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及其展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ahalad ( 1993 )
制造能力 、核心技术 强调能力的组合 ,以 组合创新过程为基
4
组合观
Coombs (1996) 科因等 (1997)
各种能力的组合
能 力 、核 心 营 销 能
层次性不强
力 、组 织Π界 面 管 理
础 ,可分解性强 ,具 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能力
5
知识体观 Dorothy Leonard - 知识载体
63
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是“关 于工作的组织和价值的传递”“, 核心竞争力是交流 、 介入和跨越组织边界的深入工作 ,它涉及许多层次 上的人员和所有的职能”。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企业 组织的集体学习 ,来自于经验规范和价值观的传递 。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经历企业内部独特资源 、知识 和技术的积累与整合的过程 。通过这一系列有效积 累与整合 ,使企业具备了独特的持久的竞争力 。因 此 ,核心竞争力是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 和知识的结合 ,它能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 流水平 。
不全面 ,对组织文化 因素考虑较少
Lehnerd (1997)
力 、组织能力
场有关
用专利技术描述相 专利份额与突显的
8
技术能力观 PatelandPavitt (1997)
对技术能力
技术优势
以专利定量描述
用专利做指标有局 限性 ,没有考虑组织 文化因素
资料来源 :引自王毅 、陈劲 、许庆瑞 ,企业核心竞争力 :理论溯源与逻辑结构剖析 ,管理科学学报 ,2000 , (9) 。
不同技能与技术流 的整合
文字描述 ,是组织的 标志 ,例如 Sony 的缩
强调能力整合 ,便于 组织内外良好交流
分解性差 ,层次性不 强
(1993)
微化能力
与沟通
2
网络观 Klein 等 (1998)
技能网络
各种技能及根据其 相互关系所构成的 网络
可分解性强 ,直接深 入技能层 ,直观
重点不突出 ,对组织 文化因素考虑不够
核心竞 争 力 是 建 立 在 企 业 核 心 资 源 的 基 础 之 上 ,具体表现为企业的智力 、技术 、产品 、管理 、文化 等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 。通过学习和核心竞争 力的积累 ,企业就可能尽早地发现产品趋势和市场 机会 ,因而 ,企业的持续发展是与核心竞争力紧密联 系的 ,企业必须不断地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
图 1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的根源
按照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的著述 ,企业核心竞 争力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
一是延展性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通向未来多种 市场的潜在通道 。核心竞争力犹如一个“技能源”, 通过其发散作用 ,将能量不断扩展到最终产品上 ,从 而为消费者源源不断地提供创新产品 。如佳能公司 利用其在光学镜片 、成像技术和微重量控制技术方 面的核心竞争力 ,使其成功地进入了复印机 、激光打 印机 、照相机 、成像扫描仪 、传真机等 20 多个市场领 域。
核心竞争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 ,而不 是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 。例如 ,摩托罗拉的快速 生产周期核心竞争力就是建立在许多基本技能的基 础之上的 ,如同一条生产线的产品规格尽量相同的 设计原则 、弹性制造 、高明的定单系统 、库存管理和 供应商管理等 。联存快递公司在路线规划和投送方 面的核心竞争力是由条码技术 、无线通讯 、网络管理 和线性规划等集合而成的 。这种集合正是核心竞争 力的标志 。核心竞争力是对各种技术学习心得与各 个组织知识的总和 。
根据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的定义 ,核心竞争力 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 ,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
[ 收稿日期 ] 2008 - 10 - 30 [ 基金项目 ] 本文系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Y2007H10) 、山东财政学院博士基金项目 (08BSJJ27) 的阶段性成果 。 [ 作者简介 ] 刘瑞波 ,男 ,山东胶南人 ,山东财政学院教授 ,管理学博士 ,研究方向 :金融机构管理与创新 、投资银行与公司并购等 。 ①Core Competence ,有不同的翻译和理解 。常见的译法有“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两者表达的涵义应无实质性的区别 ,本文选用“核心竞 争力”这一译法 。
国外学者的学术论点相互渗透 、相互印证 ,各 SBUS( 战略事业单位) 的产品技术能力 , 是对传统 自从不同侧面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阐释 ,每一 SBUS 组织结构的一种反动 。他们常常以简单的融 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 ,但似乎每一种观点都难以对 合代替必要的逻辑 ,缺乏规范理论应有的论证严密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给出精确的令人信服的界定 。就 性 ,因此只能称为是一种非正规的理论 (杨浩 、戴月 连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 明 ,2000) [4] 。丹麦学者尼古莱·福斯也有针对性地 在论文中也没有给出一个前后一贯的定义式的说 指出[5] “, 企业能力理论研究人员甚至在核心竞争力 法 。他们强调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协调性的整合 的内涵不能取得一致意见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能力 ,但在举例过程中却以核心技术指代企业核心 与相当成熟的 ……企业契约相比 ,仅仅是崭露头脚 竞争力 。在他们看来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超越不同 和刚刚起步 。”
一些企 业 的 战 略 规 划 部 门 被 解 散 或 大 幅 度 精 简 人 员 ,一些管理咨询公司倾向于加强企业的作业改进 。 一时间企业重组 、组织转型 、流程再造等充斥企业 , 而以往被重视的战略规划被弃之不用 。因为实际收 效甚微 ,所以战略规划给人一种“听起来激动 、做起 来没用”的印象 。一些公司的领导人往往都会决定 宏伟目标 ,但往往又被“现实的考验”挫掉了锐气 。 实践中 ,企业不断会碰到各式各样的问题 ,传统的战 略与组织理论虽然能对发现问题提供坚实的基础 , 但不能完全回答和解释这些问题 。传统理论虽然能 对相对的竞争优势提供追踪比较的工具 ,但对如何 培养和建立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却阐述甚少 。以普拉 哈拉德和哈默尔为代表的一批战略管理学家正是在 这一大背景下 ,提出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使得 理论与实践能更好地结合 ,为企业发展长期竞争优 势提供强有力理论支持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and 能力构成
Cockburn (1994)
元件能力与构架能 可分解性和可操作 层次性与动态性不
力
性强 ,具有系统观 够
通过产品平台连接
7
平台观
Meyer and Utterback ( 1993 ) Meyer and 对产品平台的作用
用户洞察力 、产品技 术能力 、制造工艺能
市场 , 强调市场 , 四 个模块中两个与市
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应靠自身的不断学习 、创造乃至 流派与观点 。他们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的研究是
百度文库
在市场竞争中的磨练 ,才能建立和强化独特的核心 多角度和全方位的 ,有学者将之归纳为整合观 、网络
竞争力 。
观 、协调观 、组合观 、知识载体观 、元件 - 构架观 、平
自从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的核心竞争力理论提 台观 、技术能力观等八大观点 ,当然这些观点是不同
一 、国外学者关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主要论述
1990 年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 论》上发表了划时代的文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①[1] ,正式确立了 核心竞争力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上的地位 。其主要观 点“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持续竞争优势之源”也被世人 广泛接受和传播 。该文也成为《哈佛商业评论》历史 上所有论文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章 。当时该文发 表的时候 ,国外的企业战略领域正面临着信心危机 。
[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 树型”理论 ;学术流派 [ 中图分类号 ]F27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8 - 2670 (2009) 02 - 0063 - 05
自 1990 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发表划时代意 义的论文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来 ,国内外专家 学者对核心竞争力理论开展了丰富深入的研究 ,取 得了一大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作为 20 世纪 90 年 代新兴的企业管理理论 ,尽管其已经显示出强大的 生命力 ,但仍还存在诸多缺陷 ,甚至于对核心竞争力 的基本概念都存在着许多争议 。这就需要理论学界 结合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 ,继续补充完善这一理论 。
二是价值性 。核心竞争力必须特别有助于实现 用户看重的价值 。那些能够使企业为用户提供根本 性好处的技能 ,才能称得上是核心竞争力 。区别核 心竞争力与非核心竞争力的标准之一就是它给用户 的好处是核心的还是非核心的 。本田公司在发动机 方面的技能称之为核心竞争力 ,而它处理与经销商 的能力就不是核心竞争力 。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进一步描述核心竞争力 时提出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树型”理论[2] ,见图 1 。将 一家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比作一棵大树 ,核心产品是 树干和主枝 ,业务单位是分枝 ,树叶和花果则是顾客 所需要的最终产品 ,提供养分 、维系生命 、稳固树身 的根系就是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 在核心产品 (核心零部件) 里面的知识 、技能或它们 的集合 ,尤其是如何协调纷繁复杂的生产技能和融 合多种技术潮流 。例如 Honda 的发动机是核心产 品 ,它建立在 Honda 的设计和开发能力基础之上 ,另 一方面 ,发动机又是 Honda 的最终产品汽车和摩托 车的核心 。总之 ,企业要获得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 势 ,就必须在核心竞争力 、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三个 层面上参与竞争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 泉 ,最终产品是核心竞争力的市场表现 ,核心产品是 核心竞争力的物质载体 。基于上述核心竞争力的认 识 ,企业战略的目标就在于识别和开发竞争对手难
64
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具备了这种核心竞争 力 ,企业才能很快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不断满 足顾客的需求 ,才能在顾客心目中将企业与竞争对 手区别开来 。只有在核心竞争力达到一定水平后 , 企业才能通过一系列组合和整合形成自己不易被人 模仿 、替代和占有的独特战略资源 ,才能获得和保持 持久的竞争优势 。
三是独特性 。核心竞争力就是竞争者难以模仿 的 ,如果它是个别技术及生产技能的复杂组合 ,它将 是不易掌握的 。竞争对手可能获得构成核心竞争力 的一部分技术 ,但它会发现复制或多或少的内部协 调及学习的综合模式更加困难 。正因如此 ,传动系 统确实是本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而在过去的一二 十年中却不是福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 具有与众不同之处 ,因此不易被人轻易占有 、转移或 模仿 。任何企业都不能靠简单模仿其他企业而建立
Barton (1992)
用各种知识载体来 表示 ,核心竞争力体 现 在 员 工 、技 术 系 统 、管 理 系 统 、价 值 与规范等知识载体 上
强调能力的知识特 性; 明确能力的载 体 ,具有一定的可操 作性 ,可以深入项目 与企业进行研究
强调能力的知识存 量特性 ,对能力的动 态性重视不够
6 元件 - 构架观 Henderson
出后 ,国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核心竞争力进 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的结果 ,各有侧重点和优
行了研究 ,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学术 缺点[3] 。
表1
国外其他学者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理论观点
序号 主要流派
代表人物
关注点
能力表现或维度
优点
缺点
1
整合观
Rrahalad and Hamel ( 1990 ) ; Kesler 等
3
协调观
Sanchez 等 ( 1996 ) Durand (1997)
各种资产与技能的 协调配置
卓 越 资 产 、认 知 能 力 、程 序 与 常 规 、组 织结构 、行为与文化
强调协调配置 ,能力 五要素中有三个要 素与协调配置有关
层次性不强 ,过多强 调组织 、文化方面的 因素
战略管理能力 、核心
企业管理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双月刊) 2009 年第 2 期 (总第 100 期)
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及其展望
刘瑞波
(山东财政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 摘 要 ]国外学者的学术论点相互渗透 、相互印证 。从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的核心竞争力理论 ,到有的学者归纳 为整合观 、网络观 、协调观 、组合观 、知识载体观 、元件 - 构架观 、平台观 、技术能力观等八大观点 ,从不同侧面对企业核 心竞争力进行了阐释 ,每一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 ,但似乎每一种观点都难以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给出精确的令人信 服的界定 。国内学者从金碚的企业竞争力分析框架到其他学者的资源观 、资产 、机制融合观 、消费者剩余观 、体制与制 度观 、能力观 、创新观 、组合观 、文化与价值观等 ,也都存在不同的局限制 。为此 ,在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相关研究成果 的基础上 ,应建立一套由概念 、命题和定理组成更为严密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 ;应把研究的重点逐渐转移到核心竞 争力的操作层面 ,指导企业增强竞争优势 ;应尽快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评价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