自治组织在治安管理中的作用
根据《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的解释,“自治是指某个人或集体管理其自身事务,并且单独对其行为和命运负责的一种状态”,②与自治对应的是“他治”。

马克斯·韦伯认为:“一个团体可能是:自治的或他治的,自主的或不自主的。

自治意味着不像他治那样,由外人制定团体的章程,而是由团体的成员按其本质制定章程(而且不管它是如何进行的)。

自主意味着,领导人和团体的行政班子依照团体自己的制度任命,而不像不自主的团体那样由外人任命的那样(不管任命是如何进行的)。

”①比照“自治”的解释可知,在社区层面有不少自治组织。

在我国社区自治组织主要是指,社区居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己组织起来,在社区内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组织。

②引导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社区治安管理中的作用,这是社区治安管理的落脚点。

(二)建立完善的社区治安管理制度
这里所说的考核奖惩制度主要是针对社区治安管理主体而言的,这也是社区治安管理顺利开展的关键一环。

考核、奖惩制度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对社区治安管理主体工作评价是否公正合理,从而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继续工作的积极性,最后影响的是社区治安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展开。

所以说,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奖惩制度,实现人事管理是社区治安管理有机整体的重要一环。

社区治安管理具有长期性的特点,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必须要长久坚持下去。

这就要求社区治安管理必须要有可行的社区治安管理保障方案,一套健全的保障机制。

只有建立了健全的社区治安保障机制,社区治安管理才能有常抓不懈的可能性。

(三)加强社区治安管理的理论研究
加强社区治安管理理论研究,除了扬弃历史上治安管理的做法和提炼现实的治安管理经验外,我们还应该要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思想,注重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社区治安管理理论。

尽管说社区治安管理因社区的具体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做法和理论依据,但是,按照辩证法的观点,即“个性体现着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我们会找出治安良好的社区在治安管理方面可以借鉴的理论和做法的。

如新加坡学习借鉴日本在社区治安管理方面的理论和做法,结合本国具体情况,形成了类似但又有别于日本社区治安管理“交番和驻在所模式”的“邻里警岗中心”。

新加坡在借鉴日本先进社区治安管理理论以后,结合本国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发展,形成了可以有效指导实践的社区治安管理理论,改变了新加坡社区治安混乱的状况。

当前我国社区治安管理理论研究整体不够,指导实践能力有限,急需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社区治安管理理论,提高理论研究整体水平。

从而推进我国社区治安管理步入良性循环,实现社区治安管理安全和谐、井然有序。

(四)提高社区治安管理中的科技含量,减少治安管理中的隐患
社区治安管理不仅仅需要发挥人防、物防的作用,也需要发挥科学技术防范在社区治安管理中的作用。

所谓技术防范,就是指在社会治安管理实践活动中应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对防范目标实施管理控制的一种防范手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增加治安防范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在治安管理和防范中的作用”,主要指的就是科技创安工程。

结论:社区的治安管理不仅仅是靠管理者,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文明社区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谢辞
这篇毕业论文终于完成了,由于很多现实方面的原因,这篇论文中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不当之处,希望指导老师见谅。

我撰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资料,其中有报纸、杂志、文献等等。

在此我要感谢在这篇论文的撰写过程当中给过我建议及帮助的我的指导老师和同组的同学,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才得已顺利完成此篇论文,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 彭林华. 城市社区治安管理探析[D]. 湘潭大学, 2011
[2] 孙渭铭. 西安市社区公共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3] 付蓉蓉. 治安防范的对策研究[D]. 西南政法大学, 2011
[4] 李娜娜. 大学生被害现象与对策研究[D]. 安徽大学, 2011
[5] 宋熙. 论暴力犯罪的被害预防[D]. 湘潭大学, 2010
[6] 马云玲. 论强化被害预防[D]. 吉林大学, 2008
[7] 戎静. 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分析[D]. 吉林大学, 2007
[8] 潘锦霞. 个体被害预防在治安中的理论与实践初探[D]. 兰州大学, 2007
[9] 黄宇超. 论盗窃犯罪的预防[D]. 四川大学, 2007
[10] 论公安机关社区治安管理创新的内容与途径期刊论文章春明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