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备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备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备课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单元备课

“全等三角形”一章首先让学生认识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给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最后学习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相关证明。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一、课标要求(学习目标)

(1)理解三角形及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证明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了解三角形的重心的概念,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外角的概念,探索并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掌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边、内角、外角、对角线、正多边形),探索并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

二、教材分析

第1节研究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首先结合引言中的实际例子给出三角形的概念,进而研究三角形的分类。对于三角形的边,证明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然后给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概念。结合三角形的中线介绍三角形的重心的概念。最后结合实际例子介绍三角形的稳定性。

第2节研究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对于三角形的内角,证明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然后由这个定理推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最后给出三角形的外角的概念,并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第3节介绍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与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三角形是多边形的一种,因而可以借助三角形给出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如多边形的边、内角、外角、内角和都可由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推广而来。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因而常常将多边形分为若干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性质研究多边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就是利用上述方法得到的。将多边形的有关内容与三角形的有关内容紧接安排,可以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学习。

三、教学注意点

1.把握好教学要求

与三角形有关的一些概念在本章中只要求达到理解的程度就可以了,进一步的要求可通过后续学习达到。如对于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本章中只要知道它的定义,能够从定义得出角相等就可以了,学生在画角平分线时发现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可直接肯定这个结论,在下一章“全等三角形”中再证明这个结论,同样,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的结论也可直接点明。

在本章中,三角形的稳定性是通过实验得出的,待以后学过“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进一步明白其中的道理,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有一定的难度,只要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不要在辅助线上花太多的精力,以免影响对内容本身的理解与掌握,对推理的要求应循序渐进。

2.开展好数学活动

镶嵌作为数学活动的内容安排在本章的最后,学习这个内容要用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通过这个数学活动,学生可以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这个数学活动可以如下展开:

首先引入用地砖铺地,用瓷砖贴墙等问题情境,并把这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一些多边形能否镶嵌成平面图案,并记下实验结果:

(1)用正三角形、正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用正五边形不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2)用正三角形与正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用正三角形与正六边形也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3)用任意三角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用任意四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观察上述实验结果,得出如下结论:如果拼接在同一个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周角),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那么多边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最后,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使所学内容得到巩固与运用。

本章的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根据需要选择有关的结论去证明的能力。

本章的难点:解决推理入门难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3课时

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3课时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2课时

数学活动 1课时

小结 2课时

测试 2课时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三角形(教材分析及教案

第五单元三角形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 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 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 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 在平面图形中 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 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 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及图形的拼组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 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能够辨认和区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集体备课要求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组将以“群策群力一教案”的指导思想为指引,建立“个人粗备、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教案复备”的备课制度。在步调一致、保持共性的基础上,力求各具特色、突现个性。 二、工作重点 认真开展八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在备课中抓住三个结合:与新理念相结合,与集思广益相结合,与课堂高效相结合。开展“一课、一议、一思、一得”的教研活动。组里若有亮点的教学设计将及时发到教学网上供其他教师查阅。 三、备课时间、地点 集体备课时间:每周二第二、三节课和周四 集体备课地点:三楼八年级数学办公室 四、集体备课目标、措施: (一)、目标

1、以学生为本我组将以学生实际为切入点,集体探讨一种学生易接受、易掌握的教学方法,努力使绝大部分同学都理解并掌握,力争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2、以集体为重我组将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并保持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以方法为主备课时主要考虑抓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达到活跃课堂的目的。 (二)措施 1、由面到点:集体备课时,我们将主要讨论下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并选中其中一课时集体备好教案。 2、实现教案的重组:各成员自觉把事先设计的简案纳入到群体中去,每次集体备课时均由组内教师轮流执笔,负责把集思广益后的相关内容整理好后,以便参考、设计,重组教案。 3、结合本班实际修改:各教师根据商定建议,再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力求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 4、及时反馈改进: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为了吸取经验,总结教训,我们要一课一反思,记下课堂发生的事件,每次集体备课时抽一定的时间交流上周教后感。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十一章 数的开方 11.1平方根与立方根(1) 【教学目标】:以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引出平方根的概念,理解平方根的意义,会求某些数的平方根。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难点:平方根的意义 【教具应用】:老师:三角板、小黑板 学生: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cm 2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 问题2、已知圆的面积是16πcm 2,求圆的半径长。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来学习本节内容 二、 自学提纲: 1、 你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吗?这两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2、 看第2页,知道什么是一个数的平方根吗? 3、 25的平方根只有5吗?为什么? 4、 会求110的平方根吗?试一试 5、 -4有平方根吗?为什么? 6、 想一想,你是用什么运算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7、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你能指出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的特征吗? 8、 什么叫开平方? 三、 能力、知识、提高 同学们展示自学结果,老师点拔 ① 情境中的两个问题的实质是已知某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 ② 概括: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 如52=25,(-5)2=25 ∴25的平方根有两个:5和-5 ③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可以利用平方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④ 任何数的平方都不等于-4,所以-4没有平方根。 ⑤ 0的平方等于0。所以0只有一个平方根为0。 ⑥ 概括: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⑦ 求一个数a (a ≥0)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四、 知识应用 1、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 49 ②1.69 ③81 16 ④(-0.2)2 2、 将下列各数开平方 ①1 ②0.09 ③(- 5 3)2 五、 测评 1、 说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81 ②0.25 ③125 4 2、 求未知数x 的值 ①(3x )2=16 ②(2x -1)2=9 六、 小结:

八年级数学单元备课

xx镇中学~~ 学年度下学期 单元教学计划(第一单元) 科目:数学任教班级:备课人:xx 年月日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理解a(a≥0)是一个非负数,(a)2=a(a≥0),2 a=a(a≥0). (3)掌握a·b=ab(a≥0,b≥0),ab=a·b; a b =a b (a≥0,b>0),a b =a b (a≥0,b>0).(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 (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 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 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 教学 方法 1.利用逆向思维帮助学生去解决相关问题。 学法 指导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教学重点 1.二次根式a(a≥0)的内涵.a(a≥0)是一个非负数;(a)2=a(a≥0); 2 a=a(a≥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对a(a≥0)是一个非负数的理解;对等式(a)2=a (a≥0)及2a=a(a≥0)的理解及应用. 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的条件限制. 3.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突破措施 1.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从具体到一般的推理能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培养学生利用二次根式的规定和重要结论进行准确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 第十一章 三角形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边 【出示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3.学会三角形的表示及根据“是否有边相等”对三角形进行的分类. 4.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预习导学】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2—4,完成下列各题. 【自学反馈】 一、三角形 1.定义:由不在__同一条直线上__的三条线段首尾__顺次相接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有关概念 如图,线段AB ,BC ,CA 是三角形的__边__,点A ,B ,C 是三角形的__顶点__,∠A ,∠B ,∠C 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__内角__,简称三角形的角. 3.表示方法:顶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作“__△ABC __”,读作“__三角形ABC __”. 二、三角形的分类 1.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相等__的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有两边__相等__的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__腰__,另一边叫做__底边__,两腰的夹角叫做__顶角__,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__底角__. 3.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不相等__的三角形. 4.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 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合作探究】 活动1 自主学习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1)什么是三角形:

如图,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①边: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三条边. ②角: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③顶点: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3)三角形的表示: 如图,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作“△ABC ”,读作“三角形ABC ”. 【教师点拨】(1)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中“△”代表“三角形”,后边的字母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字母的顺序可以自由安排,即△ABC ,△ACB ,△BAC ,△BCA ,△CAB ,△CBA 为同一个三角形. (2)角的两边为射线,三角形的三条边为线段. (3)由于在三角形内一个角对着一条边,那么这条边就叫这个角的对边,同理,这个角也叫做这个边的对角.如图,∠A 的对边是BC (经常也用a 表示),∠B 的对边是AC (经常也用b 表示),∠C 的对边为AB (经常也用c 表示);AB 的对角为∠C ,AC 的对角为∠B ,BC 的对角为∠A . 活动2 跟踪训练 1.小强用三根木棒组成下列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是( C ) 2.找一找,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并把它们写下来. 解:图中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ABE 、△DEC 、△BEC 、△ABC 、△DBC . 活动3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角分类如下: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纯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类如下: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腰和底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教材分析

《全等三角形》教材分析

合。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得到全等形的定义。然后再把刚才裁下来的三角形叫几位学生改变它的位置(平移、翻折、旋转),经历这些位置变化后的三角形与三角形ABC仍可完全重合,所以很容易得出结论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关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本节课中三角形全等的探索过程,是一个可以很好地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我特别注意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可以充分利用裁下来的三角形位置改变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减缓坡度,循序渐进 从直接感知全等三角形,到通过动手实践到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产生丰富的感性认识,再结合精确的数学术语加深印象,接着演示一个三角形经平移,翻折,旋转后构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体会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并经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最后用几何画板再现图形形成的过程,并使学生了解利用两个全等三角形学具还可以形成一些其他的图形:。 突破难点,明确要求 本章的难点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利用几何画板展示几组图形,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并体会寻找对应元素的方法在全等三角形中: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一般图形寻找对应元素的方法: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此难点的突破,力求发挥自主学习的优越性,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在生生互动氛围中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 注重分析思路,渗透数学思想,培养思维能力 本节课教材通过一个思考活动:使学生体会将一个三角形进行平移,翻折,旋转等变换后形成的新图形与原图形是全等形. 其数学本质是通过全等变换,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注意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方法,将此内容进行了加深和拓展,设计了实践活动:学生利用两个全等三角形学具进行平移,翻折,旋转等变换探究图形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用运动的观点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 通过图形变换的动态过程,有利于学生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进而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 评价建议

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备课

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备课 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分析;1 三角形的特性;情境图;教材提供了一幅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直观图,目的是;“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兴趣;(2)例1,有关三角形定义的教学;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在已学的垂直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了三角形的底和高;最后,教材说明为了便于表述,如何用字母表 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分析 1 三角形的特性。 情境图。教材提供了一幅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直观图,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并说一说 “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兴趣,而且引起学生对三角形及其在生活的作用的思考。 (2)例1,有关三角形定义的教学。 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 在已学的垂直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了三角形的底和高。 最后,教材说明为了便于表述,如何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3)例2,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让学生对三角形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4)例3,三角形边的关系──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思考。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规律。 2 例4,三角形的分类。 (1)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按角分,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第二层次,按边分,认识特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用集合图直观地表示出,三角形整个集合与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之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三角形按边分类,教材不强调分成了几类,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 3 例5,三角形的内角和。 (1)先通过让学生度量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并分别计算出它们的和,使学生初步感知到它们的内角和是180°。在此基础上,教材再提出用实验的方法加以验证。 (2)实验的方法是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引导学生拼成一个平角来加以验证,并概括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做一做”应用这一结论解决问题。 4 图形的拼组。 (1)例6,用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拼四边形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三角形与四边形的关系。

八年级数学教案备课笔记2篇

八年级数学教案备课笔记2篇 一份优秀的数学备课笔记适应了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以下是本人要与大家分享的:八年级数学教案备课笔记,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数学教案备课笔记一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本学期,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承推进我校“合作探究.自主--创新”课堂教 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索的问题。本学期初我认真学习了课程标准,明白不要教死知识给学生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在课堂 中采用多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二、课堂教学,我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我认为数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平时我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认真撰写教案积极利用各种教

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出色的案例。本学期收获颇多,我的教案(海伦。凯勒)在本学期市优秀教案评选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一等奖。课后认真总结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于渗透。我的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预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周长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聪明、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灵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意,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平时我注意自学,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我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把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把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

八年级数学上册《里程碑上的数》教案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编制:赵凤雪审核| 一、旧知回顾 填空: (1)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是a,十位数字是b,则这个两位数用代数式表示为;若交换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用代数式表示为.(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为x,十位上的数为y,如果在它们之间添上一个0,就得到一个三位数,这个三位数用代数式可以表示为. (3)有两个两位数a和b,如果将a放在b的左边,就得到一个四位数,那么这个四位数用代数式表示为;如果将a放在b的右边,将得到一个新的四位数,那么这个四位数用代数式可表示为. 二、教学目标 1、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趣场景中的数字问题和行程问题,归纳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2、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把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的策略,体验成功感,同时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勇气,树立自信心,并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重点 1.初步体会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2.学会用图表分析较复杂的数量关系问题。 4、难点 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数学模型;会用图表分析数量关系。 三、新知探究内容:小明爸爸骑着摩托车带着小明在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图是小明每隔1小时看到的里程情况.你能确定小明在12:00时看到的里程碑上的数吗?

例1 两个两位数的和是68,在较大的两位数的右边接着写较小的两位数,得到一个四位数;在较大的两位数的左边写上较小的两位数,也得到一个四位数.已知前一个四位数比后一个四位数大2178,求这两个两位数 如果设小明在12:00时看到的数的十位数字是x ,个位数字是 ,那么 (1)12:00时小明看到的数可表示为 ,根据两个数字和是7, 可列出方程 ; (2)13:00时小明看到的数可表示为 ,12:00~13:00间摩 托车行驶的路程是 ; (3)14:00时小明看到的数可表示为 ,13:00~14:00间摩 托车行驶的路程是 ; (4)12:00~13:00与13:00~14:00两段时间内摩托车的行驶路程有什么关系? 你能列出相应的方程吗?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人教版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松江区民乐学校征丽 一、内容和内容辨析: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初中平面几何学习中的基础和核心内容,是今后研究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方法,是今后研究几何图形不可或缺的工具与方法,因此,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非常重要。本单元共安排了六课时,其中三课时讲述四种判定方法,另三课时讲述如何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正确选择适当的判定方法说明全等,甚至以此达到证明边或角的相等。 本节课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第四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中的第一课时。在学习这节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利用三角形的三元素画三角形(即两角及其夹边、两边及其夹角、三边、两角及其对边)。借此,学生已知道如何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事实上,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则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的,所以,通过四种画已知三角形的全等三角形的过程,可以总结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四种判定方法。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一是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四种判定方法;二是重点学习“边角边”的判定方法,掌握这一判定方法说明全等的规范书写格式,并由简至难,了解这种判定方法的应用。 二、目标及目标解析 教学目标: 、了解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四种方法。 、熟练掌握边角边判定方法,熟悉有关基本图形,初步掌握这一判定方法的应用。 、掌握边角边判定方法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规范书写格式,体会说理表达的严密性。 目标解析: 通过操作、看书和阅读,将全等概念与画三角形概念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得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四种判定方法。了解四种判定方法自身的特征和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 对于“边角边”判定方法的学习,学生需要知道“边”、“角”、“边”是如何先后确定三角形三个顶点的相对位置的,进而掌握这种判定方法的应用——证明三角形全等。要求学生,其一,会规范书写这一判定方法说明全等,要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密的表达能力;其二,在基本图形中找到需要的条件,初步掌握这一判定方法的应用,这也是我们学习判定方法的目的,为今后解决更复杂的几何问题打好基础。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弋江中心初中

备课组活动记录 基本信息 全等三角形的识别——SSS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全等三角形的“S.S.S.”识别法. 本课时内容是上一节内容指导下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一个开端,它揭开了本章核心内容“三角形全等的识别”的篇章。作为识别三角形全等的一个重要方法,它自然是全等三角形识别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同时,课堂上“操作——发现——归纳”的方法,也是探索其它识别方法和进行科学实验的基石,对后续学习有着指导作用。又本节课作为几何证明的开始,还承担着规范学生几何说理的重任,自然不能简单“走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1:边边边公理,能使用该识别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与交流的习惯,感受数学的知识性、

趣味性、严谨性; 教学重点:掌握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1:边边边公理 教学难点:获得“边边边”识别方法的过程及其简单应用 突破方法:通过主动动手操作探究,分析,归纳获得数学结论, 注重基础性、过程性;通过一些问题的解决,感受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时广泛的应用。 教学设想: 以上节课的讨论结果为知识准备,提出问题。在SSS识别方法的探索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并总结自己的发现,体会识别方法的正确性,组织学生进行思考与交流,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他们思维走向及问题分析的方法,规范学生书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上拟安排一课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小制作:用长分别为4cm,3cm,4.8cm的三条线段为边制作一个三角形,并验证这些三角形的全等; ☆思考与解释全等的原因; ☆概括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1(S.S.S公理); ☆尝试解决课后习题 ☆小试牛刀:解决两个简单问题,规范书写方式,并作练习 ☆继续探索全等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数学、生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小结回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 四张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 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范.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2△ABC和△DBC全等,点A和点D,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BC. 【问题提出】课本图11.1─1中,△ABC≌△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学生活动】经过观察得到下面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4练习. 【探研时空】 1.如图1所示,△ACF≌△DBE,∠E=∠F,若AD=20cm,BC=8cm,你能求出线段AB的长吗?与同伴交流.(AB=6) 2.如图2所示,△ABC≌△AEC,∠B=30°,∠ACB=85°,求出△AEC各内角的度数.?(∠AEC=30°,∠EAC=65°,∠ECA=85°) 三、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 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4习题11.1第1,2,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左边板书本节课概念,中间部分板书“思考”中的问题,右边部分板书学生的练习. 疑难解析 由于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不同,在找对应边、对应角时,可以针对两个三角形不同的位置关系,寻找对应边、角的规律:(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

八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课教案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 单元复习课 一、基础训练 1.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画出唯一的△ABC 的是( ) A .A B =3,B C =4 B .AB =4,BC =3,△A =30° C .△A =60°,△B =45°,AB =4 D .△C =60°,AB =6 2.(2020春?武侯区期末)如图,AB 平分△DAC ,增加下列一个条件,不能判定△ABC△△ABD 的是( ) A .AC =AD B .B C =B D C .△CBA =△DBA D .△C =△D 第2题图 3.(2020?黑龙江)如图,Rt△ABC 和Rt△EDF 中,△B =△D ,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你添加一个条件 ,使Rt△ABC 和Rt△EDF 全等.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如图,△A =90°,AB =BD ,过点D 作DE△BC 交AC 于点E ,量得AE =10 cm ,则DE 的长为________. 5.如图,已知AB△BD 于点B ,ED△BD 于点D ,AE 交BD 于点C ,且BC =DC. 求证:AB =ED. 第5题图 二、课堂探究 例1 直线l 1△l 2△l 3,且l 1与l 2的距离为1,l 2与l 3的距离为3.把一块含有45°角的直 角三角板如图放置,顶 点A ,B ,C 恰好分别落在三条直线上,则△ABC 的面积为( ) A .254 B .252 C .12 D .25

例2(2020春?南岗区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D为△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DF△AC于点F,若△ABC的面积为21cm2,AB=8cm,AC=6cm,则DE的长为cm. 例3 如图,AC△CF于点C,DF△CF于点F,AB与DE交于点O,且EC=BF,AB=DE,求证:AE=BD. 例4 如图,已知△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D,AE,并延长AE交BD于点F.请判断AE与BD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直角三角形单元备课

解直角三角形单元备课 内容: 1.第一部分包括第1、2、3节要学习正弦、余弦、正切等锐角三角比的概念 2.第二部分包括第4、5节,主要研究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和解直角三角形目标: 1.课程目标 (1)了解锐角三角比的概念,能够正确应用sinA,cosA,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记忆300 ,450 ,600的正弦、余弦、正切的比值,并会由一个特殊角的三角比值说出这个角。 (2)会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比求它的三角比;由已知的三角比求它的对应锐角。 (3)能用锐角三角比解直角三角形,能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5)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数与形之间的联系,体验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2.单元目标 (1)了解锐角三角比的概念,能够正确应用sinA,cosA,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记忆300 ,450 ,600的正弦、余弦、正切的比值,并会由一个特殊角的三角比值说出这个角。 (2)会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比求它的三角比;由已知的三角比求它的对应锐角。 (3)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边的关系、角与角的关系和边角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以及锐角三角比解直角三角形,能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学会将某些实际问题通过数学建模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5)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数与形之间的联系,体验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6)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讨论、交流来提高学生判断、分析的能力,培养好奇心、求知欲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3.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理解锐角三角比的概念,记住三角比的符号,会进行锐角三角比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 的转化; 2、会求直角三角形中指定锐角的三角比 第二课时 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比的过程,知道求出这些特殊角的三角比的值的方

初二数学备课组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初二数学备课组第一学期工作计划初二数学备课组第一学期工作计划(精选3篇) 时间过得飞快,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工作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二数学备课组第一学期工作计划(精选3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二数学备课组第一学期工作计划1切实组织好常规教研,讲究实效,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的教研活动,坚持每周一次校内教研活动,提倡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师们的群体智慧,使老师的聪明才智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一、指导思想 集体备课要求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组将以“群策群力一教案”的指导思想为指引,建立“个人粗备、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教案复备”的备课制度。在步调一致、保持共性的基础上,力求各具特色、突现个性。

二、工作重点 认真开展八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在备课中抓住三个结合:与新理念相结合,与集思广益相结合,与课堂高效相结合。开展“一课、一议、一思、一得”的教研活动。 三、备课时间、地点 集体备课时间:每周二第二、三节课和周四集体备课地点:x楼八年级数学办公室。 四、集体备课目标、措施 (一)、目标 1.以学生为本 我组将以学生实际为切入点,集体探讨一种学生易接受、易掌握的教学方法,努力使绝大部分同学都理解并掌握,力争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2.以集体为重 我组将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并保持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以方法为主 备课时主要考虑抓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达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教学计划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教学计划 集体备课是学科教研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师备课能力和上课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能够营造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氛围,能够及时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高。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使本备课组教师能很好的驾驭教材,现将集体备课计划制定如下: 一、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协作。 明确集体备课时间、地点:每周二、周四第6节,三楼小会议室。每周二中午静校时间定为每周的周测时间。 在周二的集体备课活动中,交流上周教学当中的特色环节;讨论本周的教学安排设想,以某个教师发言为主,只说1—2个课时的设计;交流一下下周周测的范围及设计要求。 在周四的.集体备课活动中,主要是交流本周周测情况;以及将打印出的4份下周周测做一下,交流讨论题型、难易程度、覆盖面等,做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二、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我们将结合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工作。本学期本组4位教师开校级公开课,以备课组为活动单位,认真组织听课、评课,不断吸收各人在教学中的经验与

教训,减少教学失误,提高教学质量,精心选择例题、练习题,做到取舍得当。本学期每人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备课组长每2周听课不少于3节。 三、做好周测工作。 每周进行一次周测测验,统一评分标准,并利用周四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进行测后总结分析,每周的周测试卷的命题由备课组老师轮流负责,全组数学老师一起分析,分析统计内容主要包括: 1、各班和全年级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 2、哪些知识学生掌握比较好,哪些知识掌握比较差,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3、提出需要补救的问题和今后教学上要注意的事项。 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 主要措施: 1、成立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活动进行培优。 2、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3、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4、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5、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上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2014年秋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以及年级组组工作计划为依据,在全面实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加大教研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初中数学的学习方式。结合八年级数学的实际情况,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作为重要的组合平台,注重四基,讲究工作方法,着重抓落实,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年级情况分析 1、教师:八年级共有5名数学教师,全为男性,中青年教师多,教学经验丰富,具 有很强的战斗力,都尽心尽力工作,团队合作精神好,教学业务水平较高。 2、学生:现有教学班6个,成绩普遍一般,教学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八年级学生对 新事物往往容易产生兴趣,但这种兴趣并不稳定。八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八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八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 3、教学策略:(1)重视对学生进行逻辑推理能力指导; (2)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指导; (3)重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4)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工作目标 1、深入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 2、转变教学观点,树立教学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思想。 3、优化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开展课堂教研活动,进行有效性教学。 5、提优补差有成效。 四、工作计划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全等三角形 适用年级八年级 所需时间课内8课时,课外2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从知识的特点上来讲,关于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注重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现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从心理学上讲,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正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转化,适当的动手操作活动以及问题丰富的现实背景可以帮助他们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全等三角形》的内容,主要包括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是研究图形的重要工具,只有灵活运用它们,才能学好相关知识。本章开始,使学生理解证明的过程,学会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这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对角平线的性质与判

定中也不提出互逆定理。这样不致于一下给同学们过多的概念,而加大学生负担。本章中注重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联系实际的能力。 我将采用以下的教法与学法:1、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规律;2、注重推理能力的培养,提高理性思维水平;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增加学习动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知识与现实的联系。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的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2.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能灵活、综合运用。 3. 会作角的平分线,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会利用它进行证明。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三角形全等的探索过程,将两个三角形的六个要素随意组合针对每种情况做出分析与验证,得出三个定理,然后将其迁移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中来。 2.经历应用全等三角形及解角平分线的有关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3.通过开放的设计题来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建立数学化归和建模的思想,积极参与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 2.通过体验抽象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对生活的热爱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备课单元学情分析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能力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教材分析: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内容分析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和性质(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些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