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风俗介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蘑菇房
• • • 蘑菇房 传说远古时候,哈尼人住的是山洞。后来他们迁到一个名叫“惹罗”的地方时,看到满山遍野 生长着大朵大朵的蘑菇,它们不怕风吹雨打,还能让蚂蚁和小虫在下面做窝栖息,他们就比着样子 盖起了蘑菇房。 蘑菇房,顾名思义,就是住房状如蘑菇。它的墙基用石料或砖块砌成,地上地下各有半米,在 其上用夹板将土舂实一段段上移垒成墙,最后屋顶用多重茅草遮盖成四斜面。内部结构,通常由正 房、前廊(相当于正房前厅)和耳房组成。分二、三层的蘑菇房在建筑设计上别有风韵:前廊与正 房前墙相接,耳房与正房一(两)侧相连;前廊与耳房顶部均为坚实的泥土平台,它既可休憩纳凉 又可晾晒收割的农作物;正房二层全部用泥土封实,然后在三四米高处再铺盖茅草顶。二(三)层 至屋顶的空间称“封火楼”。封火楼通常以木板间隔,用以贮藏粮食、瓜豆,供适龄儿女谈情说爱 和住宿。最底层用来关牲畜,堆放农具。中层用木板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一常年生火的方 形火塘。客人来了,主人就围坐在火塘边,让你吸上一阵长长的水烟筒,饮上一杯热腾腾的“糯米 香茶”,喝上一碗香喷喷的“闷锅酒”。趁着酒兴,主人敞开嗓子,向你展示哈尼人质朴、嘹亮的 歌声,祝愿宾客吉祥如意、情深谊长。 蘑菇房琳麋美观,独具一格。即使是寒气袭人的严冬,屋里也是暖融融的;而赤日炎炎的夏天, 屋里却十分凉爽。以哈尼族最大的村寨红河州元阳县麻栗寨最为典型。 哈尼族的蘑菇房状如蘑菇, 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成。屋顶为四个斜坡面。房子分层:底层关牛马堆放农具等;中层用木 板铺设,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顶层则用泥土覆盖,既能 防火,又可堆放物品。 房屋建筑以土石为主要墙体材料。屋顶有平顶的“土掌房”和双斜面四斜面 的茅草房。因地形陡斜,缺少平地,平顶房较为普遍,既可防火,又便於用屋顶晒粮,空间得到充 分利用。 蘑菇房经久耐用,冬暖夏凉,在我国民居文化中独树一帜。它与巍峨的山峰,迷人的云 海,多姿的梯田,构成了一幅奇妙的哈尼山乡壮景。
•
风俗习惯
• 出生 哈尼人出生时,家人要举行梯田劳动仪式,在院 子地上画出象征梯田的方格,如果生男孩,就由 一个七八岁的男孩用小锄头在方格内表演挖梯田 的动作;如果生女孩,就由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在 方格代表的“梯田”里表演“摸螺蛳、拿黄鳝” 的动作,经过这一仪式才能拥有自己正式的名字, 真正成为村寨里的一员。 • 婚俗 在云南墨江一带的哈尼族,有“踩路”定婚的传 统习俗。哈尼族叶车人男女交往中,如果双方都 有意,就在白伞下细谈。居住在云南哀牢山上的 哈尼族人的婚礼多在黄昏时分举行。哈尼族支系 碧约,新娘从出嫁前三天就开始哭婚。
芭蕉花炖鸡、竹香肉多、竹筒煮汤
服饰
• 妇女服饰绚丽多彩,斑斓夺目,衣料以黑色、蓝 色为主,个个妇女都会刺绣挑花,衣襟、袖口、 裤边都要用各色彩线绣上种种图案,飞针走线, 技艺精湛,色调对比强烈,并用银链、银币、银 泡作为胸饰和腰饰,头上戴的是用红、黄、蓝、 白各色毛线扎收,形成一道特有的民族风景线。男人的衣服 相对来说要简单得多,而且大多数已经汉化。
•
风俗习惯
• "阿巴多"是哈尼青年互相表示爱慕,体现智慧、比赛烹调技术的酒节。 多在农闲举行,由一村的小伙联合邀请邻村的姑娘参加,人数对等, 一般在二十人左右,人夜宴会在一间大屋举行,男女相约配对入席, 菜肴丰盛,必有一只煮公鸡(上面放着两枚鸡睾龙和一只活螃蟹)。 彼此敬酒对歌,相依相伴,直到天明。临别小伙要给相好者送糯米饭 和肉,并约定下次聚会的日期。 • 哈尼族还有喝"新谷酒"的习俗。每年秋收之前,居住在云南元江 一带的哈尼族,按照传统习俗,都要举行一次丰盛的"喝新谷酒"的仪 式,以欢庆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所谓"新谷酒",是各家从田里割回 一把即将成熟的谷把,倒挂在堂屋右后方山墙上部的一块小篾笆沿边, 意求家神保护庄稼,然后勒下谷粒百十粒,有的炸成谷花,有的不炸, 放入酒瓶内泡酒。喝"新谷酒"选定在一个吉祥的日子,家家户户置办 丰盛的饭菜,全家老少都无一例外地喝上几口"新谷酒"。这顿饭人人 都要吃得酒酣饭饱。
•
风俗习惯
• 哈尼人视火为家庭的生命,小心保护火种,虔诚敬奉火塘。他们每家都有几 个不同的火塘,不仅要烟火长燃,而且不可混用。第一个火塘煮小锅饭、炒 菜,第二个火塘专门蒸饭,还有个火塘只煮猪食, 哈尼人又善于精打细 算,常常把吃鲜剩余的猪肉、牛肉制成别具风味的火熏腊肉和干巴,常年储 备以待客。制时,将肉切成条状,撒上花椒面、盐、八角粉等香料,捂沤一 昼夜后,便悬挂于火塘之上,任其烟火熏烤,半月或一月后,腊肉和干巴均 呈紫红色,喷香异常而略含鲜味,取下装进一只特制的大蔑笼中,悬挂屋梁 上,则一年四季都可备吃了。火熏腊肉和干巴是哈尼族的名贵佳肴呢! 火塘上空吊一个硬篾编成的类似吊床的“火课”,用以熏炙食物。过节杀牲 祭祖时,各户特备米饭、肉菜和辣酒各一碗,专门祭祀神圣的火塘。 哈尼族的“新谷酒” 每年秋收之前,居住在云南元江一带的哈尼族,按照传统习俗,都要举行 一次丰盛的“喝新谷酒”的仪式,以欢庆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所谓“新谷 酒”,是各家从田里割回一把即将成熟的谷把,倒挂在堂屋右后方山墙上部 的一块小篾笆沿边,意求家神保护庄稼,然后勒下谷粒百十粒,有的炸成谷 花,有的不炸,放入酒瓶内泡酒。喝“新谷酒”选定在一个吉祥的日子,家 家户户置办丰盛的饭菜,全家老少都无一例外地喝上几口“新谷酒”。这顿 饭人人都要吃得酒酣饭饱。[3]
哈尼族的梯田
• 梯田是哈尼族重要的衣食之源 • 哀牢山哈尼族有句俗话:梯田是小伙子的 脸。小伙子美不美,主要看他造田做得怎 么样,若是他筑埂、铲堤、犁耙田样样来 得,就会得到大家的称赞,并赢得姑娘的 爱慕。姑娘美不美,关键要看她在梯田里 做的活计好不好。
长龙晏
简介
• 哈尼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省境内,人口共有 120多万,在云南省的少数民族中居第三位, 主要分布在滇南红河和澜沧江的中间地带, 也就是衰劳山和无量山之间的广阔山区。 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至今 仍然使用汉字,内部分为“碧约”、“卡 多”、“毫尼”三种方言,方言又分若干 土语。
风俗习惯
哈尼族传统历法把一年分为冷季、暖季和雨季,每季4 个月。在一 年之中有过两个年节的习惯,一个是十月年,一个是六月年。十月年 是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的日子,历时五六天,主祭天神和祖先。届 时,每家杀一只大红公鸡,就地煮食,不得拿入室内。家庭每个成员 吃一块,出嫁的姑娘不得食。到第三天时,每天下午都要举行盛大的 "资乌都"活动,即全寨人同饮团结、幸福的酒。全寨分为三组,每组 轮流一天作东,日将偏西,当家男子在锣鼓声中,将美味佳肴以及高 粱焖锅酒端到街心,顺序摆在早已铺好的长蔑笆上。有的大村寨的筵 席长达百米,各户当家男子围席盘脚就宴,各家各户争相拿出自己的 拿手好莱,按规矩边饮边舞。 • 哈尼族喜饮酒,酒节特多。如祭母节、老人节、黄饭节、命名节, 祭龙节、认舅节等。逢节便有美酒。最有趣的是"阿巴多"酒与歌的恋 爱宴会。
建筑
• 哈尼族居住在山区或半山区,村寨多建在朝阳的山腰地带, 周围有翠竹和层层梯田环绕。每个村寨有一道正门,两道 侧门,称为“龙巴门”。哈尼人视“龙巴门”神 圣不可 侵犯,认为住在门内的人可以得到村社神的保护和同寨人 的帮助,离开了“龙巴门”就意味着离开了社神和集体。 哈尼族的房屋建筑多因地而异,式样不一, 一般为土木 结构、顶为茅草的两层楼房,外形有正方形、长方形,屋 顶有双斜面、四斜面。 • 锦绣中华民俗村里的哈尼族民居是典型的四斜面房屋, 因形状象蘑菇,所以叫“蘑菇房”。“蘑菇房”冬暖夏凉, 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堆放农具。大门右边是男孩 子住的地方,因为哈尼族男孩到谈恋爱的年龄时,通常很 晚才回家,为了方便和不影响父母休息,所以把男孩的房 间设在这里。
• •
.
• 哈尼族节日繁多,传统节日有“十月年”、 “六月年”、“吃新米节”。有些地区还 过“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 长龙晏是哈尼族最隆重的节日
饮食
• 哈尼族以大米为主,逢年过节吃糯米饭和 粑粑,喜欢酸、辣食品,善于腌酸菜和做 闷锅酒,常用闷锅酒待客。红河一带的哈 尼族,吃饭时将鸡头作为最高的敬意献给 客人。给客人添最后一碗饭时,主人要加 一瓢,意思是吃了这样的饭,明年就会更 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