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相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101 .3 1.6 kPa 760 p* 1.6 E 77.3 kPa x 0.0207 E 77.3 m 0.763 P 101 .3 E M s 77.3 kPa 18 kg kmol 1 H 1. 3 9 1 kmol 1 m 3 kPa 1 s 1 0 0 kg 0 m 3 p*
3





P 为总压, kPa ; C总 为液相总浓度, kmol m 。
。 8-5 低含量气体吸收 一、吸收计算引论 如图 8-2 所示,填料层高度 Z 与什么有关?
图 8-2
吸收塔示意图
1、 首先想到 Z 与分离的物系性质有关。某溶剂对某溶质的溶解度越大,越易吸收,Z
会越小。这与分子间的力有关,即物系的相平衡关系。 2、 与传质相界面的面积有关。单位体积填料提供的有效传质面积越大,达到相同分离 要求的 Z 会越小。此即与填料的形状有关。衡量填料形状的因素,可用传质速率与传质系 数表达。 3、 若物系相同,填料形状亦相同,但处理的原料气量(V)和原料气的进出口组成(y1 和 y2)不同,所以 Z 又与 V,L,y1,y2,x1 有关,此即与物料衡算有关。下面将分相平衡 关系、传质速率、物料衡算等三个方面来展开吸收过程。
x * xi y y i xi x y yi
同理, x * x x * xi xi x x* x 1 y y i xi x m2


NA 1 NA NA K x m2 k y kx
Ci H 或 y mx
原则上讲,若已知气、液相传质分系数 k G 和 k L ,我们便可通过双膜模型导出式(III) 和式(IV) ,联立求解得到未知的气、液界面组成 pi 和 Ci ,再利用式(I)或式(II)求得 传质通量 N A 。
二、双膜模型计算举例
【例 8-3】 用水吸收空气中的甲醇蒸汽, 温度为 300K 时的 H 2 [kmol m 气 相 传 质 分 系 数 k G 0.056 [kmol m
图 8-9
*
双膜理论求界面浓度
* 若求出与气相主体浓度 p A 达于平衡的液相浓度 C A , 再求出与液相主体浓度 C A 达于平
衡的气相分压 p A , 如图 4-10 所示。 则可写出以气相总推动力和液相总推动力的传质速率方 程分别为:
N A KG p A p* A NA KL
* A
p*
将计算结果列在下表中 氨水浓度 x (摩尔分率)
NH 3 的平衡分压 mmHg
*
1.6
2
2.42
3.32
4.22
6.66
9.28
15.2
画出溶解度曲线 p x ,如图 8-5 所示。
图 8-5 3 亨利系数之间的关系
例 8-1 附图
p* Pa x p* Pa H 3 c kmol m * y m / x 1. E 与 m 的换算 单位 : E


平均 值


3

度 2 2.5 3 4 5
ຫໍສະໝຸດ Baidu
kg NH
100 kg 水
NH 3 的平衡分压 mmHg
氨水浓度 x (摩尔分率)
12 0.0207 1.6 77.3 0.763
15 0.0258 2 77.5 0.765 1.395
18.2 0.0308 2.42 78.6 0.776 1.414
三、传质速率方程
根据双膜理论,两膜内的传质为稳态过程,则有
N A k G p A pi k L Ci C A kL k Ci L C A p A kG kG
pi
a
由于假定在相界上,气液达到平衡得:
pi f Ci
b
可用图解法,由式(a) 、 (b)求得 pi 和 Ci ,如图 8-9 所示。
24.9 0.0407 3.32 81.6 0.806 1.468
31.7 0.0503 4.22 83.9 0.828 1.511 79.8 0.788 1.435
NH 3 的分压 p * kPa
E kPa m kPa
H kmol 1 m3 kPa 1


1.391
计算说明,在 5%以内时 E 、 m 、 H 均趋于常数。
K y ——以 y 表达的气相总传质系数, kmol m 2 s 1 ;
K x ——以 x 表达的液相总传质系数, kmol m 2 s 1 。
下面先解决总传质系数与分传质系数的关系。
四、 传质系数之间的换算 Ky 、 Kx 与ky 、 k x 的关系。 1.
由图 8-11 看出,
8-4
相际传质
一、两相间传质的“双膜”模型 为了解决多相传质问题,路易斯—惠特曼(Lewis-Whitman)将固体溶解理论引入传质 过程,二十年代提出了双膜模型,其要点如下。 1.两相间有物质传递时,相界面两侧各有一层极薄的静止膜,传递阻力都集中在这里。 这实际上是继承了“滞流膜”模型的观点。例如气—液相间的传质,如图 4-8 所示,气相侧 和液相侧的传质通量分别为:
7.5 50
10 69.6
15 114
NH 3 的平衡分压 mmHg
x
解:以第六组数据为例计算如下
7.5 17 0.0736 7.5 17 100 18 50 101 .3 6.66 k P a 760
0.0207 0.0258 0.0308 0.0407 0.0503 0.0736 0.0958 0.137
C
CA

* p , CA , CA 由于 p A , 均为已知,用此求 N A 时就避开了求界面浓度 Ci 和 pi 。
* A
图 8-10
双膜理论的 p C 图
若在图 4-10 中,液相浓度用 x (摩尔分率)表示,气相浓度用 y (摩尔分率)表示。 重新表达的双膜模型的 y x 图,如图 4-11 所示。重新写出的传质速率方程为:
N AG k G p A pi N AL k L Ci C A
p A pi 1 kG Ci C A 1 kL
I II
1
式中: k G ——以分压差为推动力表示的气相传质分系数, [kmol s
m 2 kPa 1 ] ;
k L ——以浓度差为推动力表示的液相传质分系数, [m s 1 ] ;
Cm
x M m L
M m M s 1 x Mx M s 而 L s c x s ,代入式B得 Ms H x s Ms
低浓度时,x较小,x 0
Ex Hc
E
H s Ms
Mm , M s ——分别为溶液和溶剂的分子量, kg kmol 1 ;
图 4-4 实测 p-x 曲线示意图 【例 8-1】 已知 20℃时,在一个大气压下氨气溶解于水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据 此画出的溶解度曲线,横坐标用 x(摩尔分率) ,纵坐标用 p*(kPa) 。 氨水浓度 kgNH 3 100 kg水


2 12
2.5 15
3 18.2
4 24.9
5 31.7
3
2
3
kPa 1 ] ,
h 1 kPa 1 ] , 液 相 传 质 分 系 数 k L 0.075 [m h 1 ] 。在吸收设备的某截面上,气相主体分压 p A 2.026 kPa ,液相主题
解: N A kG p A pi k L Ci C A
8-2
气液相平衡
1. 1. 何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与压力下, 溶质气体最大限度溶解于溶剂中的量, 即溶解度。如图 4-3 所示,NH3 溶于水的速率等于 NH3 逸出水的速率,此时达到动 平衡。动平衡时,水中溶解的氨的量,称为在该温度、压力下的氨在水中的溶解度。
图 8-3 气体溶解示意图 2.溶解度曲线——平衡曲线。 若固定温度、压力不变,测得某动平衡下,溶液上方氨的分压为 p1,此时溶于水的氨 的浓度为 x1;再改变浓度为 x2,测得上方氨分压为 p2;…… 依次类推,改变氨的浓度为 xn,测得溶液上方氨的分压为 pn,如图 4-4 所示。将这 n 个点,标绘在图上,即得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的溶解度曲线。
浓度 C A 1.2 [kmol m ] ,求此时该截面上的传质通量。
NA 而 pi
p A pi Ci C A 1 kG 1 kL
Ci H H p A H pi H pi C A NA H 1 kG kL
由合比定律得:
NA
H p A C A 2 2.026 1.2 0.1274 [kmol m 2 h 1 ] H 1 2 1 kG k L 0.056 0.075
y y * y yi yi y * y yi y y * y y i m1 xi x N A N A m1 N A Ky ky kx


y
y* xi x xi x
i

1 1 m1 K y ky kx
L , s ——分别为溶液和溶剂的密度, kg m 3 。
8-7 相平衡计算举例 【例 4-2】 在示例 8-1 中,分别计算前五个数据的亨利系数 E 、 m 、 H 。能否说明在 此浓度下,可用亨利定律表达。 解:第一组数据如例子,计算如下
x
2 17 0.0207 2 17 100 18
N A k y y yi N A k x xi x NA Kx N A K y y y*
*
x
x
图 8-11
双膜理论的 y x 图
k y ——以 y 表达的气相传质分系数, kmol m 2 s 1 ;
k x ——以 x 表达的液相传质分系数, kmol m 2 s 1 ;
2.
1 1 1 K x m2 k y k x
Ky 、 K x 与 KG 、 K L 的关系。
N A KG p p* KG P y y* K y y y* K y KG P






N A K L C * C K L C总 x * x K x x * x K x K L C总
N A kG p A pi k L Ci C A
III
3.假定气—液界面处无传质阻力,且界面处的气—液组成达于平衡。即 pi 和 Ci 在气 —液相平衡线上,写作,
pi f Ci
pi
IV
若气—液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Henry)定律,则式(IV)可写作,
p* E y* m y * mx p * P y * ,代入式A 得: p * Ex P y* E m y* m E P

A
2. E 与 H 的换算
p * Ex c B Ex * H p Hc 溶质的kmol 数 溶质的kmol Cm 3 溶液的体积[m ] 溶质的kmol 溶剂的kmol M m [kg kmol 1 ] L [kg m 3 ]
pA 、 pi ——分别为气相湍流主体和气—液界面上的溶质气体分压, [ kPa ] ; CA 、 Ci ——分别为液相湍流主体和气—液界面上溶质的液相浓度, [kmol m 3 ] 。
图 8-8
双膜模型示意图
2.物质通过双膜的传递过程为稳态过程,没有物质的积累。即 N AG N AL ,写作,
二、 最小液气比
L y1 y 2 G x1 x 2 , y , y , x , V 1 2 2 在一般的吸收计算中, 是给定的。我们分析式(III) , L L 当 L 下降, G 亦下降,表示塔底出口浓度 x1 上升。如图 4-13 所示,当 G 下降至塔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