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休闲农业规划模式设计规范及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目录
一、观光休闲农业规划有哪些主要模式
二、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
三、观光农业总体规划设计内容与休闲农业总体规划设计内容有何不同
四、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特色休闲农业,规划原则有哪些
五、休闲农业旅游小镇规划设计“大园小镇”的模式
六、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中存在哪些问题
.
.
一、观光休闲农业规划有哪些主要模式?观光休闲农业主要有一下三
大模式:、田园农业旅游模式1
花卉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即以农村田园景观、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游、在远景设计研究院归纳后的主要类型有: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开发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活动、品尝和购置1)田园农业游。绿色食品、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等旅游活动,以达到了解和体验农业的目的。以果林和园林为重点,开发采摘、观景、赏花、踏青、购置果品等旅游活)园林观光游。2 动,让游客观看绿色景观,亲近美好自然。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开发观看园区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温室大3)农业科技游。棚内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使游客增长现代农业知识。如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园。通过参加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游客接触实际的)务农体验游。4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特殊的乡土气息。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
1)农耕文化游。利用农耕技艺、农耕用具、农耕节气、农产品加工活动等,开展农业文化.
.
旅游。利用居住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礼仪民俗、节令民俗、游艺民俗等,2)民俗文化游。开展民俗文化游。)乡土文化游。利用民俗歌舞、民间技艺、民间戏剧、民间表演等,开展乡土文化游。3利用民族风俗、民族习惯、民族村落、民族歌舞、民族节日、民族宗教等,)民族文化游。4 开展民族文化游。
、农家乐旅游模式3
以低廉的价格吸自然景点,即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农家乐。利用田园农业生产及农家生活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体验。1 )民俗文化农家乐。利用当地民俗文化,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娱乐、休闲。2 利用当地古村落和民居住宅,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3)民居型农家乐。以优美的环境、齐全的设施,舒适的服务,为游客提供吃、住、玩等)休闲娱乐农家乐。4 旅游活动。以舒适、卫生、安全的居住环境和可口的特色食品,吸引游客前来休5)食宿接待农家乐。闲旅游。农事参与农家乐。以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工艺技术,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旅游。)6
二、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
.
目前,我国各地开展的乡村旅游均在朝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然而,由于地理条件的差异,兴起原因的不同,各地乡村旅游的内容各有侧重。比较分析我国各地乡村旅游的形成过程,对其成因及特征形成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区位。如何构建乡村旅游布局模式,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作用重大。我国乡村旅游根据其资源特点及所开展的旅游活动的内容可分为如下一些模式:
1.森林公园模式
对于那些区位条件好,地形多边,山峦起伏,溪流交错,森林茂密,景色秀丽,环境优良,气候舒适,面积较大的森林地段可开发为森林公署使之成为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野营、避暑、科考和惊醒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2.度假区(村)模式
是指在自然风景优美、气候舒适宜人、生态环境优良的景观地带建成的,以满足旅游者度假、休
闲为主要目的场所。
3.野营地模式
野营是一种户外游憩活动,是暂时性离开都市或人口密集的地方,利用帐篷、高架帐篷床、睡袋、汽车旅馆、小木屋等在郊外过夜、享受大自然的野趣生态环境提供的保健功能,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并参与其它休闲娱乐活动的一项旅游活动项目。森林野营地要求离城市30-160㏎左右,交通比较方便,但必须离开公路干线,具有良好的森林环境,气候好,空气洁净,环境比较幽静,有水源,避风,面积较森林公园小,但应大于公顷。在靠近水源的地方选择地势较平坦或有一些小起伏的地方建设野营地。也有人将野营地建在农荒地、草原、甚至沙漠边缘。
4.观光购物农园模式
.
.
开放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圃、茶园等,让游客入内采果、拔菜、赏花、享受田园乐趣。这也是国外农业旅游最普遍的一种开发。
5、租赁农园模式
是指农民将土地出租给市民种植粮食、花草、瓜、果、蔬菜、等的园地。其主要目的是让市民体验农业生产过程,享受耕作乐趣,以休闲体验为主,而不是以生产经营为目标。多数租用者只能利用节假日到农园作业,平时则由农地提供者代管。租赁农园所生产的农产品一般只供租赁者自己享用或分赠亲朋好友。
6.休闲农场模式
是一种供游客观光、度假、游憩、娱乐、采果、农作、垂钓、烧烤、食宿、体验农民生活、了解乡土风情的综合性农业区。近年来,台湾的许多会议都移到休闲农场举行。
7.农业公园模式
按照公署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思想,将农田区划为服务区、景观区、农业生产区、农产品消费区、旅游休闲娱乐区等部分,开成一个公园式的农业庄园。
8.教育农园模式
这是将农业生产和科学教育想结合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农园中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配备的家具设备及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和耕作技术等都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教育农园可设置简单的农业“博物馆”陈列反映当地种养殖业生产历史与现状的农畜产品或图片、农具、介绍农业生产工艺技术的资料等,并可在农园内建立演示区,再现农业生产历史。这样可以增加游客对当地农业生产历史的了解,激发他们爱农、兴农、投身与我国农业建设的热情。较具代表性的教育农园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及我国台湾省的自然生态教室等。
9.农村留学模式
.
.
或在假期把孩子送到农村亲属家去寄宿,只指城镇居民将子女送到农村就读小学和中学,这主要是为了培养青少年坚韧、此即所谓的“农村留学”。并参加农场作业、农村社区活动等,朴实、健康、正直的人格。民俗文化村模式10.
农村某些地方具有特定的民俗风情、文学艺术、园林建设、文物古迹,如衣着、饮食、节庆、礼仪、婚恋、丧葬、喜好、禁忌、歌舞、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工艺、寺庙、教堂、陵墓、园林等,这些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城镇居民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可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建设民俗文化村,举行多种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以招徕游客观光、度假和休闲。乡村俱乐部模式11.如在原来知青集中的乡村建立“知青俱乐部”;开展“知青回‘家'游”;利用水库、湖泊、鱼塘、河段建立“垂钓俱乐部”;选择适宜的地方建设“乡村高尔球俱乐部”或“乡村高尔夫球练习场俱乐部”等形式多样的乡村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