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勒克 文学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概略
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一书是西方二十世纪文艺学领域的权威性著作。

在讲述本书之前,有必要将其理论体系及学术背景作一简要说明。

作为一部论述文艺学原理和文学研究方法的书,它系统表达了新批评的一些基本的理论立场,比较完整的体现了新批评对于文学本体的一些主要问题的理解,也在这种鲜明的理论倾向中凸显了新批评与各种文艺思潮的对话、论辩和交流,具有重要的理论史料价值。

新批评是二三十年代形成于英美的文学批评流派,到五十年代大盛于美国,成为文学批评的主流形态。

新批评从本体论和方法论上进一步发展了俄国形式主义的批评观,其起源可追溯到艾略特和瑞洽兹。

前者在《传统与个人才能》这一著名论文中提出“非个人化”的观点,强调批评应从作家转向作品,从而为新批评提供了思想基础;而后者通过引进语义学的方法使人们把注意力引向语言,从而为新批评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新批评的理论家们大致可分三代,早期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休姆和美国诗人庞德,第二代是燕卜逊和兰色姆,第三代代表人物是问沙特和本书主要作者韦勒克。

他们共同建构了新批评的理论体系。

新批评前承俄国形式主义,后启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自足的客观存在,是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艺术客体,其代表人物之一兰色姆为此在《新批评》一书中(“新批评”的概念正是来源于本书)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文学本体论”,正是对这一理论重心的明确申扬。

他们反对把文学当成文献、传记、史料等,注重文学本身的价值,强调文学的“内部研究”,主张在细读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进行详尽的文本分析,研究它的语言、结构、意象等等内部特征,从而把握存在于作品肌理中的那种“文学性”。

对此,新批评的主要理论家们都有相关的论述。

比如兰色姆在《新批评》一书中说:“文学批评主要关注的整体即文学作品是否成功地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组成这个整体的各个部分又具有怎样的相互关系。

”本书主要作者韦勒克在他的一篇名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的文章中将艺术看作“一个多样统一的整体,一个符号结构,但却是
一个有含义和价值、并且需要用意义和价值去充实的结构。

”新批评五十年代末以后开始衰落,但新批评提倡和实践的立足文本的语义分析仍不失为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提出的反讽、张力等概念至今依然为文学理论和批评的重要术语,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这本《文学理论》至今依然是西方一些主要大学文科专业的通用教材,可见其影响之大。

这本书共分四部分,十九章。

第一部分主要界定文学研究的定义和范围,首先对文学和文学研究作了区分,进而在文学的本质、作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以及总体文学、比较文学和民族文学等各个方面对文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进行了区分和设定。

第二部分考察了文学研究初步阶段的资料准备工作诸问题,而在第三部分,本书作者将从传记、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思想和其他与文学相关的艺术等方面研究文学的方法称之为外部研究,分别以一章的内容加以讨论和辨析。

本书的第四部分是其理论核心,即文学的内部研究,作者在这一部分的引言部分直言不讳地宣称:“文学研究的合情合理的出发点是解释和分析作品本身。

”他们着重剖析了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诗的声律、格律、意象、隐喻、象征、神话、小说的性质和模式,文体和文体学,文学的类型,文学的评价,最后以文学史一章作结。

本书有两个重要特色值得提及。

其一是语义学的分析方法,这也是新批评重要的方法论;其二是在旁征博引的基础上对所引证的材料和观点加以辨析,简要地把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各种观点纳入到评述范围,并在具体的评述中凸显自己的理论倾向。

这本书虽然竭力以一种公允的姿态对诸家观点采取比较温和的态度,试图保持一种宏阔的眼光,但依旧表露出了明确的新批评的理论观点,这在本书各个章节的具体细节中都有所体现。

从内容上来说,第四部分“文学的内部研究”这一部分却占据了全书四个部分一半以上的篇幅,也可说明这一点。

这里主要讲述本书的前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章文学和文学研究
在这一章中,作者首先将文学和文学研究作了区分,指出前者是创造性的艺术,而后者主要是一门只是或学问。

而在文学研究的具体方法问题上,作者驳斥了那种对自然科学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因袭和挪用的观点,指出文学研究和科学两者在方法论上虽有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比较等基本方法的相同之处,但两者之间也存有复杂的差异。

比如文学研究要找出对象的个性和价值,而不像科学那样专注于普遍的法则。

同时,作者又反对将文学作品的个性、独一无二性推向极端,认为这是一种反科学的方法,夸大了主观性因素的决定作用。

这样以来,作者相信“每一文学作品都兼具一般性和特殊性,或者与全然特殊和独一无二性质有所不同。

”作者的论述是让人信服的。

本章最后从阅读接受的角度入手,指出“阅读艺术是人们极为需要的,而且也是普及文学修养的基础。

但它不能代替文学研究”,作者认为“文学研究这一概念已被认为是超乎个人意义的传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知识、识见和判断的体系”,在这里韦勒克显然是在新批评的框架内来定义“文学研究”的,明显有窄化“文学研究”的趋向。

他虽然承认“阅读的艺术对于文学研究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又将它从文学研究中排斥了出去,明显有些矛盾,后来兴起的读者阅读理论正是对韦勒克这种观点的一种历史事实的反驳。

第二章文学的本质
在本章中,作者认为廓清文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是论述文学本质的直接前提。

基于此,作者首先驳斥了“凡是印刷品都可称为文学”和“文学就是名著”两种极端观点,认为前者泛化文学,后者相反地将文学狭隘化。

作者进而从语义学的角度对“文学”一词进行历史溯源,从而突出语言和词语的地位。

接着作者对文学的语言与科学的、日常的语言作了区分,在这一辨析过程中推论出虚构性、创造性或想
象性是文学的突出特征。

通过进一步的语义分析和在一些文体上所作的具体说明,作者最后的结论是:“一部文学作品,不是一件简单的东西,而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

”作者强调说:“文学的本质最清楚地显现于文学所涉猎的范畴中。

文学艺术的中心显然是在抒情诗、史诗和戏剧等传统的文学类型上。

它们处理的都是一个虚构的世界,想象的世界。

”由于秉持新批评的艺术观念,因此作者主要通过语义学的分析方法偏重于文学本体论的揭示,而没有在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上作进一步的说明,从而回避了文学的生活本源问题。

第三章文学的作用
这一章为沃伦所写。

他将文学的作用和文学的本质联系起来,认为文学的作用植根于文学的本性当中。

沃伦首先借用贺拉斯提出的“甜美”和“有用”,将其作为辩证的两个方面,用以梳理整个美学史。

作者认为甜美相当于一种高级的快感,而有用性则主要指其严肃性和教育意义。

二者在某一文学作品中成功发挥作用时应该是交汇在一起的,缺一不可。

作者继而对文学中蕴含的各种价值进行了辨析。

比如心理学的认识价值、净化、对“真理”的体认、宣传、对情感的反映和作用等等。

作者认为文学可有多种作用,这里不再一一缕列。

在具体论述中作者对人物类型中的所谓“扁平”(flat)现象颇为轻视,其实在文学作品中某些扁平人物还是具有一定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譬如一些吝啬鬼的形象在各国文学中就很有意义。

第四章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本章是对文学研究内一些学科的具体分工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加以界定和评说,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各自的主要功能加以区分,但作者同时强调它们不能单独进行,而应该是相互联系和包容的。

这时一个辩证的过程。

韦勒克详细的论述了这些密切联系的具体作用和其必需性。

这一切是令人信服的。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论述文学史的研究时,申扬一种“透视主义”的研究方法,并解释说:
“透视主义的意思就是,把诗,把其它类型的文学,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在不同时代都在发展着,变化着,可以互相比较,而且充满着各种可能性。

”笔者以为,所谓“透视主义”是韦勒克、沃伦将新批评的“文学本体论”与历史主义弥合的产物,这样既守住了文学本体的美学规范,又充分注意到了文学本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美学形态,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批评显示了作者持论的灵活性,有效地避免了机械论。

但他将马克思主义归属到“绝对主义”的行列中,又缺乏有力的证据,显然是简单和粗率的。

第五章总体文学、比较文学和民族文学
这是对文学研究的另一种划分。

作者首先对“比较文学”的历史渊源及演变作了语义辨析,继而指出比较文学有着相当明确的研究范围,一是口头文学研究,另一个含义是指对两种或更多种文学之间关系的研究。

作者反对将比较文学与文学总体研究等同起来,也反对和世界文学或总体文学等同起来。

他同样认为在民族文学、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之间既有区分,又相互联系。

这同样也是一个辩证的关系过程。

第二部
第六章论据的编排与确定
这是学术研究的第一步的准备工作,主要是一些具体的技术性问题。

略。

第三部文学的外部研究
在引言中,韦勒克虽然承认“文学作品产生于某些条件下,没有人能否认适当认识这些条件有助于理解文学作品;这种研究法在作品释义上的价值,似乎是无可置疑的”,但“似乎”一词显然暴露出了他对这些外部研究抱持着的疑虑态度。

他指责这些外部研究“在大多数情况下成了因果式的研究,只是从作品产生的原因去
评价和诠释作品,终致于把它完全归结于它的起因。

”韦勒克斥这种文学研究方法为“起因谬说”。

“以文学本身为中心”的新批评思维和立场使他对文学外部研究的各种方法作了言过其实的解释,将一种应和的关联性的强调和阐明夸大为激进的决定论。

在文学的外部关系中,将其中任一关系夸大为决定论固然有失偏颇,但因此否定或贬低对文学与其外部关系的探讨和研究,同样也不公允。

当然,作为一本有明显倾向性的理论著作,这也是它必须付出的代价。

第七章文学与传记
对于这种最古老的文学研究方法,作者虽然肯定它“有助于揭示诗歌实际产生过程”,但在一些具体问题的辨析中则竭力指瑕这种文学研究方法的可靠性。

首先他认为传记写作的问题许多都并非是特殊的文学上的问题,诸如传记家要解释诗人的文献、书信、见证人的叙述、回忆录和自传性文字,还要解决材料的真伪和见证人的可靠性,最后还有叙述上的年代顺序,素材的选择、以及避讳或坦率直书等等。

韦勒克将这种一般意义上的传记写作与文学的关系作了特殊的强调,凸显的依然是其文学本体论的理论矢向。

接下来他就直接质疑了传记家以诗人的作品为根据来撰写传记所具有的可靠性,更从根本上贬斥了文学传记的成果对理解作品本身的重要性。

由于韦勒克将研究视点聚焦在文本和作品身上,因而对传记研究的这种在作者身上获取理论资源的做法表示不满,他竭力表明文学的虚构性,强调作家的生活与其作品的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并把这种关系的强调引申到了传记资料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中来。

他认为即使文学作品可能具有某些因素确实同传记资料一致,这些因素也都经过重新整理而化入作品之中,已失去原来特殊的个人意义,强调的依然是作品独有的自足的意义。

韦勒克认定:“那种认为艺术纯粹是自我表现,是个人感情和经验再现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尽管艺术作品和作家生平之间有密切联系,但决不意味着艺术作品仅仅是作家生活的摹本……无论是一出戏剧,一部小说,或者一首诗,其决定因素不是别的,而是文学的传统和惯例。

”韦勒克这些
辩驳固然都很中肯,但为了凸显自己的观点,他的这些辩驳有一个共同的趋向,那就是将传记文学研究法加以绝对化或推向极端,造成一种决定论,他再对此加以反驳。

他过分强调作家生活经验与其内在文学体验之间的差别,将作家的个性与其作品的个性之间的差别加以绝对化的区分,甚至主张将作家的经验主体与其作品严格分开。

这就造成了为了文学作品的独立自足性而割裂其与作家密切联系的偏颇,其根本缺陷在于对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认识不足,将现实生活当作外在于作品的一种世界存在。

他将文学作品的决定因素归结于文学的传统和惯例,便否定或轻忽了作家的能动的变革能力与各自的身体差别。

第八章文学和心理学
本章为沃伦所写。

他首先对文学心理学的含义作了四个维度的解释和区分:1,从心理学的角度把作家当作一种类型和个体来研究。

2,创作过程的研究。

3,对文学作品中所变现的心理学类型和法则的研究。

4,读者心理学的研究。

沃伦主要通过前三个方面逐一加以论述。

总体上来说他的评述比较客观,但也把心理学的价值范围设定在作品的成型过程中,称之为“艺术创作活动的一种准备”,而他所最终关注的,依然是成型之后的作品本身。

心理学之于文学的意义连同作家的创作始因与创作过程,都不是他要在理论上加以重视的东西。

第九章文学和社会
韦勒克在此承认文学是一种社会性的实践,并竭力把审美实践与其它一般社会实践区分开来,称其为“另一类型的社会实践”。

他认为通常情况下对关于“文学与社会”的探讨都显得较为狭隘和表面,是那些坚持自己某一社会哲学立场的学者提出的,问题都是关于文学与一定社会状况的关系、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等等。

基于此,他粗率地将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对文学与社会关系的探讨归结为所谓判决者、预言者、告诫者和宣传者的批评,称他们都是基于非文学性
的政治和道德标准。

韦勒克宣称:“只有我们了解所研究的小说家的艺术手法,并且能够具体地而不是空泛地说明作品中的生活画面与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是什么关系,这样的研究才有意义。

”这些说法都是令人信服的。

但韦勒克往往将一部分自称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的言论和理论行为当作批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口实,实际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同机械论和庸俗社会学混为一谈。

他也回避了恩格斯关于文学批评的历史原则和美学原则的论述。

第十章文学和思想
在这一章中,韦勒克驳斥了那种陈旧的极端的理智主义的文学分析法,反对把文学看作一种哲学观念的图解,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将文学与哲学思想作了区分。

他反对把艺术品贬低为一种哲学教条的表述,甚至把艺术品分割肢解、断章取义,硬塞给它一些与文学无关的思想与哲学的价值标准。

这些无疑都是很确切的。

他的这一观点也从属于新批评的理论整体,归根结底则是贬低思想这一“外在因素”之于文学的重要性。

第十一章文学与其它艺术
在这一章韦勒克主要以音乐、美术为例说明文学与其复杂的关系。

中心论点是这种关系的研究要建立在分析实际艺术品的基础上,在各自的历史发展演变中考察它们互相影响的内在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