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医气功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中医气功学
中医气功学的十种医疗气功简介
第一节八段锦
八段锦是调身为主的气功功法,练习中侧重肢体运动与呼吸相配合。

八段锦是由古代导引术总结发展而成的一种传统养生功法,据说在隋唐时期就有此名,但该功法大多认为是在南宋初年创编,有文字记载见于宋·洪迈的《夷坚志》,据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古传气功,内功心法
古人称上等的丝织品为锦。

八段锦的名称是将该功法的八节动作比喻为上等的丝织品,以显其珍贵,称颂其精炼完美的编排和良好的祛病保健作用。

八段锦可以作为辩证施功的基本功法之一。

该功法柔筋健骨,养气壮力,行气活血,调理脏腑,且其运动量恰到好处,既达到了健身效果,又不感到疲劳。

现代研究认为这套功法能改善神经调节功能,加强血液循环,对腹腔内脏有柔和的按摩作用,可激发各系统的功能,纠正机体异常的反应,对许多疾病都有医疗康复作用。

八段锦在流传过程中有坐功和站功之分,本节介绍站功。

站功自清朝开始分南北两派,北派托名岳飞所传,以刚为主,动作繁难;南派附会梁世昌所传,以柔为主,动作简易。

以后为了便于诵记又编成歌诀,经过不断的修改至清光绪初期逐渐定型为七言诀:“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


第一节五禽戏
五禽戏是以肢体运动为主,辅以呼吸吐纳与意念配合的导引类功法。

它是模仿五种禽兽——虎、鹿、熊、猿、鸟的动作而编创成的气功功法。

五禽戏之名首见于《后汉书·方术列传》:“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
犹户枢,络不朽也。

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鴟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

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此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由此可见,五禽戏历史悠久,几近两千年,是现在所知套路功法的先驱,且是行之有效的养生祛病导引功法。

五禽戏完整功法的记载,始见于陶弘景的《养性延名录》。

五禽戏的流传众说纷纭。

有认为在汉魏时已经失传,现所见各流派的五禽戏皆为后人所编创,非是华佗原本所传之法;也有认为华佗所传五禽戏并未失传,一直在秘密流传。

但大多数研究者持前一观点。

后世五禽戏发展成不少流派,继承了华佗五禽戏的思想,但都有其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概括起来,有以模仿五禽动作为主,有着重内练为主,有着重外练以动为主,有以动中求静为主,有以刚劲为主,有以练柔劲为主,有以治病养生为主,有以强身健体为主。

但总是以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相兼,刚柔并济为要。

坚持该功法的锻炼,确能起到导引气血,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功效。

第二节六字诀
六字诀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

因其功法操作的核心内容是呼气吐字,并有六种变化,故常称“六字诀养生法”。

六字是呬(属肺金),吹(属肾水),嘘(属肝木),呵(属心火),呼(属脾土),嘻(属三焦)。

该功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尚书》。

在南北朝·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中,则有这样的描述:“纳气有一,吐气六。

纳气者谓吸也,吐气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吐气也”。

自隋以来,历代文献对六字诀有不少论述,例如孙思邈的《千金方》、汪昂的《医方集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

各代练功家总结出便于记忆的六字诀歌诀很多。

明代冷谦著《修龄要旨》,把六字按照五脏的关系与四季
配属起来,要理清晰,琅琅上口。

其歌诀为:“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秋呬定收金肺润,肾吹唯要坎中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六字诀是根据祖国医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生克制化的理论,按春、夏、秋、冬四时节序,配合五脏(肝,心、脾、肺、肾)属性及角、徵、宫,商、羽五音的发音口型,以呼吸、意念和肢体导引,引地阴之气上升,吸天阳之气下降,吐出脏腑之浊气,吸入天地之清气,结合后天之营卫,推动真元,使气血畅行于五脏六腑之中,达通瘀导滞,散毒解结,调整虚实,修残补缺,身心康健,益寿延年之实效,可用于治疗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症。

第三节易筋经
易筋经是动功功法的一种。

该功法重视姿势、呼吸与意念的锻炼,按人体十二经与任督二脉之运行进行练习,锻炼起来,气脉流注合度,无迟速痞滞的偏倚现象,是气功中的上乘功法。

易筋经起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527年),相传印度达摩和尚所创,宋元以前仅流传于少林寺僧众之中,自明清以来才日益流行,且演变为数个流派。

“易”是改变,“筋”是筋肉,“经”指方法。

顾名思义,“易筋经”就是通过锻炼来改变人体筋肉的方法。

中医气功学第五节五行掌
五行掌据说是从五台山传下来的养生祛病功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开始运用于临床,证实确有一定疗效。

五行掌功法的气功功理完全依据中医的五行学说,其五节正功对应于五脏及其经络,非常有利于辩证施功,还可以与六字诀配合练习,以增强疗效。

故五行掌是一种具有代表意义和典型意义的医疗气功功法。

五行掌属动功,初学时,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调身为主,自然呼吸,不用意念,练好架势,上体要中正安舒,不可前俯后仰,
抬臂要肩、肘、腕端平,翘掌、立掌、勾手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以获得麻胀等气感,出脚保持四正八隅的方向,弓步有重心的虚实变换,马步要重心中正。

第二阶段加入调息的内容,动作熟练后,重点放在呼吸与动作的同步配合,呼吸应细静匀长。

第三阶段加入调心的内容,意守经络是重点,开始可把意念放在一侧,当产生气感后,同时意守两侧,注意不要刻意追求气感,做到似有似无,以免出偏。

练功运动量大小,可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每法可按3、5、7、9的次数递增运动量,最多不过9次。

总之,要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以自然舒适为标准,不要练至疲劳再收功。

五行掌的锻炼重点在腕、掌、指,年轻人可用作训练发放外气的方法。

中医气功学第六节保健功
保健功系根据传统导引法整理改编而成,由全身自上而下的自我按摩及运动组成。

其动作缓和柔韧,男女老少皆宜,既有保健作用,又可以防治疾病。

唐·释慧琳说:“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地经疏义》)。

保健功就是这种“自摩自捏”的导引法,其作用如明代养生家高濂所说:“……导引按摩之术,可以行血气、利关节,辟邪外干,使恶气不得入吾身中耳。

传曰:‘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体亦犹如是,故延年却病,以按摩导引为先。

”(《遵生八笺》)
中医气功学第七节站桩功
站桩功是传统的站式练功法,虽强调调身,但也非常注重调整意念和呼吸。

“桩”有树木深根在地,固定不动之意。

站桩功是武术气功的代表功法,但也用于养生和治疗。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站桩功形成了纷繁复杂的流派,但总以站立姿势为其基本练功姿势,故名站桩功,亦简称站桩或桩功。

《诸病源候论》中有倚壁、立身等站式名
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站桩功曾作为医疗气功的主要功法之一在全国推广应用,40多年的医疗实践表明,其对多种疾病的治疗作用是肯定的。

站桩功的姿势各家流派虽多,但也有一些代表性的桩势,如自然式桩功、三圆式桩功、下按式桩功、混圆式桩功、探马式桩功、伏虎式桩功、少林剑指桩等。

如以其姿势难度来分,则可分高位站桩、中位站桩和低位站桩三种。

高位站桩指站桩架势高,膝关节微屈,消耗量较小,适合于年老体弱的病人锻炼,中位站桩是介于高低位之间的一种架式,膝关节夹角约130°左右,消耗量适中,一般体质较好的病人可使用。

低位站桩架式低,膝关节夹角约90°,消耗量较大,适合于无病或身体已基本恢复健康的人锻炼。

中医气功学第八节回春功
回春功是传承全真道华山派的一套疗效显著的气功功法,最早源于金元时期,至今有近八百年历史。

回春功历来为道家内部秘传的延年修真功法,以“炼形生精,还精补脑”为宗旨,以清静无为、道法自然为原则,在练功过程中强调松、静、圆、柔等特点,是一种动静双修、精、气、神、形并练的全身性柔韧型动功。

回春功的修习强调乐字当头、妙炼“下丹”,着重调理和改善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特别是下焦生殖性腺系统。

该功法能够有效地健运全身十四经络,通利关节筋脉,特别是全方位的运动脊柱,起到对人体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全面地濡养调整作用,因而对于久服药物不愈的慢性病、虚弱病症有着显著的疗效。

长期习练此功还有健身美容,延缓衰老,返老还壮之功效,并能够改善和提高性功能。

中医气功学第八节放松功
放松功是静功的一种,是通过有意识地放松,把身心调整到自然、
轻松、舒适的状态,解除紧张,消除身体和大脑的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同时能使意念逐渐集中,排除杂念,安定心神,疏通经络,协调脏腑,有助于增强体质,防治疾病。

放松功是近代人在继承古人静坐意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功法,侧重精神内守,意导气行,与慢细匀长的呼吸配合。

古代虽无其名,但有类似的修炼内容,如《苏沈良方》中的“静守”、“静坐”,近代丁福保介绍的“松弛法”,美国的“渐进性放松疗法”、日本的“松弛反应”、前苏联的“自我暗示、放松训练法”都与放松功相似。

该功法安全有效,不受环境条件限制,易学、易练、易见效益,站、坐、卧、行均可;既适合健康人练习,是练功入静的基础,又适合患者康复练习;能促进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是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首选功法之一。

中医气功学第九节内养功
内养功是以吐纳为主的气功功法。

于明末清初时流传于民间,新中国成立后经挖掘、整理并推广应用。

数十年来经临床实践证明,内养功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其它多种慢性疾病疗效显著,是一种简便高效的优秀医疗气功功法。

在数十年的应用实践中,该功法的治疗范围不断扩大,功法本身也得到不断充实和发展。

如今内养功分为静功和动功两种练习形式,要求“形气神合”贯穿于整个功法始终,而在不同的层次又各有侧重。

停闭呼吸(亦称为“不平衡式呼吸法”)和意念的配合是内养功的锻炼重点。

在具体操作上强调呼吸停顿、默念字句、舌体起落、气沉丹田,具有使大脑静、脏腑动的锻炼特点。

通过特定的姿势、呼吸和意念的锻炼,实现形体放松、呼吸调和、心神恬静,从而起到静心守神、培补元气、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和协调脏腑功能的作用。

这里主要介绍初级静功中的五种松静法和中极静功中的三种停闭呼吸法。

中医气功学第十节强壮功
强壮功是根据古代释、儒、道、俗各家的练功方法进行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综合而成,也是传统内丹术的筑基功法。

该功法具有养气壮力,培肾固本,健体强身的作用。

以治疗神经系统的疾病为主,对于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开发智能也具有良好的效果。

中医气功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