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波兹曼对电视文化的批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后感]浅谈《娱乐至死》一书中波兹曼对电视文化的批判
吴文苑 T201002049一、作者观点
在《娱乐至死》的前言里,波兹曼就先列出了两种预言。在文中,他再次说到,有两种让文化精神枯萎的方法,一种是奥威尔式的,即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即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波兹曼显然是倾向于后者的,这从《娱乐至死》一书的封面里也可见一斑。画面中一家四口人坐在电视机前,他们只有身躯,没有脑袋。它的寓意很明显,电视使人类丧失了精神、思想和自我意识。这幅相当骇人的人类前景图,就是波兹曼的预言:以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介将会让人娱乐至死。因此,在书中,波兹曼对电视文化进行彻底的批判,现以章节为序进行说明。
在头两章中,波兹曼提出了媒介即隐喻和媒介认识论的思想。简单说来,就是媒介重新定义了世界,其重点在于媒介对于人类认识论的影响。波兹曼用被污染的河水的例子说明,其实电子媒介已不可逆转地改变了符号环境的性质,以电视为中心的认识论污染了大众交流和相关活动。电视创造出来的认识论不仅劣于以铅字为基础的认识论,而且是危险的,荒诞的。
在这里,波兹曼提出这样一个观念:媒介形式对思维方式有影响,而表达思想的方式将影响所要表达思想的内容。而在他看来,只有印刷术才是真理最合适的外衣。在第四章里,波兹曼将印刷机统治美国人思想的时代称为“阐述时代”,青睐有加。在第四章末尾,他十分惋惜地说:“到了19世纪末期,‘阐释年代’开始逐渐逝去,另一个时代出现的早期迹象已经显现。这个新的时代就是‘娱乐业时代’。”
在接下来章节里,波兹曼围绕这个由电视所倡导的新时代,作出详细分析和批判。电视“看”的特性“决定了它必须舍弃思想,来迎合人们对视觉快感的需求,来适应娱乐业的发展。”波兹曼抛开电视传播的内容,进一步说,“我们的问题不在于电视为我们展示具有娱乐性的内容,而在于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
表现出来。”他具体地从新闻、政治、宗教、教育等方面阐释了人类如何在电视的世界里娱乐至死。比如,在电视屏幕上,无论播出的是怎样的天灾人祸,只要主持人说一句“好……现在”,一切就像翻书一样被翻过去了,人们接着看下一页。
电视将政治、新闻、教育乃至整个世界变成了一场喧哗缤纷的“杂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成为人们在屏幕上欣赏的故事,这样,无论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力度,还是发生事件的深度,都被不断地弱化或压缩。
二、我的感想
《娱乐至死》一书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但是在我看来,波兹曼的观点有一部分也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电视娱乐可以有,因为适度娱乐有积极作用。娱乐以心理愉悦为过程与目的,人类需要娱乐来放松自己,达到身心的愉悦的目的。电视除了娱乐,也可以有适度的深邃。我们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中国和美国的文化语境并不相同。相比较美国那种完全商业化运作,中国的传媒业要规范得多。比方说中国的新闻联播就很严肃,并没有娱乐成分掺杂其中。
其次,受众并非毫无防护能力。电视并非世界的主宰,受众也并非“魔弹论”所描述的应声倒地的枪靶,波兹曼在这一点上显然高估了电视而低估了受众的理性。受众对传播内容有自己的辨别力,这和媒介素养有关。
说到媒介素养,不得不提到波兹曼在书的最后提出的解决办法,那就是教育。这点我也很赞同。我们在两个世界中生活,真实世界和媒介虚拟世界。我们游离于两个世界之间,使得两个世界的界限模糊。因此,我们就必须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培养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提高正确使用媒介和抵御媒介不良的影响的能力,使媒介更好地服务于我们而不是控制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