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与翻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篇分析与翻译

【摘要】:作为语言学中的一个流派,语篇分析在对翻译研究的领域里发生了不小的影响。文章旨在运用对比的方法廓清翻译和语篇分析的本体,以此作为基础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发掘翻译语篇中的深层次含义。

【关键词】:语篇分析;翻译;意义

1. 翻译的定义

纵观翻译学的发展史,许多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都试图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给翻译下一个完整的定义:

翻译是一项对语言进行操作的工作,即用一种语言文本来替代另一种语言文本的过程。”(J.C Catford,1965)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巴尔胡达罗夫,1985)“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寻找和原语信息尽可能按近、自然的对等话语,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才是风格上的对等。”(Nida,1969)

“翻译乃是与语言行为抉择密切相关的一种语际信息传递的特殊方式。”(沃尔夫拉姆·威尔斯,1982)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的活动,其本质是传播。” (吕俊,1997)

文学翻译的定义:

从翻译的物质形态来说,它表现为各类符号系统的选择与组合:

(1)有声语言符号,即自然语言的口头语言,其表现形式为电话通讯、内外谈判和接待外宾等;

(2)无声语言符号,包括了文字符号和图象符号,其表现形式为谈判决议、社交书信、电文、通讯及各种文学作品等印刷品;

(3)有声非语言符号,即传播过程中所谓的有声而不分音节的”类语言”符号,比如重读、语调变化、笑声和掌声等。这类符号无具体的音节可分,语义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4)无声非语言符号,即各种人体语言符号,表现为人的动作、表情和服饰等无声伴随语言符号。

可以看出,文学翻译的物质形态为第二种:由无声语言符号组成的信息文本,其载体为印刷品(包括电子产品)。

翻译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信息传播。整个翻译活动实际上表现为一种社会信息的传递,表现为传播者、传播渠道、受者之间的一系列互动关系。与普通传播过程不同的是,翻译是在两种文化之间进行的,操纵者所选择的符号不再是原来的符号系统,而是产生了文化换码,但其原理却是与普通传播相同的。

2. 翻译的过程

从翻译的运作的程序上看实际包括了理解、转换、表达三个环节,理解是分析原码,准确地掌握原码所表达的信息;转换是运用多种方法,如口译或笔译的形式,各类符号系统的选择、组合,引申、浓缩等翻译技巧的运用等,将原码所表达的信息转换成译码中的等值信息;表达是用一种新的语言系统进行准确地表达。

3. 翻译的原则

翻译的原则是原则性的翻译标准,是制订具体翻译标准的指导方针。具体的翻译标准是指导翻译实践的细则或具体规定,也是衡量翻译作品和翻译方法的尺度。翻译的方法应遵循翻译的原则、符合翻译的标准。

“信、达、雅”应该被认为是比较笼统的翻译原则,其基本要求是:翻译要忠于原文、译文要通顺、文字要典雅。然而,如何做到信,如何做到达,如何做到雅,需要有具体的规范要求。

“信”的含义和标准:对于”信”,一是形式上”信”,二是内容上“信”。二者都不能走极端。形式上的”信”不能片面强调忠实于原文的文字,不能字对字、句对句地直译和死译。这种译法忽视了中文与外文在词语含义、词语搭配、词语顺序、句子结构、表达方法等方面存在的语言差异,忽视中国与外国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上的区别,忽视中国与外国人思想方式上的不同。这样译出来的译文或生硬难懂,或文法不通,有可能违反愿意,造成误译,引起误解。同样,内容上“信”也不能只强调译出原意,而不考虑原文的风格。一个好翻译必须做到

1)既忠实于原文的意思、又忠实于原文的风格;

2)用地道的中(外)文,正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容、风格、语气、情感,达到传意、传神、传神的目的;

3)尽量选用适合于原文风格的语言来表达原文的意思,把原作的形式再现

出来。

4)运用适合于原作风格的文学语言,把原作的内容与形式正确无遗地再现出来,使译文同样应该是一件艺术品。

5)遇到冲突时,把”信”放在“达、雅”之前、之上。

6)尽量兼顾”达”、”雅”,使译文通顺、明白、仇美。做到译出的中文符合中文习惯,像中文。译出的外文符合外文习惯,像外文。

7)翻译要照原话翻译,不添枝加叶,更不能胡编乱造。不能为求译文优美而脱离原意。

8)不能直译、死译。翻译出的外文不能是中式外文,翻译出的中文不能是欧化中文。

4.语篇分析与翻译

4.1语篇

“语篇”既指书面语言(Text)又指口头语言(Discourse)。语篇被认为是一个语义单位,是由小句或小句复合体构成的语义连贯的整体。语篇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必须合乎语法,并且语义连贯,包括与外界在语义上和语用上(semantically and pragmatically)的连贯,也包括语篇内部在语言上的连贯。语篇语言学者(Beaugrande & Dressler,1981: 3)认为,语篇作为一种”交际活动”(communicative occurrence),必须具有七项标准:衔接性(cohesion)、连贯性(coherence)、意向性(intentionality)、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语境性(situationality)、信息性(informativity)和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在七项标准中,”衔接”和”连贯”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实现其它标准的基本手段。

4.2 语篇语言学与翻译

4.2.1 意义与其体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一般是通过形式来体现意义、意图、目的的。这种用于体现意义的形式既可能是言语性的(verbal),也可以是非言语性的,还可以是非言语性伴随言语性的形式。这些可能被选择的形式除了表示命题意义(ideational/propositional meaning)外,它们还因各自的不同形式表达不同的人际意义(interpersonal meaning)和语篇意义(textual meaning)。

就翻译而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既可译为“Even a clever housewife canno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又可译为“Even a clever housewife canno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从翻译方法上讲,前者是”直译”,后者是”意译”;从翻译策略上讲,前者用了”异化法”,后者用的是”归化法”。如果我们从语篇参数角度考察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