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饮食与环境因素
•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症状往往与饮食有
关,许多患者常常主诉一些含气饮料、咖 啡、柠檬或其他水果以及油炸类食物会加 重消化不良。虽然双盲法食物诱发试验对 食物诱因的意义提出了质疑,但许多患儿 仍在避免上述食物并平衡了膳食结构后感 到症状有所减轻。
(二) FD上腹痛是酸相关症状 酸分泌
病病情,指导其改善患儿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结构和习惯,去除与症状相关的可能 发病因素,提高缓解症状的能力。
• 2.药物治疗: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及
其与进餐的关系,可选用促动力药、 抗酸药和抑酸药,一般疗程2—4周。 具体选药原则详见儿童FD的诊治流程 (图1)。治疗无效者可适当延长疗程, 并可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行 治疗。有Hp感染者,需行Hp的根除治 疗。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FD)诊断与治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功能性胃肠病
Functional Gastrointest inal Disorders
胃肠神经官能 症
•有消化系统症状, 而应用生化、影 像学和内镜检查 等并未发现有器 质性改变的疾病。
FGID
功能性胃肠 病
罗马III标准
——罗马工作小组/工作委员会 5年,18个国家87位代表
• 其混悬液是目前唯一获FDA批准的儿童促动力药
其优势为口味好,而且液体易被吸收,服用20 min后便达到药物浓度高峰,可迅速缓解症状。患 儿易接受。
• 一项动物实验将多潘立酮混悬液用于幼鼠,并检
努力的结果。
1988年,一个由临床研究者组成的国际工作小组在罗马 制定出一个有关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分类标准,称为罗马 标准。
Rome诊断标准的发展
Rome 1988
Rome II 1996-1999
Rome III 2003-2006
功能性胃肠病
FGIDs新分类 罗马III 2006 儿童 2类
G.新生儿和婴幼儿功能性疾病(7) H. 儿童和青少年功能性疾病 (10)
检基础上有针对性选择辅助检查:①血常 规;②粪便隐血试验;③上消化道内镜、 胃肠钡餐检查;④肝胆胰腺B超;⑤肝肾功 能;⑥空腹血糖;⑦甲状腺功能;⑧胸部x 线检查。
• 其中①~④为第一线检查,⑤~⑧为可选
择性检查。
• 多数根据第一线检查即可基本确定FD的诊
断。对经验治疗或常规治疗无效的FD患儿 可行幽门螺杆菌(Hp)等检查。
▪上腹痛症状发生与异常酸分泌有明确正相关(*P<0.05) ▪腹胀症状也有一定正相关 ▪但是早饱症状与PH呈负相关(0.06< P< 0.09)
(三)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
•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大约在30%-50%经
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胃窦胃炎,欧洲不少国 家将慢性胃炎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认为 慢性胃炎可能通过神经,体液因素影响胃 的运动功能,也有学者认为非糜烂性十二 指肠也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应当指出的 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的轻重并不与 胃黏膜炎症病变相互平行。
H2d. 儿童功能性腹痛
H2d1.儿童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H3. 便秘和失禁
H3a. 功能性便秘
H3b. 非潴留性粪便失禁
定义
•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一组以反复发作的餐后饱胀、早饱、 厌食、嗳气、恶心、呕吐、上腹痛、上腹 烧灼感或反酸为主要表现而经各项检查排 除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的一组常 见临床症候群。
痛与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
• 治疗
HP根除
胃肠促动力药物
抑酸
相关知识的传达
治疗
• F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多因
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临床表现各不相 同的FD患儿,依据其可能存在的发病机制 进行整体治疗,选择个体化方案,旨在迅 速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1.一般治疗:帮助患儿的家长认识、理解
(七)心理社会因素
• 心理学因素是否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有关一
直存在着争议。
• 随着近年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和对功
能性胃肠疾病( FGID) 病因机制的深入研究,诸多 学者对成人的FD 与精神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 发现FD 病人的人格改变、精神因素的各项精神心 理测量指数均显著异常,也有研究表明FD 的病因 与胃肠功能障碍、内脏敏感性增加、胃肠粘膜轻 微炎症及心理障碍有关,其中关键的启动因素可能 是心理障碍。
明显提高,既往临床上还称之为非溃疡性消化不 良,特发性消化不良或原发性消化不良。罗马Ⅲ 标准对FD的诊断较前明确及细化:指经排除器质 性疾病,反复发生的上腹痛、烧灼感、餐后饱胀 或早饱达半年以上,且近2个月有症状。
• 在我国此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以消化不良为主
诉的成人患者约占普通内科门诊的11%、占消化 专科门诊的53%。美国为50~70%。
功能性消化不良
符合以下一项或多项 ✓ 餐后饱胀 ✓ 早饱 ✓ 上腹痛 ✓ 上腹部烧灼感
无可能解释症状的 器质性疾病证据
出现至少2个月, 每周至少出现1次, 时发时止,症状 不一。
是指来源于胃 十二指肠的症 状, 并排除可 解释该症状的 器质性、全身 性、代谢性疾 病。
上腹痛, 症状位于脐上、胸骨下缘下、两 侧锁骨中线内区域, 患者常表现为不适感 觉, 有些患者感觉组织器官受损, 有时患 者无腹痛主诉而表现为特别不适;
沙必利,可明显改善FD患者早饱、腹胀。其可通
过促进乙酰胆碱释放,刺激胃肠道而发挥促动力
作用,无锥体外系征和心血管不良反应,是一种
作用明确、安全的促胃肠动力药。莫沙必利无儿
童剂型。
• ③选择性外周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多潘立酮,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无椎体外系不良反应,能增 加胃窦和十二指肠动力,促进胃排空,明显改善 FD患儿餐后饱胀、早饱等症状。
二、临床表现及分型
• 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
厌食、烧心、泛酸、恶心和呕吐。。症状可反复 发作,也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症状;可以某一 症状为主,也可多个症状叠加。症状的评估为是 否进行相关检查以及后续治疗的选择提供重要依 据。
• 对于消化不良患儿,需详细询问病史和全面
体格检查。要了解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出现频率, 其与进餐、排便的关系,尤其注意有否消化不良 的报警症状:消瘦、贫血、夜间痛醒、持续呕吐、 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等。对有报警症状者要及时
• (1)促动力药:FD以促动力药应用较多, 如多潘
立酮、莫沙必利等,但多为成人用药。目前常用
促进胃排空的药物主要有:
•
①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甲氧氯普胺,具有较
强中枢止吐作用,可增强胃动力。但因其可导致
椎体外系反应,故不宜用于婴幼儿和长期大剂量
使用。
•
② 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枸橼酸莫
• 胃肠道壁内在性初级感觉神经元接受来自于腔内
各种刺激,通过外在性初级感觉神经元将刺激上 传中枢神经系统;伤害性刺激传入至中枢,经过 整合传出神经冲动,引起异常的动力活动
• 脊髓后角是内脏和躯体感觉产生的关键部位,致
敏后可激活已静止的伤害性神经元
• 临床研究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感知阈明显
低于正常人,表明患者感觉过敏。 40%FD患者 对胃球囊扩张存在高敏性
G1.婴儿反胃
H1. 呕吐和吞气症
G2.婴儿反刍综合征 G3.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G4.婴儿腹痛 G5.功能性腹泻
H1a. 青少年反刍综合征 H1b.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H1c. 吞气症 H2. 功能性胃肠病相关的腹痛
G6.婴儿排便困难
H2a. 功能性消化不良
G7.功能性便秘
H2b. 肠易激综合征
H2c. 腹型偏头痛
胃功能检查
• 对症状严重或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FD患儿,
可进行胃电图、胃排空、胃肠道压力检测 等胃肠功能性检查,对其胃动力及感知功 能进行评估,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儿童FD诊断标准
有消化不良症状至少2个月,每周至少出现 1次,并符合以下3项条件:
• (1)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脐上)疼痛或
不适、 早饱、嗳气、恶心、呕吐、反酸;
上腹部烧灼感, 指症状位于脐上、胸骨下 缘下、两侧锁骨中线内区域, 烧灼感主要 指难受的灼热感;
餐后饱胀, 指食物长时间储留在胃内的不 适感觉;
早饱感, 即进食不久患者即感到胃已充盈 , 而不能进常规量的饮食, 以往常将这一 症状描述为早饱, 新标准用早饱感, 用于 强调进食过程中食欲消失。
• 随着医学的发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得到
上腹痛综合征(EPS)诊断标准
必须包括以下条件:
疼痛或烧灼
✓ 间断性 ✓ 上腹部,至少中等程度,至少一周1次 ✓ 并且无:
泛发性的或位 于其他腹部或 胸部等区域
排便或排气后 可缓解
符合胆结石或 Oddi括约肌功 能紊乱的标准
必须满足至少在6个月中近3个月症状持续的诊断标准
三、辅助检查
• 对初诊的消化不良患儿应在采集病史与体
(四) FD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Hp感染
▪ FD患者幽门螺杆菌检出率:65%~75% ▪ 根除Hp可使部分FD患者症状得到长期改善 ▪ 消化不良症状明显的患者可能 Hp(-)
胃肠道
(五)FD与胃十二指肠动力异常 动力
▪ 胃顺应性受损,近端胃适应性舒张功能下降 ▪ 胃十二指肠运动失调与移行性复合运动(MMC)
Ⅲ期出现次数减少,Ⅱ期动力减弱相关
▪ 胃排空延缓,可能与胃电节律紊乱有关
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近71%的患者存在 胃动力异常。
胃肠运动
神经调控
中枢神经 自主神经 肌间神经
神经递质、胃肠激素
Cajal 细胞
肌肉效应
(六)内脏感觉异常-高敏机制
• FGID患者内脏高敏表现为对生理刺激出现的不适
感,对伤害性刺激呈现强烈的反应
• 2.具有溃疡样症状的器质性消化不良
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幽门管溃疡, 幽门前区溃疡,糜烂性胃窦炎。
• 3.胃轻瘫 许多全身性的或消化道疾病
均可引起胃排空功能的障碍,造成胃轻瘫。 较常见的原因有糖尿病、尿毒症、结缔组 织病。在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时应仔细排 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胃轻瘫。
• 4.肠易激综合征 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腹
表现为上腹痛或烧灼感。
PDS和EPS用于研究时应以因子分析和专家意见为基础
ROME III
餐后不适综合征 (PDS) 的诊断标准
必须包括以下之一
餐后饱胀不适
✓ 进食普通餐量后 ✓ 一周至少发作数次
过早饱足
或
✓ 影响正常进餐量
✓ 一周至少发作数次
标准: 就诊前至少6个月中症状至少持续3月
ROME Ⅲ
•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儿童中的常见病,其患病率呈
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已 引起儿科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西方国家的资料 显示,儿童及青少年FD的患病率为20%~40%。
• 我国儿科患者中FD的发病率尚无规范统计,
仅有报道为23.29%,但已经成为儿科消化 门诊常见的就诊原因。由于许多儿科临床 医生对FD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不能及时 做出正确诊断与治疗,延缓患儿身心康复, 影响学习与生活质量。因此,中华医学会 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 编辑委员会制定了我国儿童FD的专家共识。
• 出台基于两点:首先,近年来儿童功能性
消化不良(FD)发病率攀高;其次,儿科医 生认识尚不足,无法提供最佳诊治方案。 因此,共识依据我国临床现状适时而出。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不明,其发病机制
亦不清楚。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 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了饮食和环境、胃 酸分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道运动 功能异常、内脏感觉异常、心理因素以及 一些其他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的参与,如: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吞气症、肠易激 综合征等。
行相关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
分型
• 对于主诉表达清楚的年长儿童(≥4岁),可以参考
罗马Ⅲ标准,并根据主要症状的不同将FD分为两 个亚型:
• 1.餐后不适综合征( 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 ):表现为餐后饱胀或早饱。
• 2.上腹痛综合征( Epigastric Pain Syndrome ):
• (2)症状在排便后不能缓解,或症状发作与
排便频率或粪便性状的改变无关(即除外肠 易激综征);
• (3)无炎症性、解剖学、代谢性或肿瘤性疾
病的证据可以解释患儿的症状。
(四)鉴别诊断
• 1.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
的亚型与其鉴别困难,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具有典型或不典型反流症状,内镜证实有 不同程度的食管炎症改变,24小时食管PH 监测有酸反应,无内镜下食管炎表现的患 者属于反流样消化不良或食管反流性疾病 不易确定,但两者在治疗上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