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的反思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耐克中山代工厂
2.忍耐 农民具有高度的韧性,能够忍受各种艰难困苦。 农民的这种特性使之: A.在各种恶劣的工厂生产条件下也能生存下去 B.能够忍受各种形式的超经济剥削 3.节约 中国农民伦理是低工资、低消费、高储蓄,与西方 社会的高工资、高消费、低储蓄形成对比。农民的 这间伦理使超劳资双方之间的经济剥削成为可能, 同时还有利于财富的积累。
中国GDP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 中国 年份 1978 1986 1996 2000 2002 2005 2008 2009 GDP总值 GDP总值 3624.1 10202.2 67884.6 89468.1 104790.6 182321 314045 增长率 11.7 8.8 9.6 8.0 8.0 9 9.1 说明 人均190美元 人均190美元
8.后30年高增长的解释 后 年高增长的解释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奇迹的出现得益于两大 政策的实行: A)联产承包责任制。它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使农村经济得到增长。 B)通过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发展了现代工 业文明,并把使中国农民的伦理与现代工业 文明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增 长。
(三)、什么是农民伦理呢? 三 、什么是农民伦理呢?
4.勤劳 在农业社会,勤劳容易导致“高水平发展陷井”,使 精耕细作的农业社会不断进一步得到延续。 但是,勤劳与工业文明所提供的致富空间相结合,则 使财富增加失去了高水平限制的枷锁,使中国奇迹的 产生成为可能。 5.关系 迄今为止,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关系社会,同学、 同乡、同宗是调节中国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与西 方的原子化社会形成对比。 关系社会弱化了工业文明转型过程中的阶级对抗, 同时还保持了中国社会的整体稳定。
其次,对上面各种解释的驳斥: 1)后发优势论:两个问题 A.中国在1949年以后就具备了后发优势的潜力, 但为什么那个时间没有创造奇迹? 2)二战后产生了大量不发达的独立国家,它们为 什么没有创造奇迹? 2)要素决定论:两个问题 A.如果产权的改善就能够创造经济奇迹的话,为 什么世界上还会有那么多以私有制作为基础的贫 穷国家? B.高储蓄率不会自动带来增长,增长还依赖于高 投资率。
环境成本 以温室气体排放为例: A.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效 应与气候变暖。 B.中国的状况:二氧化碳 排放量居全球第一,约占 全球排放量的25%。 C.2008年,中国成为首 个单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超 过70亿吨的国家,当年, 中国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 放量增加了9%,而全球 范围的此类排放呈下降趋 势。
重新阐述核心问题
撇开什么是奇迹和各种解释,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在过去30年的确发生了持续高速经济 30 增长。那么,这种增长背后的动力是什么?
4.增长的三个版本 增长的三个版本 主要指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地理位 置等。以沙特、科威特等中东国家作为典型。
资源型 增长
劳力型 增长
富有劳动力,而且通过劳动力的勤劳和忍 耐来求得致富。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 国家比较属这种类型,尤以中国为典型。 依靠技术创新和输出技术而带来经济增长。 美国、西欧国家更属于这一类型,日本在 某种程度上也有这种色彩。
首次超过1 首次超过1万亿 美元 首次超10万亿元 首次超10万亿元 世界排名第五 世界排名第三
340507
2008年GDP增长9%
2009年GDP增长9.1%
中国奇迹
经过三十年的经济建设,中国已人原来的积贫积 弱的国家,转眼间成为世界的经济巨人。中国的 经济增长速度令世人侧目。
(二)中国奇迹:如何可能? 二 中国奇迹 如何可能? 中国奇迹:
1.已有的解释 已有的解释 中国1949年开始进入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后 发国家,具有后发优势。中国1979年后的增 长轨迹,是中国利用了后发优势的结果,降 低了创新成本,并逐步实现了目标——技术 升级、产业升级、社会与经济体制升级。
解释一: 后发优势 论
解释二: 要素决 定论
中国“奇迹”归因于某些要素所起的关键性 作用,其中,农村产权和治理结构改革(林毅 夫)、中国社会的高储蓄率(Anderson )等在 创造中国奇迹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中国农民工的变化 时至今日,一代农民工已逐渐远去,二代农民 工开始成为主角。农民工的代际转换使传统的 农民伦理遭到的削弱,中国奇迹日益丧失其强 大的心理动力。 2.环境成本的透支 中国创造了GDP奇迹,但对资源的透支也处 于世界领先地位。GDP增长后面留下了许多 不可持续发展的后患。
补充资料:二代农民工的变化 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二 代农民的变化体现在: A.到城里打工,赚钱回农 村养家的动机明显减弱,都 市认同明显增强,农村不 再成为其退路。 B.更加看重工作岗位的 “外溢”效果,即技能学 习机会、福利条件,以及 融入环境的可能性等。 C. 相当多二代农民工在注 重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很 看重个人自由。
农民工的低工资 5月17日晚网上报道的一位本田零部件公司员工 的工资清单如下: 南海本田I级工资=基本工资(675元)+职能工资 (340元)+全勤补贴(100元)+生活补贴 (65 元)+住房补贴(250元)+交通补贴(80 元)=1510元,扣除养老保险(132元)、医疗保 险(41元)、住房公积金(126元),到手的工资为 1211元。 每月要除去房租250元、吃饭300元、电话费 100元、日用品100元、工会费5元。 每月仅剩456元。
解释四: 政治竞 争论
解释五: 市场决 定论
2.重新思考中国奇迹 重新思考中国奇迹 首先,从奇迹而言,中国的奇迹或许并不是如人们所 认为的那样是一种奇迹。 1)奇迹的含义:表示极难做到的、不同寻常的事情 2)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实际上在其他国家比比皆是 A.内战后的美国创造了“镀金时代”。 B.前西德和日本在战后也都有长时期的经济飞速增长, 国家用30年的持续增长,从一片废墟成长为国民福利 丰厚的发达国家。 C.前苏联也在建国的极短时间内成为世界上的第二大 经济强国。 D.“中国奇迹”不过是历史上世界各地相继出现的短 期高速经济增长在中国的显现而已。
“中国模式”的反思 中国模式”
郭忠华
背景
“中国模式”对是“中国奇迹”的解释,即旨在 将过去30多年来中国所取得的巨大经济增长总 结为某种模式,以标示中国的特殊性和自豪感。 因此,反思“中国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对“中国 奇迹”的反思。本讲座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什么 是“中国奇迹”?“中国奇迹”如何可能?“中 国奇迹”将去向何方?把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看作 是对“中国模式”的反思。
2.中国因素与国际因素的结合 在上述背景下,西方国家大量劳动密集型产 业开始转向中国,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偶合在 一起: A.西方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需要 B.中国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C.中国持续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D.中国劳动保障权的低下 E.中国的农民伦理
(五)、中国奇迹能否持续下去? 五 、中国奇迹能否持续下去?
1.对于工业文明的无知
农民在刚迈入现代工厂的时候,并不知道现代 工业伦理(如劳动时间限制、工作条件限制、 罢工等),农民依然用其没有固定时间限制的 农业劳动方式参加工业劳动,使工厂加班成为 普遍的现象。这是刚迈入工业文明的中国对于 西方成熟的工业文明的比较优势。
美国耐克公司1月22日发 布的《2007~2009财年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称: 2007财年,耐克代工企 业中周工作时间在60~72 小时的有110家,周工作 时间在72小时以上的有 27家。根据耐克的标准, 周工作时间在60小时以上 为过度加班。 2009年,耐克公司在中 国共有136家代工企业, 绝大部分为农民工。
解释三: 政府决 定论
中国奇迹是政府作用的结果。其中,政府推 行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林毅夫)、“中国 式联邦制”(实指“分权”)(钱颖一)等在 创造中国奇迹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奇迹”不是政治与财政分权及其 后续的结果,而是政治与财政集权的结果。 最终归因于北京市场派与反市场派之间的 竞争引发了强化增长的政策。 中国的奇迹在于发展市场经济的结果。 这种解释强调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 的对比,认为市场是造就中国经济发展 的最根本原因。
4.从社会政治环境来看: 随着劳资冲突的加剧,上访、罢工等现象的广泛 兴起,给中国持续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带来了 严峻的考验。在这种情境下,出现了如下发展趋 势: 1)从国家政策导向的角度来看,民生问题近年来 持续得到重视 2)工会模式开始关系模式中,劳方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 加强。
“中国奇迹”是特殊国内和国际条件下的产物, 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它是 不可持续的。今天,“中国模式”已带来了两 个关键性的问题: 第一,国内生产方式的转变问题: A.用劳动公平取代今天的超经济剥削 B.用技术创新型增长取代今天的劳动型增长。 第二,国际资本的转型问题: 劳动密集型利润是否真的走到了尽头,资本走 向新的发展阶段?
什么是中国奇迹? 什么是中国奇迹?
据《世界经济年鉴》统计,国家GDP总量由 1978年的3624.1亿元增至2005年的182321 亿元,增长了49倍多。其中,2000年GDP总 量突破10000亿美元大关。2002年,GDP总量 登上100000亿元人民币台阶。2005年,中国 100000 2005 GDP的世界排名第四。2008年,跃升至第三位。 2009年,中国GDP达到340507亿元。2010 年,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小结 从国内的角度来看,中国奇迹实际上是农民伦理 与工业文明相契合的结果。农民对于工业文明的 无知、忍耐等特性,与工业文明的谋利空间相结 合,造就了中国奇迹。
(四)、如何从国际的角度看待中国奇迹? 四 、如何从国际的角度看待中国奇迹? 1.20世纪晚期的国际社会
20世纪晚期,当中国开始启动改革开放之时, 国际舞台上正发生着两大革命: A.全球化:突出体现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全球上。 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重新配置。 B.第三次技术革命:信息化、数字化、生物技术、 微电子技术等在发达国家得到迅速发展。
技术型 增长
5.核心判断 核心判断 1)中国奇迹属于第二种 增长版本。三十年的增 长依赖于大量廉价劳动 力的作用。 2)创造中国奇迹的劳动 力是一支以传统农民为 骨干的劳动力。 3)农民伦理与工业文明 的结合,催生了中国奇 迹。
Vuvuzela大部分产自中国,出厂 价一般在0.6-2.5元之间。在南非 的售价从20-60兰特(约合17.753.1元人民币)不等,中国加工 厂的利润不足5%。
工会代表谁的利益? 在2010年5月底到6 月初的本田工人罢 工中,“工会到底 代表谁的利益”再 一次提到世人的面 前。面对工人的集 体罢工,狮山镇工 会被称作是“黄色 工会”,同时呼吁 反对黄色工会,建 立由工人自己选举 的、能代表工人利 益的真正工会。
狮山镇总工会与罢 工工人发生肢体冲突
结论
6.农民问题在中国的重要性 农民问题在中国的重要性 在中国,农民问题具有核心重要性。抓住农民农民 问题,满足农民的要求,是决定政治领导人能否取 得成功的关键。
平均地权
土地革命
土地承包
7.前30年低增长的解释 前 年低增长的解释
1)1949年之后,中国虽然消灭了地主、进行 了土地改革,但农民随即又失去了土地,国家 成为土地的所有者。 2)当时的中国政治领导者希望以西方发达国家 作为榜样,建立一个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的现代化国家,但却忽略了中国劳动密集型的 社会现实,农民的积极性遭到抑制。
污染严重的水泥厂
3.超经济剥削日益不可能: 随着农民工的代际转换, 农民工原来所具有的温顺、 忍耐、吃苦等特质也大大 削弱。权利意识、反抗意 识、自由意识等不断增强。 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劳 资间超经济剥削越来越遭 到反对,劳资冲突也不断 加剧。劳动罢工近来已成 为越来越广泛的现象。
2010年,本田佛山代 工厂举行大规模罢工
3)政府决定论:同样两个问题 A.必须考虑制度变迁成形成的是什么制度 B.中央与地方的适当分权并不必然会创造经济增长。 4)政治竞争论与市场决定论有亲和性,都认为改革 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得益于市场的动力。 但是, A.市场经济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也可以带来经济增 长。 B.市场必须与其他要素结合在一起,才会带来经济 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