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客至》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合集下载

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郁顿挫的杜甫诗 .客至》精品教案_2

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郁顿挫的杜甫诗   .客至》精品教案_2

客至一、情境导入师:如果某一天,你相处要好,却又多年未见的老朋友,突然出现在你眼前,你会对他说什么?生:a:我会对他说,哎呀,想死我啦!然后狠狠地拥抱一下。

b;这些年你死哪里去了!找得我好辛苦啊!······师:同学们这些通俗的话语其实饱含了朋友间的无拘无束。

不做作,不矫饰,想说就说。

孔夫子曾说:有朋自远方来——生:不亦乐乎!师:是啊,不亦乐乎!鲁迅先生也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

人生得一知己,友谊天长地久!公元761年,苍天有眼,文化有幸。

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漂泊了几十年的诗圣杜甫,在朋友的帮助下,终于在成都浣花溪畔营建了杜甫草堂。

流浪的心灵得到了短暂的慰藉和栖息。

“挚妇将雏鬓有丝”的诗人,一生“叹息肠内热”的诗人,此时的心情是闲适的、开朗的。

就象朱自清先生所说:杜甫晚年“欣赏自然,颇有清新的刻画的句子”《客至》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二、整体感知师: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两至三遍,读的时候我们可以学一学古人,摇头晃脑,先从形体上投入诗歌,形成整体认识。

生:自由朗读2~3遍(后师生齐读。

节奏放慢,要有感情。

)师:几遍读来,有没有同学读出了蕴藏在诗歌中的某种情感?尝试概括。

到底是喜是怒是哀是乐?是孤单寂寞?是热情洋溢?生:喜悦?师:为什么?有什么原话或者原诗可以佐证?生:书下注解1,诗题下有作者的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师:你能不能解释解释?生:好朋友崔明府的到来,我很高兴。

师:“过”和“相”是什么意思呢?生:“过”——拜访,(举个例子)孟浩然《过古人庄》师:古文中“过除了有“拜访”的意思,还有“错误,过失”之意。

比如成语“文过饰非”。

这里的“相”又是什么意思呢?生:跟相互不同,应该是偏指动作的一方。

(比如)蒲松龄的《狼》“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师:“明府”是古时对县令的称呼,县令姓崔,具体是个什么人物我们无从考证。

只知道杜甫的母亲姓崔,所有也有人认为崔县令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

高中语文《客至》-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客至》-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 写什么 • 怎么写 • 表达效
果 • 思想感

饮酒至酣畅,呼邻翁 共饮
(手法:正侧、虚实)宕开 一笔,别开生面。(“尽”)
从侧面借家常细节,把 酒席的气氛推向更高潮
表达出极其兴奋、欢快 的心情。
风 格
清新 明快
【全诗小结】
诗人叙述了充满浓郁生活 气息的场面,表现了诗人坦 率的性格和宴客的喜悦,也
表面上看是把客人撇开了,可仔细一想,却 发现这是在进一步写客人,是想用这种民间常见 的方式表示自己难得的兴奋:我家来尊贵客人了, 你也过来喝几杯,好好地帮我陪陪客人,喝个痛 快,玩个尽兴!诗人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将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 烈的高潮。这种写法既巧妙,又充满浓厚的生活 气息,让人回味不尽。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 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颈联: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 醅。”
• 写什么 • 怎么写 • 表达效

以简单的方式招待客人 (家常话、家常菜、家常 描酒写):生活场景、细节。 (“无、只” 以朴素的细节显现宾主深厚的 友谊。(亲切、自然)
• 思想感 情
体现主人待客的盛情,力 不从心的歉意
尾联: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表现出两人之间诚挚的友 情。全诗描写细腻传神,充 满人情味,富有生活情趣。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 ▪蓬门今始为君开。 ▪这柴门今天才为您打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肴菜, ▪樽酒家贫只旧醅。 ▪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 ▪肯与邻翁相对饮, ▪赶快邀请邻翁一同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郁顿挫的杜甫诗 :客至》公开课教案_1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郁顿挫的杜甫诗   :客至》公开课教案_1

以《客至》为例窥探草堂时期的诗圣一:教学内容分析长久以来,诗歌教学一直局限于一首诗,或者一个专题,比如送别诗、咏史怀古诗、边塞战争诗……。

这一节课想以《客至》为例,兼顾草堂时期的另外一些山水田园诗,去探究草堂时期杜甫的生活状态以及内心想法。

诗言志,而且作者的情感不是单一的,是复杂的,尤其是像杜甫这样有着才华又有着沧桑经历的诗人。

所以这节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知人论世,通过一个小小的切入点去真正了解杜甫其人其诗。

教学目标: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律诗。

2.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语言背后的情感。

3.学会知人论世,阅读迁移。

教学重难点:1.学会品味语言,理解情感。

2.学会知人论世,阅读迁移。

教学方法:吟诵法,讨论法(合作与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课前放古筝曲《寒鸦戏水》(“客家筝曲”。

“客家”指南宋末年为避战乱而迁居广东潮州、梅县一带的中原人。

古筝的旋律清新明亮而轻盈多姿,生动地描绘了寒鸭在水中悠闲自得,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

)让学生能够慢慢进去情境。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寒鸦戏水》曲调清新明亮、轻盈多姿,表现为了避战乱的中原人暂时安稳悠闲的生活。

颠沛流离的杜甫也因避安史之乱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暂时在城都定居下来。

他在成都寓居不到四年的时间,却创作了二百多首诗,其中大部分都是田园诗。

这些田园诗反映了他在草堂期间什么样的心情呢?今天我们通过杜甫的名篇《客至》去走访草堂时期的诗圣杜甫。

【设计意图】让学生课前听《寒鸦戏水》闲适愉悦的筝曲,让学生慢慢进入情境。

营造关于草堂时期闲适的氛围。

整体感知一.大声诵读,初识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想象周围的坏境,大致了解诗歌里的人物活动)提问1:大家觉得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从哪些方面看出来?明确:愉悦、闲适。

(语言,环境,人物活动)提问2:诗文讲了什么故事?明确:杜甫在城都草堂一个朋友来拜访他,他很高兴地招待客人。

提问3:这种高兴还可以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看出(过:拜访,相:动作的偏指一方。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郁顿挫的杜甫诗 :客至》公开课教案_2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郁顿挫的杜甫诗   :客至》公开课教案_2

客至一、情境导入师:如果某一天,你相处要好,却又多年未见的老朋友,突然出现在你眼前,你会对他说什么?生:a:我会对他说,哎呀,想死我啦!然后狠狠地拥抱一下。

b;这些年你死哪里去了!找得我好辛苦啊!······师:同学们这些通俗的话语其实饱含了朋友间的无拘无束。

不做作,不矫饰,想说就说。

孔夫子曾说:有朋自远方来——生:不亦乐乎!师:是啊,不亦乐乎!鲁迅先生也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

人生得一知己,友谊天长地久!公元761年,苍天有眼,文化有幸。

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漂泊了几十年的诗圣杜甫,在朋友的帮助下,终于在成都浣花溪畔营建了杜甫草堂。

流浪的心灵得到了短暂的慰藉和栖息。

“挚妇将雏鬓有丝”的诗人,一生“叹息肠内热”的诗人,此时的心情是闲适的、开朗的。

就象朱自清先生所说:杜甫晚年“欣赏自然,颇有清新的刻画的句子”《客至》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二、整体感知师: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两至三遍,读的时候我们可以学一学古人,摇头晃脑,先从形体上投入诗歌,形成整体认识。

生:自由朗读2~3遍(后师生齐读。

节奏放慢,要有感情。

)师:几遍读来,有没有同学读出了蕴藏在诗歌中的某种情感?尝试概括。

到底是喜是怒是哀是乐?是孤单寂寞?是热情洋溢?生:喜悦?师:为什么?有什么原话或者原诗可以佐证?生:书下注解1,诗题下有作者的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师:你能不能解释解释?生:好朋友崔明府的到来,我很高兴。

师:“过”和“相”是什么意思呢?生:“过”——拜访,(举个例子)孟浩然《过古人庄》师:古文中“过除了有“拜访”的意思,还有“错误,过失”之意。

比如成语“文过饰非”。

这里的“相”又是什么意思呢?生:跟相互不同,应该是偏指动作的一方。

(比如)蒲松龄的《狼》“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师:“明府”是古时对县令的称呼,县令姓崔,具体是个什么人物我们无从考证。

只知道杜甫的母亲姓崔,所有也有人认为崔县令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郁顿挫的杜甫诗 :客至》公开课教案_0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郁顿挫的杜甫诗   :客至》公开课教案_0

《客至》一、教学目标1、通过“披文入情”,感受诗人因客至而喜悦的心情。

2、通过与《宾至》的比较阅读,感受杜甫的待客的不同态度,感受其人格魅力。

3、深入探究诗人隐藏在喜悦背后的孤独与忧国情怀。

二、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杜甫的《兵车行》,请大家回忆一下与之相关的常识,哪些词语(关键词)会先从你的脑海中跳出来?明确:子美、现实主义、诗史、诗圣、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一生不得志、漂泊在我们的印象中,杜甫常是一位饱经沧桑、忧国忧民的老者形象,而在760年,已近50岁的的杜甫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到了成都,在好友严武的资助下,在浣花溪造了一座属于自己的草堂,有了一个暂时避风立足之地,留下了不少与《兵车行》不太一样的草堂诗作。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其中的两首《客至》和《宾至》。

二、品读诗歌齐声朗读诗歌三、散文化改写在课前预习中,老师请同学们用优美的散文化的语言改写了这首诗歌,我们今天就来一起欣赏其中的一份佳作:_____________四、披文入情1、古人往往是“情动而辞发”,那杜甫主要是在什么样的心情中写下这首诗歌的?请同学们用一个字回答。

明确:喜(喜崔明府相过)2、下面就让我们且当自己作杜甫,想象着将有客来访,来切身体会杜甫的喜悦。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客至》并拿好笔,在诗中圈点画出能使你深切感受到杜甫难以抑制的喜悦的字词句,并用笔写下自己的理由。

(与同桌交流)明确:(1)“花径不曾缘客扫”:“不曾”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不仅可说客不常来,也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而崔明府的到来却让杜甫感到欢欣无比。

(2)“蓬门今始为君开”:“今始”“开”更可见两人之情深。

(3)“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仿佛看到作者迎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不计繁文缛节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

《客至》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客至》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客至》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客至》。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与朋友分享快乐,培养团结友爱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客至》。

2. 理解诗中的生字词和意象。

3. 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理解和运用。

2. 通过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世界。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诗人杜甫的图片,简介诗人的生平事迹。

(2)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杜甫的诗作,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的韵律美。

(2)逐句解析诗句,讲解生字词和意象。

(3)引导学生通过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品析诗句:(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中意象的运用,体会诗人的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情况,师生共同总结。

4. 应用拓展:(1)让学生运用诗中的生字词和意象,创作一个小品文。

(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5. 总结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6. 布置作业:(1)背诵《客至》。

(2)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运用诗中的意象和生字词。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客至》。

客至-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客至-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客至-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唐诗宋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2.让学生了解唐宋时期文化、历史背景、社会风貌等;3.通过学习唐宋诗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1.学生能读出文学作品中的感性语言,并理解其中的意义;2.引导学生了解唐宋时期的文化背景和历史风貌;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文学作品的寓意。

2. 难点1.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形象和比喻表达;2.学生对于唐宋社会背景了解不够深入,难以理解其中的社会潜台词;3.让学生把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演唱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唐诗宋词的含义和背景。

如让学生一起朗读诗词,与学生共同探讨其中的意义、文化背景等。

2.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唐宋诗词的意义、文化背景及其中的各种情感表达。

如引导学生讨论“客至”的意义和歌颂客人的礼仪美德等。

3. 组训考试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前学习后,以形式多样的方式进行组内考试,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情况。

如让学生进行背诵首个学习的唐诗;展示自己的文化艺术表达方式,通过种种比赛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述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策略1. 细评教学通过细致的教学,仔细引导学生分析唐诗宋词中的文化细节、诗词格律、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

同时还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习唐诗宋词的过程中,能够理解和感受其中所表现出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化艺术表达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与文化艺术结合,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流程1. 学习目标的明确教师要指出本节课学习的目标是希望学会“客至”这首唐诗的诵读、体会和理解。

学习的时间安排是1课时左右。

2. 预习和背诵课前,学生需要预习“客至”这首唐诗的背景和作者,了解作者是谁,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并背诵这首诗歌。

《客至》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客至》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客至》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客至》。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主题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意义。

2. 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景象。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作品《客至》。

(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究(1)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诗歌解析(1)教师针对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解析。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感受诗人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交流学习感悟。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客至》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意义。

2. 情感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3. 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2. 终结性评价:评价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客至》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客至》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客至》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客至》,使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文的意义和主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客至》,使学生感受作者对友情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的友情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客至》的创作背景。

2.2 诗文内容:详细讲解《客至》的诗意、诗句和诗境,使学生理解诗文的意义和主题。

2.3 诗文分析:分析《客至》的诗歌形式、韵律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客至》的诗文内容、意义和主题。

3.2 教学难点:理解《客至》的诗歌形式、韵律和修辞手法。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出本课课题《客至》。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客至》,理解诗文的意义和主题。

4.3 教师讲解:详细讲解《客至》的诗意、诗句和诗境,分析诗歌形式、韵律和修辞手法。

4.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客至》的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客至》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和练习完成情况。

5.2 练习成绩:评价学生对《客至》的诗文内容、意义和主题的掌握程度。

5.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6.2 案例分析:选取与《客至》相关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对比,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6.3 信息技术应用: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客至》教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客至》教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如诗如画,如有客至导入:画者,天地无声之诗;诗者,天地无声之画。

诗歌与绘画,虽然是不同的艺术门类,但是有着广泛的联系。

1、拉丁诗人贺拉斯说:“画如此,诗亦然。

”2、宋代诗人苏轼说:“诗画本一律。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3、孔武仲也说:“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

”(《宗伯集》卷一《东坡居士画怪石赋》)4、元代杨维桢说:“盖诗者心声,画者心画,二者同体也。

”“故能诗者必知画,而能画者多知诗,由其道无二致也。

”(《东维子集》卷十一《无声诗意序》)5、明代文徵明《次韵题子畏所画黄茆(mao二声)小景》:“知君作画不是画,分明诗境但无声。

古称诗画无彼此,以口传心还应指。

”——以上这些引用说明了什么?_________诗画本一家_________任务一:课前预习、课堂展示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细品本诗,回答下面问题一、首联1、赏析“皆”字。

“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2 “但见”有什么韵味?“但见”——只见,言下之意:只见群鸥天天来访,难见亲友到来,不免单调,诗人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寥心情。

这里既是乐景写哀,又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3.释“群鸥”。

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机心,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

因此“群鸥日日来”,不仅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与世无争;同时也说明: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

二、颔联1、两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情味在哪里?——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缘君扫;蓬门不曾为客开,令始为君开。

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正为贵客上门而扫;柴门不曾为客而大开过,今天为贵客上门才打开。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客至》教案【2】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客至》教案【2】

《客至》自学方案自学《客至》,结合诗歌的背景、自注、注释,思考下面问题:⑴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⑵结合诗句说说这种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⑶阅读《客至》、《宾至》,说说诗人为什么分别用“客”、“宾”为标题(提示:比较这两首诗在情感和用语上的差异。

)明确:⑴喜。

⑵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

“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

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

“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

“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

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

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

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

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

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

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

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

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

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

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客至》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客至》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客至》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客至》。

(2)理解《客至》的诗意和主题,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客至》。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运用想象力,体会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友情的真挚,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2)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懂得感恩。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高雅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客至》。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的意象分析和表达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客至》,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3)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题目。

2. 学生准备:(1)预习《客至》,了解诗歌的大意。

(2)搜集有关作者和诗歌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家乡和友情的回忆,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介绍作者杜甫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客至》,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诗歌鉴赏(1)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并进行欣赏。

5.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客至》。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 专题四 客至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高二《唐诗宋词选读》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专题四 客至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高二《唐诗宋词选读》语文教案

客至教学过程1.释“缘”。

因为。

2.描写景物,在空间上有何变化?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

3.体味作者的情感。

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1.作者待客选取了哪些细节?作者选取了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着意描画。

2.待客两句传达出了哪些信息?A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

B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怎样的快乐?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

这令人想到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无须事先约请,随意过从招饮,是在真率纯朴的人际关系中所领略的绝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

四、作业布置:1赏析“皆”字。

“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2待客两句传达出了哪些信息?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

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客至首联:草堂环境清幽,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颔联:由外转内,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颈联: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着意描画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1)主人下马客在船(2)秦时明月汉时关(3)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请写出此联含义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今始为客开。

(客人来访,手忙脚乱,欣喜不已)。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客至》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客至》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客至》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客至》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能够充分理解诗歌意思,体会作者情感。

2.掌握诗歌比较阅读的方法,答题能抓住要点。

2学情分析学生到了高二学段,已经能读懂诗词,基本把握作者的情感,但是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在诗词鉴赏题中难以准确找到切入点。

我教的这个理地班,学生语文基础较弱,课堂参与感不强,还有不少不能准确把握诗词作品的情感,所以这节课以《客至》和《宾至》的内容和情感比较为纲,以《客至》的情感分析为主,尝试探究归纳诗歌比较阅读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此类题型的切入点,提高诗词鉴赏题的解题能力。

3重点难点掌握诗歌比较阅读的方法,答题能抓住要点。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诗歌导入,创设情境课件展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绝句》《春夜喜雨》,学生自由诵读。

这几首诗都是我们小学学过的,去年我们也学了杜甫的一首诗——《登高》 (学生齐背)刚刚的三首诗和这首诗风格上有什么不同呢?明确:比起这首诗的沉郁顿挫,三首诗更清新自然。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另外一首清新自然的诗《客至》。

活动2【讲授】解题并检查预习1、解题《论语》中写到:有朋自远方来——生(集体):不亦乐乎。

人生难得知己,友谊天长地久,公元761年,苍天有眼,文化有幸,漂泊了十几年的杜甫在友人的资助下,终于在成都浣花溪营建了草堂,流浪的心灵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家,挈妇将雏鬓有丝的诗人,一生“叹息肠内热”的诗人,此刻的心情是闲适的,开朗的。

好朋友来了自然亲切高兴。

所以他自己给这首诗做了短注:喜崔明府相过。

(1) 这个短注谁来帮我们解释解释?。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四 第二板块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客至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四 第二板块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客至

第二板块旅夜书怀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客至对应学生用书P30一、字音识记1.万壑.(hè) 2.青冢.(zhǒnɡ)3.环珮.(pèi) 4.琵琶..(pí)(pá)5.飧.(sūn) 6.旧醅.(pēi)二、词语释义1.危樯..独夜舟:高高的桅杆2.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3.名岂文章著.:显著4.生长明妃..尚有村:即王昭君5.一去紫台..:即紫宫,皇宫;北方沙漠之地..连朔漠6.独留青冢..向黄昏:即昭君墓7.画图省识..春风面:略识8.花径..不曾缘客扫:开满花的小路9.蓬门..今始为君开:蓬草做成的门,意思是房子简陋10.盘飧.市远无兼味:熟食11.樽酒家贫只旧醅.:未过滤的酒12.隔篱呼取..尽余杯:叫过来三、名句背诵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3.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4.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对应学生用书P30整体感知一、相关背景“安史之乱”时,杜甫一度寄住在成都,靠朋友严武接济。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严武去世,在成都无所依靠,杜甫决意携带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

在经过渝州(今重庆市)、忠州(今重庆市忠县)时,他写了这首诗。

二、内容提要这首诗通过对旅途月夜景色的描写,勾勒出一种孤独、凄冷、绝望的境界,抒发了诗人身世不遇、漂泊无定的悲愤心情。

三、写法借鉴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前两联写景,诗眼在“独夜舟”三个字上,其余全属烘托。

第一、二句展示了诗人的境况,第三、四句承“夜”字写诗人所见景色。

诗人这时已到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高適、严武等又相继去世,这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

诗人的万千思绪都蕴含在这景物描写之中。

2.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第五、六句写出了诗人极度愤慨之情。

第五句说明作者志向未申,反而因文章而扬名;第六句诗人以自嘲口吻诙谐地说出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客至》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目标:学会抓住关键词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客至》。

读诗要从“头”开始,说明诗的题目对理解诗歌很重要。

今天,我们试着通过题目来鉴赏一首诗。

二.文本研读自学《客至》,结合诗歌的背景、自注、注释,思考下面问题:⑴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⑵结合诗句说说这种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⑶阅读《客至》、《宾至》,说说诗人为什么分别用“客”、“宾”为标题(提示:比较这两首诗在情感和用语上的差异。

)明确:⑴喜。

⑵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

“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

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

“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

“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

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

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

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

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

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

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

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

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

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

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

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

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

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

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⑶这两首诗都是写迎接和招待客人的,但由于对象与诗人的情感关系的不同,“宾是贵介之宾,客是相知之客”,这样就造成了诗人表达的情感和用语上的差别。

《客至》一诗中的情感显得真诚深厚、亲切融洽、富有生活气息;《宾至》中所表达的虽然也是诗人的真实情感,但由于对方是“贵介之宾”,所以也就显得客套和拘谨,有应酬和敬而远之的成分。

在用语上,前者通俗明白,如话家常;后者庄重严肃中带有调侃。

正因为有以上的区别,所以用“客”“宾”分别为题。

三.课时小结金圣叹在西厢记的批语中,曾写下他觉得最快乐的时刻(不亦快哉三十三则),这是他和他的朋友在十日的阴雨连绵中,住在一所庙宇中计算出来的:其一:十年别友,抵暮忽至。

开门一揖毕,不及问其船来路来,并不及命其坐床坐塌,便向疾趋入内,单辞扣内子:“君岂有斗酒如东坡妇乎?”内子欣然拔金簪相付。

计可作三日供也,不亦快哉!四.拓展小寒食舟中作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这首诗写在诗人去世前半年多,即大历五年(770)春淹留潭州的时候,表现他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关怀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注:此诗作于天宝七载(748),时杜甫37岁。

韦左丞指韦济,时任尚书省左丞。

他很赏识杜甫的诗,并曾表示过关怀。

杜甫这时应试落第,困守长安,心情落寞,想离京出游,于是就写了这首诗向韦济告别。

诗中陈述了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潦倒的苦况,于现实之黑暗亦有所抨击。

东入海:指避世隐居。

去秦:离开长安。

报一饭:报答一饭之恩。

辞大臣:指辞别韦济。

这两句说明赠诗之故。

没浩荡:投身于浩荡的烟波之间。

谁能驯:谁还能拘束我呢?结合注释、背景说说这四首诗歌中的鸥的形象的区别,以及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宽容》序言教案沪教版第五册学习目的—、充分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先驱者”与“守旧老人”两个形象的典型意义。

并能对文中的抽象内容加以阐发,理解文中含蓄的思想。

二、深入思考文中为什么不能够“宽容”的原因?学习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品味、把握作者寓于故事中的哲理。

三、分析文体的特点,注重写作文体的创新。

教学设想本文是——篇自读课文,且又是一篇序言.在讲渎这篇课文时,充分体现它自读课文的特点,让同学了解,把握这篇文章的大意;它不同于—‘般的自序,而是以一种新颖的形式,以诗化的语言通过叙述一个寓言故事来表明《宽容》—书的主旨,它倡导思想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让同学们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同时,赏析、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领悟其内在含意。

同时,展开思想的翅膀,以具体可感的历史知识来丰富文章的内涵,来阐释课文的主旨。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朗读课文,体味诗化般的语言美,理情思路,把握文章大意,掌握文章第二课时:再次朗读课文,揣摩、分析文章的语言,理解其内在含义。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配乐朗诵课文。

二、理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三、联系历史的发展,深入理解,把握宽容的内涵教学步骤一、作者介绍请同学们用“宽容”造一句话。

“宽容”一词的意思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导入作者介绍)“宽容”一词的含义是宽大有气量,计较或追究。

作者房龙用《宽容》为书名,详述了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畅言思想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了反动分子镇压新思想的罪恶行径。

这本书.最初出版于1925年,1940年重版,在1940年准备出版此书第二版时,正是法西斯势力在全世界猖獗之日,这是对他的“宽容”理想的严重打击。

由此也看到,我们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是多么地需要宽容。

房龙,荷裔美国人,善于用极其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而为无数青年读者喜爱。

他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发表了一系列这样的作品,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著名的如《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早已有了中文译本,对我国一整代年轻人有过深刻影响。

下面我们来阅读、品味这篇文章,欣赏一下房龙的文章特色二、配乐朗诵课文。

三、理清思路,概括文章大意。

1. (第一小节)宁静的无知山谷,闭塞落后,愚昧守旧。

2. (第二至第四小节)漫游者要把人们引向新的幸福的世界,守旧老人却根据法律杀死了他。

3.(第五至第九小节)在死亡的威胁下,人们把守旧老人推到一边,沿着漫游者开辟的道路走进新的世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开始怀念先驱者。

4.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

本文的主旨: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说明《宽容》一书的精髓,这就是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反对以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

四、联想历史事例,举出禁锢思想,排除异己的例子,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结合课文中作者的思想,也可以谈谈对作者的理解、认识。

例子不拘多少,在于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发展中确实需要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避免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的做法。

如中世纪中葬身火海的布鲁诺,二次大战中屠杀犹太人的法西斯暴行……五、找出体现人们所生活的环境特点的词语,分析其内在含义并进行总结。

词语:宁静的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缓缓地流着需求浅薄的村民绰有余裕守旧老人神秘莫测的古书神圣而不可亵渎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谁否认……冷落等。

这是—个无知、愚昧、闭塞的环境。

统治者是“守旧老人”,村落是“无知的山谷”,人们的视野狭窄、知识浅薄,他们可怜的一点点知识像一条窄窄的小溪,流经的地方是深邃破败的溪谷,根本没有新知识的汇流,它流得那么缓慢,与死水无异.可是,人们却很满足.他们满足自己狭窄的生存空间,满足自己原始的生活方式,满足于这“宁静”的死水般停滞的生活,满足于这种麻木不仁的“幸福”生活。

可悲的不仅是他们满足于这种闭塞、贫乏、落后的生活,更可悲的是他们尊奉“守旧老人”,以一部千年古书为经典、法律。

他们把固执与偏见视为天经地义,神圣不可亵渎,而且用律法规定,不得离开山脚一步,使自己封闭在令人窒息的世界里,迷信和闭塞导致落后,使人们拒绝任何新知,并且走上极端,把真理视为异端,把先驱者一棍子打死。

结论:封闭导致落后,开放重获新生。

历史的进步要靠知识的进步,要靠真理的发展。

六、作业:朗读课文。

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

二、从文中找出叙述先驱者的词句,先驱者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先驱者是山民中的精英形象,是山谷里多少代人试图找到通往外界出路的探索者代表。

作者对他的正面描写不多。

但他的事迹却震撼人心。

无知山谷尽管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用律法和迷信把人们禁锢得死死的。

但是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追求真理的努力不可阻挡的,严酷的律法挡不住,岩石高墙也挡不住。

早就有一些男男女女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敢于提出问题,“后来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先驱者更是杰出的代表。

他为真理而奋斗,为真理而献身,他是“一个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战的人,他把人们引向了新的自由”。

他给人们的启示是:真理是一定要发展的,人们追求真理的努力是不可阻挡的。

而他的行为更是使人们感到探索者、先驱者的可贵、可敬。

三、“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

讨论分析,这样的事不再发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教师总结:真理开初在少数人手里,如果像无知山谷那样,对先驱者不但不予保护鼓励支持,反而倒行逆施,只能造成先驱者的悲剧,也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也造成真理发展道路上的曲折。

学术自由是思想发展的绝对必要的条件。

真理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传统观念不是神圣的,对于新的思想,必须采取宽容政策,容许其发展,让实践来检验真理性。

只有这样,真理才能顺利发展,社会才能迅速发展。

而这样的悲剧也才不可能发生。

四、揣摩语言,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1.“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

”“知识的小溪”指的是山谷里人们的文明程度仅像一条小溪。

“深邃破败的溪谷”象征无知山谷历史悠久,封闭落后,走向衰落。

“缓缓地流着”是说无知山谷发展非常缓慢。

2.“对于敢于离开山脚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