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课时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教一班王会燕11003110091 【教材分析】
本框的课标基本要求是: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这就要求充分呈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来把握和领会世界的联系性,如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就是要求同学们理解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学情分析】
本框所讲述的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联系的观点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高二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阶段的学生普遍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阶段,缺乏理
性的思考。因而我们要注意从现象入手,逐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
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分析: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
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教学重点】
联系的三个特征以及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难点】
联系的客观性与多样性。
【教学流程】
步骤一:运用小故事,导入新课。
1979年12月科学家洛伦兹在华盛顿美国科学家促进会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煽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得“蝴蝶效应”。
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板书)
师:我们要了解世界、感悟生活,就必须要有一双“慧眼”,借助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把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这就是我们在第三单元所要学习的内容。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和“蝴蝶效应”原理有关的小动画。
(播放视频)
学生思考探讨动画的意义何在,引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观点。
结合课本上太阳风暴的相关材料,进行课堂探究。引导学生列举一两个实际生活中事物互相联系的事例。
(提示:我们的身体健康心情好坏与学习之间的联系等。)学生回答。
步骤二:师生共同探讨,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及其含义。
一、联系的普遍性(板书)
1、联系的含义(板书)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
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采取结构图
的方式展示)
2.联系是普遍的(板书)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联系
(2)事物内部各部分和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此处采取相关图片解说的方式来加深理解)
师:既然联系具有普遍性,那么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吗?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二、(课件展示)人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那么游泳健将的儿子会……”会游泳吗?
从前有个善于游泳的越国人,生了个儿子刚满月。他的母亲就要把儿子丢到水里去。有个人奇怪地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母亲回答:“他的父亲是个游泳高手,他必定也是个会游泳的人。”结果可想而知。
思考:
(1)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他们之间是种什么联系?游泳健将与他儿子会不会游泳之间也有这种联系吗?
(2)游泳健将的儿子要怎么样才能成为游泳健将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龙生龙,凤生凤”是显示生物遗传的必然联系,而“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显示动物的本能行为的遗传性,而游泳健将他不是生来就会游泳的,他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实现的,所以不可能出现他的儿子也善游泳的情况。他儿子要成为游泳高手,也必须通过自己后天的努力。因此,对于整个世界而言,联系是普遍性,但对于具体的两个事物而言,联系是却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补充知识)
三、知识小结1:
步骤三:深入剖析,突破难点,解决联系的客观性问题。
一、利用“喜鹊叫喜”、“乌鸦叫丧”等事例引入。学生讨论如何看待这些现象。顺利过渡到不能主观臆
造不存在的联系。
课堂探究: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影响和改变生态平衡,但人又不能破坏生态平衡,这是为什么?
探究提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同时,人又必须尊重生态平衡的规律。这个规律性在我们今天的课题上又称为联系的客观性。
二、联系的客观性(板书)
1、联系的客观性的含义(板书)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师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那些事例可以证明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呢?
学生回答(略)
2、分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板书)
请看书后判断下列选项:
①围魏救赵②南水北调③花开花落,潮起潮伏④宇宙星辰运转⑤严师出高徒⑥苏嘉杭高速公路⑦沧海桑田的变迁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自在事物的联系:③④⑦⑧
人为事物的联系:①②⑤⑥
思考:它们为什么都是客观的?
答:自在事物中的种种联系在人类以前就存在了,它们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尽管它们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师过渡:既然事物的联系是客观,是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对于我们而言有什么方法论要求呢?
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1):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反对主观臆造的联系或无视客观联系。
判断: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2):
联系具有客观性,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结合生活中相关事迹,进行图片解说)
三、知识小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