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诅咒与荷兰病

合集下载

“资源诅咒”的效应、传导机制与应对策略

“资源诅咒”的效应、传导机制与应对策略

自然资源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认为,良好的资源禀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但人们逐渐发现,实际上一些存在丰富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出现了经济增长缓慢甚至有经济增长但无发展的问题。

面对丰富资源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反向关系,相关研究有很多。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探讨是什么因素促进国家财富的增加或减少这一问题时指出,国民财富的增长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取决于分工,而其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1]。

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自然禀赋会促进经济发展。

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自然资源富裕的地区,如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等国的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而一些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如新加坡和韩国等却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

现实与经典理论的冲突,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欠发达资源富集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但与资源稀缺的地区相比,这些地区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奥蒂在研究矿产资源出口国的经济发展问题时便首次提出了“资源诅咒”的概念,意指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一个国家来说不是“福音”而是“诅咒”,非但不会提供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反而会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看,“资源诅咒”已经得到多方解释,有很多不同学者提出各种观点。

本文从“资源诅咒”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效应、传导机制和建议对策三方面对资源诅咒进行了相关分析与探讨。

一、“资源诅咒”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一)产业结构僵化在资源部门高收益的情况下,服务业、制造业等部门的生产要素流入资源部门,造成资源部门“一支独大”的局面。

哥瑞波赫基于严重依赖自然资源的德国鲁尔区研究发现,资源产业的强资产专用性会将资本要素牢牢锁定在资源部门,由此形成的锁定效应极大降低了产业结构的多样性[2]。

当某个地区集中于开发当地的自然资源,会造成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已有的产业结构会忽视技术、教育、劳动者的素质等生产要素。

资源诅咒

资源诅咒

“荷兰病”症状
1.制造业特别是科技含量 高的深加工产 业不易发展起来。
3.出口剧增导致本国货币升值, 削弱了本国经济的竞争力
2.资源产业的繁荣 以其他行业的衰退 为代价
4.国民收入差距的 拉大,地区差距因 资源条件的优劣而 拉大。
资 源 诅 咒 传 导 机 制
第一,单一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容易使资源丰裕地区患上 “荷兰病”,资源部门的扩张和制造业的萎缩必将降低资 源配置的效率。例如我国能源大省的产业结构特征就是以 采掘和原料工业为主的工业比重过大,各类产品的加工链 很短,中间产品比例高,最终消费品比例低,挤占了技术 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最终产品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资源部门的扩张性在一定程度上会“挤出”制造业,而中 国过去正是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加快发展的时期。 第二,资源丰裕地区的资源型产业扩张导致人力资本积累 不足,难以支撑持续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单一的资源型经 济结构导致资源丰裕地区严重缺乏人力资本积累的内在动 力,这是因为资源型产业与加工制造业相比,不管是对于 人力资本的需求还是人力资本的投资报酬率,都存在着较 大的差异。在中国一些过度依赖资源经济的地区,人力资 本的投入无法得到额外的收入补偿,人们接受教育的意愿 普遍降低,大量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的劳动力流 出,知识创新缺乏机会,人力资源开发滞后+在现代经济 结构中,人力资本是推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作用与 收益大于自然资源,而资源产业扩张同样地把人力资本的 积累效应给“挤出”了。
挪威的资源诅咒现象
挪威是世界石油生产和出口的重要国家之一,但丰富的石油资源并没有对 挪威的经济带伤害,而是成为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之一.挪威成功地避开了 资源诅咒现象。1969年挪威实现了石油的第一次商业发现,在随后很短的时 间里,挪威就把它的工业重心由船舶制造转到海上石油钻进平台的生产上来, 这更符合当时挪威的发展实际。在1973年,他们成立了国家石油公司,并在 奥斯陆大学和罗佳兰学院投资培训石油工程师.使他们的石油生产技术获得 了极大的提高.成为世界深水钻井平台的主要生产基地。挪威虽然拥有丰富 的石油资源。但他们并没有满足于去享受石油带来的租金,而是积极地进行 技术革薪,通过技术的提高不断地扩大石油储备的数量,延缓石油这种不可 再生资源的衰竭(Gavin Wrisht、Jesse Czelusta.2004)。在另一方面,挪 威并没有把巨额的石油收益用来享受。他们的经济结构并没有受到石油收益 的冲击.而是较好地保持了原有的发展结构。挪威把他们巨额的石油收益用 于海外金融投资.购买国外的金融资产.获取红利的分配.这样就实现r利益 在代际之间的分配。保持了挪威经济的平稳发展

发展经济学重点

发展经济学重点

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本重点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喜勿喷)简答题1.什么是“荷兰病”,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荷兰发现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政府决定大力开采,使得短时期内大量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入到这些行业,经济一时繁荣。

人们财富积累的同时加大对进口品的需求,使得荷兰国内相关的工业受到发展限制,随后由于国际能源市场大幅波动,经济增长态势由此崩溃。

故称“荷兰病”,亦称“资源诅咒”。

现在所称“荷兰病”,一般是指一国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衰落的现象。

(2)产生的原因:“荷兰病”主要由政府错误政策引起1)初级产品出口收入激增,因外汇过多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引起本币升值。

2)如果不相应降低汇率,本币升值抑制出口,工业制成品竞争力下降,出口不振,收入和利润减少,失业激增。

3)初级产品出口的兴旺被其他部门生产萎缩抵消。

4)政府从出口天然气所得大量税收主要用于增加公务员工资而不是基础设施和其他出口部门。

5)一旦初级产品出口下降,经济增长徒然下降,甚至出现持续停滞和衰退。

2.罗斯托经济增长的6个阶段(1)传统社会阶段(指牛顿科学产生以前的社会)界定:指牛顿科学产生以前的社会。

旧中国的各个王朝,中世纪的欧洲、中东和地中海等。

现在非洲一些国家仍处于该阶段。

特征:1)没有现代科学技术;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生产方法原始;3)社会结构僵化而缺乏弹性,社会等级之间很少有纵向流动性;4)思想观念消极无为,与宿命论紧密联系在一起。

本质:1)产出增长缺乏持续性,2)虽然在特定时期也可能出现繁荣,但紧接着却是危机和衰落。

(2)起飞前提阶段(包括处于转变过程中的所有社会)界定:包括处于转变过程中的所有社会。

最初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在西欧开始的。

由来:1)在西欧,进入前提阶段是由其内部因素引起的,如先进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地理位置、社会政治结构等因素。

2)而在现代史中,大部分传统社会是由先进社会外部入侵而进入的。

资源诅咒理论

资源诅咒理论

资源诅咒理论“资源诅咒”的经济现象俄罗斯前总统普京说过一句让人深思的话:“我们的国家十分富有,但人民却很贫困”。

从 17世纪的西班牙,到19和20世纪的俄罗斯,再到二战后的尼日利亚、委内瑞拉、一些海湾产油国等,这些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与同时期其他国家相比,经济增长速度明显缓慢(Sachs and Warner,1997)。

相反,一些资源贫乏的国家,如 17世纪的荷兰,19世纪的瑞士、日本以及二次世界大战后的NIE(New Industry Economics,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却都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

人们有理由怀疑,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否造成对经济增长的“诅咒”?“资源诅咒”的国内外发展“资源诅咒”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Auty(1993)的《丰富的资源与经济增长》,其基本涵义为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反而比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经济增长得更慢。

然而,“资源诅咒”的思想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就出现了。

Prebisch 和 Singer 通过实证分析,从国际贸易的角度解释资源出口国家贫困化增长的原因。

他们发现,以初级产品为主要出口品的国家在面临不断贸易恶化的状况时,不得不出口更多的初级产品以换取更多的工业品,从而大量贸易利益为发达国家所占有。

这一思想被称为“普雷维什——辛格假说”。

经济学家对于“资源诅咒”的解释虽多样化,但概括而言,“资源诅咒”之所以发生的原因在于丰裕的自然资源通过某种机制“挤出”了其它生产性的组织或经济活动。

日本学者Matsuyama(1992)将整个经济分成农业和制造业两个部门,由于制造业具有“干中学”的性质,如果一国中的制造业被更多体现资源优势的初级产业所挤出,那么该国的经济增长就会下降。

Sachs 和 Warner(1995,1997,1999,2001)提出了“荷兰病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来解释这种现象。

在荷兰病增长模型中,一个国家有三个部门:可贸易的自然资源部门、可贸易的非自然资源部门以及不可贸易的部门,从而建立了Sachs-Warner模型(简称S-W模型),并成为“资源诅咒”理论研究的主流模型。

资源诅咒

资源诅咒

教育水平意味着人力资本的积累程度, 人力资本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在资 源丰富的地区或部门,容易产生一种错误的 认识,会因为资源的丰富、收入水平的提高 而觉得安全感更强,对将来的忧患意识减弱, 因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减轻。教育的发展 变得落后。
自然资源的突然发现会产生在投资上的挤 出效应,使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向资源部门转 移。新生的资源部门具有较高的边际收益,资 本的逐利性决定了资本会向资源部门的转移, 相对减少了其他部门的投资,导致竞争力偏弱, 因而拥有资源的经济的增长速度反而落后于没 有资源的经济。
资源诅咒产生的原因

原因之一:
资源产业的繁荣会抑制其他产业的发展。 资源丰富地区通常大力支持资源产业的发 展,在资源产业繁荣的同时,忽视了产业 结构的合理性,导致制造业等其他产业的 发展受到抑制,最终使经济发展出现一系 列问题。在这里以山西有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优势,80年 代初,国家确立了以山西为中心的 全国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在政策 引导和巨大投资的推动下,山西的 煤炭工业繁荣发展,山西煤炭调出 量占全国煤炭市场交易量的2/3。但 是到现在为止,山西的经济在全国 仅仅处于中游水平,丰富的煤炭资 源并没有给山西的经济带来迅猛增 长。其原因为:为了利用自然资源, 必须增大采掘、原料工业等资源产 业的投资,而这些产业的各类产品 的加工链很短,中间产品比例高, 最终消费品比例低,这就挤占了技 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最终产品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从而患上 “荷兰病”。
——主要就传导机制分析
单一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容易使资源丰裕 地区患上“荷兰病”,资源部门的扩张和制 造业的萎缩必将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例如 我国能源大省的产业结构特征就是以采掘和 原料工业为主的工业比重过大,各类产品的 加工链很短,中间产品比例高,最终消费品 比例低,挤占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最终产 品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长期必然 拖累经济的增长,使经济速度减缓,或者是 陷入停滞状态

案例六:荷兰病各国引以为戒

案例六:荷兰病各国引以为戒

“荷兰病”各国引以为戒一、案例介绍荷兰病的名称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在那以前,荷兰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化国家。

后来,荷兰在北海开发出了新的天然气资源。

结果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两次石油冲击导致油价上升,都给荷兰带来了意外的收入。

但情况似乎对荷兰不利,因为荷兰越是增加天然气的生产,其生产出口产品制造业就越是萧条。

由于天然气生产的迅速发展,工资和利润大幅攀升,挤压了传统制造业的人力和资本,使得传统制造业的成本上升,传统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就逐渐丧失了。

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荷兰病”。

指的是资源产业在繁荣时期的膨胀往往以其他行业发展为代价的现象——高素质的劳动力和资本被吸走,出口高额盈利使货币升值,从而削弱了出口行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繁荣结束后,经济增长崩溃。

因此被有的人称为“资源诅咒”。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分享了石油价格暴涨带来的横财,以及后来新开发了自然资源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亚、墨西哥、挪威、澳大利亚、英国等都出现了类似的经济症状。

印度尼西亚也是分享石油意外收入的国家。

但是印尼政府在整个飞速发展时期,力争收支平衡,控制住了通货膨胀,同时,印尼政府采取了政策将石油收益用于经济发展。

首先,扩大了对农业的投资,包括资助灌溉系统,鼓励优良品种,改造农村医疗和教育设施,增加农业投入,另一方面,采取措施避免货币实际升值,维持其真实的水平,使非石油产品出口一直保持在7%的增长率。

墨西哥是仅次于巴西的拉美第二大国,该国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过去,由于政策不当,墨西哥也曾走上片面强调发展石油工业的资源诅咒之路。

该国的石油收入虽然较高,但没有用于发展其他产业,而是把钱用在了弥补财政赤字上,结果墨西哥的石油工业虽然蓬勃发展,但其他产业却发展缓慢。

后来墨西哥接受了资源诅咒的教训,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走新兴发展的道路。

1994年墨西哥加入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共同缔结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后,借助于该自由贸易区的优势,把石油输入美国市场,因为美国是个石油进口国,把从美国获得的资金和技术,转而又在墨西哥和美国边界建立兴旺的出口加工业,也就是纺织行业,进而又把纺织产品打入美国市场。

发展经济学 高教版 武汉大学郭熙保 ch09-12

发展经济学 高教版 武汉大学郭熙保 ch09-12

天然气出口剧增,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顺差,促进经济和收入大幅度增 加。
然而好景不长,到1970年代,荷兰发生较严重通货膨胀,制成品出 口下降,收入增长率减慢和失业增加。 70和80年代早期的石油价格暴涨,一些国家产生类似荷兰情况。
其他例证 墨西哥、尼日利亚和沙特等在七、八十年代得过“荷兰病”。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第九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1
资源,本章所谈特指自然资源 ,即天然存在的自然物
可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土地、森林、渔场等 矿石、石油、天然气等
指由不可分割的自然界提供的资源,如生态环境 环境是指栖居在某一地理空间 、臭氧层、大气层、海洋等资源。 的所有生物所组成的生物群落 有些资源既是可再生资源,也属于环境资源,如 及其生活环境 森林既提供木材,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4
荷兰病发生原因 “荷兰病”主要由政府错误政策引起。
一旦初级产品出口下降, 经济增长陡然下降,甚 至出现持续停滞和衰退
初级产品出口收入激 增,外汇过多导致国 内通货膨胀,引起本 币升值
政府从出口天然气所得大量税收主 要用于增加公务员工资而不是基础 设施和其他出口部门。
初级产品出口的 兴旺被其他部门 生产萎缩抵消
如果不相应降低汇率, 本币升值抑制出口,工 业制成品竞争力下降, 出口不振,收入和利润 减少,失业增加。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5
资源诅咒论(resource curse thesis) “资源诅咒论” :资源丰富而导致经济停滞。
最早提出资源诅咒概念 理查德· 奥 许多自然资源丰裕、 初级产品出口迅速的国家,增长缓慢 蒂( Richard 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应该是正面的,但同时也会对其他因 M. 素产生挤出效应,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间接的负面影响。 Audi,199 3) 这个负面影响可能会超过其正面影响,因此导致资源丰富国家经济不 但没有增长反而出现停滞。 1.挤出教育。初级部门并不需要高技能劳动力, 易忽视人力资本 资源丰裕 所产生的 挤出效应 2.挤出投资。通过对储蓄、就业等的负面影响抑制物质资本投资 3.挤出创新。自然资源限制企业家的创新活动。

资源诅咒

资源诅咒

资源诅咒201305003820 赵艺琳[内容摘要] 一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对该国的长期经济发展是福音吗?经济学家一度认为丰富的自然资源能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资本瓶颈,吸引外国投资的增加、加速本国资本积累从而推进本国经济增长。

但是战后的经验研究显示,丰富的自然资源反而成为了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

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增长的更慢。

但是,我们看到在那些具有很高制度质量的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并没有成为诅咒。

首先,丰富的自然资源导致的大宗产品出口收入容易导致一国走向封闭式的发展道路,从而损害观念和先进制度的进口。

其次,丰富的自然资源带来的租金往往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并导致寻租盛行恶化了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

计量结果表明,在整体上,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害于一国的经济增长,同时丰富的自然资源会降低一国的制度质量。

总而言之,发展中国家如果希望避免资源诅咒,必须从制度变革上寻找良方。

[关键字] 自然资源资源诅咒经济发展传导机制一、资源诅咒是什么自然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直接参与到经济生产活动中,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利于一国经济的发展,丰富的自然资源将会成为一国未来潜在的收入。

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长期低下,教育水平低下,腐败严重,内乱频繁。

近代历史表明,英、德、美、俄等国依靠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极大地解放,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与资源贫瘠的国家相比,资源富足国家的经济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学者将研究的目光逐渐转向了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出口国。

Monroe & Mabro(1974)分析在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原油的价格大幅度上升,阿拉伯地区石油出口国获得了巨额的财富,但是由于投资不力等原因,这并没有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

1977年《经济学家》杂志提出了“荷兰病”这个命题,“荷兰病”是指在一些中小国家经济中,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的衰落的现象。

荷兰病

荷兰病

〔编者按〕“荷兰病”、“资源诅咒”是人们对资源型地区发展前景的普遍担忧,一些国家和地区过分依赖单一产业的沉痛教训时刻警示着推动产业发展多元化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县立足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按照“做大高端、提升传统、发展非煤”的新型工业化思路,在大力延伸煤炭产业链的同时,非煤产业发展开始起步。

为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现选原载于《南方周末》的这篇文章供各级参阅。

“荷兰病”与“资源诅咒”的警示林伯强煤炭资源省份可能过分依赖煤炭产业而降低其综合抗风险能力。

当资源枯竭时,留下的很可能是一个没有资源、没有环境和没有富人的地方,这就是通常比喻的“荷兰病”和“资源诅咒”。

煤炭资源省份应该在兴盛时期就着手产业的多元化,思考在煤之外还能做些什么浓烟滚滚,污水横流,烟囱林立,排放的各色烟气之浓以及污水排放点之多令人震惊,坐在车上都感到刺鼻难闻。

这是一位记者对一些煤炭资源省份的某些地区的形容。

是否言过其实,或许有人可以亲身去体会一下。

发展经济学常常提到的“荷兰病”(DutchDisease)是指自然资源的丰富反而拖累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现象。

经济学家们则常常以此来警示经济和发展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分依赖的危险性。

“荷兰病”起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荷兰,因荷兰在海岸线发现了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格罗宁根油气田)资源,加之世界石油危机的影响,荷兰政府决定大力发展油气产业,使荷兰一夜间成为以出口油气为主的国家;并且,荷兰的某些服务产业也得到畸形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低素质的劳动力就业,经济一派“繁荣”景象。

但好景不长,随着国际能源市场的大副波动,整个经济增长态势迅速崩溃。

由于资源产业在“繁荣”时期的价格膨胀和利益的“意外性”,造成在短期内把大量的生产要素吸引到资源产业,不但丧失了发展新兴产业的机会,而且其它产业也逐步萎缩,企业和产业的创新动力逐渐消失,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投入锐减,使荷兰最终在多方面失去国际竞争力,这种经济现象被经济学界称为“荷兰病”,也被称为“资源诅咒”。

资源诅咒

资源诅咒

目录1、资源诅咒的概念2、资源诅咒的一些理论观点3、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4、怎样规避资源诅咒1、概念所谓“资源诅咒”是指从长期的增长状况来看,那些自然资源丰裕、经济中资源性产品占据主导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反而要比那些资源贫乏国家的增长要低许多;尽管资源丰裕国家可能会由于资源品价格的上涨而实现短期的经济增长,但最终又会陷入停滞状态,丰裕的自然资源最终成为“赢者的诅咒”(winner’s curse)。

存在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资源丰裕的国家陷入了增长陷阱的事实引起了经济学家的深思。

经验数据显示,从一个较长的时间范围来看,资源丰裕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是缓慢的,甚至是停滞的。

基于此经济学家们选取95个发展中国家作为样本,测算自1970—1989年这些国家GDP的年增长率,结果发现仅有两个资源丰裕型国家年增长速度超过2%。

回归检验表明,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显著的负相关性,资源型产品(农产品、矿产品和燃料)出口占GNP中的比重每提高16%,经济增长速度将下降1%。

即使将更多的解释变量纳入回归方程,比如制度安排、区域效果、价格波动性等,负相关性依然存在。

1993年,Auty在研究产矿国经济发展问题时第一次提出了“资源的诅咒”(Resource Curse)这个概念,即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

在此之后,Sachs和Warner(1995,1997,2001)连续发表了三篇文章,对“资源诅咒”这一假说进行开创性的实证检验。

2、资源诅咒的理论观点一、非制度安排观点(一)人力资本观点Mutshed(2001)等认为:在发生资源诅咒的国家,政权被一小部分醉心于资源租金的精英所控制,资源的收益主要是用于进口消费品,一些生产性投资也主要集中于国内消费品领域,有些国家甚至将资源收益的相当比例用于购买军事装备,而对国内的基础设施、教育等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投资很少。

[精品]“资源诅咒”假说的文献综述

[精品]“资源诅咒”假说的文献综述

“资源诅咒”假说的文献综述“资源诅咒”假说的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作为基本生产要素之一的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为发展经济学的一种观点,许多学者都展开了对“资源诅咒”假说的研究。

本文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维度进行了梳理归纳,包括“资源诅咒”这一现象的存在性和传导机制以及国内外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资源诅咒自然资源经济增长一、引言长期以来,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始终是一个备受重视的问题。

人们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也不得不强调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物质基础的自然资源。

《辞海》中将“自然资源”描述成天然存在的(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材料)并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如森林、矿藏、潮汐、阳光、气候、海洋等资源,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

如此一来,自然资源不仅仅有助于生产活动的创造并且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了重要作用。

尽管如此,对于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意见。

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究竟会带来什么后果呢?我们以二战时期为分界点,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经济学理论大多数都是赞成正效应一说。

学者们都认为,无论是劳动力还是自然资源都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基本生产元素,为经济进步带来了正效应。

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与资源贫乏经济体相比,资源丰裕经济体在资源富足时期可以得到更多的资本积攒,也为其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在二战后我们注意到,不少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甚至会出现滞后的状况。

这种现象即所谓的“资源诅咒”。

二、理论研究文献综述(一)“资源诅咒”的涵义“资源诅咒”属于经济学的范畴,主要涉及和矿物资源密切关联的一系列经济社会现象。

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着眼于“资源诅咒”概念的研讨,大多是从经济增长和发展两个视角来认定。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1.回波效应:是指经济活动正在扩张的地点和地区将会从其他地区吸引净人口流入、资本流入和贸易活动,从而加快自身发展,并使其周边的地区发展速度降低。

2.扩散效应:即通过建立增长极,带动周边落后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从而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3.工业化:用现代化工业生产方式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改造过程4.工业化模式:1.传统的欧美模式:a.以民间资本推动为主 b.以消费品为导向 2.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模式—政府主导的工业化模式(政府制定规划,运用行政力量筹措资金和兴办企业推动的工业化,显著特征就突变型)5.荷兰病: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出口损害了本国其他有竞争力的或有优势的出口行业,从而影响了经济发展的一种现象6.资源诅咒:是指资源丰富对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并不必然是有利条件,即从长期的增长状况来看,那些自然资源丰裕,经济中资源性产品占主导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反而比那些资源贫乏国家的增长要低得多。

7.斯密定理:只有当对某一产品或者服务的需求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增长到一定程度时,专业化的生产者才能实际出现和存在。

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分工和专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8.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更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9.迈因特模型:基本观点: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特征还表现为资本主义部门和非资本主义部门的体制差异10.进口替代战略: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本国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本国市场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11. 出口替代战略: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产物。

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出口,发展出口工业,逐步用轻工业产品替代初级轻工业产品出口,以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的政策二、简答题1. 简述“人口陷阱”理论(结合坐标图)如图所示,点A为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点A是一个稳定的据均衡点,任何一个从点A向左或向右的运动都会引起人均收入均衡点回到Y1,点B是不稳定均衡点,只要没有达到点B最后就会回到点A,但是只要超过点B就会继续向C点运动,点C和点A 一样,也是一个稳定的均衡点。

我国资源富集地区避免“资源诅咒”效应的政策探讨

我国资源富集地区避免“资源诅咒”效应的政策探讨

我国资源富集地区避免“资源诅咒”效应的政策探讨殷俐娟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摘要: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其经济业绩远不如资源贫乏的国家,这种现象形成所谓的“资源诅咒”效应。

我国属于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就国家层面而言,我国还不存在资源诅咒的问题,但在我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存在类似资源诅咒的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包括矿产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资源开采加速。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尽早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避免“资源诅咒”的发生,让资源成为国家的“福祉”。

关键词:资源诅咒,荷兰病,制度弱化,政策选择1.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资源开采加速。

由于我国资源分布不均衡,特别是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分布极不平衡。

我国中西部地区是资源密集区,而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资源匮乏,资源供给长期不足。

但从直观上来看,我国自然资源丰裕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省份的经济增长却大大落后于资源贫乏的东部沿海省份。

许多资源丰裕地区不是越来越富,而是相对越来越穷,所在地的资源优势没有转化成经济优势,出现了“富饶的贫困”[1]。

这种现象,在当今的世界也呈现出相似的图景,即那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其经济表现远不如那些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

一般而言,丰富的自然资源将会有力地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对那些资本形成不足的发展中国家。

但事实却一再证明,自然资源丰富并没构成经济发展的“福祉”,反而限制和妨碍了经济持续增长,并导致社会不平等,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加大,腐败和寻租活动盛行,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等等,这种现象被国际经济学界赋予了一个专有名词—-资源诅咒。

2 “资源诅咒”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国际经济学界对于“资源诅咒”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已有20多年,这一命题是20世纪末发展经济学重要的发现之一,并已经成为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_资源诅咒_国内研究综述_王思璇

_资源诅咒_国内研究综述_王思璇

咒”进行开创性的实证检验。他们选取 亚和英国也可以发现相同的情形) 是得
95 个发展中国家为样本,采用第一产业 到最广泛认可的代表。Sachs 和 Warner
出口份额和金属产值来衡量自然资源, (1995)在 Matsuyama(1992)的 模 型 基 础
测算自 1970~1989 年这些国家 GDP 的 上衍生出动态的“荷兰病”(Dutch dis-
量研发投入、教育投入、制度条件以及初 差出发,同样对山西省进行了典型性分
始经济水平等,得出的主要结论为,“资 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方面重型经济结构
源的诅咒”在省际层面上成立,并且主要 的形成与发展是由山西的资源禀赋优势
是通过资本转移渠道排挤制造业和技术 决定的;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经济结
产业,从而制约经济增长,相比之下,劳 构的持续“重型化”可能导致山西经济遭
动转移渠道的显著性则略差。
遇“ 资 源 诅 咒 ”。 从 根 本 上 说 ,山 西 经 济
胡援成、肖德勇 (2007) 以 1999~ 未来的发展取决于能否将资源其赋优势
2004 年各省自 治区和直 辖市的 数 据 为 确实转化为发展优势。
研 究 样 本 ,验 证 了“ 资 源 诅 咒 ”现 象 在 中
相对缺乏的省份,而自然资源丰富的省 量(Stijns,2000)、资源 租占 GDP 的 比重
份,如山西、陕西、黑龙江等,其经济发展 (Hamilton,2003),研究这些指标和经济
很缓慢。
增长的关系,发现负相关关系普遍成立。
因此,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是否真
国外最近一些研究(Isham 等,2002;
关键词:独立样本;差异;显著性检 验;统计决断
相关关系是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

关于_资源诅咒_的文献综述

关于_资源诅咒_的文献综述

关于“资源诅咒”的文献综述Ξ赵奉军(无锡科技学院管理工程系,江苏无锡214028)摘 要:经验研究表明,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

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增长的更慢。

经济学家将原因归结为贸易条件的恶化、荷兰病或人力资本的投资不足等。

同时,经济学家还就如何避免资源诅咒总结了若干政策性建议,它们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仍不乏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资源诅咒;荷兰病;综述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39(2006)01-0008-05R esource curse :a literature revie wZH AO Feng -jun(Department o f Management Engineering ,Wu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Jiangsu Wuxi 214028,China )Abstract :Em pirical studies show that abundant natural res ources may be a curse rather than a blessing since the economy of m ost res ource -rich countries grows slower than others.Economists attribute res ources curse to the fall of trade term ,Dutch disease or insu fficient invest 2ment in human capital.Meanwhile ,economists made a lot of policy suggestions on how to av oid res ource curse ,which can guide construction of saving res ource m odel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m odel s ociety of China.K ey w ords :res ource cures ;Dutch disease ;review 一.导论一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是福还是祸?初看起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不言而喻的事。

资源诅咒

资源诅咒

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的理论,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

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增长的更慢。

经济学家将原因归结为贸易条件的恶化,荷兰病或人力资本的投资不足等,主要由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

所谓“资源诅咒”是指从长期的增长状况来看,那些自然资源丰裕、经济中资源性产品占据主导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反而要比那些资源贫乏国家的增长要低许多;尽管资源丰裕国家可能会由于资源品价格的上涨而实现短期的经济增长,但最终又会陷入停滞状态,丰裕的自然资源最终成为“赢者的诅咒”(winner’s curse)。

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以来,经济学家一直致力于探究与经济增长有关的诸种因素和条件,即增长的源泉问题。

自然资源或自然禀赋、物质资本、技术进步、公共秩序与法律乃至信念和价值观,相继被揭示出来并置于突出的地位。

其中,自然资源作为物质生产活动的必要投入品,成为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通常蕴含了更大的发展潜力。

近代以来的经济发展史表明,自然资源的确对于一国国民财富的初始积累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快速工业化与其丰裕的自然资源密不可分20 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资源丰裕的国家陷入了增长陷阱的事实引起了经济学家的深思。

经验数据显示,从一个较长的时间范围来看,资源丰裕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是缓慢的,甚至是停滞的。

1965—1998年全世界低中收入国家人均GNP以年均2.2%的速度递增,而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同期却下降了1.3%。

在全球65个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中,只有四个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博茨瓦纳)人均GNP年增速达到4%(1970—1998),而一些东亚资源稀缺的经济体(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经济增长却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世界银行,2000)。

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

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

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摘要:大量研究证实过度依赖自然资源会抑制或挤出经济增长的促进因素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作用,这就是所谓的“资源诅咒”传导机制。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梳理,认为产生“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主要有“荷兰病”效应、挤出效应和制度弱化效应。

关键词:资源诅咒;传导机制;荷兰病随着经济学界对“资源诅咒”效应的研究,学者对“资源诅咒”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

1993 年,Auty 首次提出“资源诅咒”,他认为良好的资源禀赋对一些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并非充分有利条件,反而是限制。

国内学者,徐康宁和王剑(2006)认为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限制作用造成具有良好资源禀赋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落后于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即“资源诅咒”。

因此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于“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进行梳理。

1.“荷兰病”理论在对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传导机制的研究中不能不提到“荷兰病”理论。

这一理论是国际上学者们解释“资源诅咒”成因的最重要理论之一。

该理论起源于上世纪 50 年代后期,由于荷兰北海地带发现了探明储量巨大的天然气资源,进入上世纪 60 年代后荷兰工业发展完全倾向于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天然气出口为荷兰在短期内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但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在国际贸易中荷兰货币升值,其国内传统的工业、机械制造也由于成本提高逐渐失去国际市场竞争力,因此导致工业萎缩,工业化水平倒退。

学者们后来将这种由于自然资源丰裕反而导致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停滞或倒退的现象称之为“荷兰病”现象。

在 Auty 提出“资源诅咒”理论之后,“荷兰病”现象成为解释“资源诅咒”成因的主流观点之一。

“荷兰病”理论主要从两个方面解释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其一,突然发现的自然资源如果被用于初级产品的开发出口,短期内会给地区经济带来巨大收益,由此引起本国货币升值,导致本国其他工业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失去竞争力;其二,自然资源开发部门的巨大收益会将国内各种促进经济发展的禀赋要素,如资本要素、人力资源要素、技术创新要素、企业家才能要素等均吸引到自然资源开发部门,造成有利于经济长期发展的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等部门萎缩,进一步导致制造业出口下降和本国非贸易品价格上升。

自然禀赋与经济增长对“资源诅咒”命题的再检验

自然禀赋与经济增长对“资源诅咒”命题的再检验

自然禀赋与经济增长对“资源诅咒”命题的再检验一、概述自然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应该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因为自然资源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现实却往往并非如此。

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其经济增长速度却远低于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和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为“资源诅咒”。

“资源诅咒”命题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试图揭示其背后的原因。

一些研究表明,制度落后、人力资本排挤、荷兰病等问题可能是导致资源诅咒的主要原因。

这些研究大多基于省级或国家层面的数据,对于具体地区的实证研究还相对较少。

本文旨在通过对具体地区的实证研究,对“资源诅咒”命题进行再检验。

本文选取东北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因为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型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森林、土地等资源。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却逐渐放缓,资源诅咒现象明显。

探究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与“落后的经济发展速度”间存在的关系,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分析东北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还对探究东北三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东北资源型城市转型、提升科技创新活力与人才培养能力,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等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有关“资源诅咒”的相关研究成果,然后选取东北三省内具有代表性的19个地级资源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自然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同时,本文还考虑了其他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如人力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程度、政府干预程度等。

本文总结了研究的主要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东北三省内,自然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资源诅咒”的命题在东北地区成立。

本文还发现,人力资本投入、科技创新、私营经济的发展与对外开放程度都会对经济增长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诅咒概述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的理论,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

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增长的更慢。

经济学家将原因归结为贸易条件的恶化,荷兰病或人力资本的投资不足等,主要由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

所谓“资源诅咒”是指从长期的增长状况来看,那些自然资源丰裕、经济中资源性产品占据主导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反而要比那些资源贫乏国家的增长要低许多;尽管资源丰裕国家可能会由于资源品价格的上涨而实现短期的经济增长,但最终又会陷入停滞状态,丰裕的自然资源最终成为“赢者的诅咒”(winner’s curse)。

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以来,经济学家一直致力于探究与经济增长有关的诸种因素和条件,即增长的源泉问题。

自然资源或自然禀赋、物质资本、技术进步、公共秩序与法律乃至信念和价值观,相继被揭示出来并置于突出的地位。

其中,自然资源作为物质生产活动的必要投入品,成为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通常蕴含了更大的发展潜力。

近代以来的经济发展史表明,自然资源的确对于一国国民财富的初始积累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快速工业化与其丰裕的自然资源密不可分20 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资源丰裕的国家陷入了增长陷阱的事实引起了经济学家的深思。

经验数据显示,从一个较长的时间范围来看,资源丰裕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是缓慢的,甚至是停滞的。

1965—1998年全世界低中收入国家人均GNP以年均2.2%的速度递增,而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同期却下降了1.3%。

在全球65个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中,只有四个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博茨瓦纳)人均GNP年增速达到4%(1970—1998),而一些东亚资源稀缺的经济体(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经济增长却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世界银行,2000)。

在中国不同的地区,我们也能发现非常相似的情况。

资源诅咒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新的内生增长理论对于索洛增长理论的“趋同过程”和“赶超假说”提出了质疑,大量的实证研究开始比较各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

一些经济学家发现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却令人失望,开始探求其中原因。

1993年,Auty在研究产矿国经济发展问题时第一次提出了“资源的诅咒”(Resource Curse)这个概念,即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

在此之后,Sachs和Warner(1995,1997,2001)连续发表了三篇文章,对“资源诅咒”这一假说进行开创性的实证检验。

他们选取95个发展中国家作为样本,测算自1970—1989年这些国家GDP的年增长率,结果发现仅有两个资源丰裕型国家年增长速度超过2%。

回归检验表明,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显著的负相关性,资源型产品(农产品、矿产品和燃料)出口占GNP中的比重每提高16%,经济增长速度将下降1%。

即使将更多的解释变量纳入回归方程,比如制度安排、区域效果、价格波动性等,负相关性依然存在。

资源诅咒产生的理论观点[1]一、非制度安排观点(一)人力资本观点Mutshed(2001)等认为:在发生资源诅咒的国家,政权被一小部分醉心于资源租金的精英所控制,资源的收益主要是用于进口消费品,一些生产性投资也主要集中于国内消费品领域,有些国家甚至将资源收益的相当比例用于购买军事装备,而对国内的基础设施、教育等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投资很少。

原因在于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形成从投资到产生收益有一个较长的滞后期,而控制国家的精英阶层对未来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收益的折现值很低。

Gylfason(2001)实证发现,资源丰裕度高的国家其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普遍较低,中学的入学率低于全世界平均水平,对人力资本的积象也更不关注。

因此,这些国家人力资本的缺乏是导致资源诅咒的关键,这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罗默模型、卢卡斯模型的结论是一致的。

(二)经济类型观点Murshed(2001)在Sachs(1999)等的基础上将资源一经济类型分为点源型经济(point-source economes)和分散型经济(diffused economics)。

点源型经济是指国家的经济产业唔集中雀少数几个资源性企业或领域? 分散型经济是指国家的经济结构呈现多元化。

实证研究表明,东亚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的国家多都属于分散型经济,而发生资源诅咒的国家如拉美国家、非洲和中东国家都属于点源型经济。

因此,他认为资源诅咒的本质不在于资源丰裕度,而在于资源一经济的类型。

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单纯依赖于少数几种资源的生产和出口,如石油或矿产等,这些产业的产值占据GDP的份额很大:形成一种所谓的“点源经济”(point-souce economies),那么,单一的资源如石油和矿产会引致生产、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源向其集中,结果是社会资源本来就处于弱势的领域如农业、加工业进一步弱化,发展基础遭到破坏。

长期的趋势是一旦资源繁荣消失,资源和非资源产业均遭受衰退,经济增长停滞。

(三)资源一冲突观点Addison(2002)、Olsson(2003)、Englebert&ROIl (2003,2004)等提出,那些冲突管理制度薄弱、收入不平等严重的国家,面对突然的资源繁荣时,会使社会长期积累的不满(gdeVance)和贪婪(greed)爆发,增加了国家陷入冲突的危险。

不满的根源是经济因素、政府对不同团体和阶层提供的差别化的经济利益造成的,特别是当政府不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普遍的安全和最低限度的公共品时,被歧视者会依靠亲属纽带来获得安全保障和支持,结成以种族资本(ethnic capital)为基础的“不满”阶层或团体。

贪婪是获得更多财富的欲望,是产生冲突的又一动机。

丰富的自然资源或资源品的价值提高使社会各阶层或团体的期望收益增加,贫穷的民众降低了参加战争的成本。

在不满和贪婪的驱使下,为了获得自然资源的租金,不同利益团体之间采用犯罪、腐蚀,甚至通过战争来争夺资源的控制权。

而政府为了保证政权,会大量增加军事开支,挤出其他方面的支出。

当资源租金成为可观的“奖金”时,暴力冲突就不可能停止。

结果是资源收益成为各方用于冲突的费用,破坏了国家的经济基础,增长成为难以实现的梦想。

二、制度安排观点对出现资源诅咒国家制度安排的研究是近些年学界研究的重中之重。

所谓制度是指行为主体在政治、经济等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规则体系。

诸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二个“好”的制度安排之所以能够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在于它会最大化社会福利、将资源繁荣的收益投资于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

这类政府控制的国家会产生依靠市场的力量、而不是国家补贴的竞争性产业。

而“坏”的制度催生的是寻租、游说和非竞争性的产业。

什么是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Campos&Nugent(1999)认为,衡量政治经济制度好坏的标准是建立在一定制度基础上的政府是否具备生产性功能,包括:行政部门是否负责任、公共设施是否完善、法制精神、平民能否参与政策制定、政策制定程序是否公开透明、以及是否具有强化的产权和契约等。

政府生产性功能完善程度通常间接地以一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单位资本收益、儿童疾病率和成人识字率等4个可量化指标来衡量。

这些年学界得出的总体结论是:凡出现资源诅咒的国家,都有一种坏的制度安排。

(一)坏制度导致“资源诅咒”的机理关于制度导致“资源诅咒”的机理,主要有如下几种解释。

1.企业家才能误配观(Mehlum,2002;Mehlunh Moene&Torvik,2006)。

观点认为,企业家才能既可以用于生产,也可以用于掠夺。

企业家才能具体用在哪个方面,主要取决于哪种活动的收益和成本比较。

容易到手的丰裕自然资源租金可以使腐败、掠夺和寻租更有吸引力。

越是法制薄弱、缺乏契约精神的国家,这种激励就越为强烈。

在转轨社会,或者冲突后的国家重建阶段,更容易出现犯罪性的大面积掠夺。

当犯罪率上升,既得利益者们为了未来的持久收益,更倾向于花大价钱建立安全保卫设施,而不是将收益在阶层之间、产业之间、当期和未来之间合理分配,结果是使来自资源的收益更加分散,甚至浪费。

2.政治激励观(Robinson,Torvik&Verder,2005)。

观点认为,坏制度容易导致错误的政治激励。

在那些出现资源诅咒的发展中国家,丰裕的资源或资源、价格的上升提升了权力的价值,使在位者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租金。

政客们为了取得权利或谋求连任,会趋向于过度抽取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资源的收益不能在产业之间、投资和消费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导致长期经济增长停滞。

这种已经暴露出的政客和选民对自然资源未来收益的低折现率,实际上反映的是这些国家制度的缺陷,诸如监督机制不健全、决策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等诸多方面。

3.强权联盟观(Lane&Tornell,1996)观点认为,坏的制度容易导致一国出现统治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强权联盟。

强权联盟的目的是最大限度抽取或从社会的其他部分转移租金,这种转移是以社会其他组织以及经济的一般生产部门损失为代价的。

资源繁荣和意外的收益会刺激权力联盟获得超额转移租金的胃口,使这些组织变得更加贪婪,要求获得国家收入中的更大份额。

贪婪的后果是导致生产的边际收益下降、资本的回报率减少、增长率降低。

4.诱致性独裁体制观点(Ross,2001)。

观点认为,那些具有丰富矿产、特别是石油资源的国家都没有走向民主体制,或者至少在民主指数上的分值较低。

独裁体制长期持续的原因在于:一是经济财富没有转移到社会和文化进步领域,财富没有成为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二是压制效果。

矿产和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倾向于花费更多的财力、建立更高水准的军事和内部安全装备,以镇压内部的愤激;三是寻租的影响。

来自矿产资源的税收被用于向公众行贿,使大众沉默、认可权威。

在这些国家,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资金主要来源是资源租金而不是税收,赋税普遍较低。

因为,税收通常会产生将国家引人民主体制的压力。

因此,这些国家持续的独裁体制是由于丰裕的自然资源诱致形成的。

独裁体制的强制性、掠夺性、短视和对民众长期利益的漠视是出现资源诅咒国家的制度垢病。

5.大规模寻租观(MurShed,2004)。

观点认为,坏制度容易滋生经济生活中的大规模寻租。

在一个坏的制度条件下,当权者惟一关注的是制定和调整制度,目的是为了在资源租金的博弈中取得有利地位,实现租金最大化,而不是整个社会收益最大化。

民间资本会由于租金成本上升而减少投资。

寻租过程中的浪费,使资源的收益分散,生产性投资的减少,最终经济增长受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