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了活力。但不可否认,目前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学生厌学语文的问题,许多学生认为学语文费力气费时间收效不大;语文课堂气氛较闷,支撑整堂课框架的只是为数很少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沉默不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愿占领课堂上应属于他们的一席之地,从而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不少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居然连手都不举了。随着年级的递增,学习语文的兴趣递减。

在大力推行教育改革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语文学科的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中学教育教学担负着文化基础和能力培养的双重教学任务,探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因此,对学生的语文兴趣进行探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提升教师品位,激发学生兴趣

而作为语文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教学品位。

首先,教师要充分备课——备教材、备方法,要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创新性,永葆语文课的新鲜、有趣、切忌“为法所缚”、“照本宣科”。在教学中要本着用爱心、热心、耐心、同情心,求新、

求活的原则,不光要教语言,还要教方法、教做人,更要体现出教学的灵活性。因为“学生心理、生理以及语言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⑥这样,教师在备课时就得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

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其次,教师应注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体。因而,掌握语言的艺术,学会说话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做到准备、鲜明、生动,而且还应该具有简明、形象、亲切、诙谐风趣等特色。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把握知识传授点的前提下,应使课堂教学具有撼人心魄的审美感染力,应多一点机智多

一点幽默。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内容的能力。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积极进行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

学过程,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语文学习兴趣的。

二、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

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

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教育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同时还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优化课堂教学情景。众所周知文学用形象反映生活,给人以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受。选入教材的文学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教学时,教师应捕捉文学作品的闪光点,然后以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为课堂创设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情境,唤起学生的直觉美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美的震动和感染,从而引起强烈的审美共振,使学生打心眼里爱上语文。如在上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我使用媒体努力表现出恰当和谐的色彩美,又配合格调高雅,旋律和谐的音乐,创设美的情境,让学生真正能走进作品中,去领略作者所创造出来的充满哲理意蕴的艺术境界,获

得领悟事理的审美愉悦。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要勇于走出课堂,走进广阔的自然世界之中。新课标提到“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作为中学生,他们已经对生活有了一定的思考,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引导他们走出课堂细心感受自然的伟大、和谐,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艰苦奋斗的精神。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实践,丰富他们的人身经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从中不难看出,要想让学生恢复已有的活力和创造性,必须彻底打破这种牢笼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自然和生活里自由感知、体悟和升华,或许这才是真正找到了一条激发学生灵感的道路。

三、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即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较高水准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育者引起注意的问题。

那么,如何讲究讲授艺术,培养学习兴趣呢?我在教学时,首先

意识到比较抽象的知识,更应讲究讲授艺术。就新课标实施而言,教师要善于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生机与活力,应根据课文的不同内容不同体裁特点,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导入激趣。导入新颖别致,能让学生动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方法,可以运用故事、诗词、名言警句进行导入;也可以运用设置悬念、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导入。如教《荷塘月色》一文时,因为这篇文章是借荷塘月色的景色来抒发作者的感情的。于是我用投影,把学生带入到一个郁郁葱葱的荷花之中,让学生想象自己徜徉在花海中的感受。这样便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了课文的学习中。在教《老人与海》时,我用设置悬念的方法,一上课,就对学生说,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怎样理解“失败的英雄”?我在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就让学生把兴趣转移到了对新课文的学习上。

2.朗读激趣。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对交谈、演讲、辩论等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堂的朗读十分重要。朗读的方法很多,可以分领读、女生齐读、男生齐读、男女生轮读、分角色读、接力读等。用恰当朗读的方法能大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情趣。教小说、童话时,可采用分角色朗读。如教《雷雨》时,我把学生分为五个小组,让各组选派代表进行分角色朗读,然后选出读得最好的一组。同学们都踊跃参与,读得投入,读得有韵有味,读时他们不仅能揣摩人物的语气,而且能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