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舆情危机导控的法律应对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网络舆情危机导控的法律应对几点思考
中图分类号:D6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6-0312-01
网络舆情是把“双刃剑”,在意识形态领域交锋的主战场上,必须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在网络舆情“沉默的螺旋”上升之际提前介入,在“群体极化”形成之前果敢“亮剑”,用法律武器提高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能力,抢占舆论斗争主阵地、打好主动仗,夺取主导权。
一、健全网络舆情危机导控法律法规体系
庞德曾说:“法是社会控制的最终有效工具。”网络舆情危机的有效平息需要健全的法律机制进行引导和管控,方可化解冲突;因此,在网络舆情应对中必须将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摆在战略首位。
第一,转变网络舆情应对观念,强化法律导控意识。要理性应对网络舆情,不能采取过激的舆论斗争方式,必须将以往非理性的“封堵”策略转变为有效的法律导控,强化网民对网络舆情认知的法律意识,增强网民舆情观念认同感和舆情危机炒作的法律威慑力,通过法治思维澄清事实真相、疏通舆情危机,回应媒体的猎奇心理和网民的质疑,转变“被动挨打”的局面。
第二,健全网络舆情应对法律制度,重构法律导控秩序。
健全的舆情应对法律体系是有效导控网络舆情危机的制度
性屏障。首先,加紧完善网络舆情管控的法律法规,制定适合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管理法》、《危机应对法》等网络法规,防止网络“失范”,建立权责明晰的网络管理法规体系,加强敏感舆论资讯管制,规范信息发布机制,关注敏感论坛,过滤不良信息,制定新闻发布和管控制度,切实将网络舆情危机纳入到统一的程序和制度中,更好地用法律手段来调整并建立紧急状态下的舆情危机管理机制,依法管理网络,确保网络舆情规范有序。其次,以法律制度提高网络舆情管控的战略地位,成立专门的网络中心,不断加强网络“把关人”制度建设,建立网络队伍培训机制,提高舆情危机应对能力,通过制度性建设将网络舆情危机导控常态化,增强网络虚拟战场的事实存在,为舆论斗争扫清障碍。
第三,加大投入力度形成体系。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网络大国,但我国先进的网络安全产品和关键领域安全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主流防火墙技术和杀毒技术大都来自国外,网络安全技术仍然“受制于人”,网络安全防护方面还很薄弱。为此,我们必须在高度重视网络安全战略意义的同时,加大对网络安全技术和装备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网络空间作战技术和装备的研制攻关,建立享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满足自身需求的网络安全技术产品,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网络安全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守护网络
边疆的实战能力,牢牢掌握网络安全的话语权、主动权和控制力。
加强科学研究强化应用,有网络战争必然有网络国防。近年来,我国在网络实务中采取了一些强有力的措施和举动,组建了“网络蓝军”,并加强了网络作战相关理论和实战应
用的研究等。但从侧面看,相关科学研究成果相对单一、零散而不全面系统,亟待加强网络安全相关理论和战法研究力度,亟待在各大院校开设相关学科,亟待培育网络安全技术人员,亟待加强对网络建设应用操作层面的战略规划,亟待建设适应网络安全需要的新型作战力量体系。加强普及教育促进转化,当今,信息网络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抢占的思想文化阵地,并成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和“必争地”。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利用信息网络大打“精神渗透战”,大量传播
西方普世价值和腐朽思想观念,国内极少数不法分子也借助网络舆论巨浪为虎作伥。西方反华势力“内外夹击”的网络战争战法战术致使我国有的青少年在网络消极信息的沾染、迷惑和渗透下,道德意识、价值观念和民族意识逐渐淡化,成为网络腐朽思想文化的附庸。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注重网上与网下相结合,有效利用信息网络优势,有效借助鲜活载体平台,增强人民群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忧患意识和为网络国家建设衷心奉献的牺牲精神,培养人民群众成为网络安全的“忠诚哨兵”。
二、建立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研判机制
网络信息因政治性、敏感性强,素来被网络媒体追逐、热议,健全的舆情危机预警研判机制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环节。首先,建立舆情危机预警监测机制,设立网络舆情处置会议制度,组建专门“网络舆情信息系统”,依赖专用网络监测软件,及时准确追踪、预测、掌控网络舆论的时空分布与主要内容,全天候对舆情进行监测,准确把握网络舆论动向和发展规律,为控制舆情发展提供最佳时机。其次,健全舆情危机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及时判断危机的性质、程度及发展趋势,将对危机局势的预测分析转化成预防和应对危机的行动策略,挤压不良信息生存空间,最大限度地缩短反应、处理时间,提高网络预警、管制效率,抢占舆论引导先机,形成舆论攻势。
三、建立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预防处置机制
网络舆情事发突然,应急预防处置能力是衡量导控水平的重要标志。针对网络舆情的传播机理,健全网络舆情危机预防和处理体系,完善相关配套规则,组建专门性舆情突发事件处置领导机构,建立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机制,分级制定危机判断标准和预设方案,避免虚假资讯“流窜”蔓延,做到未雨绸缪,一旦危机爆发便有章可循,使舆情导控由被动转化为主动,避免出现“蝴蝶效应”;同时,密切关注舆情动态,及时掌控前瞻性资讯,确保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
根据网络舆情发展态势制定网络舆情危机处置行动手册,明确工作流程,研判各国网络舆情危机处置案例,拟制各种舆情危机预防和处理的法律预案,确保在网络舆情危机应对上,做到预案在先,机制灵活,临“危”不惧,处变不惊。
四、建立网络舆情危机导控问责追究机制
法律的价值在于实践。健全的问责追究机制是确保网络舆情导控在第一时间得到贯彻落实的关键。建立以国家政府、保卫部门、公安机关等组成的平“战”合一、中央与地方系统配套的问责追究领导机制,明确网络舆情导控问责范围、对象和标准,对处置不当的网络群体事件给予相应查处,甚至追究法律责任;此外,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对恶意散布危害国家安全利益的,根据具体情节,采取多种法律手段进行制裁和惩处,从而提升解决网络舆情的能力,不断提高网络舆情管控的战略地位。
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置身于新变革的时代大潮,在直面云诡波谲的网络舆情斗争中,不仅要在战略上重视网络舆情交锋的严峻形势,更要在战术上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对网络舆情危机进行预警研判和应急处置,抢占舆论斗争主阵地,掌握舆论交锋的“战场”主动权,捍卫国家的网络领域安全。
参考文献
[1]邹新.新媒体语境下的高校宗教渗透问题刍议[J].潍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