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压强听评课

液体的压强听评课
液体的压强听评课

液体的压强听评课

一、教学思想上:

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理念。课堂活动中,小组交流合作,自我的展示提升,规律和方法的归纳总结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享受着成功的喜悦。而教师教学活动只是高效的组织、正确激励的评价、适时的点拨和拓展。

二、教学方法上:

能充分利用演示实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教师能自制教具,尤其是用很大的实验器材来做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形象直观,方便操作。整堂课采用了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使用熟练,效果好。

三、教学效果上:

教师知识点讲解仔细,能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

主要的优点:

1、教学设计的主线清楚,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流畅。教学以学生探究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语言亲切,有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学板书清晰,概括要点。

2、能根据实验活动卡合理对教材内容再处理,学生活动单(学案)以填空形式设计,观察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说明了什么?有提示,起到牵引作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3、实验器材就地取材,如矿泉水瓶、PVC管等,来源于生活,简易方便,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4、教学手段丰富,做到“看、做、想、讲”的有机统一,“做一做实验,看一看现象,画一画形状,想一想原因,讲一讲结论”,全方位调动学生感官,有效激发思维。

5、引入时用固体压橡皮膜和水对橡皮膜的压强不同对比,上节课刚学完固体的压强,用旧知过渡新知;科学探究中取相同质量的水,淹没相同的深度,换用不同的液体等措施,关注基本实验、计算技能的培养、控制变量法的严格应用。

教学建议:

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学生完成导学案时间太短,交流不够充分,没有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另外,在时间的分配分配上更合理一些,使这节课更加完整。

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例题及练习题

液体压强例题 例1 如图8-2-5,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容器底部A 、B 、C 三点压强PA 、PB 、PC 的大小关系是 pC >pB >pA 。 例2 如图8-2-6所示,两瓶完全相同的啤酒,分别正立和倒立在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的大小关系为F1 = F2,p1 < p2。啤酒对底和盖的压强p1′ < p2′。 例3 如图8-2-7内盛等质量液体的三个容器A 、B 、C ,已知底面积SA <SB <SC ,A 和B 中盛水,C 中盛煤油,B 和C 中液面相平,则这三个容器底部所受压强pA 、pB 、pC 的大小关系是( ) A .pA=pB=pC B .pA=pB >pC C .pA >pB >pC D .pA >pB=pC 例4 如图8-2-8所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等质量的水和酒精,在两杯中,距底同一高度分别有A 点、B 点,则A 、B 两点的压强关系是( )。 A .pA=p B B .pA >pB C .pA <pB D .无法确定 例5.有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试管A 和B ,A 管内装水,B 管内装酒精,两管内液体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8-2-12所示,若A 管底部所受水的压强为p1,B 管底部所受酒精的压强为p2,则( ) A .p1=p2 B .p1<p2 C .p1>p2 D .无法判断 例6.如图8-2-13所示,柱形杯内有一块冰,冰对杯底的压强为p 冰,冰溶化成水后对杯底的压强为p 水,两压强比较(不计蒸发),则( ) A .p 水>p 冰 B .p 水<p 冰 C .p 水=p 冰 D .无法比较 例7.一只可口可乐瓶,其侧壁有a 、b 两个小孔并用塞子塞住,瓶内盛有一定质量的酒精,如图8-2-14所示,把可口可乐瓶放入水中,使瓶内、外液面相平,拨出a 、b 两个小孔上的塞子,则( ) A .a 、b 两个小孔均有水流入 B .a 、b 两个小孔均有酒精流出 C .酒精从a 流出,水从b 流入 D .水从a 流入,酒精从b 流出 例8 如图,放在水平桌面的某容器内装有500mL 的水,容器质量忽略不计,水面高h1为8cm ,容器高h2为10cm ,容器底面积为50cm2。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g 取10N/kg ) 解:由p=ρ水gh 可知,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为 p 水= ρ水gh 1=1.0×103kg/m 3×10N/kg × 0.08m=8×102Pa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 水=p 水S=8×102Pa ×50×10-4m 2=4N. 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p 容=F/S=G 水/S=103Pa 例8如图所示的容器,高h=20cm ,底面积S=1.0-2m2, 容积V=4.0×10-3m3,当此容器盛满水时,问:(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多少?(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多少?(3)水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解:(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 p=ρgh=1.0×103kg/m 3×9.8N/kg ×0.2m=1960Pa (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pS=1960Pa ×1.0×10-2m2=19.6N (3)水的重力G=mg=ρgV=1.0×103kg/m 3×9.8N/kg ×4×10-3m 3=39.2N 例9:内外压强相等题型:(利用P 内=P 外展开来解题) 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下端用塑料片挡住,插入水深20cm 的地方,如图8-2-17所示,现向玻璃管内注入某种液体,当注入的高度为25cm 时,塑料片刚好脱落,求所注入的液体的密度? 例10.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水,有关尺寸如图所示,求A 点处水的压强是多大? 例11:一艘轮船,船底离水面5米,由于风浪大,不小心碰了一个面积为0.05m 2 的洞,现在要想用一块铁板把这洞堵上,问需要多大的压力?

《压强》评课稿资料

《压强》评课稿

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压强》评课稿 在听了李老师《压强》一课后,笔者进行了以下分析。 1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进入新课时,怎样把一个切萝卜的秘诀转化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呢?李老师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共同点得出了压力的概念,并强调了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为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

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的同学就设计了利用同一块橡皮泥,比较拉力不同的时候绳对橡皮泥拉痕深浅不同的实验,非常不错。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4)规范化。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 3 改进意见

2019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评课稿(完整版)

第五单元 15.搭船的鸟评课稿 《搭船的鸟》是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课。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拓展阅读,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美读感悟之后,为每位学生发了一份材料“啄木鸟”作为拓展阅读的材料,并且在学生充分的读之后,又提出了相应的问题,锻炼的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热中的和谐。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热的爱。 听了温飘飘老师的这节课,我觉得有很多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 一、加强识字教学低年级语文课离不开识字教学,在本节课中识字也作为了教学重点的一部分。温老师出示生字,范写,学生认读并模写的方法进行了教学。(建议:对于个别字,教师是否通过组词.说一句话的形式随词识字、语境中识字,这样即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又有助于学生识记并理解生字。)本课教学中学生专心投入,效果也较好。 二.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学习主人。顺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以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班级交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中屏弃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牵引学生的手让学生们读、说、想、……让学生亲身经历,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的过程。体会翠鸟的美丽,神奇,体会人与动物间关系。展现一堂充满活

力的语文课。 三、顺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及时巩固学生的学习质量。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拟定了每位学生一份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动脑动笔的机会,提高了学习效率。 16.金色的草地评课稿 今天听了《金色的草地》一课,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处理得好:一.精心设计导语,桥妙导入。老师刚开课,就检查学生对文中三个容易写错的生字词的书写情况,发现学生写得漂亮,并奖励神秘的礼物——蒲公英,让他们尽情吹蒲公英感受快乐。接着很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学习:文中写的兄弟俩玩蒲公英也很快乐,让我们学习这一课和他们俩分享快乐。这样设计非常巧妙,既能进行识字教学,又很自然地过渡本课教学内容;既能让学生亲自感受到蒲公英的有趣,产生喜欢之情,又能点燃学文的欲望。 二.以读为经,以读代讲。课堂里书声琅琅。比如,在精读文中第二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找文中写兄弟俩玩蒲公英快乐的语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形式多样化,如“指名读,男女比赛读,分角色读”,通过朗读,感悟到兄弟俩的活泼,淘气,蒲公英的有趣。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教师也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来品味,理解蒲公英变色的原因。 三.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由交流,课堂简直成为学生的快乐驿站。教师让学生无拘无束的交谈自己的见解。这是给学生很好的语言实践机会,训练学生理解,概括,表达能力。 但是,这节课也给我留下一些遗憾,也给了我对有效教学的思考有了很多启发。 一.有效教学需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金色的草地》写俩件事,其中一件事是:吹蒲公英玩。在讲授课文时,老师只让学生读,要读出有趣的感觉,但再这样读,学生似乎没很好体会到“有趣”。我发现,其实课文中就画了这件事,老师如果让学生看插图尽情想象,兄弟俩在草地上如何吹蒲公英玩耍的情景,再让学生表演。这样,学生就如临其境,更亲自体验到快乐。 二.有效教学需要老师点拨。看得出来,老师非常注重以生为本,在课堂上让学生读,自己说。学生读得不够好,说得不够通顺,简练,教师没有相机引导点拨 三.有效教学需要合作。新课标中,明文提倡合作学习。我认为采用“合作探究”形式,还是不能忽略。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评课稿 听了李老师老师执教的《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这节课,我感到受益匪浅,课堂上可圈可点之处很多,上得非常成功,从中看

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计算

八年级物理周清卷(7)姓名: 1.“海宝”是2010年世博会的吉祥物,其形象如图1所示。在点缀上海街头的各种“海宝”中,有一座“海宝”(材质均匀、实心)的质量为3.0×103千克,密度为1.5×103千克/米3,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米2,(g取10N/kg.)求其 ①体积V。②重力大小G。③对地面的压强p 2、一头大象的质量为6.3×103㎏的大象,每支脚掌的着地面积为600 c㎡,(g取10N/kg.)问: (1)大象受到的重力为多少牛? (2)当大象四只脚着地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Pa? (3)当大象抬起一支脚,三只脚着地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Pa? 3、小华在滑冰场上快速滑行,在10s内滑行80m ,她和冰刀的总质量为40kg,已知每只冰刀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为15cm2。(g取10N/kg.)问: (1)小华受到的重力是多大? (2)小华滑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3)小华在单脚滑行时对冰面的压强是多大?当小华双脚站立时,她对冰 面的压强怎样变化,简要说明理由。 4、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石柱,高为0.4m,横截面积为0.15m2,质量为150kg,g取10N/kg.求:(1)石柱的重力;(2)石柱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5、一个密度为0.5×103kg/m3、边长为0.2m的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1)该物体的质量是多少kg,(2)它对地面的压力大小是多少N,(3)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Pa。(取g=10N/kg) 6、质量为1.6 t的大象,平均每一只脚的触地面积约为400㎝2。一个女士的质最为52㎏,每只高跟鞋的触地面积约为13cm2。g取10N/㎏,当大象和该女士都静静地站立在同样松软的泥地上时,问: (1)大象与人的重力分别是多少? (2)试通过计算比较,大象与人谁会在泥地上陷得更深? 7、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艺术的结晶。飞奔的骏马之所以能用一只蹄稳稳地踏在飞燕上,是因为马的位置的竖直线能通过飞燕。有一“马踏飞燕”工艺品采用密度为 8.0×103kg/m3的合金材料制造,总 体积为1dm3,飞燕与水平桌面的接触面积为20cm2,则(1)该工艺品的 质量为多少?(2)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多少? 8、为纪念郑和七下西洋将华夏文明传扬于世,闽江口屹立起国内最大最高的一尊石雕像,石雕像和基座的总质量为7×105kg,基座底部呈正方形,面积约为50m2,则石雕像和基座总重力是多少?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g取10N/kg)

(完整版)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

1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进入新课时,怎样把一个切萝卜的秘诀转化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呢?李老师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共同点得出了压力的概念,并强调了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为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的同学就设计了利用同一块橡皮泥,比较拉力不同的时候绳对橡皮泥拉痕深浅不同的实验,非常不错。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4)规范化。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 3 改进意见 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我谈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进建议。 (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在日常的生活中,关于压强的例子随处可见,我建议可以用细线和细绳来比较切割肥皂的难易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所以在教学中要予以强调。如:压力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垂直和表面。在压强中,对压强表达式中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应该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巩固和理解。

听课记录文本

1.<金色的草地》 授课流程:一、导入 1. 齐读课题 2. 提出问题:(1)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2)草地上有些什么花儿呢?(3)这些花儿是什么颜色的呢? 3.听动画视频读课文。 4.回答问题。(1)金色的草地和什么有关?——蒲公英 (2)蒲公英的花朵是什么颜色的?——开的时候是金色的,合拢的时候草地就是绿色的了。 5.通过读这篇文章,你还知道了什么?板书:玩耍变色快乐二、品读课文 1. 金色的草地长在哪儿?——乡下的窗前 2. 通过那些词语知道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一大片、密密麻麻(师:抓词理解句子是 学习语文非常好的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指读、齐读) 4. 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分组演一演课文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5. 指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草地变色的原因是什么?生:草地早上绿色,中午金色,晚上绿色。师:从课文那句话看出来的? 生读,师相机指导: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回答问题要从书中来,有理有据。师:为什么草地一天会变三种颜色?生答,指读课文中的容。 6. 师出示草地变色的原因,结合动作理解,并边演变读(指读、分男女生读,齐读)。 7. 看动画,感受草地是怎样变色的。引导学生说出:这是一片______的草地。(板书:神 奇) 8. 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那么,这个小作者是怎么观察到这个草地的 秘密的呢?——仔细观察9.填空练习: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可以()早上,_________。中午,_________。晚上,_________。10.生齐读最后一段。11.句子训练: 请你用“……最……,一起……,一起……”说几句话。三、巩固记忆词语,区别字形,分辨多音字。 听课评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引导孩子用声音来传达感情,感受文章的那份乐趣,指导个性化朗读。真正让一个有童趣的故事让学体验到快乐的童年。 2、爬天都峰

九年级物理第一轮复习压强和液体压强提高训练及答案

九年级物理尖子生专训题(固体液体压强) 一、选择题 1、下列数剧中与实际相符的是 A.中学生脚的长度为50cm B.中学生的体重为50N C.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kg/m3 D.人在正常呼吸时肺内的气压约为108pa 2、如图1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2。() A. 如甲、乙密度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 B. 如甲、乙密度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 C. 如甲、乙质星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 D. 如甲、乙质量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 3、图2是小聪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圆体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得出的图像,用上述两种物质分别做成a、b两个实心正方体,b的边长是a的2倍,把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a,b 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pa:pb=1:8 B.pa:pb =1:4 C.pa:pb=l:2 D.pa:pb =1:l 4、A、B两个磁环先后套在光滑的木支架上,并使两磁环相对面 的极性相同,此时可以看到上方的磁环A“悬浮”在空中,如图3 所示:设两磁环受到的重力相等且都为G,则磁环B对木支架底座的压力F和重力G的大小关系为: A . B . C . D . 5、把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把甲放在乙的上面,则乙对桌面的压强为: A. ; B. ; C. ; D. . 6、如图4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置于水平桌面,用密度不同的两种液体A、B装满(ρA<ρB)。甲杯中两种液体的质量各占一半,乙杯中两种液体的体积各占一半。两烧杯对水平桌面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不能确定 7、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压力 ,则它们的密度和的大小关系是() A 、 B 、 C 、D、无法确定 8、如图5所示,容器重为G1,放在水平面上,容器内盛有重为G2的液体, 若用N1表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力,N2表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则N1和 N2应满足( ) (A) N1=G1+G2,N2=G2。(B)N1>G1+G2,N2>G2。 (C)N1G2。 二、填空题 9、如图6所示,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 在此过程中,A对桌面的压力将____________,A对桌面的 压强将__ (填“变大”、“不变”或“变 小”) 10、据报道2010 年4 月20 日发生在墨西哥 湾的原油泄漏事件,是由于“深水地平线”钻探平台发生爆炸使油井破损所致。初步估测原油泄漏口位于海面以下1500 m 深处,海水对泄漏口的压强约为 Pa,地下原油在泄漏口向外的压强应(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海水向 里的压强(ρ海水=1. 03×103 kg/m3)。 11、如图7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面上,h甲>h乙,它们 对水平面的压强相同。如果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切去厚度为 h(0<h<h乙)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剩余部分上,若这时它们对 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p甲p乙(选填“>”、“=” 或“<”)。 12、如图8所示,在W形玻璃管中,从两边装入不同的液体,ABC是水, EFG是油,CDE是密闭的空气,已知

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

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压强》评课稿 在听了李老师《压强》一课后,笔者进行了以下分析。 1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进入新课时,怎样把一个切萝卜的秘诀转化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呢?李老师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共同点得出了压力的概念,并强调了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为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的同学就设计了利用同一块橡皮泥,比较拉力不同的时候绳对橡皮泥拉痕深浅不同的实验,非常不错。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4)规范化。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 3 改进意见 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我谈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进建议。 (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在日常的生活中,关于压强的例子随处可见,我建议可以用细线和细绳来比较切割肥皂的难易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所以在教学中要予以强调。如:压力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

液体的压强评课稿

《液体的压强》评课稿 今天有幸听了高楼镇中施林飞老师上的这一节课是一节有创意、较为生动的教学演示课,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方法得当,体现了今天教研活动的主题: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设计巧妙、直观、生动,整个实验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生动、深刻,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一、教学过程亮点: (1)引课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自己改良的裂桶实验装置:让学生将连着橡皮管的塑料瓶举高,让其中的谁不断流入连接的橡皮管中,橡 皮管下面连接一个塑料袋,当瓶子被举到一定高度以后,学生能看到塑 料袋发生了炸裂,设疑质疑,打开学生想象,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 本节课的兴趣。 (2)体现了科学是实验科学的特点:本节课实验贯穿整个教学始终,教师在设计实验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设计合理,在课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演示实验的器材都是经过施老师自己改进过的,实验现象和可见度更加 明显,更容易使学生感到实验的可信度;把课本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 分组实验进行探究,让全体学生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 析解疑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本节课设计的拓展 实验:利用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突破了本节的难点,设计巧妙。(3)在知识的传播上注意方法:观察实验是科学基本教学方法,猜想和控制变量法是科学中重要的方法。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中充 分渗透了这些方法 (4)贴近生活,体现了科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能通过模范,自己设计出整个探究步骤,并进行实验。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改进意见: (1)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本节在液体压强概念的引入为难点之一,可以从固体压强进行一个迁移,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2)本节课没有讨论和合作交流过程,使学生缺乏这种能力的锻炼。 (3)反馈不足:学生提出其他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时答题方法不明确,没有进行反馈

《金色的草地》优秀说课稿

《金色的草地》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由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学习主题是“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学生刚升入三年级,已经具备了一些对课文内容初步的感悟能力,遇到疑问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这样的学情和课标对本学段的具体要求,我预设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认读“钓、拢两个生字,识记、会写“耍、装”等12个字。结合语境和生活实际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引人注目、观察”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3、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鉴于以上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另外,小男孩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奥妙,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未见过蒲公英开放,合拢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也难体会到发现的乐趣。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 三、说教法 1、美读感悟法: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反思2篇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反思2篇 反思一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压强》的复习课。《压强》这一章共有压力压强、液体压强和流体压强三部分组成。对于初三第一轮复习的具体情况,这节复习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突出重点知识兼顾全面复习,始终以压强的概念贯穿整节课,以之为主线,把各部分知识紧紧联系在一起,并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开展课堂讨论,强化基本能力的训练,重视课堂反馈,用以来达到提高复习教学的效果。在这节复习课中: 1.成功运用了多媒体,有效的进行了物理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 在这节复习课中,我将平时的powerpoint演示课件改成prontpage的网络课件,让学生以上网的形式在网上自由浏览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由于是复习课,可以放手让学生复习自己薄弱的部分,这样既节约了大量的课堂演示时间,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将整个复习的知识网络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时间充裕的学生还可以点击浏览相关的知识链接,在internet上了解更多的压强知识。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有效利用了物理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 2.设计与生产生活有关的flash动画,让学生从实践中复习巩固本节的重点知识 在复习增大和减小压强方法的过程中,我选用了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例如,锋利的刀口、铁轨铺枕木、骆驼的脚掌比较大等等实例,以flash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讨论其中的道理,

自然而然的知晓了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使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 3.寻求实际与知识点的有效结合 在复习到气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时,我在网上搜寻并截取了一段关于龙卷风的视频,让学生亲眼见识到了龙卷风的威力。让学生很自然的想到这是空气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从而使学生牢固的掌握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链接到飞机的外型与升力的关系。 4.设计有答案提示的反馈练习 在本节课最后,我精心挑选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这些习题都是当学生作出自己的答案之后会给出详细的分析是对还是错,完全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自己把握复习的深度。 在这节复习课中,学生充分体会了物理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实效性,能让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宽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网络教学中考虑到知识应用和链接的问题,却忽视了实验教学,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互相结合,使学生课堂更加有效而丰富多彩。 反思二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反思 讲授了《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在教后我体会很深,现结合这次课程培训,将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在本节课中,体现了新课改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探究-----应用”的物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我比较恰当的把握学生的经历水

2019《金色的草地》评课稿语文

《金色的草地》评课稿 今天听了《金色的草地》一课,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处理得好:一.精心设计导语,桥妙导入。老师刚开课,就检查学生对文中三个容易写错的生字词的书写情况,发现学生写得漂亮,并奖励神秘的礼物——蒲公英,让他们尽情吹蒲公英感受快乐。接着很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学习:文中写的兄弟俩玩蒲公英也很快乐,让我们学习这一课和他们俩分享快乐。这样设计非常巧妙,既能进行识字教学,又很自然地过渡本课教学内容;既能让学生亲自感受到蒲公英的有趣,产生喜欢之情,又能点燃学文的欲望。 二.以读为经,以读代讲。课堂里书声琅琅。比如,在精读文中第二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找文中写兄弟俩玩蒲公英快乐的语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形式多样化,如“指名读,男女比赛读,分角色读”,通过朗读,感悟到兄弟俩的活泼,淘气,蒲公英的有趣。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教师也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来品味,理解蒲公英变色的原因。 三.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由交流,课堂简直成为学生的快乐驿站。教师让学生无拘无束的交谈自己的见解。这是给学生很好的语言实践机会,训练学生理解,概括,表达能力。 但是,这节课也给我留下一些遗憾,也给了我对有效教 学的思考有了很多启发。 一.有效教学需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金色的草地》写俩件事,其中一件事是:吹蒲公英玩。在讲授课文时,老师只让学生读,要读出有趣的感觉,但再这样读,学生似乎没很好体会到“有趣”。我发现,其实课文中就画了这件事,老师如果让学生看插图尽情想象,兄弟俩在草地上如何吹蒲公英玩耍的情景,再让学生表演。这样,学生就如临其境,更亲自体验到快乐。 二.有效教学需要老师点拨。看得出来,老师非常注重以生为本,在课堂上让学生读,自己说。学生读得不够好,说得不够通顺,简练,教师没有相机引导点拨

初中物理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知识点

初中物理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一、知识要点 一、压力与压强的区别和联系见下表: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是: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也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连通器的特点是:当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在同一高度。常见的连通器的实例:涵洞、茶壶、锅炉水位计等。 3、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P=ρgh 其中ρ是液体的密度,g=9.8牛/千克,h是液体的深度。

4、连通器 (1)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2)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这是由于水不流动时,必须使连通器底部的液片左、右两侧受到的压强大小相等。 (3)船闸的工作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三、大气压强: 1、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空气受重力的作用,空气又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位置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相等。 3、首次准确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13×105Pa。 4、标准大气压强:大气压强不但随高度变化,在同一地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通常把1.01325×105 Pa的大气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强,它相当于76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计算过程为p=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标准大气压强的值在一般计算中常取1.01×105 Pa,在粗略计算中还可以取作105Pa。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 气体、液体都具有流动性,因此被称作流体。 2.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二、重点、难点剖析 (一)重力和压力的区别:可以从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大小、方向、作用点等 方面来比较。 (二)注意正确地判断受力面积:压强公式 P=F/S 中的S是受力面积,而不是物 体的表面积,关键看所讨论的压力是靠哪一个面承受,而不一定是受压物体的表面积,代入数据计算时要注意各物理量单位的对应。 (三)知道液体压强的特征: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因此在液体内部就存在着 由于本身重力而引起的压强。通过推理和实验都可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为p=ρgh。

听《金色的草地》的心得

听《金色的草地》的心得 听《金色的草地》的心得内蒙古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第十四小学张红娥本学期,我与新教师李诣结为师徒互助对子,指导她上课,实在觉得自己在语文教学上还处于雾里看花的朦胧摸索状态,只能说是一起探索了。她执教第二课《金色的草地》,重在感受兄弟俩的快乐和草地的迷人,可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她一遍遍地让学生读课文。首先她让学生接读课文,学生就出现了漏字、读断句子的现象。其次,初读完课文之后,她问:“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呀,请你默默读课文。”可孩子不能做到静心读书,有的孩子左顾右盼、有的孩子读一会书就抬头看看老师、有的孩子眼睛盯着课本,半天没有动一下,但是桌子底下的双腿却在不断摇晃…… 评课时,我指出应注重读的指导和要求,注重学生读的习惯培养,读一遍应又一遍的作用,陈欣老师说:“只要读了就有收获!”是呀,自从与语文教学结缘,不管是昔日的教学大纲,还是现在的《课程标准》,都清晰地写着这样一条教学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备课的时候一直在反复抄写这一教学目标,说课的时候也一再地强调:“在执教的时候,我努力做到以读代讲。”语文的学习为什么要总是强调“读”呢? 支玉恒老师说过:“只要去读,所有的语文训练都在其中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渐渐地领悟到,学生拿到一篇文章,

读正确、读流利了,说明里面的字都认识了;能够读准断句,说明能够基本领悟文章的内容了;能够读出情感了,说明就能够领悟到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能够和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了。在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情感的练习中,识字、理解词语、理解句子和段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情感熏陶、美的熏陶、写作的方法等等一切都将得到训练。“以读代讲”、“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原先我知其然,能够遵循去在课堂上落实,现在我知其所以然了,就要更好地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读、再读、再读…… 在引领学生有滋有味地读中,学生读正确了、读流利了,大部分孩子领悟到了文章的情感,也能读出来了。语文的魅力,就是在这有滋有味的读中感受到的;语文的快乐,就是学生从不会读到会读的过程中体会到的;语文的能力,就是在这一遍遍的读中得到训练的。

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讲解 经典压强易错题

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区别 例1. 如图1所示,A 、B 容器中两种液体的深度相同,则水和煤油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____PB ;如图2所示,C 、D 两个铜块的高、 底面积相同,则铜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C_____PD 。 解析:A 、B 都是液体,用P=ρgh 比较,因h 相同,ρ水>ρ煤油 ,故P A >P B 。 C 、 D 都是固体,用P=F/S=G/S ,易得Pc>P D 。 二、在计算压力、压强顺序上不同:计算固体产生的压力、压强,一般是先求压力再 求压强;计算液体产生的压力、压强,一般是先求压强再求压 力。 例2. 如图3所示,一个质量为2kg ,底面积为50cm 2的容器中盛有6N 的水,水深10cm ,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压强和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压强。 解析: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液体压强,先求压强:p 1=ρgh=980Pa ,再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 1=p 1S=4.9N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固体压强,先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 2=G+G 水=25.6N ,再求压强: P 2=F 2/S=5.12×103Pa 。 三、固体压强只能在某一方向上产生;液体由于具有流动性,其产生的压强各个方向都有。 例3. 如图4所示,一个重20N 的正方体边长为20cm ,靠在竖直的墙壁上,则它对水平地面和墙壁产生的压强分别为多少?解析:它对地面的压强为: P=F/s=G/s=500Pa 。因它对墙壁的压力为0,所以对墙壁的压强也为0。 四、在平衡状态下,加在固体上的压力,只能沿力的方向大小 不变地传递(如手压图钉);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如油压千斤顶)。 五、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对支撑面的压力等于物重;容器底部受液体施加的压力等于同底等高这部分液体的重力。 例4. 如图5所示,三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装有相同深度的同种液体,求: (1)三个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压强的关系; (2)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和液体重力的关系。

初中物理压强评课稿

初中《压强》评课稿 在听了张老师《压强》一课后,笔者进行了以下分析。 1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多媒体展示图片的形式创设了阿姆斯特朗登月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从而引导学车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或者压力的受力面积有关。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4)规范化。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 3 改进意见 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我谈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进建议。 (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在日常的生活中,关于压强的例子随处可见,我建议可以用细线和细绳来比较切割肥皂的难易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所以在教学中要予以强调。如:压力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垂直和表面。在压强中,对压强表达式中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应该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巩固和理解。 (3)在探究流程中,李老师是先要同学思考什么影响压力作用的效果呢?在让学生体验铅笔实验,我认为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改为先让学生体验实验,在体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 (4)在学生提出猜想时,老师不应该对猜想带有过多的指向性痕迹,否则探究性实验就可能变成验证性实验。我在上这节课时,就有的同学提出压力作用的效果可能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等可能。在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多种猜想之后,老师在从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因素有关部门因素和无关因素等方面逐步筛选,确定探究的课题。不能因为教师的种种原因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5)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可以充分交流和合作,使一些现象更加的直观和明显。如学生实验中海绵的形变效果不明显,可以选择质地松软的体积更大的海绵块,并且在海绵的侧面画上一些黑白相间小格,通过格子形状变化的情况来显示出压力作用效果的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