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穿刺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常用,误伤动脉、气胸机会均较少。
颈内静脉(前路)穿刺方法
在胸锁乳突肌中点前缘,左手探到颈总动脉搏动并 向内侧推开颈总动脉,旁开0.5cm进针,角度方向 同中路。
此路径易误伤颈总动脉,气胸机会小。
颈内静脉(后路)穿刺方法
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缘中下1/3交点作为进针点,针 筒保持水平,方向锁骨上窝,深度为锁骨头深部。
脉前外 在胸锁关节处与SCV汇合成无名静脉
颈内静脉解剖特征
• 起始于颅底颈静脉孔,形成颈动脉鞘,全程由SCM覆盖 • 上段位于SCM内侧,颈内动脉后方 • 中段位于SCM前缘下面,颈总动脉后外侧 • 下段位于SCM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的三角间隙内颈总动脉
前外 在胸锁关节处与SCV汇合成无名静脉 • 右胸膜圆顶较左侧低,右侧颈内静脉的穿刺点到乳头的
针尖不宜过分向内侧深入,以免损伤颈总动脉甚至 穿入气管。
锁骨下静脉穿刺
锁骨下静脉穿刺术
特点: 1)与经颈内静脉置管相比,成功率较低 2)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气胸 3)特别适用于颈动脉手术; 4)由于置管后位置易固定、病人耐受性好,也适宜于长
期留管或用于大静脉营养。
锁骨下静脉解剖特点
• 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 呈 轻度向上的弓形,由第1肋外缘行至胸锁关节的后方, 在此与颈内静脉相汇合形成头臂静脉 ,长3~4cm, 直径1~2cm
连线,几乎与颈内静脉的走向平行,比左侧粗,容易穿 刺,更不会有穿破胸导管之危险,所以右颈内静脉是首 先选择的途径
颈内静脉穿刺术
颈内静脉(中路)穿刺方法
体位:去枕仰卧,头低位,面部转向对侧。 穿刺点:颈内三角顶点,锁骨头内侧缘,锁骨上缘 两指以上。 方向:同侧乳头。 角度:针筒与皮肤呈30度~45度(颈短者加大角度) 置管深度12~15cm。
推荐超声引导下穿刺
Seldinger 技术
• 体位 • 局部麻醉 • 穿刺针接5毫升针筒,针体入皮下组织后负压进针,吸回血顺利
且血色暗红; • 置入导丝 • 退出穿刺针 • 导丝留置血管内 • 沿导丝置入导管 • 退出导丝 • 注入稀释肝素盐水并固定导管
颈内静脉穿刺
颈内静脉解剖特征
• 起始于颅底颈静脉孔,形成颈动脉鞘,全程由SCM覆盖 • 上段位于SCM内侧,颈内动脉后方 • 中段位于SCM前缘下面,颈总动脉后外侧 • 下段位于SCM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的三角间隙内颈总动
• 前上方有锁骨与锁骨下肌(前斜角肌将锁骨下静脉和 锁骨下动脉隔开5mm)
• 后方则为锁骨下动脉 • 下方为第1肋,内后方为胸膜
锁骨下静脉穿刺术
穿刺方法
锁骨下径路 锁骨上径路
锁骨下路:体位
• 最好取头低足高位(Trendelenburg),床脚抬高约15-25度,以 提高静脉压使静脉充盈。
距离中心静脉远,所测得的压力受 腹腔内压力的影响,往往高于实际 中心静脉压;
导管在血管内的行程长,留置时间 久,难免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处于会阴部,易被污染
各穿刺部位并发症风险
并发症
气胸(%) 血胸(%) 感染(‰) 血栓形成(‰) 误穿动脉(%)
颈内静脉 <0.1-0.2
NA 8.6 1.2-3
3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静脉穿刺部位优劣比较
优点
缺点
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
穿刺导管易于固定 不影响患者颈部和上肢的活 动 利于置管后护理
颈内静脉穿刺很少刺破胸膜
误伤锁骨下动脉的危险,且误伤后 不易压迫止血,容易形成皮下组织 内血肿
穿破胸膜和肺组织的可能
颈部活动较多,皮肤相对松弛,难 以固定
股静脉
操作较为简单 并发症相对较少
• 穿刺点:穿刺点为锁骨与第一肋骨相交处,即锁骨中1/3与外1/3交 界处,锁骨下缘1-2cm,也可由锁骨中点附近进行穿刺。
• (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点可较右侧稍偏内,可于左侧锁骨内 1/3-1/4处,沿锁骨下缘进针)
• 进针方向:针尖指向胸骨上窝,针体与胸壁皮肤的夹角15-25°, 深度4-5cm,保持针尖斜面向下(向足侧)。
• 插管深度:以进入上腔静脉为宜 长度=身高×8%(13-15cm)
锁骨下路:穿刺方法
锁骨下路:关键要点&注意事项
• 进针时可用左手拇指向下按压皮肤,可以轻松避开锁骨 • 尽量保持穿刺针与胸壁呈水平位,贴近锁骨后缘进针,可以最大
程度减少并发症 • 进针向上不超过锁骨上缘、向内不超过同侧胸锁关节 • 穿刺点靠锁骨下缘不利于调整进针方向,靠外侧将增加刺入锁骨
胸廓发育情况及皮下脂肪厚薄有关,胸廓饱满,皮下脂肪丰富,锁骨近水 平,穿刺角度小,反之,消瘦,锁骨呈翼状,角度偏大。
中心静脉穿刺术
适应症
a. 外周静脉穿刺困难 b. 长期输液治疗 c. 大量、快速扩容通道 d. 胃肠外营养治疗 e. 药物治疗(化疗、高渗、刺激性) f. 血液透析、血浆置换术 g. 血流动力学监测(CVP)
禁忌症
广泛上腔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穿刺局部有感染 凝血功能障碍(相对禁忌症) 不合作,燥动不安的病人
下动脉的机会 • 穿刺点:正常或偏瘦型:锁骨下方1cm,外侧0.5cm
肥胖型:锁骨下方2cm,外侧1~2cm (避免第一肋与锁骨的夹角太小,使穿刺角度增大)
锁骨下路:关键要点&注意事项
• 进针方向: 传统方法:指向胸锁关节、胸骨上窝、甲状软骨、喉结
与穿刺点离胸锁关节远近有关,距离远的与锁骨的夹角小,距离近的夹角 大。
(保证静脉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从而使插管时不易发生空气栓塞 的危险)
• 在两肩胛骨之间直放一小枕,使双肩下垂,锁骨中段抬高,借此 使锁骨下静脉与肺尖分开。
• 患者面部转向穿刺者对侧,但头部略偏向术者,借以减小锁骨下 静脉与颈内静脉的夹角,使导管易于向中心方向送入,而不致误 入颈内静脉
锁骨下路:穿刺方法
不同穿刺部位 锁骨下静脉 1.5-3.1 0.4-0.6 4 0-13 0.5
股静脉 NA NA
15.3 8-34 6.25
异位风险
低风险 (穿过右心房, 至下腔静脉)
高风险 (上行至颈内
静脉,甚至 穿至对侧锁 骨下静脉)
极低风险 (腰静脉丛)
术前准备
中心静脉穿刺套装(单双腔、14/16G) 治疗包(消毒、铺巾) 无菌手套、口罩、帽子、手术衣 碘伏、2%利多卡因、肝素钠、生理盐水 5ml注射器、肝素帽、缝针、无菌敷料
颈内静脉(前路)穿刺方法
在胸锁乳突肌中点前缘,左手探到颈总动脉搏动并 向内侧推开颈总动脉,旁开0.5cm进针,角度方向 同中路。
此路径易误伤颈总动脉,气胸机会小。
颈内静脉(后路)穿刺方法
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缘中下1/3交点作为进针点,针 筒保持水平,方向锁骨上窝,深度为锁骨头深部。
脉前外 在胸锁关节处与SCV汇合成无名静脉
颈内静脉解剖特征
• 起始于颅底颈静脉孔,形成颈动脉鞘,全程由SCM覆盖 • 上段位于SCM内侧,颈内动脉后方 • 中段位于SCM前缘下面,颈总动脉后外侧 • 下段位于SCM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的三角间隙内颈总动脉
前外 在胸锁关节处与SCV汇合成无名静脉 • 右胸膜圆顶较左侧低,右侧颈内静脉的穿刺点到乳头的
针尖不宜过分向内侧深入,以免损伤颈总动脉甚至 穿入气管。
锁骨下静脉穿刺
锁骨下静脉穿刺术
特点: 1)与经颈内静脉置管相比,成功率较低 2)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气胸 3)特别适用于颈动脉手术; 4)由于置管后位置易固定、病人耐受性好,也适宜于长
期留管或用于大静脉营养。
锁骨下静脉解剖特点
• 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 呈 轻度向上的弓形,由第1肋外缘行至胸锁关节的后方, 在此与颈内静脉相汇合形成头臂静脉 ,长3~4cm, 直径1~2cm
连线,几乎与颈内静脉的走向平行,比左侧粗,容易穿 刺,更不会有穿破胸导管之危险,所以右颈内静脉是首 先选择的途径
颈内静脉穿刺术
颈内静脉(中路)穿刺方法
体位:去枕仰卧,头低位,面部转向对侧。 穿刺点:颈内三角顶点,锁骨头内侧缘,锁骨上缘 两指以上。 方向:同侧乳头。 角度:针筒与皮肤呈30度~45度(颈短者加大角度) 置管深度12~15cm。
推荐超声引导下穿刺
Seldinger 技术
• 体位 • 局部麻醉 • 穿刺针接5毫升针筒,针体入皮下组织后负压进针,吸回血顺利
且血色暗红; • 置入导丝 • 退出穿刺针 • 导丝留置血管内 • 沿导丝置入导管 • 退出导丝 • 注入稀释肝素盐水并固定导管
颈内静脉穿刺
颈内静脉解剖特征
• 起始于颅底颈静脉孔,形成颈动脉鞘,全程由SCM覆盖 • 上段位于SCM内侧,颈内动脉后方 • 中段位于SCM前缘下面,颈总动脉后外侧 • 下段位于SCM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的三角间隙内颈总动
• 前上方有锁骨与锁骨下肌(前斜角肌将锁骨下静脉和 锁骨下动脉隔开5mm)
• 后方则为锁骨下动脉 • 下方为第1肋,内后方为胸膜
锁骨下静脉穿刺术
穿刺方法
锁骨下径路 锁骨上径路
锁骨下路:体位
• 最好取头低足高位(Trendelenburg),床脚抬高约15-25度,以 提高静脉压使静脉充盈。
距离中心静脉远,所测得的压力受 腹腔内压力的影响,往往高于实际 中心静脉压;
导管在血管内的行程长,留置时间 久,难免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处于会阴部,易被污染
各穿刺部位并发症风险
并发症
气胸(%) 血胸(%) 感染(‰) 血栓形成(‰) 误穿动脉(%)
颈内静脉 <0.1-0.2
NA 8.6 1.2-3
3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静脉穿刺部位优劣比较
优点
缺点
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
穿刺导管易于固定 不影响患者颈部和上肢的活 动 利于置管后护理
颈内静脉穿刺很少刺破胸膜
误伤锁骨下动脉的危险,且误伤后 不易压迫止血,容易形成皮下组织 内血肿
穿破胸膜和肺组织的可能
颈部活动较多,皮肤相对松弛,难 以固定
股静脉
操作较为简单 并发症相对较少
• 穿刺点:穿刺点为锁骨与第一肋骨相交处,即锁骨中1/3与外1/3交 界处,锁骨下缘1-2cm,也可由锁骨中点附近进行穿刺。
• (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点可较右侧稍偏内,可于左侧锁骨内 1/3-1/4处,沿锁骨下缘进针)
• 进针方向:针尖指向胸骨上窝,针体与胸壁皮肤的夹角15-25°, 深度4-5cm,保持针尖斜面向下(向足侧)。
• 插管深度:以进入上腔静脉为宜 长度=身高×8%(13-15cm)
锁骨下路:穿刺方法
锁骨下路:关键要点&注意事项
• 进针时可用左手拇指向下按压皮肤,可以轻松避开锁骨 • 尽量保持穿刺针与胸壁呈水平位,贴近锁骨后缘进针,可以最大
程度减少并发症 • 进针向上不超过锁骨上缘、向内不超过同侧胸锁关节 • 穿刺点靠锁骨下缘不利于调整进针方向,靠外侧将增加刺入锁骨
胸廓发育情况及皮下脂肪厚薄有关,胸廓饱满,皮下脂肪丰富,锁骨近水 平,穿刺角度小,反之,消瘦,锁骨呈翼状,角度偏大。
中心静脉穿刺术
适应症
a. 外周静脉穿刺困难 b. 长期输液治疗 c. 大量、快速扩容通道 d. 胃肠外营养治疗 e. 药物治疗(化疗、高渗、刺激性) f. 血液透析、血浆置换术 g. 血流动力学监测(CVP)
禁忌症
广泛上腔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穿刺局部有感染 凝血功能障碍(相对禁忌症) 不合作,燥动不安的病人
下动脉的机会 • 穿刺点:正常或偏瘦型:锁骨下方1cm,外侧0.5cm
肥胖型:锁骨下方2cm,外侧1~2cm (避免第一肋与锁骨的夹角太小,使穿刺角度增大)
锁骨下路:关键要点&注意事项
• 进针方向: 传统方法:指向胸锁关节、胸骨上窝、甲状软骨、喉结
与穿刺点离胸锁关节远近有关,距离远的与锁骨的夹角小,距离近的夹角 大。
(保证静脉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从而使插管时不易发生空气栓塞 的危险)
• 在两肩胛骨之间直放一小枕,使双肩下垂,锁骨中段抬高,借此 使锁骨下静脉与肺尖分开。
• 患者面部转向穿刺者对侧,但头部略偏向术者,借以减小锁骨下 静脉与颈内静脉的夹角,使导管易于向中心方向送入,而不致误 入颈内静脉
锁骨下路:穿刺方法
不同穿刺部位 锁骨下静脉 1.5-3.1 0.4-0.6 4 0-13 0.5
股静脉 NA NA
15.3 8-34 6.25
异位风险
低风险 (穿过右心房, 至下腔静脉)
高风险 (上行至颈内
静脉,甚至 穿至对侧锁 骨下静脉)
极低风险 (腰静脉丛)
术前准备
中心静脉穿刺套装(单双腔、14/16G) 治疗包(消毒、铺巾) 无菌手套、口罩、帽子、手术衣 碘伏、2%利多卡因、肝素钠、生理盐水 5ml注射器、肝素帽、缝针、无菌敷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