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因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相生而精彩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课堂因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相生而精彩
刘艳华
敦化市第二实验小学吉林敦化 133700
摘要:预设是生成的基础,是课堂教学得以成功的保障。生成是预设的精彩,是无法预约的美丽。课前可以从如下几个出发点考虑预设的内容:1、明白学生的起点设悬念。2、预设学生的学习方式。3、从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入手进行教学设计。(1)、选好切入点。(2)、进行框架式的粗线条设计。课上可以抓以下几点促使课堂动态生成:1、珍视学生独特见解引发生成。2、发现学生的错误使其变成亮点。3、注重质疑,在释疑中造就精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预设生成学生的起点学习方式教学设计学生独特见解错误变亮点注重质疑
所谓“预设”就是仅仅围绕教学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环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所谓“生成”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学习兴趣,学习状况,并根据学情、课堂环境等对原有的课堂教学程序进行调整,进而灵活地据情施教,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益。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而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是死气沉沉的,长期下去会严重束缚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生成”能力,慢慢会扼杀师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欲望与生命活力。“生成”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而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又是不可思议的,这种所谓的“生成”是不负责任的放羊式的“生成”,并不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动态生成,这样做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更精细地进行课前预设从而促进课堂上的动态生成,使预设与生成二者和谐相生,上出真实、自然、“原汁原味”的课,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在课堂上获得真正的发展是新课改下所有任课教师共同实践和探讨的问题。下面仅就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努力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课前做好基于生成的预设。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是课堂教学得以成功的保障。但新课改背景下的预设与传统意义上的备课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传统意义上备课更多关注的是教师如何去教,设计过程往往体现的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很少关注学生的发展。反映到课堂教学上就是教师一步步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直至达到教师的目的为止。这样的设计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个性的形成。新课改倡导的理念是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宗旨。基于这种理念,我认为好的预设是心中装着学生的预设,是基于能促进课堂动态生成的预设。如何做好课前的预设才能有利于课堂上师生的即兴创造呢?我一般从如下几个出发点去考虑预设内容。
1、明白学生的起点设悬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而真正要做到这一点,作为一名教师来说,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生理、心理上的特点,关注学生知识的起点。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在课堂上全局去把握,运筹帷幄,真正把我们的课堂变成动态生成式的课堂。学生的起点在哪里,这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思考。如果学生的起点没找准,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低于学生的起点,学生索然无味,高于学生的知识起点,学生会望洋兴叹,起点过高或过低都不会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热情,没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更谈不上促其发展了。所以教师在预设之前必须找准学生的知识起点,根据学生的知识起点进行教学设计,方能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如在教学《燕子》一课时,课前布置了预习,在检查预习时问学生:“通过预习课文,燕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都说燕子十分可爱。但究竟可爱在哪儿,就是深入不下去。于是我抓住“可爱”一词设计教案:燕子的外形是()可爱的,燕子的飞行是()可爱的,燕子的休息是()可爱的。学生在预习时没有留意过这样的词语积累,都觉得新奇,激起了他们读课文的欲望。结果学生从课文中发现了燕子的外形是俊俏可爱的,燕子的飞行是伶俐可爱的。燕子的休息课文里没有直接写出来,给学生留下了很好的创造、想象空间。学生通过对前文的理解,想象出了燕子的休息是悠闲可爱、轻松可爱的。
2、预设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备课教师过多地斟酌选用什么教学方法,采用哪些教学策略达到教学目标,这无可厚非,但忽视了学生学习方式的预设,就不
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自然也就不会有更多精彩的生成。学生选择哪种学习方式完成学习目标,教师要提前考虑到。要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水平要选择讲读的方式,讨论的方式,探究的方式,合作的方式,自学的方式,还是发现的方式,教师都要为学生量身定做。清晰明白地要求学生用某种方式学习,方能更有利于快速准确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的《自己去吧》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小就懂得应该自强自立这一目标。在学生读懂了鸭妈妈让小鸭自己去小溪里游泳这一内容时,我出示了课件——一只麻雀,并说:“鸭妈妈让小鸭独自一人去小溪里学习游泳,这可急坏了一旁的麻雀大婶,她说”‘(播放麻雀的话外音)你疯了,小溪里的水那么深,那么凉,如果孩子游泳时出了问题怎么办?要知道你只有一个孩子呀!我就从来不让我的孩子单独干点什么,他要我帮他,我都会答应他,看我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呀!’然后问学生:“对于这两位妈妈,你更喜欢谁呢为什么?”组织学生辩论哪一位妈妈做得对。如果课堂上有两种声音更好,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如果学生只有一种声音,那教师就充当另一种声音,与全体学生展开辩论。结果,这一设计在课堂上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各个争得面红耳赤,在争论中不但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还发展了学生的思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只所以有这么精彩的生成,就是因为教师为学生预设了“辩论”这一学习方式。可见恰当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还能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有利于教师学生的即兴创造。尤其是新课改倡导的理念之一是要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预设学生的学习方式,看我们的教学设计是否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了。
3、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入手进行教学设计。
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和体会,你带着精心设计的教案兴冲冲地走进课堂,期待着意想之中的精彩教学,但往往是教师激情满怀,学生却神情淡漠,应者寥寥,让人心灰意冷。这样仅有教师和少数优等生参与的课堂又谈何生机与活力呢?更不敢谈精彩生成了。我认为出现这种教学局面的原因就是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考虑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只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他们能自觉、自愿、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设计才是精彩的教学设计。如何更好地激励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探究的欲望呢?我一般从如下几点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