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 笔记 第2章 社会化与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化与教育
从教育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个人社会化。
一、什么是社会化
社会化是经过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它是个人从幼儿时期到老年时期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
社会的任务是把人塑造为一个新型的人,一个社会的人。
个人社会化过程有三个先决条件:一是天赋的生理条件,二是正在进行中的社会活动,三是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机会。
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存在,个人社会化才能得到健全的发展。
遗传素质本身包含着人类实践活动的社会因素,也使个体内部出遗传信息,大脑中枢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物化形式遗传给后一代,使人的社会化成为可能。
社会促使个人社会化的方式一般有:
1.模仿
2.学校教育
3.社会制约
4.认同作用
个人通过社会化过程逐步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促进自我观念的发展,通过角色学习的过程,在社会里获得相应的地位。
自我观念来源于社会经验,儿童自我观念的发展是从某些人对他的态度开始的,并既将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内在化,以便能适当地履行社会角色。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社会变迁很快,个人有更多的机会依赖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创造自己的未来。
因此,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角色的性质和范围在改变,角色学习也要相应地在改变,必须学习新的角色。
二、做一个社会酌人
人从母胎分娩到人世的时候,他是一个自然的人,要在自己所生活的社会里不断受到教育,才能成长为一个社会的人,这是社会应尽的教育职责,人要要经历许多教育过程,最后才能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
家庭教育是使人做一个社会的人的起点。
学校是塑造人的一个重要基地,学校按照社会的要求初步培养人成为一个社会的人。
家庭和学校是范围较小的社会。
在家庭和学校以外,还有范围较广大的社会,对人的教育作用也很大。
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要经历一系列的社会化过程。
学前期是个人接受社会化的最佳时期,青年期或青年期以后,社会化就达到了顶点,以后,社会化就明显地下降。
家庭具有三种社会特征:一是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群体;二是家庭具有普遍性,是一切社会组织的根源;三是家庭本身是一种具有社会相互作用的制度。
家庭可以说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家庭组织形式虽有变化,但它的社会功能却始终存在,只是社会功能却因社会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家庭的社会功能基本有:
一、满足性的需要,规范性的关系,以便子孙繁衍,种族绵延;
二、在生理、心理、经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保护和安全的作用;
三、促进个人社会化。
家庭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的缩影,社会发展中的一切现象在家庭里会反映出来,它是个人最先体现社会关系的地方,说家庭是社会化的摇篮。
儿童与青年获得生活的知识技能、养成习惯、形成道德和价值观念,一般都来源于家庭的日常实际生活,家庭是儿童的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家庭养成的习惯、态度、人格和思想,对今后的社会适应都有影响。
家庭规模大小,儿童出生的次序,对人格发展和智商高低都有关系。
儿童接近他人,特别是接近成人,这是一种基本的心理需要。
儿童模仿成人所表现的各种不同的角色,并把这些角色内在化,从而打下人格基础,一个人的人格特征是在家庭里开始形成的,但由于天赋潜力、早期生活经验和社会成员的不同影响,人格就慢慢产生差异。
独生子女很可能从幼年开始就成为家庭中心,父母往往把耽心、溺爱、恐惧和惊慌全部集中在孩子身上,促进孩子个人主义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教育好独生子女,家长必须做到:
1.摆正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
2.为独生子女提供和创造各种教育环境,尽量多地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多与社会接触,与他人交往,使孩子们从自我中心摆脱出来,逐渐培养过集体生活的能力。
3.要全面了解独生子女的情况,以便为他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
4.当父母的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做独生子女的榜样,同时也要提高教育水平,包括抚育、培养和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
5.要以身作则地培养独生子女从小养成劳动习惯。
总之,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开端,是社会化的摇篮,一点也不能忽视家庭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四、同辈群体——社会化扩大
儿童社会化的另一个环境是儿童本身的世界,即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对儿童社会化有巨大的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加,同辈群体对其影响也越来越大。
在同辈群体中,一切社会化过程都是自由自在地进行,不受家庭或成人的监督和约束,同辈群体是儿童社会化的初步扩大,对个人人格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学校教育不仅受同辈群体的影响,而且还要与同辈群体一起共同完成社会化功能,因为学校和同辈群体协助个人社会化,必须在群体环境中才能进行,依靠人们各个方面的社会交互作用。
同辈群体是除家庭外个人社会化的第二个很重要的因素,最主要的,它是儿童本身相互作用的一个世界,对个人社会化具有特殊的意义。
五、学校——社会化基地
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有计划的社会化过程。
从某种意义讲,学校教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从而可以认为学校是社会化基地。
学校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主要表现是:
第一,学生初入学时,除了性别外不存在其它的分化因素,随后依据学生的学习成慢慢开始分化。
第二,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每个成员依据自己的特定角色相互发生作用。
第三,学校里相互关系错综复杂任何一种关系都可能影响整个关系,也会影响钊学生身心的和学习的发展。
因此,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学校不仅要发挥学生个人的能力,而且还要通过学校这个社会组织及其有关课程,塑造社会化的人格,以便个人能与社会相适应。
社会在不断进步,社会共同价值观念和未来的社会角色在改变,学校的社会化过程也要相应地改变。
学校对学生的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教师的人格和领导方式对他们实际行动的影响更为显著。
国外的教育社会学家曾作过一项实验研究,即观察“控制型”人格
教师和“综合型”人格教师对学生行为的影响。
“控制型”和“综合型”这两种不同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1.学校教师具有“控制型”和“综合型”的不同人格特征,所表现的行为必然不同,差异也很大。
2.教师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不同,在一个学校里,学生受到不同人格特征的影响,可能生活在不同的心理状态里。
3.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控制型”关系多于“综合型”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较多,彼此工作很难进行。
4.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综合型”关系多于“控制型”关系,接受这种影响的学生比较能独立思考问题,并能形成综合型的人格特征,
5.教师有“控制型”行为的,学生易养成比较不良的人格特征。
家庭、同辈群体、学校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其作用是随个人的不同年龄发展阶段而有所不同的。
一般说来,幼年时期,家庭的影响较大,到中学阶段,这三者的影响力量似乎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教育社会学家认为,为了促进个人人格的发展,一方面要积极改善学校教育,另一方面也要协调家庭、同辈群体和学校之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因为这三者具有连续性的关系。
六、大众宣传工具——群众性社会化
人是社会的动物,人与人之间心然产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相互作用,耍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进行交流。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大众宣传工具,如书刊、电影,广播,电视等迅速扩大,应用越来越普及,社会成员直接的和面对面的交流关系已经不占主要位置,从而大众宣传工具对个人社会化产生巨大影响。
随着大众宣传工具普及化,社会化领域也就日益扩大。
从学习社会价值观念来看,大众宣传工具所描述的成人角色经常与实际的成人角色是有区别的,这时候,就可能产生价值冲突。
根据有关的研究材料,大众宣传工具对个人社会化的作用是:
1.可以改变人们的态度和行为。
2.大众宣传工具对学习只能起到加强和修正的作用。
3.个人对大众宣传工具所传播的内容的认识,受他的人格特征的影响。
4.个人对大众宣传工具所传播的内容的认识,还要受社会群体的影响。
我们的大众宣传工具还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存在着不少问题。
提高大众宣传工具的质量,反对消极的东西,大力宣传积极的东西,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逐步建立共产主义思想和世界观,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大众宣传工具对学校教育有一定的影响。
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标准去批判及选择大众宣传内容,减少不良影响,否则,学生就要受到大众宣传内容的危害。
一定要注意大众宣传工具的群众性和普及性,让它对个人社会化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
七、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一个人从出生时开始,经过家庭、同辈群体、学校,大众宣传工具等社会化过程,基本上取得了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从狭义讲,在这时候,个人社会化过程可以说完成了,但实际上,社会在不断前进,个人也需要适应这种不断变化的新情境,实现继续社会化。
根据年龄的大小,从成年期起,个人的继续社会化一般大致可以分为中年社会化和老年社会化两个阶段。
在中年时期,个人的思想比较定型,生活阅历比较丰富和成熟,具有一定的生活方向和行为模式,在社会发生变迁时,中年人也会继续社会化,以适应新情境。
在老年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说来,个人的社会经验很丰富,但思想言行趋于保守稳重,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社会情境,不容易接受新事物,葚至感到格格不入,这样,他们就要学习新事物,继续社会化。
再社会化过程是一种强烈性的教育过程。
它的教育对象是违法分子或犯罪分子。
再社会化过程也是一个从强制性接受转向自觉自愿接受的过程。
抓好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成员,这是解决再社会化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