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现象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现象与对策
作者:周桂英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年第04期
本文探索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和根源,从管理学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试图为推进新一轮公务员体制改革提供参考依据,让公务员队伍进发出新的干事活力,实现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携手并进。
职业倦怠指个体长期处在工作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情景下,由持续疲劳和人际冲突加剧挫折感而逐渐形成的情绪耗竭、情感疏离、成就感低的综合性状态。
基层公务员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的最前沿、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其服务意识与水平关乎政府的行政效率及人民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其行政行为对于构建服务型政府具有基础性作用。
作为公权力的直接行使者和公共事务的直接承担者,在我国政治经济体制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公众期望提升的大背景下,受体制内特定的组织文化、制度环境和工作压力的影响,其职业倦怠现象日益突出,值得全社会警觉和关注。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现状
笔者通过文献阅览、典型个别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分析得出,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程度在中等以上水平,个别达到极度倦怠;职位越低,倦怠感越强;倦怠具有群体普遍性。
倦怠反应包括出现生理上的亚健康问题、焦躁或抑郁情绪、消极怠工思想和行为、强迫性不良习惯等。
职业倦怠程度与离职换岗倾向呈正相关关系,年轻公务员改变工作环境的愿望比较强烈,但辞职想法仍不多见且随年龄增长更加不切实际。
应对方式上,主要通过改变认知进行自我调节,从思想认识上去接纳不可改变的工作状态;通过运动、倾诉等方式进行情绪宣泄和压力释放,通过注意休息、恢复精力来缓解倦怠感;尝试丰富业余生活,通过树立工作之外的人生寄托来对抗职业倦怠;个别职业倦怠程度较为严重的个体缺乏自我调节的良方。
基层公务员的工作成就感和意义感主要来自上级部门或单位领导的肯定,以及做了民生实事受到群众认可,这与其良好的自律品格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与使命感有关。
年轻干部相对比较注重职业成长和个人荣誉;中年干部相对务实,看淡光环。
外地人容易将工作环境中的人情冷暖与工作满意度捆绑到一起,工作对他们而言并不只是工作,还承载了更多爱与归属的寄托。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是由个人因素、工作性质、制度因素、组织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个人因素:主要指完美主义倾向、职业期望偏差、自我要求过高、压
力易感特质、外在信念控制等。
工作性质:理想与现实落差较大,个人抱负难以施展;工作内容僵化、
机械重复,形式主义泛滥,创新驱动不足;上头部门庞杂,工作涉及面广、千头万绪,让人负荷过重、疲于应对;直接服务广大农民群众,工作开展难度大;撰文、开会、检查、调研、走访等日常工作难以按部就班完成,维稳等临时性、应急性工作逼迫随时待命;长期加班加点,自由支配时间少,工作生活界限不清,工作一家庭冲突明显,幸福指数低;有失身份的繁琐杂务和脏活累活蚕食鲸吞脆弱的自尊心,消磨工作热情;喝酒恶习仍未根除,迎来送往耗费心力;敏感部门和关键岗位的保密性强,容易造成内心压抑。
制度因素:处于行政架构最底层,责、权、利不对等,主观能动性难。
以有效发挥;内部权力高度集中造成层层负累,职级越低,压力越大、限制越多;上级“懒政”向下施压与“一把手”追求政绩表现合拍,徒增干部工作压力与额外负担;收入水平不如人意,福利待遇相对落后,造成经济紧张、囊中羞涩;“德、能、勤、绩、廉”考核标准难以量化,优秀、称职、合格等级划分界限模糊;奖金分配与工作绩效脱钩,激励机制有失公平;“慵懒散奢”现象抵制力度不够,责任追究力度不足;金字塔式的人员架构造成上升通道狭窄,职位“天花板”及“能上不能下”助长混日子心态;廉洁自律要求成为经常性考验,监督检查无处不在,普通干部成为反腐高压下的替罪羊;退出机制不完善,离职成本过大阻碍人才外流。
组织因素:例行公事、按部就班的理性官僚型组织文化形成了组织内。
部非个性化的管理作风,注重对标准、规范和程序的严格制定与刻板遵循,导致工作氛围死气沉沉;工作覆盖面广,但人员配备不足,分工不合理,忙闲不均,能者多劳累而易受责难;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的人员力量单薄,工作任务的高标准、严要求及琐碎被动性过度压榨个体自主空间;非公务员队伍(如临工)管理不力削弱公务员工作热情和战斗力;缺乏培训提升和轮岗交流机会,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小。
环境因素:办公设备落后,办公环境嘈杂,影响工作效率;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出行不便,生活条件艰苦;自然灾害频发,抗灾复产消耗人力物力财力。
社会因素:存在社会认知偏差,职业苦闷不为公众所理解;社会期望水平过高,社会支持普遍偏低。
关于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预防和消除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需要从个人、组织、制度和社会等方面加以努力,其中,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是重中之重,个体干预和社会影响起到辅助作用。
个人层面:树立职业目标,明晰人生方向;增强职业认同感,提升工
作成就感;加强心理;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支持;关注生理健康,坚持身体锻炼;培养兴趣爱好,拓展业余生活。
组织层面:完善干部关怀机制,加强身心健康管理;加强公务员队伍
文化建设,广泛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明确部门和岗位职责,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建立完善轮岗交流和挂职锻炼机制,实现工作丰富化;优化工作环境,提高行政效能。
制度层面:科学划分乡镇政府事权,侧重民生服务,确保权责统一;
限制上级下压超载任务,规范公务接待活动;提高基层公务员待遇,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健全公平公正的考核、奖惩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奖惩分明;畅通公务员上升通道,打破升职“天花板”,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退;完善退出机制,畅通基层公务员出口;拓宽基层公务员入口,充实干部队伍力量。
社会层面:加强正面宣传,消除社会偏见,建立合理期望;发挥非政。
府组织作用,提供心理援助和法律支持;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公务员扎根基层打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