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贾樟柯电影中的男性形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言文学研究 2010年4月号中旬刊
论贾樟柯电影中的男性形象
马迎珺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摘 要: 本文通过《小武》、《小山回家》、《站台》等几 部作品阐释男性形象内在与外在的表现; 贾樟柯电影中 男女形象的比较;贾樟柯电影中男性形象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 贾樟柯电影 男性形象 社会意义
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 贾樟柯在电影上的成 就已经是硕果累累,而他的第一部作品《小山回家》所展 露出的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观点已经为他电影风格的奠 定开了一个好头。 现在,男尊女卑的年代已经过去,许多 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贾樟柯电影中的 男性形象就和他们常穿的暗色衣服一样, 不被人察觉却 极具特色, 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贾樟柯电影中的男 性形象。
一、男性形象内在与外在的表现 人们常说外化于形,内化于心,事物的表象通常都是 为反映其内在本质服务的,而“形”与“心”又是能够反映 出时代特征和社会特点的。 首先,从外在看,《小武》、《小山回家》、《站台》中的小 武、小山、崔明亮等一类人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特征是存在 共性的。 不难发现,贾樟柯多部作品的社会背景大都定格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山西省汾阳县, 那时那地的男性 形象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除了言行举止显得比较粗俗、 小器外,他们还往往不修边幅,衣服的色系较为暗沉,通 常为黑色、咖啡色等暗色调的外套,偶尔衬衣外的朱红色 毛线背心会显得格外突兀。 例如,《小武》中,小武双手抱 在胸前,戴着大黑框眼镜,穿着深色的衣裤,缩头缩脑地 出现在屏幕上;《站台》中,崔明亮以一句“大冬天的谁不 穿裤子呢?” 油腔滑调地现身于灯光昏暗的汽车内;《世 界》中的一部分男性异于前一类人,由于背景环境转移到 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他们不再灰头土脸、土里土 气,比如小魏的男朋友老牛,他是影片中第一个正式亮相 的男性角色,蓝色T-shirt、牛仔裤赋予了这个形象以时代 感。 这一系列的外在包装是打造人物性格或者描述时代 背景的基础,也是观众判别人物个性、社会环境等的一把 尺子。 其次,从内在分析,《小武》、《小山回家》、《站台》中的 一类人物的性格虽然不尽相同,但是生性愚钝、不感时伤
怀、头脑简单,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再加上有时还有些自 命不凡、自以为是的个性始终贯穿在这些人物身上,表现 出一种“变”中的“不变”。 如《小山回家》中,小山的心理状 态就如同霞子所说,“别觉得你神气了、人穷志不穷,你甭 装人模狗样了”,虽然因为被老板炒鱿鱼不得已要回家感 觉很没面子, 可小山表面上还是要借口找同伴一起回老 家过年为由伪装好自己痛苦的内心, 这既反映出了他想 保有面子上的虚荣心态, 又反映出一种无奈。 又如,《站 台》中,汾阳县文工团里办了台轻音乐节目要巡回演出, 途中崔明亮遇见了表弟韩三明,为了供文英读书,三明要 去煤矿做工,看着表弟将要和煤矿签署“生死合约”,崔明 亮竟没有半点异议, 只是大声给三明念了一遍后便让他 去按手印以示同意,对他人生命的漠然、情感的淡漠,也 许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与进步中的时代的差异。
无疑,这些男性形象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他们的内心 世界决定了他们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 他们中的某一些 人在表面上也表现出了不甘于被时代埋没:小武小山留 着时兴的长发,崔明亮则“赶时髦”穿上了张军的姑姑从 广东捎来的喇叭裤等,外表上他们追上了潮流,但一旦 抽去光鲜亮丽的外表,剩下的赤裸裸的灵魂却依然深深 烙下了他们生活于那个年代的印记,只有实现思想与时 代共同进步,才有可能改变这些处于底层的“草根们”的 命运。
二、贾樟柯电影中男女形象的比较 在贾樟柯的几部电影作品中, 部分女性的个性比较 强,无论是在外表还是内在上,总比男性抢眼些,具体表 现在外在装扮、说话语气、对待某些观念的态度等。 从总 体上看, 贾樟柯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相较于男性总是显得 相 对 “强 势 ”些 ,下 面 就 《小 山 回 家 》、《小 武 》、 《 站 台 》、 《 世 界》这四部影片进行分析。 纵观这几部电影, 男性在外表上都显得不太大方而 且畏首畏尾,女性却心直口快,衣着打扮也相对亮眼些, 和男性相比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对比。 在《站台》中,张军、 崔明亮等依旧灰头土脸而且形象不挺拔, 而钟萍则穿着 时髦的衣服,描眉、烫发、抽烟,做着这些当地传统女性不 太敢做的事情。 深入到思想深处,首先,在对爱情的态度上,电影中
年才有的。 少年时,就有一种对待痛苦的风度,长大后才 可能是一个强者”。 [3] 在享乐主义泛滥的今天,《青铜葵 花》“无疑是另一种声音。 它进行的是一种逆向的思考。 它 是对苦难与痛苦的肯定,也是对苦难与痛苦的诠释”。 [4]
《青铜 葵 花 》带 给 人 们 的 是 一 种 悲 剧 快 感 ,但 这 种 悲 剧快感要比喜剧快感深刻得多、重要得多、有意义得多。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苦难的历史,而且这个历史还将
22
继续延伸下去。 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时那种处变不惊 的优雅风度”。 [5]作者是要在苦难中表现一种人性美和 人们对抗灾难、战胜灾难的精神,因为,这是一种永恒的 美丽。
参考文献: [1][2][3][4][5]《青铜葵花》代后记.
的一些男性往往比女性更为感性,这一点在《世界》中尤 为突出。 《世界》中的老牛和小魏是特点比较鲜明的一对 情侣,先来看他们的一组段对话:
老牛:“你干嘛去了?” 小魏:“我又怎么了?” 老牛:“一转眼你人又不见了, 给你打电话手机又关 机。 ” 小魏:“这不充电嘛。 ” 老牛:“那你昨天晚上不能充上啊?” 小魏:“忘了。 ” 老牛:“我跟你说啊,你以后每天都给我把电充上,随 时等待我的呼唤。 ” 虽然两个人在这段对话中的语气轻松并伴有爱意, 但还是能感觉到小魏个性中的要强和独立。 不过如此三 番五次之后,小魏也禁不住老牛对她的穷追不舍,渐渐地 不耐烦起来。 在化妆间外的过道里,以下的对话是急匆匆 赶去化妆间换衣服的小魏被老牛拦住之后产生的: 小魏:“来不及了。 ” 老牛:“你去哪了?” 小魏 :“我真来不及了 ,还没换衣服呢 … … 你 别 拉 我 , 别拽我! ” 老牛:“你去哪了?” 小魏:“我去死了! ” 老牛对小魏不放心但又依赖的矛盾心理通过一个四
个字的、不停重复的问句“你去哪了?”便能 充 分 表 露 出 来。 人们通常认为恋爱中的女性会比较依恋男性,也许最 后老牛用烧衣服以示他不想分手的这一举动有些夸张, 但也恰恰证明了他们俩在恋爱中角色的互换与人们常有
的惯性思维相悖。 其次,在性格上,女性似乎要比男性更积极些。 我们
能从影片中看到小山、崔明亮、小武这一类人物的消沉、 颓废、落魄、茫然的性格,他们大都不是很果断,做起事来 犹犹豫豫,而女性倒是比较爽朗和心直口快,比如《站台》 中的钟萍,《世界》中的赵小桃,《小山回家》中的霞子,等 等。 《站台》中,虽然最后钟萍的爱情是失败的,但是她一 直很坚定地要嫁给张军,在抽烟、烫发、描眉这些情节上, 无论别人的看法如何,她都坚持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 说去吧”,彰显出其坚持的个性。 而影片中的男性,从外在 形象或通过几个动作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武总是戴着 眼镜,眼镜下的眼神总是飘忽不定,他还总爱歪着头,两 手抱在胸前, 鼓着腮帮子, 这些都表现出他的孤独与不 安,才会流露出对歌女胡梅梅很是依恋,暴露了内心对爱 情的渴望但又是胆怯的;《世界》中二姑娘的台词不多,可 是从他和赵小桃的一个简短的对话中就不难看出他朴实
中 稍 显 笨 拙 的 个 性 :二 姑 娘 :“这 里 风 景 不 错?”小 桃 :“ 挺
2010年4月号中旬刊 ○ 语言文学研究
好的。 ”二姑娘:“我看不出来。 ”小桃:“主要是你呆长了。 ” 二姑娘:“不长。 ”……二姑娘:“桃姐,你说这飞机里坐的 都是些啥人?”… …
从这一系列的描述可以看出, 贾樟柯笔下的部分女 性性格相对张扬, 反映出一代年轻人随时代变迁而进步 的内涵,而男性形象又彰显出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朴实、 胆怯、保守的一面。
三、贾樟柯电影中男性形象的社会意义 贾樟柯在电影中塑造的男性形象具有个体的现实意 义。 先来看看《小武》中的男主人公。 小武是一个自暴自弃的青年。 论事业,他的“工作”本 来就不光鲜:论友情,曾经的“战友”小勇早已成为著名的 企业家,与他无共同语言;论爱情,好不容易认识了一个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歌女胡梅梅,却很快遭抛弃;论亲情, 影片最后,小武回到了家,但家里人也都不接受他。 没有 人接受, 像一片孤零零的落叶随风漂泊, 人本来是平等 的,并都希望得到尊重与关爱,而小武没有得到这些,是 充满挫败感的,这是一个悲剧。 我想小武绝不是一个虚无的人物,小武们“是这个时 代 的 旧 箱 底 ” [1], 不 起 眼 也 难 被 人 察 觉 , 但 他 们 偏 偏 最 需 要得到关爱。 这类人有些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有些存在 于一些我们觉察不到的角落里。 而作为大众传媒的电影 恰恰是深入个体的最好媒介, 它能把小武们的形象传递 给大众,提醒他们要采取具体的行动跟上时代的步伐,同 时 也 唤 醒 更 多 人 的 良 知 来 帮 助 、支 持 、关 爱 “小 武 们 ”,让 我们这个社会得以协同、和谐发展。 更进一步, 我想弱势群体权益的维护依旧是个不能 被忽视的社会问题。 除了像小武们这一类被社会背弃的 人,贾樟柯电影中其他的男性形象,譬如民工、打工仔等 弱势群体的生存发展也不能被忽视。 当前我国的贫富差 距依然很大,两极分化的现象依然严重,大部分的财富集 中在少数人手中,这个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但 目前我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正是对弱势群体关 怀的具体表现,在社会、国家的制度日益完善的同时,他 们的权益正在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贾樟柯电影中的男性形象,无论是暗淡的 外表,还是矛盾的心理状态,都直接或间接地表露出其与 电影中女性形象的不同,为社会所反思。 这些男性形象的 塑造并不是虚构的,他们既非理想的化身,又没有被刻意 丑化, 他们是在具有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同时被赋予了戏 剧化色彩。 这些男性形象会带给人们更多思考的空间,使 社会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
参考文献: [1]王安忆.长恨歌.东方出版中心,2008.1:227.
23
论贾樟柯电影中的男性形象
马迎珺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摘 要: 本文通过《小武》、《小山回家》、《站台》等几 部作品阐释男性形象内在与外在的表现; 贾樟柯电影中 男女形象的比较;贾樟柯电影中男性形象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 贾樟柯电影 男性形象 社会意义
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 贾樟柯在电影上的成 就已经是硕果累累,而他的第一部作品《小山回家》所展 露出的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观点已经为他电影风格的奠 定开了一个好头。 现在,男尊女卑的年代已经过去,许多 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贾樟柯电影中的 男性形象就和他们常穿的暗色衣服一样, 不被人察觉却 极具特色, 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贾樟柯电影中的男 性形象。
一、男性形象内在与外在的表现 人们常说外化于形,内化于心,事物的表象通常都是 为反映其内在本质服务的,而“形”与“心”又是能够反映 出时代特征和社会特点的。 首先,从外在看,《小武》、《小山回家》、《站台》中的小 武、小山、崔明亮等一类人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特征是存在 共性的。 不难发现,贾樟柯多部作品的社会背景大都定格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山西省汾阳县, 那时那地的男性 形象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除了言行举止显得比较粗俗、 小器外,他们还往往不修边幅,衣服的色系较为暗沉,通 常为黑色、咖啡色等暗色调的外套,偶尔衬衣外的朱红色 毛线背心会显得格外突兀。 例如,《小武》中,小武双手抱 在胸前,戴着大黑框眼镜,穿着深色的衣裤,缩头缩脑地 出现在屏幕上;《站台》中,崔明亮以一句“大冬天的谁不 穿裤子呢?” 油腔滑调地现身于灯光昏暗的汽车内;《世 界》中的一部分男性异于前一类人,由于背景环境转移到 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他们不再灰头土脸、土里土 气,比如小魏的男朋友老牛,他是影片中第一个正式亮相 的男性角色,蓝色T-shirt、牛仔裤赋予了这个形象以时代 感。 这一系列的外在包装是打造人物性格或者描述时代 背景的基础,也是观众判别人物个性、社会环境等的一把 尺子。 其次,从内在分析,《小武》、《小山回家》、《站台》中的 一类人物的性格虽然不尽相同,但是生性愚钝、不感时伤
怀、头脑简单,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再加上有时还有些自 命不凡、自以为是的个性始终贯穿在这些人物身上,表现 出一种“变”中的“不变”。 如《小山回家》中,小山的心理状 态就如同霞子所说,“别觉得你神气了、人穷志不穷,你甭 装人模狗样了”,虽然因为被老板炒鱿鱼不得已要回家感 觉很没面子, 可小山表面上还是要借口找同伴一起回老 家过年为由伪装好自己痛苦的内心, 这既反映出了他想 保有面子上的虚荣心态, 又反映出一种无奈。 又如,《站 台》中,汾阳县文工团里办了台轻音乐节目要巡回演出, 途中崔明亮遇见了表弟韩三明,为了供文英读书,三明要 去煤矿做工,看着表弟将要和煤矿签署“生死合约”,崔明 亮竟没有半点异议, 只是大声给三明念了一遍后便让他 去按手印以示同意,对他人生命的漠然、情感的淡漠,也 许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与进步中的时代的差异。
无疑,这些男性形象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他们的内心 世界决定了他们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 他们中的某一些 人在表面上也表现出了不甘于被时代埋没:小武小山留 着时兴的长发,崔明亮则“赶时髦”穿上了张军的姑姑从 广东捎来的喇叭裤等,外表上他们追上了潮流,但一旦 抽去光鲜亮丽的外表,剩下的赤裸裸的灵魂却依然深深 烙下了他们生活于那个年代的印记,只有实现思想与时 代共同进步,才有可能改变这些处于底层的“草根们”的 命运。
二、贾樟柯电影中男女形象的比较 在贾樟柯的几部电影作品中, 部分女性的个性比较 强,无论是在外表还是内在上,总比男性抢眼些,具体表 现在外在装扮、说话语气、对待某些观念的态度等。 从总 体上看, 贾樟柯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相较于男性总是显得 相 对 “强 势 ”些 ,下 面 就 《小 山 回 家 》、《小 武 》、 《 站 台 》、 《 世 界》这四部影片进行分析。 纵观这几部电影, 男性在外表上都显得不太大方而 且畏首畏尾,女性却心直口快,衣着打扮也相对亮眼些, 和男性相比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对比。 在《站台》中,张军、 崔明亮等依旧灰头土脸而且形象不挺拔, 而钟萍则穿着 时髦的衣服,描眉、烫发、抽烟,做着这些当地传统女性不 太敢做的事情。 深入到思想深处,首先,在对爱情的态度上,电影中
年才有的。 少年时,就有一种对待痛苦的风度,长大后才 可能是一个强者”。 [3] 在享乐主义泛滥的今天,《青铜葵 花》“无疑是另一种声音。 它进行的是一种逆向的思考。 它 是对苦难与痛苦的肯定,也是对苦难与痛苦的诠释”。 [4]
《青铜 葵 花 》带 给 人 们 的 是 一 种 悲 剧 快 感 ,但 这 种 悲 剧快感要比喜剧快感深刻得多、重要得多、有意义得多。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苦难的历史,而且这个历史还将
22
继续延伸下去。 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时那种处变不惊 的优雅风度”。 [5]作者是要在苦难中表现一种人性美和 人们对抗灾难、战胜灾难的精神,因为,这是一种永恒的 美丽。
参考文献: [1][2][3][4][5]《青铜葵花》代后记.
的一些男性往往比女性更为感性,这一点在《世界》中尤 为突出。 《世界》中的老牛和小魏是特点比较鲜明的一对 情侣,先来看他们的一组段对话:
老牛:“你干嘛去了?” 小魏:“我又怎么了?” 老牛:“一转眼你人又不见了, 给你打电话手机又关 机。 ” 小魏:“这不充电嘛。 ” 老牛:“那你昨天晚上不能充上啊?” 小魏:“忘了。 ” 老牛:“我跟你说啊,你以后每天都给我把电充上,随 时等待我的呼唤。 ” 虽然两个人在这段对话中的语气轻松并伴有爱意, 但还是能感觉到小魏个性中的要强和独立。 不过如此三 番五次之后,小魏也禁不住老牛对她的穷追不舍,渐渐地 不耐烦起来。 在化妆间外的过道里,以下的对话是急匆匆 赶去化妆间换衣服的小魏被老牛拦住之后产生的: 小魏:“来不及了。 ” 老牛:“你去哪了?” 小魏 :“我真来不及了 ,还没换衣服呢 … … 你 别 拉 我 , 别拽我! ” 老牛:“你去哪了?” 小魏:“我去死了! ” 老牛对小魏不放心但又依赖的矛盾心理通过一个四
个字的、不停重复的问句“你去哪了?”便能 充 分 表 露 出 来。 人们通常认为恋爱中的女性会比较依恋男性,也许最 后老牛用烧衣服以示他不想分手的这一举动有些夸张, 但也恰恰证明了他们俩在恋爱中角色的互换与人们常有
的惯性思维相悖。 其次,在性格上,女性似乎要比男性更积极些。 我们
能从影片中看到小山、崔明亮、小武这一类人物的消沉、 颓废、落魄、茫然的性格,他们大都不是很果断,做起事来 犹犹豫豫,而女性倒是比较爽朗和心直口快,比如《站台》 中的钟萍,《世界》中的赵小桃,《小山回家》中的霞子,等 等。 《站台》中,虽然最后钟萍的爱情是失败的,但是她一 直很坚定地要嫁给张军,在抽烟、烫发、描眉这些情节上, 无论别人的看法如何,她都坚持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 说去吧”,彰显出其坚持的个性。 而影片中的男性,从外在 形象或通过几个动作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武总是戴着 眼镜,眼镜下的眼神总是飘忽不定,他还总爱歪着头,两 手抱在胸前, 鼓着腮帮子, 这些都表现出他的孤独与不 安,才会流露出对歌女胡梅梅很是依恋,暴露了内心对爱 情的渴望但又是胆怯的;《世界》中二姑娘的台词不多,可 是从他和赵小桃的一个简短的对话中就不难看出他朴实
中 稍 显 笨 拙 的 个 性 :二 姑 娘 :“这 里 风 景 不 错?”小 桃 :“ 挺
2010年4月号中旬刊 ○ 语言文学研究
好的。 ”二姑娘:“我看不出来。 ”小桃:“主要是你呆长了。 ” 二姑娘:“不长。 ”……二姑娘:“桃姐,你说这飞机里坐的 都是些啥人?”… …
从这一系列的描述可以看出, 贾樟柯笔下的部分女 性性格相对张扬, 反映出一代年轻人随时代变迁而进步 的内涵,而男性形象又彰显出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朴实、 胆怯、保守的一面。
三、贾樟柯电影中男性形象的社会意义 贾樟柯在电影中塑造的男性形象具有个体的现实意 义。 先来看看《小武》中的男主人公。 小武是一个自暴自弃的青年。 论事业,他的“工作”本 来就不光鲜:论友情,曾经的“战友”小勇早已成为著名的 企业家,与他无共同语言;论爱情,好不容易认识了一个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歌女胡梅梅,却很快遭抛弃;论亲情, 影片最后,小武回到了家,但家里人也都不接受他。 没有 人接受, 像一片孤零零的落叶随风漂泊, 人本来是平等 的,并都希望得到尊重与关爱,而小武没有得到这些,是 充满挫败感的,这是一个悲剧。 我想小武绝不是一个虚无的人物,小武们“是这个时 代 的 旧 箱 底 ” [1], 不 起 眼 也 难 被 人 察 觉 , 但 他 们 偏 偏 最 需 要得到关爱。 这类人有些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有些存在 于一些我们觉察不到的角落里。 而作为大众传媒的电影 恰恰是深入个体的最好媒介, 它能把小武们的形象传递 给大众,提醒他们要采取具体的行动跟上时代的步伐,同 时 也 唤 醒 更 多 人 的 良 知 来 帮 助 、支 持 、关 爱 “小 武 们 ”,让 我们这个社会得以协同、和谐发展。 更进一步, 我想弱势群体权益的维护依旧是个不能 被忽视的社会问题。 除了像小武们这一类被社会背弃的 人,贾樟柯电影中其他的男性形象,譬如民工、打工仔等 弱势群体的生存发展也不能被忽视。 当前我国的贫富差 距依然很大,两极分化的现象依然严重,大部分的财富集 中在少数人手中,这个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但 目前我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正是对弱势群体关 怀的具体表现,在社会、国家的制度日益完善的同时,他 们的权益正在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贾樟柯电影中的男性形象,无论是暗淡的 外表,还是矛盾的心理状态,都直接或间接地表露出其与 电影中女性形象的不同,为社会所反思。 这些男性形象的 塑造并不是虚构的,他们既非理想的化身,又没有被刻意 丑化, 他们是在具有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同时被赋予了戏 剧化色彩。 这些男性形象会带给人们更多思考的空间,使 社会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
参考文献: [1]王安忆.长恨歌.东方出版中心,2008.1:227.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