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价格简要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价格

农产品价格的相对水平会影响到农业资源的配置,进而影响到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模式,价格关系也影响着相对盈利水平和经济刺激。相对盈利水平是各种资源的物质生产力的函数,也是投入物与产生物的比价关系的函数。换言之,提高所施用的肥料的物质生产率以及提高稻米与肥料的比价,都可以增强对稻米生产的刺激。在传统农业中,除非资源生产率随着资源使用量的多少而变化它一般被定义为常量。因而,价格政策的运行恰好与静态的生产环境相矛盾。本章主要探讨传统农业中的价格问题和价格政策。如果价格在基本静态的技术环境中发挥作用,那么在不同程度上孤立地考虑价格政策也是合乎情理的。通过研究来确定,在传统农业中,是否能够仅仅依靠价格政策促进生产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在农业现代化和技术进步的过程中,人们也同样会注意到价格政策。在这种情况下,不应该单独考虑价格政策而应该联系各方面的变化加以考察。在本书的农业现代化部分,第十章(考察改进农业生产的研究)、第十一章(新生产要素的供应)、第十四章(研究市场运销问题),还将涉及到价格政策,其它许多章节也都与价格政策有潜在的联系。与其它提高资源生产率的政策相比较,在现代化过程中,价格政策可以发挥更重要的积极作用。的确,当这一章将要得出有关价格政策在传统农业中的作用的几个使人沮丧的结论的时候,这一章也将使人们认识到价格政策在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10.1供给对价格的反应中的农业企业的替代

尽管基本原理是一样的,但价格变化对一种农作物替代另一种农作物的影响和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与价格变化对整个农业生产的影响有所不同。首先,价格促使生产模式转变的效果,取决于价格变化在实际上改变不同企业的相对盈利水平的程度,而且,还取决于物质的、技术的因素以及基础资源的经济性质。其次,如果存在新的盈利性关系,农民是否对此有所反应取决于他们的基本态度。同一种文化的不同个人对盈利水平的变化的反应有明显的不同,不同文化的人们对盈利水平变化的反应的一般倾向可能也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所选择的某种商品能用农民自己支配的一定量的资源生产出来,而且,投入-产出的比率与投入物-产出物的现有比价很接近,那么,盈利水平就会随价格变化而变化。因此如果每斤棉花的价格是小麦的10倍,(比如说:每斤棉花3元,每斤小麦3角),一位农民能用他支配的资源生产的小麦恰是棉花的10倍,如果其它因素不变,无论是多生产棉花,还是小麦,他都不感兴趣。相对比价的微小变化就会改变两种作物盈利水平的顺序。相反,如果资源的性质使这个农民生产的小麦是棉花的20倍,仍以上述比价关系为准,那么,要使小麦种植向棉花转移相对价格就必须大幅度地变化。

如果我们认识到农业中共同作用的互补关系能够给合并的企业群体带来比单个企业的专业化更大的优势,那么这个例子就变得更现实。根据价格导向的变化来选择企业的类型常常是很有帮助的。

基本土地资源(包括土壤、气候、地形)对决定商品替代的生产比率有一系列重要影响。不论在高收入国家,还是在低收入国家,基本土地资源比较适宜于种植某些特定的作物,而不太适宜于其他物的生长。因此,即使价格波动大,对相对盈利水平也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比如美国堪萨

斯州西部的小麦和东南亚许多地区的水稻就是这样,它们对农产品价格相对变化的反应是微弱的。

多年生作物在很多热带国家特别重要,它代表了自然条件迫使供给反应呈现刚性的一个变种。许多多年生作物的生长期不是几年,而是几十年,只要固定资产仍在发挥作用,多年生作物的可变成本一般很低,因而比其他供选择的作物有更大的优势。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已经种植了其他作物,如果价格的提高有指望促使资源转向多年生作物,那么在实际产出增加以前,需要很长的时期才能使多年生作物开始生产。这常常造成一种不利的情况,因为在根据有利的比价关系决定投入和增加生产以后,收获还遥遥无期,到那时,比价关系就可能变得不利了。这样,长期的严重的不平衡就很难避免。因此可以预期,多年生作物短期内供给的价格弹性格比较低,并出现周期性的价格波动,这样就会给那些依靠多年生作物换取外汇和获得国民收入的国家带来严重的问题。如果多年生作物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也较低,正如在高收入国家里常见的某些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低一样,这个问题就更加严重。

投入土地的资本、技术和管理资源也会影响生产比率。商品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的农业与仅仅维持生存水平的低生产率农业相比,投入物的性质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为比较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中价格变化对生产的影响提供了基础。高收入农业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以高成本的复杂机器代替劳动力。这些机械通常有相对稳定的生产功能,因此,如果某块地里全部改种新作物,那么原来的机械的价值就会损失很多,新置适宜于新作物的机器,费用又很高,这些因素都限制了现有生产模式的改变,因而供给对价格的反应呈现刚性。不仅机械的复杂的销售渠道,而且其他投入物以及产出物的销售渠道都会因之僵化。在发达国家,更为复杂的销售渠道也许会削弱短期供应对价格反应的灵敏度。

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中的技术知识和管理技能也许更难以相提并论。现代农业要求有大量精细的、高度专业化的技术知识。熟练地攀握了某种生产方式的知识和技能的农民会发现,除非根本改变了价格关系,否则改变生产方式将无利可图。这就产生了对价格反应的刚性。当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掌据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但是学习过程需要付出代价,这种代价必须计入各种生产可能性的比较之中。、

相反,在低收入国家中,非土地资本投入一般只是耕畜和几件简单的工具,对每种作物同样适用,生产模式大同小异。尽管生产技术知识有一定的专门性,但不能与技术先进的农业同日而语;虽然学习新的生产方法问题不大,但实践中又会被劣等的工具所抵消。这些力量的平衡,部分地取决于由于价格变化的影响所选择的作物已经种植的程度。

潜在地增加商品性农业生产的灵活性有利于革新,而革新又会降低成本;还可以象不同企业之间那样改变生产可能性。革新不受价格变化的影响,因而不会影响供给的价格弹性。当革新与价格变化相呼应的时候,可以反过来改善因为价格变化而失去优势的商品的生产比率。

经济学的争论似乎暗示人们在低收入农业中,对价格变化的适应性较强,土地资源本身的适应性有脱离发展阶段而变化的倾向;资本和技术的适应性在低收入国家有变大的倾向。

前面讨论了价格比率的变化对可供选择的生产模式的盈利水平的影响。我们已经假定农民对自己的生产模式的决策以市场价格变化为依据,只要农民出售自己生产的一部分产品,这个假设就站得住脚。然而在低收入国家,维特生计的生产量不仅占了总生产量的大部分,而且有时某种特殊产品全部留作家庭消费。商品性和口粮性生产的并存产生了一个价格间断点,这使得生产模式的刚性加强了。因为农民实际上在买进时要支付零售价格,在售出时只能得到批发价,所以他为家庭消费比为出售而进行的生产代价更高。

为了更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假设一个既生产小麦又生产棉花的农民只卖一部分小麦,其余的全部留作家庭消费。如果小麦价格下除减少小麦生产,增加棉花生产就有利可图。农民对此可能作出的反应是把小麦生产的部分资源转用到棉花生产上,使生产的小麦恰好够家庭消费。如果小麦生产的资源进—步转到棉花上,农民将需购买小麦。这时,他将不比较小麦的批发价,而会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