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诅咒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经济学专题1
自然资源约束程度与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
现实背景
国际大环境中,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自然 资源对经济体显示出了不同的作用。
判断我国现实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尺度下 (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省际层面)的自然资 源约束类型,即我国不同尺度地区的自然资源 约束是属于数量控制型还是质量控制型,探讨 自然资源是通过何种渠道约束经济增长,对于 找到摆脱资源约束的有效途径,实现经济和社 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地方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首要问题。
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
(1)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始于亚当·斯密对分工理论的研究。斯密指出,经 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劳动分工。分工表现为工人将越来越多的时间 用于生产一种产品,即工人专业化的加深,由此,可以极大地提高 社会劳动生产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此外,大卫·李嘉 图在《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通过对在土地上追加投资的论 证分析,提出了报酬递减规律,在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随着人 口及资源消耗的增加,最终使资本积累停滞,人口保持稳定,经济 进入稳定状态。而马克思则对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 作用做了进一步分析,他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通过两大部 类的产品实现过程,分析了社会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 件和实现条件。他指出,扩大再生产可以分为内涵式(技术进步) 扩大再生产和外延式(资源投入)扩大再生产。在资本家追求剩余 价值的过程中,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促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在新古典框架中引入技术变化理论相当困难,因为不能保持标准的竞争性 假定。技术进步包括新思想的创造,它存在一定程度的非排他性 (nonrival)且因此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对于给定的技术,假定对于标 准的、排他性的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和土地存在规模报酬不变是合理的。 但是,如果生产要素包括非排他性,则规模报酬倾向于递增。这种递增报 酬与完全竞争相冲突。Arrow(1962)和Sheshinski(谢辛斯基,1967) 曾构造出一类模型,其中心思想是生产或投资的非故意的副产品,这种机 制被称为“边干边学”(learning-by-doing)。在这类模型中,由于知 识是非排他性的,同时扩散过程在技术上可行,每个人的新发现立即在整 个社会中溢出(spill)。Romer(1986)后来证明再次情形竞争性框架 仍能保持并决定了技术进步的均衡速率,但增长率将不会是帕累托最优。
wk.baidu.com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以Romer(1986)和Lucas(1988)的研究 为代表,经济增长理论经历了一个新的迅速发展的兴旺过程。由于意识到长 期的经济增长较短期的增长更为关键,且必须冲破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束缚, 即外生技术进步率对人均增长率的限制,因此,近期的研究在于在模型内部 决定长期增长率,故称为内生增长模型,又叫新经济增长理论。
从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事实看,我国不 同尺度下自然资源已经显示出了对经济增长的 不同约束。
很多发展经济学家认为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丰富的自然资 源会使经济快速增长,而经济增长迟缓的部分原因则是资源匮乏造 成的。他们把自然资源看作是经济增长潜在的动力,强调自然资源 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但也有事实表明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并 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关系。拥有较少自然资源的经济体,如日本、 韩国、新加坡和瑞士等,一直有着较高的经济增长,而尼日利亚、 安哥拉和委内瑞拉等许多自然资源丰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却不尽 如人意,出现了“资源诅咒”的现象。放眼国内,我国各地区资源 禀赋和经济发展程度差异较大,占国土面积71.4%的西部地区蕴 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却 相对滞后,西部许多资源富集地区不但没有越来越富有,反而相对 越来越贫困,“富饶的贫困”现象非常普遍。这不禁让我们去思考 我国资源富集地区是否也遭遇到了“资源诅咒”?如果存在这种现 象,它又是通过何种途径制约了资源富集地区经济的增长?由此可 见,将“资源诅咒”命题引入到一国内部考察不同区域发展水平的 差异,极具学术意义和解释实际经济现象的价值。
文献综述
自然资源是怎样变成“孤立的因素”进入经济生产领域的?经济学是如 何将自然资源当作单一特性(无生命特性的物理因素)纳入经济增长模 型中的?在研究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毫无疑问要研究资源在 经济生产过程的作用问题。自然资源的枯竭性可能成因于自然过程变迁 和人类经济行为的破坏性;自然资源的浪费可能成因于利用的不经济性、 配置不合理;资源的低效率则源于技术水平及应用问题;资源的公平分 配和使用与社会公正、代际公平等伦理原则密切相关;人与自然的冲突 以及资源开发的日益增长的生产成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等,这些都是 增加自然资源对经济可持续增长束缚的原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 系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理论,一个是经济增长理论,一个是自然资源经 济学理论。两个方面的理论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和主题,一般都不 把另一方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但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很多文献把两者 联系在一起,即把自然资源作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进行研究,并 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本章将从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出发,首先对 经济增长理论作一系统的回顾,并对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及现代经济 增长理论的自然资源观演进历程作一综述,在此基础上,对自然资源在 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理论综述,对近年来中外学者关于自然资源禀赋与 经济发展的研究成果作以概览。
在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工作是Solow和Swan1956年同时提出的理论。 Solow-Swan模型采用新古典的生产函数,通过假定规模报酬不变、生产各部 门边际生产递减和投入间存在一定程度正的且光滑的替代弹性,并与不变储蓄 率结合,形成了一个简单的一般均衡经济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有一个重要的结 论就是条件收敛。该模型认为初始实际人均GDP水平相对于长期或稳态 (Steady-State)位置越低,增长率就越高。该性质由资本报酬递减假定得来 的。因为,如果经济的人均资本存量越低,资本的回报就越高,因此,经济的 增长率越高。收敛到均衡点是有条件的主要原因在于在Solow-Swan模型中, 模型依赖于外生给定的参数: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生产技术参数等。另外, 从Solow-Swan模型我们看到,如果没有持续的技术进步,人均资本存量水平 的增长必然停止。这和经济现象有些不符,因为,经验研究表明正的人均增长 率已经持续一个世纪以上且为发现有区域下降的明显趋势。在20世纪50年代末 和60年代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家曾认识到该模型的缺点并通过假定存在外生技术 进步来进行修补。这种修正可以保证存在一个正的常数人均长期增长率,同时 又保持条件收敛的性质。但是,不足之处在于长期人均增长率完全由一个在模 型外决定的外生要素即外生技术进步率决定。因此,该增长模型似乎可以解释 除了长期增长外的所有现象,它显然不能令人满意。
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Romer(1987,1990),Aghion与Howitt(阿 吉翁、霍伊特)(1992)和Grossman与Helpman(1991)将R&D理 论和非完全竞争引入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在这类模型中,技术进步起源 于有目的R&D且这一活动由某种事后垄断力量形式加以补偿。如果新技术 不断涌现,则增长率在长期可保持为正数。但新产品和新生产方法的开发 会破坏完全竞争,增长率和投资量不是帕累托最优的。在这类框架中,长 期增长率依赖于政府行为。因而,政府通过其对长期增长率的影响而对国 家经济发展存在巨大的干预潜力。
在20世纪60年代,在Ramsey的基础上,经济学家Cass(1965)和 Koopmans(1965)将最优化分析引入新古典增长模型,建立了RamseyCass-Koopmans模型(拉姆齐最优增长模型)且将储蓄率内生化。这一做 法虽然丰富了资本存量与消费水平的动态系统,但是,同样也得到了条件收 敛。储蓄内生化依然不能排除经济行为对外生技术进步的依赖性。该模型不 尽完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这个模型得到的结论与实际生活不相符, 因为模型中在充分长的时间后,经济的主要参数:消费水平、资本存量和产 出等收敛到均衡点,不再增加或者改变。这和世界上国家,尤其是英美等发 达国家的实际情况不相符,而发达国家近年的持续增长仅仅用技术进步来解 释似乎有些补充分;另一方面,如果按照Ramsey-Cass-Koopmans模型, 不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初始情况如何,最终经济都会收敛到均衡点,不 再增加或者改变。这和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别。如果按照Ramsey-CassKoopmans模型,各个国家各种经济之间的差距应该是越来越小,但是,实 际却正好相反。随后,1968年Kurz在效用函数中引入资本存量,发展了 Ramsey-Cass-Koopmans模型,证明了经济的均衡点不具有唯一性的特征, 经济可能有多个均衡,随着初始的经济参数不同,经济会收敛到不同的均衡 点。通过Kurz的研究,我们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富国越富,穷国越穷。
(1)古典学派增长理论中的自然资源基础论
在古典经济学早期,配第是在核算国民收支差额时发现了劳动的 价值,认为“劳动和土地”是构成财富的两个要素。重农学派坎 蒂隆强调,“土地是一切财富的本源或实质”。与他相近,魁奈 也认为,所有的产业中农业是基础,而且“只有土地的产品才是 原始的、纯粹得到的、经常在更新的财富。” 在魁奈的“纯产 品”概念中,“纯产品”是指财富的增加部分,是新生产出来的 产物的价值超过生产费用的余额,即剩余价值。魁奈将“纯产品” 看作是“自然的赐予”。反映了他将自然力与生产者阶级的劳动 力看作“纯产品”的共同源泉。
20世纪60年代与80年代及其以后的增长理论之间的最明显不同是最近的 研究对经验涵义和理论与数据间的关系予以极大关注。某些这类应用方法 包括扩充旧理论的经验涵义,主要是新古典模型的条件收敛预言。其他分 析更为直接的应用于最近的内生增长理论,包括递增报酬、R&D、人力资 本和技术扩散的作用。
经济增长理论的自然资源观演进历程
新研究的最初一部分即Romer(1986)和Lucas(1988)的工作是在 Arrow(1962)[14]、Sheshinski(1967)和Uzawa(1965)的工 作基础上进行的。Romer通过将人力资本增长这一因素纳入增长模型, 发现人均收入等变量的长期正增长是完全可得到满意解释的。其后, Lucas(1988)分析了内生增长的机制[18]。在这类模型中,由于投资 于广义的资本品(包括人力资本)的报酬随着经济发展不必递减,增长 可以无限持续下去。技术在生产者间的扩散和人力资本的外部效益是这 一过程的部分动力,但关键是它们有助于克服资本积累中的报酬递减趋。
新研究也包括了技术扩散模型。在分析与先进经济中的技术进步率有关 的新发现的同时,也研究了通过模仿先进经济而获取利润的滞后经济的 技术扩散。因模仿较创新更便宜,扩散模型预言一种类似于新古典预言 的条件收敛。
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另一关键外生参数是人口增长率。对于给定的人均产 出初始水平,较高的人口增长率降低了稳态资本和平均每个人工人产出的 水平且因而使人均增长率下降。但是,标准模型并未考虑人均收入和工资 率对人口增长的效应,也未考虑用于抚养孩子的资源耗费。
(2)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从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看,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由新古典经济 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组成。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源于拉姆泽 在1928年发表的经典论文(Ramsey,1928),文中首次采用变 分法考虑消费者跨时的最优行为。在拉姆泽之后到20世纪50年 代,经济学家Harrod和Domar把经济增长的部门与凯恩斯的古 典分析结合起来,他们采用生产部门完全不可替代的生产函数来 分析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并论证了资本主义体系存在内在的不 稳定性。由于当时正是经济“大萧条”时期,因此,他们的理论 被当时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可。但是,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虽然他 们的贡献在当时激发了大量的研究,但在现在目前的增长研究中 已基本过时了。
自然资源约束程度与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
现实背景
国际大环境中,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自然 资源对经济体显示出了不同的作用。
判断我国现实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尺度下 (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省际层面)的自然资 源约束类型,即我国不同尺度地区的自然资源 约束是属于数量控制型还是质量控制型,探讨 自然资源是通过何种渠道约束经济增长,对于 找到摆脱资源约束的有效途径,实现经济和社 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地方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首要问题。
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
(1)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始于亚当·斯密对分工理论的研究。斯密指出,经 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劳动分工。分工表现为工人将越来越多的时间 用于生产一种产品,即工人专业化的加深,由此,可以极大地提高 社会劳动生产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此外,大卫·李嘉 图在《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通过对在土地上追加投资的论 证分析,提出了报酬递减规律,在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随着人 口及资源消耗的增加,最终使资本积累停滞,人口保持稳定,经济 进入稳定状态。而马克思则对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 作用做了进一步分析,他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通过两大部 类的产品实现过程,分析了社会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 件和实现条件。他指出,扩大再生产可以分为内涵式(技术进步) 扩大再生产和外延式(资源投入)扩大再生产。在资本家追求剩余 价值的过程中,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促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在新古典框架中引入技术变化理论相当困难,因为不能保持标准的竞争性 假定。技术进步包括新思想的创造,它存在一定程度的非排他性 (nonrival)且因此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对于给定的技术,假定对于标 准的、排他性的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和土地存在规模报酬不变是合理的。 但是,如果生产要素包括非排他性,则规模报酬倾向于递增。这种递增报 酬与完全竞争相冲突。Arrow(1962)和Sheshinski(谢辛斯基,1967) 曾构造出一类模型,其中心思想是生产或投资的非故意的副产品,这种机 制被称为“边干边学”(learning-by-doing)。在这类模型中,由于知 识是非排他性的,同时扩散过程在技术上可行,每个人的新发现立即在整 个社会中溢出(spill)。Romer(1986)后来证明再次情形竞争性框架 仍能保持并决定了技术进步的均衡速率,但增长率将不会是帕累托最优。
wk.baidu.com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以Romer(1986)和Lucas(1988)的研究 为代表,经济增长理论经历了一个新的迅速发展的兴旺过程。由于意识到长 期的经济增长较短期的增长更为关键,且必须冲破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束缚, 即外生技术进步率对人均增长率的限制,因此,近期的研究在于在模型内部 决定长期增长率,故称为内生增长模型,又叫新经济增长理论。
从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事实看,我国不 同尺度下自然资源已经显示出了对经济增长的 不同约束。
很多发展经济学家认为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丰富的自然资 源会使经济快速增长,而经济增长迟缓的部分原因则是资源匮乏造 成的。他们把自然资源看作是经济增长潜在的动力,强调自然资源 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但也有事实表明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并 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关系。拥有较少自然资源的经济体,如日本、 韩国、新加坡和瑞士等,一直有着较高的经济增长,而尼日利亚、 安哥拉和委内瑞拉等许多自然资源丰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却不尽 如人意,出现了“资源诅咒”的现象。放眼国内,我国各地区资源 禀赋和经济发展程度差异较大,占国土面积71.4%的西部地区蕴 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却 相对滞后,西部许多资源富集地区不但没有越来越富有,反而相对 越来越贫困,“富饶的贫困”现象非常普遍。这不禁让我们去思考 我国资源富集地区是否也遭遇到了“资源诅咒”?如果存在这种现 象,它又是通过何种途径制约了资源富集地区经济的增长?由此可 见,将“资源诅咒”命题引入到一国内部考察不同区域发展水平的 差异,极具学术意义和解释实际经济现象的价值。
文献综述
自然资源是怎样变成“孤立的因素”进入经济生产领域的?经济学是如 何将自然资源当作单一特性(无生命特性的物理因素)纳入经济增长模 型中的?在研究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毫无疑问要研究资源在 经济生产过程的作用问题。自然资源的枯竭性可能成因于自然过程变迁 和人类经济行为的破坏性;自然资源的浪费可能成因于利用的不经济性、 配置不合理;资源的低效率则源于技术水平及应用问题;资源的公平分 配和使用与社会公正、代际公平等伦理原则密切相关;人与自然的冲突 以及资源开发的日益增长的生产成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等,这些都是 增加自然资源对经济可持续增长束缚的原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 系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理论,一个是经济增长理论,一个是自然资源经 济学理论。两个方面的理论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和主题,一般都不 把另一方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但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很多文献把两者 联系在一起,即把自然资源作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进行研究,并 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本章将从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出发,首先对 经济增长理论作一系统的回顾,并对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及现代经济 增长理论的自然资源观演进历程作一综述,在此基础上,对自然资源在 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理论综述,对近年来中外学者关于自然资源禀赋与 经济发展的研究成果作以概览。
在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工作是Solow和Swan1956年同时提出的理论。 Solow-Swan模型采用新古典的生产函数,通过假定规模报酬不变、生产各部 门边际生产递减和投入间存在一定程度正的且光滑的替代弹性,并与不变储蓄 率结合,形成了一个简单的一般均衡经济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有一个重要的结 论就是条件收敛。该模型认为初始实际人均GDP水平相对于长期或稳态 (Steady-State)位置越低,增长率就越高。该性质由资本报酬递减假定得来 的。因为,如果经济的人均资本存量越低,资本的回报就越高,因此,经济的 增长率越高。收敛到均衡点是有条件的主要原因在于在Solow-Swan模型中, 模型依赖于外生给定的参数: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生产技术参数等。另外, 从Solow-Swan模型我们看到,如果没有持续的技术进步,人均资本存量水平 的增长必然停止。这和经济现象有些不符,因为,经验研究表明正的人均增长 率已经持续一个世纪以上且为发现有区域下降的明显趋势。在20世纪50年代末 和60年代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家曾认识到该模型的缺点并通过假定存在外生技术 进步来进行修补。这种修正可以保证存在一个正的常数人均长期增长率,同时 又保持条件收敛的性质。但是,不足之处在于长期人均增长率完全由一个在模 型外决定的外生要素即外生技术进步率决定。因此,该增长模型似乎可以解释 除了长期增长外的所有现象,它显然不能令人满意。
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Romer(1987,1990),Aghion与Howitt(阿 吉翁、霍伊特)(1992)和Grossman与Helpman(1991)将R&D理 论和非完全竞争引入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在这类模型中,技术进步起源 于有目的R&D且这一活动由某种事后垄断力量形式加以补偿。如果新技术 不断涌现,则增长率在长期可保持为正数。但新产品和新生产方法的开发 会破坏完全竞争,增长率和投资量不是帕累托最优的。在这类框架中,长 期增长率依赖于政府行为。因而,政府通过其对长期增长率的影响而对国 家经济发展存在巨大的干预潜力。
在20世纪60年代,在Ramsey的基础上,经济学家Cass(1965)和 Koopmans(1965)将最优化分析引入新古典增长模型,建立了RamseyCass-Koopmans模型(拉姆齐最优增长模型)且将储蓄率内生化。这一做 法虽然丰富了资本存量与消费水平的动态系统,但是,同样也得到了条件收 敛。储蓄内生化依然不能排除经济行为对外生技术进步的依赖性。该模型不 尽完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这个模型得到的结论与实际生活不相符, 因为模型中在充分长的时间后,经济的主要参数:消费水平、资本存量和产 出等收敛到均衡点,不再增加或者改变。这和世界上国家,尤其是英美等发 达国家的实际情况不相符,而发达国家近年的持续增长仅仅用技术进步来解 释似乎有些补充分;另一方面,如果按照Ramsey-Cass-Koopmans模型, 不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初始情况如何,最终经济都会收敛到均衡点,不 再增加或者改变。这和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别。如果按照Ramsey-CassKoopmans模型,各个国家各种经济之间的差距应该是越来越小,但是,实 际却正好相反。随后,1968年Kurz在效用函数中引入资本存量,发展了 Ramsey-Cass-Koopmans模型,证明了经济的均衡点不具有唯一性的特征, 经济可能有多个均衡,随着初始的经济参数不同,经济会收敛到不同的均衡 点。通过Kurz的研究,我们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富国越富,穷国越穷。
(1)古典学派增长理论中的自然资源基础论
在古典经济学早期,配第是在核算国民收支差额时发现了劳动的 价值,认为“劳动和土地”是构成财富的两个要素。重农学派坎 蒂隆强调,“土地是一切财富的本源或实质”。与他相近,魁奈 也认为,所有的产业中农业是基础,而且“只有土地的产品才是 原始的、纯粹得到的、经常在更新的财富。” 在魁奈的“纯产 品”概念中,“纯产品”是指财富的增加部分,是新生产出来的 产物的价值超过生产费用的余额,即剩余价值。魁奈将“纯产品” 看作是“自然的赐予”。反映了他将自然力与生产者阶级的劳动 力看作“纯产品”的共同源泉。
20世纪60年代与80年代及其以后的增长理论之间的最明显不同是最近的 研究对经验涵义和理论与数据间的关系予以极大关注。某些这类应用方法 包括扩充旧理论的经验涵义,主要是新古典模型的条件收敛预言。其他分 析更为直接的应用于最近的内生增长理论,包括递增报酬、R&D、人力资 本和技术扩散的作用。
经济增长理论的自然资源观演进历程
新研究的最初一部分即Romer(1986)和Lucas(1988)的工作是在 Arrow(1962)[14]、Sheshinski(1967)和Uzawa(1965)的工 作基础上进行的。Romer通过将人力资本增长这一因素纳入增长模型, 发现人均收入等变量的长期正增长是完全可得到满意解释的。其后, Lucas(1988)分析了内生增长的机制[18]。在这类模型中,由于投资 于广义的资本品(包括人力资本)的报酬随着经济发展不必递减,增长 可以无限持续下去。技术在生产者间的扩散和人力资本的外部效益是这 一过程的部分动力,但关键是它们有助于克服资本积累中的报酬递减趋。
新研究也包括了技术扩散模型。在分析与先进经济中的技术进步率有关 的新发现的同时,也研究了通过模仿先进经济而获取利润的滞后经济的 技术扩散。因模仿较创新更便宜,扩散模型预言一种类似于新古典预言 的条件收敛。
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另一关键外生参数是人口增长率。对于给定的人均产 出初始水平,较高的人口增长率降低了稳态资本和平均每个人工人产出的 水平且因而使人均增长率下降。但是,标准模型并未考虑人均收入和工资 率对人口增长的效应,也未考虑用于抚养孩子的资源耗费。
(2)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从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看,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由新古典经济 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组成。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源于拉姆泽 在1928年发表的经典论文(Ramsey,1928),文中首次采用变 分法考虑消费者跨时的最优行为。在拉姆泽之后到20世纪50年 代,经济学家Harrod和Domar把经济增长的部门与凯恩斯的古 典分析结合起来,他们采用生产部门完全不可替代的生产函数来 分析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并论证了资本主义体系存在内在的不 稳定性。由于当时正是经济“大萧条”时期,因此,他们的理论 被当时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可。但是,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虽然他 们的贡献在当时激发了大量的研究,但在现在目前的增长研究中 已基本过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