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扶贫搬迁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地扶贫搬迁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认识

【摘要】本文主要从异地扶贫概述、异地扶贫搬迁的成效、扶贫与移民政策等方面对异地扶贫搬迁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异地;搬迁;扶贫

一、前言

扶贫是以人为本基本国策的提现,我国有些地区缺乏安全稳定的生存条件,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对这些地区的人民进行异地扶贫搬迁,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异地扶贫概述

异地扶贫搬迁是解决山区贫困人口的治本之策。边远山区贫困地区气候高寒,灾害频繁,交通不便,生态恶化,基本丧失了生存条件。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而且还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得不偿失。异地搬迁扶贫是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实现人口再分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然而,这些异地搬迁的移民,怎么去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这都是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对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性方式。异地扶贫搬迁移民,面临着的是全新的生存环境,其传统文化必然随着迁移发生变化,对其自身和迁入地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冲击。由于生存空间环境(人文的、自然的)的变化,移民原有的传统文化所赖以延续、传承的环境基础已经丧失,在新的环境中,移民及其文化必须要适应它,以求得生存和发展,即异地搬迁扶贫中常说的“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三、异地扶贫搬迁的成效

1、搬迁移民户的生存环境明显改善。移民户离开了世代生活的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区,迁到了靠近县城、靠近乡镇、靠近市场、靠近公路、比较适宜居住的地方,住在新房子里面安居乐业,生存环境明显改善。集中体现在“五便利、一保障”上,即出门行路便利了,子女上学便利了,有病求医便利了,获得信息便利了,寻找就业门路便利了,碰到灾害,生命财产安全有保障了。据我们调查分析,搬迁移民户与搬迁前比较,居民点距离最近公路平均距离减少了3公里以上,居住点距小学平均距离减少了4公里以上。万载县一户移民在家中的门联上写遭“蒙党恩浩荡移民筑巢欣引风,谢政府扶持夫妻同心奔小康”。这是移民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是对新生活的美好向往。

2、贫困群众的脱贫步伐明显加快。实施搬迁扶贫的地区,移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级政府通过采取小额信贷、产业扶持、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多种形式帮助移民外出务工或发展生产,取得了实实在在的

成效。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积极变化,就业机会大大增加,增收渠道不断拓宽,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3、贫困地区的社会文化事业明显进步。移民安置点的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发展迅速,大多数移民新村设有读报栏、篮球场、阅览室、医疗室、社区服务中心,移民的幸福写在腧上,充满了对新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移民新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以上,远远高于移民前的水平,为真正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4、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通过移民搬迁,大大减少了深山区乱砍滥伐林木、乱开滥垦山地等活动,减少了木材等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了垃圾的排放,减少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加快了植被等自然资源的恢复,保护了江河源头,改善了生态环境;通过对迁出地的林权进行有偿流转、集中统一经营、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激发了移民植树造林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5、贫困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明显推进。通过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实现了农村人口由零星分散居住向中心村、集镇和工业园区的聚集,扩大了中心村和集镇规模,活跃了农村二、三产业,加快了农村城镇化步伐。

6、贫困地区的管理成本明显降低。移民户搬迁前居住极为分散,山高路远,有的农户居住地到村委会所在地要走几个小时,扶贫成本和行政管理极高。实施移民搬迁后,集中安置点都在公路边,实现了社区化服务和管理,移民在后续扶持、医疗、教育等方面都有了依托和保障。

四、扶贫与移民政策

9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易地扶贫搬迁是开发式扶贫的重要内容,其对象是生存在环境恶劣、不具备基本生产和发展条件等地区的农村贫困入口,计划”十二五”期间对240万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为此,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投资由中央、地方政府和搬迁群众共同承担,其中中央财政人均补助标准不超过6000元。“240万的目标有点偏低,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必须完成余下的760万农村人口的异地扶贫搬迁,否则2020年无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中国扶贫开发副会长林嘉觫对本报记者解释,整体目标虽较低,但应当鼓励地方超额完成任务,以减轻“十三五”的压力。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丁元竹对本报分析说,对易地扶贫搬迁的农村贫困人口而言,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搬迁之后如何更好地在生产和生活上,融入迁入地,这需要国家的政策具有长期和战略的考虑。

《规划》指出,尽管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农村贫困人口依然量大面广,特别是还有近1000万人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等生存环境恶劣、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地区,生存发展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丁元竹指出,如果这部分群众的脱贫发展问题得不到尽快解决,将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如期实现,为此,十二五期间将搬迁240万人进行扶贫。

《规划》要求,各地应根据安置地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通过依法开发耕地、调整置换土地(林地)等形式配置安置资源,可采取就近、分散插花、规模集中等多种方式安置,各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要优先满足易地扶贫搬迁建房需求。

五、异地搬迁在扶贫开发中的具体注意事项

移民扶贫工作因牵涉面广、头绪复杂被喻为“最难啃的硬骨头”。为打好这场扶贫攻坚战,全县上下协力共谋、全力以赴,努力实施好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做到四个到位:

坚持四个到户,确保政策宣讲到位。为使广大移民真正了解和掌握移民扶贫相关政策、措施和办法,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参与移民扶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宣传发动上,我们切实做到“四个到户”:一是深入乡村和农户进行调研,当面征求群众意见;二是将移民扶贫有关政策宣传资料发放到户;三是政府工作方案宣讲到户,由乡村干部和县移民扶贫办工作人员向农户仔细讲解移民扶贫的实施条件、程序和办法等;四是对群众疑虑解答到户,认真解释移民扶贫的政策、措施,消除群众疑虑,帮助克服困难。

严格把好三关,确保阳光操作到位。要求有移民扶贫任务的乡镇按规定程序申报移民对象,在移民户填写《移民扶贫搬迁申请书》后,进行村小组、村委会、乡(镇、办事处)人民政府三级逐级张榜公布和民主评议,并经所在地户籍管理部门进行户籍审核,最后报县移民扶贫办进一步调查核实。同时,严格按照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小集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等原则,科学选定移民集中安置点。

建立五项机制,确保协调监督到位。一是建立了会议协调机制。在2006年上坑源移民异地安置时,县移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先后主持召开了3次协调会议,为安置小区落实了1.5万余平方米新增安置土地。二是建立巡回督查机制。在实施搬迁期间,移民扶贫办都要对每个安置小区移民建房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进行轮回检查督促,要求各安置地移民户按时按质进行建设,并以此作为批次资金拨付的条件。三是建立工作进展通报机制。在移民安置各阶段工作中,对各移民地出现的问题、难题、工作进度等情况进行全县通报,鞭策后进,鼓励先进。四是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制。设立移民搬迁资金专户,进行专项管理。各有关乡(镇、办事处)的移民扶贫办也开设专户,并设一名出纳专门从事移民扶贫资金发放工作。五是在安置小区成立移民扶贫工作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由移民户自行选举产生,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小区建设时的项目资金公示,进行民主评议,帮助困难移民户克服建房困难,调处小区内的矛盾纠纷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