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作者:刘名玥
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14期
摘要为了能够更好地根据中国国情解决中国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马克思主义在一开始传入中国就开始了与中国国情的结合,并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等伟大成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成果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领导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纲领。
可是想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应用成功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简单的照抄照搬是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尤其是马克思生活的年代和社会情况,都与中国的国情不相符合。
如何使得马克思主义被中国革命者接受,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就成为了极其重要的问题。
因此,马克思主义从传入中国的时候起,就存在着如何中国化的问题。
早期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就对此进行了艰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经过失败的经验教训,马克思主义终于在中国结出了胜利的果实。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概述
1.1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结晶。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家的集体思想的结晶,并以毛泽东思想命名。
它带领中国革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因为中西哲学的巨大差异,毛泽东思想中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最不容易的就是哲学部分。
主要产生了以下几个巨大的贡献:
1.1.1 建构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首先体现在建构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时代不同,哲学关注的中心不同。
为了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一近代中心问题而引发出的政治思想领域的“古今中西”之争,中国近代哲学对知行观,即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作为忧国忧民的先进知识分子,毛泽东一生都在为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个问题而上下求索,自然会重视认识论的考察,以形成指导革命实践活动的理论。
《实践论》则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深刻地阐明了认识源于实践又为实践检验的思想。
这一理论作为马克思
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学说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其中也确实包含了知行统一、行先知后等中国传统哲学中知行观的合理内容,是对传统知行观的扬弃。
正因为如此,毛泽东以《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作为《实践论》的副标题。
可以说,《实践论》所阐明的认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地地道道是中国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中国化。
1.1.2 概括了中国化的唯物辩证法理论
《矛盾论》则系统、完整地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提出了新的唯物辩证法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首先将辩证法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上,从而赋予辩证法以科学形态。
《矛盾论》不但坚持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际与核心”的观点,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是宇宙的最根本规律;而且从多层面完整、系统地阐发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
《矛盾论》的上述见解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人们必须学会抓主要矛盾,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随着过程和阶段的推移及时地转移工作重点。
毛泽东不但提出了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而且探讨了矛盾双方依据哪些条件相互转化。
1.1.3 提炼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三方面贡献则是提炼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
毛泽东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就提出了反对本本主义即反对教条主义的观点,主张应当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以制定正确的方针。
毛泽东不但提出了要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通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而且在理论上探讨了结合的途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新民主主义论》就是这种结合的范例。
这些重要的论著对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革命的道路、领导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等政治哲学的问题给出了富有新意的创造性解答,集中体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
毛泽东对国体、政体涵义的界定,对中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应当采取的国体和政体的见解,既是理论上的创新,又结合了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构成了他提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
1.2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伟大成果。
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首先对拨空想社会主义之乱,返科学社会主义之正,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邓小平在这时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当时具体的国情相结合,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口号,为彷徨中的中国找到了一条通往富强的道路。
邓小平理论打破了长时间禁锢着人们头脑的许多偏见与迷信,使人们认清了普遍的禁欲主义和粗陋的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不能从空想出发,而必须从实际出发。
邓小平理论使人们懂得了先前世代遗留给我们的生产力和其他所有物质的、精神的、制度化了的或仍为非制度化的各种成果,虽然正在为我们所改变,但是,所有这一切,
也预先规定了我们发展的特殊性质和我们发展可能达到的限度,我们改变现状不可能随心所欲。
正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近20年来,我们在农村和城市,在生产、流通、分配各个环节,打破了许多出自空想社会主义强行制造起来的框框或者体制,使得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使得生产力得到了解放,使得亿万人民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解放。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性贡献,更在于它为中国如何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途径,绘制了蓝图。
中国应当怎样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农业国,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的工业国;中国应当怎样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逐步转变为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国应当怎样由文盲半文盲占人口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教育文化比较发达、人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中国应当怎样由普遍贫困,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中国应当怎样由自我封闭,逐步转变为建立起广泛的世界性联系,而有效地吸取和利用世界范围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及制度管理的优秀成果,如此等等。
真理是具体的。
邓小平理论正因为有着这样丰富的内涵,方才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性贡献,还在于它以高度的政治智慧,娴熟的政治艺术,以最低的代价,相当顺利地实现了中国体制的转换,实现了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的衔接,实现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交接,使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蓬蓬勃勃地继续进行下去。
江泽民同志十五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这一论断,确凿无疑地说明了邓小平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而江泽民十五大的整个报告,则更显示出,作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新飞跃的邓小平理论,并没有因为邓小平离我们而去就此中止其发展,它正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努力下,继续得到丰富、发展。
而这也正是我们的事业向21世纪全面推进时的一项根本任务. 邓小平理论强大的生命力,正在于它不是一个封闭式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开放性的理论体系,它不代表真理探索的终结,而代表真理探索具有更为光辉的前景。
而这又是邓小平理论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一个根本特点。
因此,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也就是真正高举科学社会主义旗帜。
1.3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党的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第三个伟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和继承。
在经过邓小平思想的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走向了一条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全国人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一部分人过上了小康生活。
然而,经
济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和因素,这一切又再一次成为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难题。
江泽民同志认为出现的这一切负面因素并不能够威胁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只要党加强自身的建设,就能够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因此他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道标着中国最先进的先进生产力、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先进的文化、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舵手,只有加强执政能力的建设才能够领导中国人民更好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在此之后,胡锦涛同志又结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八荣八耻”。
面对全球化浪潮及其挑战,我们要在实践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批判性与开放性、革命性与阶级性的有机统一,克服阶级偏见和认识局限,科学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各种思潮,合理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科学指导作用,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中国发展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它的中国化是必然的。
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91页)这就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由此我们就可以自然地推导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8页)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斋,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
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力量源泉。
3 结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