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学中的语境与语篇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第1期(总第81期) 语言与翻译(汉文)L anguage and T ranslati on (Ch inese )
N o.1,2005
General N o.81
翻译学中的语境与语篇分析
孟建国
(新疆艺术学院外语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01)
摘要:语境与语篇分析为翻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模式。本文对语境、语篇分析的发展过程进行了
回顾,概述了翻译学与语境、语篇分析的关系,讨论了其研究范围以及方法。
[作者简介]孟建国(1961—),男,汉族,甘肃省天水市人,硕士,新疆艺术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第二语言教学
理论和语言学。
关键词:翻译学;语境;语篇分析
中图分类号:H 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823(2005)01-0064-03
近年来,西方学者纷纷把语境、语篇分析理论引进翻译研究领域,把视野扩大到语境和语言的交际功能。韩礼德将语篇分析模式引入翻译研究,Hou se 翻译质量评估模式,M ona B aker 的语境、语篇和语用层次的分析,H ati m and M ason 的语用和符号翻译观均将语篇分析和语境作为研究范畴。语境、语篇分析吸收了包括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这无疑对翻译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领域。本文主要对语境、语篇分析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回顾,概述了翻译学与语境、语篇分析的关系,探讨翻译学中的一种研究方法:翻译学的语境、语篇分析方法。
1. 翻译学中语境、语篇分析回顾与现状翻译学对语篇分析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及语言学的发展,西方学者逐步认识到,翻译是一门学科,而语言学就是其科学的依据之一。前苏联的费道罗夫是第一位从语言学角度对翻译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向传统的翻译理论研究发起挑战的学者。M ona B aker (贝克)把语篇翻译中的对等分为五个层次,即词层对等以及词层以上的对等、语法对等、篇章对等、主题结构对等、衔接和语用层次对等。最能体现贝克
语篇翻译思想的是关于主题结构和信息结构的篇
章对等、词汇连贯上的篇章对等、语用上的篇章对等。
H alliday (1992)认为语言是一种有规则的系
统结构,是一种具有各种特征的代码,包括语音、文字、语法、词汇、语义等方面的特征。语言的使用就是从这些代码特征系统中作出选择,创造出可以传递意义的语篇。而翻译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要对语篇进行分析,其中语篇参数是分析的重要依据。译者只有对两种语言的(语音、文字、句法、词汇、语义的)特征了如指掌,才能根据语篇的参数在语言的特征系统中作出选择,创造出一个和原文等值的语篇来。语篇作为一种“交际活动”的产物,“衔接”和“连贯”是很重要的。衔接是语篇的重要内容。它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它是语篇的有形网络。连贯也是语篇的重要内容,指的是语篇中语义的关联,连贯存在于语篇的底层,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语义连接;因此,可以说它是语篇的无形网络。
Hou se 在
《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一种重访模式》
(1997)中将其早期的模式移植进韩礼德式的话语范围、意旨、方式的语域分析中,创立了自己的新模式。这种模式通过词法、句法、语篇来实现
・
46・
原语文本和译语文本的语域分析。其语篇手段主要包括主题结构及衔接;小句连接。休斯的语篇翻译模式是对韩礼德模式的补充。其模式具体操作如下:先对原语文本的语境产生总体的轮廓,再加入由语境实现的原语文本的类型描述。这样,对原语文本的功能就基本上可以作出陈述,这种功能包括意念、人际功能。简言之,就是传递什么信息以及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关系。同样的描述程序在译语文本中执行。再次,将原语文本和译语文本的总体轮廓进行比较,那么,在这种对比中,两种语言的错误配对或错误就会发现,这样就可以根据语境和情景将两种语言中的错译或不一致的地方归类。这种不一致的地方被休斯描述为隐形的不正确错误,即译语系统中与原语在涵义方面的不对等。这样,就得出对翻译质量的评估。翻译可以被分为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两种类型。休斯重点分析了显性翻译和隐形翻译。显性翻译自称不是原文,即这种显性翻译并没有让翻译文本的接受者直接接受显性的翻译信息,因此,必须在语篇、语境、类型层面寻求对等。隐性翻译在译语文化中享有和原文平等的地位,原语文本并非一定和原语文化和原语读者紧密想连,原本和译本都直接面对读者。隐性翻译的功能就是在译本中再度表征原本所处的语言文化框架和话语世界。这样,隐性翻译没有把译语读者带入到原语境中,对等只能在话语类型及一些语篇功能层面上对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休斯的语篇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能产生具体的指导作用。
语篇的理解与翻译不是被动地接收书面文字符号的过程,而是能动转化的认知过程。作者对语篇理解不是直接完成的,是通过语境来实现的。翻译学研究的语境、语篇分析途径是传统语言学途径的发展,它重视的是语篇分析和语用意义,其研究对象不仅仅是原文和译文两种语言体系,而且涉及语言体系以外的各种制约因素,包括“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传统模式操作的翻译过程是一个从词及其互不关联的意思开始的自下而上的过程;而语境、语篇分析方法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在翻译实践中,要建构一个适用于译语社会的语篇,并非取决于如一个个句子这样的表层结构的转换,而是自上而下地、有目的地选择语言资源,对语篇进行重写。因此,翻译并不仅仅转移原文的意义,而且要转移原文的交际价值。传统语言学翻译研究方法与语境、语篇分析翻译研究方法的差异至少有3点:
(1)前者的重点在句子,认为意义决定于词与句;而后者的重点是整个语篇、语境,认为意义通过语言结构来体现;
(2)前者把翻译对等的概念建立在词、句层面上,而后者则认为翻译对等应建立在语篇、语境和交际层面上;
(3)前者的研究对象只是语言,而后者的研究对象不仅是语言的言内因素,而且还包括言外因素“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2. 语境、语篇分析及其关系
语言交际离不开特定的环境,言语交际所依赖的环境即为语境,任何语篇都是语境的产物。语境在言语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首先,它制约着语言的表达方式。其次,它影响着言语所传递的信息。所以要分析语言现象,首先要分析语境。波兰语言学家、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将语境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两种。文化语境影响整个语言系统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即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交际双方以何种语言表达方式或需要以何种语言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情景语境则影响具体语言交流方式的特定的情景环境因素,即在特定的场合下,交际双方如何运用相关的语言表达方式达到交流目的。英国人费斯把语境分为初步语境、相关语境和主体语境。并在文字基础上提出了动态语境。无论是何种语境,都揭示了一个特征:语境是不断变化运动的。交际双方在各自的社会心理机制下选择相应的语言交际表达方式,从而能动地创造语境,语篇与语境处于一个互为影响的动态中。交际过程语境始终是一个变量。语境的各种构成要素共同决定语篇存在的形式,语篇反过来又对语境提示,传递新的语境信息。语境(特别是情景语境)的体现方式是语境配置。它由语境所涉及的语场、语旨和语式的变量值构成。语场指交际双方所谈论的内容或所做的事情;语旨指交际过程中所涉及的人以及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语式则指交际双方所采用的交流途迳和方式。这些成份最终还必需经过具体的词汇,语法表达形式才得以体现。将语境中的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变量的值综合起来,经过交际双方的选择,确定
・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