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发展说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努力增加投入,合理配置资源,

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国家采用经济的、政策的、法制的、行政的、督导评估等手段,逐步缩小直至消除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受教育人群间的差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相对平等的教育条件,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十分关注的热点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同时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1、法律有明文规定:

《中华人民XX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XX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XX国教育法》第九条规定:“中华人民XX国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特别是2006年6月29日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XXXX务教育法》第四条、第六条、第八条、第十二条、第二十二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第四十五条等条款从经费保障、资源配置、队伍建设、督导评估等方面对义务教育要均衡发展都有明确规定。并在“法律责任”一章中对上述条款一一对应明确的法律责任。

2、中央有明确要求:

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

2006年4月4日,国务委员陈至立到XX省XX市中小学视察,对该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和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随后,要求教育部要大力推广XX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

时隔仅1个月,2006年5月12日-13日在XX省XX市召开的全国创建规X教育收费示X县经验交流会上,陈至立要求,要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上学难、上学贵”问题。着力推进区域内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遏制愈演愈烈的“择校风”;三要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的差距。

又隔1个月,2006年6月13日陈至立在全XX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现场会上强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006年7月3日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撰文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前提、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要切实实现教育的起点公平,努力实现教育的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3、全社会有强烈呼声:

《人民教育》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平衡器、稳定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X力为《人民教育》撰文:今后十年政府最主要的教育理想是促进教育公平;第三届全XX务教育论坛主题是:强化政府责任,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国教育报》连续发表“四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文章,在全国引起振动;XX市委书记徐鸣大力倡导“无差别教育”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由《小康》杂志社和有关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及专家联合组成的“中国小康指数”调查数字显示:八成民众不满我国教育现状,公平问题为关注热点。76.5%的城镇居民和88.2%的农村居民认为教育不公是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

二、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

1、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

城乡之间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均衡。一些县(区)都有一些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达不到城市学校10年前的水平。目前仍有进一步扩大的的趋势。

2、校际之间发展不均衡。

由于多年政策性扶持,财政经费大量投到少数重点学校,致使

城市出现大量的薄弱学校,是城市“择校”问题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

3、受教育人群之间发展不均衡。

农民子女、企业学校学生、流动人口子女及其它弱势人群的孩子与城市孩子和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相比,差距甚大。

三、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危害

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指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破坏了社会公平,也有可能危及社会的安定和可持续发展,以致影响社会稳定,同时,滋生了极为明显的消极后果。

1、对孩子

非均衡发展导致社会中的一些群体面临不利的教育机会。教育在老百姓心中被认为是改变自身及家族命运的重要途径。适龄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受不到公平待遇,将可能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感受不到社会所提供的公平支持与保障,同时也弱化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甚至产生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2、对家庭

在独生子女众多的今天,一个孩子凝聚着几代人的希望,孩子能否接受公平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几代人的心理平衡和工作积极性。极易造成新的社会矛盾,产生新的社会问题。

3、对社会

第一,非均衡发展导致不同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产生差异,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带来长期的不利影响。第二,非均衡发展直接加速社会公正信念的失落。持续升温的择校热,优势学校的高额“择校费”,将普通家庭的优秀儿童拒之门外,而一些经济实力雄厚、有一定社会地位家庭的子女却优先占据靠政府多年投资形成的优质教育资源。社会公正的天平有所倾斜,同时也很容

易滋生腐败,人们的不满情绪逐渐加剧,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四、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

1、教育需求与有效供给矛盾突出

我国教育投入整体水平较低,至今仍不能达到《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规定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2000年达到4%的目标。

另外,国家财政资金配置不当也是造成教育经费不足的原因之一,1998年,全国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的比例为13.1%,2005年为11.7%,而与此同时,国家财政性资金却屡屡进入市场配置资源,或动用公共资源弥补市场投资主体的损失。

我省我市教育经费虽连年有所增长,但距离法律和中央对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没有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

我市还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导致教育资源短缺的严重问题,在新建、改建、扩建住宅小区不建设配套学校或建了学校没有交付教育部门使用的现象十分普遍,是导致一些地区出现“入学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2、体制性资源配置不当,造成地区间不均衡。

目前我国实行“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县级政府是义务教育的主体。但是我市相当多的县区,基本是吃饭财政。多数县区财政投入不能满足义务教育的基本需求。致使“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有着天壤之别;

农村义务教育仍然没有彻底摆脱农民办学的格局。农民承担了很大一部分本应由国家来承担的义务教育费用,支付了高额的教育成本。然而,自己子女接受教育的条件、机会、过程、结果与城市孩子相比都相差甚远。

与此同时,人才流失也十分严重,一些农村县乡为数有限的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