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翻译及实例分析

合集下载

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对等

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对等

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对等翻译是语言之间的桥梁,它使我们能够理解和欣赏不同语言的文化和思想。

在翻译过程中,对等是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概念之一。

本文将从语篇分析的角度来探讨翻译中的对等。

在翻译中,对等关系主要有两种,即文本内对等和文本间对等。

文本内对等是指源语篇和目标语篇在语篇层面上的对等,这种对等的是语言内部的关系,例如句法、词汇和语义等。

而文本间对等则是指源语篇和目标语篇在超语篇层面上的对等,这种对等的是语言之外的因素,例如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等。

从语篇分析的角度来看,翻译中的对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本功能文本功能是指语言在特定语境中所起的作用。

在翻译中,源语篇和目标语篇的文本功能应该尽可能地一致,这样才能保证翻译的准确性。

例如,原文中的警告、提示和呼吁等功能在翻译后应该保持不变。

文本结构文本结构是指语篇的宏观组织形式,例如叙事结构、论证结构和描述结构等。

在翻译中,源语篇和目标语篇的文本结构应该尽可能一致,这样才能保证翻译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例如,在翻译小说时,应该注意情节的展开、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场景描写等方面,保持原文的叙事结构。

文本风格文本风格是指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例如用词、句式、语气和修辞等。

在翻译中,源语篇和目标语篇的文本风格应该尽可能一致,这样才能保证翻译的艺术性和审美性。

例如,在翻译诗歌时,应该注意韵律、节奏和意象等方面,保持原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在翻译中,对等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具有一定的自由度。

这种自由度允许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通,以适应目标语言的习惯和文化背景。

然而,这种自由度并不是无限制的,它必须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忠实性为前提。

自由度在翻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保证对等的前提下,适当的自由度可以使翻译更加流畅、自然和易于理解。

它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把握原文的精髓,并将其融入目标语言的语境和文化中。

同时,自由度还可以使译文更具创造性和艺术性,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语篇分析是指对一段文本的整体结构、语言风格、情感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理解和认知。

在翻译中,语篇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和文化背景,并将其传递到译文中。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

一、把握文本的整体结构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先对原文进行整体把握,确定其主旨、结构、脉络等。

只有了解原文的整体结构,才能更好地对单词、短语、句子等进行翻译,使译文和原文在结构上相似或相当。

同时,了解原文的结构还可以帮助译者判断某些重要信息可能出现的位置,以便更好地进行翻译。

二、考虑语言风格和情感色彩语言风格和情感色彩也是语篇分析的重要内容。

在进行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原文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色彩,选择合适的词汇、句式、篇章结构等,使译文能够传递原文的情感和意味。

例如,如果原文使用了幽默或讽刺的语言风格,译者需要在翻译中保持这种风格,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三、考虑文化差异语篇分析也可以帮助译者了解原文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意义。

在进行翻译时,译者需要考虑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尤其是在某些具有特定文化含义的短语、俚语、习语等方面。

只有深入了解原文和目标文化之间的差异,才可以进行更准确的翻译,避免语义上的错误和误解。

总之,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都有很大的帮助。

译者需要通过对原文的整体把握、语言风格和情感色彩的分析以及文化差异的认知,使译文不仅符合原文的意思和结构,而且传递了原文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色彩。

从语篇分析角度看外宣文本翻译——以航运白皮书翻译为例

从语篇分析角度看外宣文本翻译——以航运白皮书翻译为例

55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4期总第791期No.4,2020Total of 7910引言在全球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与世界的交流,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走向世界。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对外传播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外宣翻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航运白皮书英译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航运市场,促进航运业的发展,架起我国航运业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做好翻译,是实现中国与世界沟通的第一步。

在《翻译问题探讨》一书中,纽马克(Newmark)提出要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2]。

通过探讨航运白皮书翻译实践,笔者尝试归纳总结出处理白皮书此类型文本的翻译策略,力求对该类型文本的翻译实践提供借鉴。

1外宣翻译外宣翻译是应用(文体)翻译的一种类型,广义的外宣翻译包括除文学翻译之外的几乎所有实用问题翻译。

狭义的外宣翻译是指各类媒体报道、政府文件公告、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介绍、公示语等实用文体的翻译。

上海外国语大学张健教授在其《外宣翻译导论》一书中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目的、以汉语为信息源、以英语等外国语为信息载体、以各种媒体为渠道、以外国民众(包括境内的各类外籍人士)为主要传播对象的交际活动”[8]。

此外,黄友义[4]、卢小军[5]等学者也对外宣翻译概念的界定给出了诠释。

总之,外宣翻译文体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形式,在日常与官方对外交流中频繁出现,选择适合的翻译策略做好外宣翻译对“国家形象”[5]的构建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语篇分析文本分析要从宏观的语篇开始到微观的词语[7],而不是把词语孤立开来,要练习该词语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和功能,才能做到最大限度的语言和功能对等[3]。

2.1语篇类型分析《中国航运发展报告》(又称《航运白皮书》),是关于我国航运业发展的年度系统总结,是对部分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解释,也是了解中国航运政策的重要线索,属外交文本类型。

语篇分析视角下英语翻译及其应用

语篇分析视角下英语翻译及其应用

2532020年13期总第505期ENGLISH ON CAMPUS 语篇分析视角下英语翻译及其应用文/王华云英语翻译是高校教育过程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如何提升高校英语翻译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专业化人才,这是我们一直在进行探讨的主要问题。

语篇分析是一种重要的英语翻译理念,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我们应当注重从语篇分析的视角下进行分析,将英语翻译教学进行有机结合。

一、语篇分析概要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也进行了相应的转变,语篇分析在当前的英语翻译教育过程中逐渐受到了更高的重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作为一种指导英语翻译的方法,其不同于传统的英语翻译形式,语篇分析要求译者能够从文章的整体来进行分析,对于文章的题目以及每一个段落和句子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找出文章主要想表达的意思,并且以此入手来进行分析,这样翻译出来的内容才能够更加的贴合。

在实际的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应用语篇分析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实际意义。

首先,在进行英语翻译的过程中,有着很多困难的英语语法以及单词知识,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为译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而应用语篇分析的形式,译者能够对文章的整体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找出具体的意思,将相应的问题进行解决。

其次,在进行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会接触到大量的英语单词,这些单词在不同的语境当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如果译者仅仅从一个句子或者段落当中来进行分析,那么很难能够确定这个单词具体的意思,这就需要译者应用语篇分析的形式,从整体上来进行理解。

最后,相较于其他的英语翻译形式,语篇分析会占据更多的时间,但是往往也能够发挥出更加明显的作用。

对于熟练的翻译者来讲,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而自动地忽略一些分析和理解的时间,对于不同的类型也能够采取不同的翻译形式,但是对于高校的英语翻译新手来讲,还不具备这种对应的能力,所以想要进行高效的英语翻译就需要采取语篇分析的形式,来提升翻译的质量水平。

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1. 引言1.1 翻译中的重要性在翻译中,语篇分析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语篇是指完整的、有机的文字结构,通过对语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并准确传达给目标语言的读者。

翻译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简单替换,更需要考虑原文的语境、结构和逻辑关系,才能保持原意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能帮助译者更好地把握原文的信息,确保译文与原文在逻辑结构和语义上的一致性。

通过对语篇的分析,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间的关联关系,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出现断层或矛盾。

语篇分析还能帮助译者更好地把握原文的语法结构和情感表达,从而更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语篇分析在翻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译者更准确、更完整地理解原文,并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正确运用语篇分析方法可以提高翻译质量,使译文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运用语篇分析方法,对于提高翻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语篇分析的定义语篇分析是一种研究语言使用方式和含义的方法,旨在揭示语言文字背后隐藏的意图和信息。

通过对语篇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文本的结构、逻辑关系、语法结构、语义含义、风格特点以及情感表达。

在翻译领域中,语篇分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帮助译者更好地把握原文的意思和情感,并将其准确传达到目标语言中。

语篇分析的定义涉及到诸多方面,包括从宏观层面上对整个语篇的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到微观层面上对具体句子和词语的语义和语法进行解读。

通过对语篇的深入分析,翻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从而更准确地传达文本的含义和情感。

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至关重要,对于提高翻译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源语言的意思,进而更准确地将其表达出来。

通过语篇分析,译者可以把握文本的整体结构和逻辑关系,从而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出现断裂或不连贯的情况。

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对等

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对等

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对等一、本文概述翻译作为一种语言间的交流活动,其核心在于如何在保持原文意义的基础上,用另一种语言准确、流畅地表达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对等性一直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本文将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翻译中的对等性问题。

我们将对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然后阐述翻译对等性的内涵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实现不同语言间的对等性。

我们将总结在语篇分析视角下,提高翻译对等性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为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期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翻译中的对等性问题,提高翻译质量和效果。

二、语篇分析理论框架在翻译研究中,对等是一个核心概念,旨在寻求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语义、风格和功能的对等。

然而,对等并非简单的逐字逐句对应,而是需要在更大的语境——即语篇的层面上进行理解和实现。

这就引出了语篇分析理论框架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性。

语篇分析理论框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视角,使我们能够在更大的语境中理解和处理翻译中的对等问题。

该框架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微观结构、中观结构和宏观结构。

微观结构关注的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如词汇、短语和句子。

在这一层面,翻译者需要关注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语义对等,确保翻译在词汇和句子层面上能够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中观结构则关注语篇的连贯性和衔接性。

翻译者需要分析源语语篇中的信息流动和逻辑关系,然后在目标语中重建这种流动和关系,确保翻译在整体上保持连贯和一致。

宏观结构则涉及到语篇的语境和目的。

翻译者需要理解源语语篇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交际目的,然后在目标语中创造出符合这些背景和目的的翻译,确保翻译在功能上与原文对等。

在这个理论框架下,翻译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转换过程,而是一个涉及到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过程。

翻译者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寻求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最佳对等。

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
语篇分析是指对一篇完整的语言材料进行分析,包括句子、段落和篇章等层次,以获取更为全面、准确的语言信息。

在翻译过程中,语篇分析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把握原文的语言风格、段落结构、篇章脉络等信息,进而做出更为优秀的翻译。

具体来说,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揭示原文语言风格:语篇分析可以帮助翻译者了解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包括文体、语气、语调等。

指导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评估译文的语言风格,使翻译文本更加接近原文的风格。

2. 把握原文段落结构:语篇分析可以帮助翻译者理解原文的段落结构,了解每个段落的中心思想、逻辑关系和转换方式。

有助于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合理划分段落,确保译文不仅语言准确,而且结构合理。

3. 把握篇章脉络:语篇分析可以帮助翻译者了解原文的篇章脉络和主题、结构和发展。

有助于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把握原文主题,确保译文在语言和内容上完整且精准。

4. 提供翻译思路:语篇分析可以帮助翻译者预测原文中可能出现的语言难点,有助于翻译者掌握翻译重点,提供翻译思路,减少翻译过程中的疑惑和迷茫。

5. 辅助翻译审校:语篇分析可以帮助翻译者对比原译文本,发现翻译中存在违反原始段落结构、篇章脉络,差错浅易的情况,有助于翻译审校,确保最终翻译成果的质量和准确性。

总之,语篇分析在翻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熟练掌握语篇分析,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把握原文的语言信息,提高译文质量,减少翻译过程中的疑惑和困难。

同时,全面、准确的语言信息提取,也有助于翻译者提升翻译能力,进一步提高翻译质量。

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1. 引言1.1 引言语篇分析在翻译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原文中的语篇结构、语言特点以及语言功能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和作者的意图,从而更准确地进行翻译。

语篇分析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和解释,更是对文本背后所隐藏的文化、社会和语言信息的解读。

在翻译过程中,语篇分析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把握原文的整体结构和逻辑关系,帮助译者更好地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通过语篇分析,译者可以更好地处理原文中的隐晦意义、语言搭配和篇章连接,从而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2. 正文2.1 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重要性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语篇分析是翻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义和情境,从而保持原文的信息和语境完整性,确保译文与原文一致。

语篇分析可以帮助翻译者把握原文的语言特点和篇章结构。

通过对原文的语言风格、逻辑结构、语义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翻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从而更准确地翻译原文。

语篇分析可以帮助翻译者解决原文中的歧义和难点。

在翻译过程中,原文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和理解方式,翻译者需要通过语篇分析来确定最合适的翻译策略,以确保译文贴近原意。

语篇分析还可以帮助翻译者克服语言和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

通过深入分析原文所处的语言和文化环境,翻译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原文的内涵和外延,避免翻译过程中出现理解偏差或语言错误。

语篇分析在翻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只有深入理解原文的语言特点和篇章结构,翻译者才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和情感,确保译文与原文一脉相承。

翻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时,务必重视语篇分析的重要性,将其作为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2 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具体应用在翻译过程中,语篇分析可帮助译者理解原文的语篇结构和逻辑关系,从而更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通过对原文的段落结构、句子连接和语段衔接进行分析,译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原文的整体信息,避免翻译出现断裂和不连贯的情况。

浅析功能语言学角度下的语篇分析与翻译实践

浅析功能语言学角度下的语篇分析与翻译实践

浅析功能语言学角度下的语篇分析与翻译实践摘要以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为基础的语篇分析理论认为翻译的基本单位是语篇,而语篇分析理论的实质是传递文章主要信息,尽可能准确地表现出作者的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从语类对应、语域对应和语义对等三个方面阐述语篇分析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必要性和具体应用。

关键词语篇分析;翻译;功能语言学1 语篇分析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52年,美国结构主义者哈里斯第一次提出“语篇分析”这一术语,其又被称为“话语分析”。

20世纪80年代,语篇分析开始受到重视,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

希夫森在Approaches to Discourse一书中介绍了六种用于语篇分析的理论,分别为言语行为理论、互动社会语言学、交际文化学、语用学、会话分析和变异分析。

而在语篇分析领域最值得一提是韩礼德创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

他的理论为语篇分析提供了理论框架,他认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可以应用在任何口头语篇和英语书面语篇。

我国学者黄国文在《语篇分析概要》一书中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理论指导,从语义、情景、语域等角度进行分析,证明了功能语篇分析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1]。

2 语篇分析在翻译实践中的必要性首先,语篇分析主张意思连贯且合乎语法的语篇为研究对象,要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研究,而不是只局限于单个的句子。

因此,在翻译时我们要着眼于全篇进行翻译,注意上下文的联系,最大可能符合原作者的思想。

其次,无论汉语或英语语篇都是按照一定的成篇模式构建的某种特定文化情境的信息载体。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篇模式也大相径庭。

汉语语篇讲究首尾呼应,开头先对主题进行铺垫,中间分段进行阐述,结尾总结;而英文语篇讲究开门见山,直接亮出观点,其结构更加简单清晰。

最后,语篇分析和翻译实践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方面语篇分析为翻译实践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翻译实践又为语篇分析带来启示,使其不断发展壮大[2]。

3 语篇分析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译者的翻译对象就是语篇,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篇是将语言的形式和过程结合起来。

浅谈语篇分析视角下英语翻译及其应用_

浅谈语篇分析视角下英语翻译及其应用_

浅谈语篇分析视角下英语翻译及其应用摘要:把握语言的翻译本质,采用基于语篇分析理论和手段有助于在语篇理解过程中实现功能对等,指导语篇认知与理解,促使在体验中感悟到语言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本文主要阐述语篇分析视角下英语翻译及其应用。

关键词:语言语篇理解翻译与此相应的是传统的英语翻译只注重词、句的翻译,并集中于词汇、语法和专业内容三个方面,这些理论自然有其价值,然而在翻译的对象常常是语篇这一有机整体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性以及翻译的机械主义通病。

语篇分析的兴起为研究英语翻译提供了新的途径。

1语篇分析的过程语篇过程是把多维的世界、抽象的概念,同时并存的状态或同时发生的事件线性化的过程。

由于语言符号与思维对象之间的象似性,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所存在的自然联系,主位结构、信息结构与衔接结构才能彼此照应,保障语篇语义的自然顺序的推进,形成不同的主位推进模式。

语言的翻译对研究语篇中主位推进模式语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

客观世界是人们体验和认知的基础,认知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感知与体验的过程,语言是客观世界、人类认知、社会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套复杂的符号系统,是客观现实、身体体验、人类认知、生理基础等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因而语言符号的能指即语言形式和所指(包括现实世界、经验结构、概念系统、所表意义)之间存在象似性,它是语言符号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

2语篇分析在英汉翻译的应用语篇的建构是言语活动和认知心理活动的综合,不仅存在于语音和句子结构方面,还存在于语篇中,并对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英语句法结构上可以层层修饰,句中套句,加上插语等形式,可以形成复杂的长句。

翻译时往往难以下手。

从语篇分析角度分清各从句及词组的修饰关系,这样就可以从意思上分清层次,弄清其逻辑关系和时间地点等的顺序,然后按照汉语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正确地、层次分明地译出。

原意不要拘泥于原文的形式。

从语篇分析角度评析《匆匆》张培基英译本

从语篇分析角度评析《匆匆》张培基英译本

从语篇分析角度评析《匆匆》张培基英译本《匆匆》由中国著名作家钱锺书创作,张培基翻译成英文出版。

作品充满伤感情绪,深含对凋敝的滋味,唤起读者对真挚的友情的怀念。

该译本把钱锺书的文字表达得煽情、凄美,以更加细腻、流畅的英语语言表达出了充满感性和伤感的语景。

在文章开头,钱锺书利用几句含蓄而深刻的句子,点出了整个故事情节,让读者完全能够理解故事的意义和主题:“一切都像一场梦,只是缺少了最后的醒来……”这样的句子,让读者一下子就从小提琴声中拉回到了现实,能够从更多的角度去理解这则故事里,友情存在过,也终究被时间消磨。

而张培基翻译出来的句子则加深了原文表述的震撼力,非常恰如其分:“Everything was like a dream, just without the wake-up call at the end.”这句翻译里,“wake-up call”是一个比喻,非常形象地把时间的流逝,比喻成定时叫醒的闹铃,令人心有戚戚焉。

随后,读者又在文中看到小提琴的声音,作者用它渲染出友情的芬芳,也彰显出深沉的忧伤,张培基的翻译也非常准确:“The violin still sang its sweet but sorrowful melody as if it was telling a deep and bittersweet story.”句话的表达方式,不但又将小提琴的声音比喻成一个能叙述深刻故事的悲歌,而且还增添了一丝甜蜜的味道,更加贴近了原文的意境。

最后,钱锺书利用几句泛滥的叙事语言,抒发出对友情的伤感与从容:“他们没有像普通朋友那样在一起,而更像是永恒不变虽然没有永恒,却又不容你忘怀。

”句把人间朋友之情,与永恒无可取代的概念作比较,以凝重的叙述方式,告诉了读者,友情也许不如永恒持久,但却永远不会被忘怀。

而张培基的译文,也将这样的意境展现的形式更加清晰:“They were not like normal friends, but more like an eternal constitutionsomething unchangeable, yet never forgotten.”他将“永恒”一词用“constitution”(宪法)这个比喻性词汇表达出来,更加准确地表达了原作者的想法,使原文的意境得到了有效传达。

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对等

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对等

Modern Foreign Languages (Quarterly) Vol.24, No.1 January 2001: 78-84 Guangzhou, China Aspects of Translation from a Discoursal PerspectiveZHANG Mei-fangTranslation is a new discipline in academic terms. It is just starting to feature as a subject of study in its own right. Like other new disciplines, it needs to draw on the findings and t heories of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in order to develop its own methods. But which disciplines it can be naturally and effectively related to is still a matter of some controversy.Linguistics is a discipline which studies language both in its own right and as a tool for communication. It should therefore have a great deal to offer to the budding disciplin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of functional linguistics which no longer restricts itself to the study of linguistic structure and phenomena, but extends itself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 in use. In creating a new text out of a previously existing one, translators inevitably go beyond what is said and written in the original text, trying to see the context in which the text unfolds and in which it is to be interpreted. In studying this complex process at work, we are in effect seeking insights which take us beyond translation itself towards the whol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ctivity and the social context in which it takes place.This paper aims at introducing M.A.K. Halliday’s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o explain some aspects of translation. According to Halliday and Hasan (1989), language is either for action or for information, so it is organized by the function it is called on to serve and shaped by its purposes. All use s of language have a context. The textual features enable the discourse to cohere not only with itself but also with its context of situation which is analyzed by Halliday and Hasan into three components (field of discourse, tenor of discourse and mode of discourse), corresponding to the three metafunctions of language (ideational function, interpersonal function and textual function). Apart from the context of situation which is the immediate environment, there is also a broader background against which the text has to be interpreted: its context of culture. The context of culture is the institutional and ideological background that gives value to the text and constrains its interpretation.In this paper, the theory of context of culture and context of situation will be briefly examined and an English TEXT and its two Chinese versions will be analyzed. It is not the aim of this short paper to build any translation theory in rela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but rather to look into detailed analysis for areas where the discoursal theory of language can bring insights to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Keywords: discourse analysis context of situation context of culturetranslation Correspondence: Department of English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Zhongsha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275P .R .China<zhangmeifang28@>中国・广州现代外语(季刊)第24卷2001年第1期(总第91期):78-84 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对等张美芳翻译学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需要利用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以建立自己的研究架构和研究方法。

从“语篇意识”的角度看短篇小说的翻译——以英语短篇小说《她心中有一颗明星》汉译为例

从“语篇意识”的角度看短篇小说的翻译——以英语短篇小说《她心中有一颗明星》汉译为例



摘要 : 通过对英语短篇小说《 她 心 中有 一 颗 明 星》 的 汉语 译
文 所 做 的分 析 研 究表 明 . 译 者 在 翻 译 过 程 中树 立 了很 强 的语 篇
似乎与原 文等值 . 然而它与上下文 的内容缺少连贯 性 . 让 人 感 到茫然 。 译者的译文“ 服 装 并 不 重要 , 重 要 的 是你 们 的舞 蹈 ” 。 不 仅使上下文连贯 . 而 且 把 原 文 的 隐 含信 息 再 现 出来 了
入 语 习 惯
个女孩酷爱芭蕾舞并刻苦学 习的故事 . 其 情 节 引 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 胜 。从
译文来 看 。 语 言朴实 . 简洁, 中心 思 想 突 出 , 忠 实 地 再 现 了 原 文
的信息 。 在 将 原 文 与 译 文 进 行 对 比之 后 。 笔者发现 , 为 了充 分 再 现 原 文 的 主 旨及 内 涵 . 译者采用 了多种翻译 技巧 . 对 原 文 中 的 许 多 句 子 做 了调 整 . 充分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3 . S ri a n d a a l o s m t c r i e d o u t , “ ,k n e w i t ! ”Bu t t h t a w o u l d ot n
意识 , 跳 出 了源 语 言层 面 的 束 缚 , 并利 用 “ 增译, 缩 句, 换序 ” 等
d i d . ”S h e s a w S a r i n d a ’ s f ce a a n d s t o p p e d .“ Wh y , S a r i n d a !”S h e
p u t h e ra r l n ¥a ro u n d S a r i n d o  ̄

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
语篇分析是一种研究语言使用的方法,它的目的是通过分析语言使用的文本来了解其意义和功能。

在翻译中,语篇分析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把握原文的语言特征和风格,从而更准确地进行翻译。

其次,语篇分析可以帮助翻译者理解原文的篇章结构。

篇章结构是一篇文本的组织方式,包括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等。

通过对原文的语篇分析,翻译者可以找到不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关键词、转折点等,在翻译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段落分割和调整,使译文更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语言特点。

此外,语篇分析还可以帮助翻译者把握原文的语言风格和特点。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这些特点在语篇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通过进行语篇分析,翻译者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原文的语言风格和特点,按照中文读者的习惯和语言特点进行翻译,使译文更加通顺、自然和易于理解。

最后,语篇分析还可以帮助翻译者优化译文质量和效果。

通过对原文的语篇分析,翻译者可以找到语言使用上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修改和优化,使译文更符合读者的阅读需求和情感表达,达到传递原文信息的最佳效果。

总之,语篇分析在翻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把握语言特征和风格,更加准确地进行翻译,提高翻译质量和效果。

浅谈语篇分析视角下英语翻译及其应用

浅谈语篇分析视角下英语翻译及其应用

浅谈语篇分析视角下英语翻译及其应用翻译活动的第一步就是要对原文进行语篇分析,具体包括:分析语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把握整个语篇的思想脉络;分析语篇的情景语境,即语篇产生的语言环境,如事件、场合、时间、地点、人物的活动及其角色关系,语篇所反映的人物的地位、身份、态度、动机以及社会、文化、时代、历史背景等等;分析语篇的衔接手段。

根据这些分析的结果,译者在目的语的语言资源中进行选择,通过一个个语言结构来重构语篇。

1、语篇分析的涵义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在目前国内教学界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于阅读教学和翻译教学。

它指的是从课文的篇章结构人手,分析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衔接和相关意义及逻辑思维的连贯性,把握全文的主体和中心思想,从而“纲举目张”,正确理解课文的细节以及语法难点。

在翻译教学中强化语篇分析,有助于学生突破宏观理解的障碍,使他们养成结合语篇乃至上下文语境去理解所译句子的句法特征及语义类型的习惯,从而为明白、晓畅的译文铺平道路。

在针对性的翻译教学中,语篇分析能帮助学生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让他们从总体上了解各段落的要旨乃至整个语篇的组织和结构特征,抓住中心思想,理清各段落之间的关系,尤其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及语义关系,从而确保对原文的正确理解。

2、英语翻译中语篇分析的重要性翻译者在分析了源语语篇的外在要素和内在要素之后,也了解了源语语篇“在文化中的功能”,就应当比较容易产出一个符合翻译任务要求的译语语篇。

因为在语篇分析过程中,翻译者不仅了解了源语语篇的特点,也同时形成了对译语语篇的相当明晰的设想。

当然,此时的设想还是暂时的,因为在他写出译语语篇的过程中,肯定还会作某些变动。

语篇分析使翻译者看到了影响翻译的方方面面,使他有可能依照译语语篇的功能要求,决定哪些源语语篇的因素、特点真正重要。

必要时,将源语语篇的特点按照译语语篇的功能要求排出等级序列(重要性级别)。

只有在此时,翻译者才可以作出实事求是的决断,什么在译语语篇中可以省略或删除,什么必须补充进去。

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语篇分析在翻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它是一种对于原文结构、语言和风格的综合认识和把握,能够帮助译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原文的语言和文化背景,提高译文的质量和流畅度。

以下是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

一、任务意图的分析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对原文的任务意图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了解原文的信息传递目的和作者的意图,从而合理选择翻译策略,使译文能够传达原文的意图。

在此过程中,语篇分析为译者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分析工具。

通过分析原文中的信息组织、句子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的规则,译者能够全面把握原文的目的和意图,从而达到更准确流畅的翻译效果。

二、语篇结构和逻辑的分析语篇分析还可以帮助译者深化对原文的语言结构和逻辑关系的理解。

译者可以通过分析原文的篇章结构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原文的思路和信息传递方式,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将原文中的信息转化为译文,并且使译文与原文在语言结构和逻辑关系上保持一致。

三、修辞手法的分析语篇分析还可以帮助译者分析原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从而在翻译过程中运用相应的译文策略,使翻译达到与原文相仿效果。

语篇分析可以帮助译者了解原文中使用的诸如比喻、概括、对比、象征等修辞性语言的含义和用法,从而在翻译中利用相应的汉语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以达到与原文同样的修辞效果。

四、文化背景的分析在跨文化翻译中,文化背景的因素是极其重要的,这也是翻译中经常出错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分析原文的语言风格、表达方式以及其中含有的文化元素,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和背景,从而避免误解或不恰当的翻译。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运用语篇分析的方法,对于跨文化翻译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翻译及实例分析【摘要】翻译活动的首要步骤就是要对原文进行语篇分析,具体包括分析语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把握整个语篇的思想脉络,分析语篇的情景语境,即语篇产生的语言环境,如事件、场合、时间、地点、人物的活动及其角色关系,语篇所反映的人物的地位、身份、态度、动机以及社会、文化、时代、历史背景等等。

近10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系统功能语言学相关理论引入翻译研究领域,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有很多学者发现把功能语言学中的语篇分析手段应用于翻译实践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翻译实践中应该强化语篇意识,注重分析语篇的语境问题,这样才能明确原文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背景,才能更好地还原译文的交互传递功能,从而达到翻译的最佳效果。

【关键叔】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语境1 前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把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引入翻译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成果。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和人类的社会实践密不可分,要在社会文化语境中解释语言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对语篇结构和语境的分析是做好翻译的重要手段和提高译文翻译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语篇分析这门学科尚未诞生之前,不能说译界不存在语篇意识,人们常说的“上下文”、“语境”等,其实质而言,就是一种感性的、经验性和实用性的“语篇”意识。

但是,自从译界将discourse analysis或text linguistics这一语言学研究成果与翻译学科嫁接后,译界对“上下文”的认识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飞跃,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译林跋涉者掌握了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就能够合理、科学地将原文的词、句、段等单位置于语篇的宏观背景中去理解、去解释,译者文思更活跃,译文也更流畅。

因此,建立明确的语篇意识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语篇与翻译2.1 语篇的定义做好语篇分析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语篇。

语篇分析吸收了包括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西方学者纷纷把语篇分析理论引进翻译研究领域,把视野扩大到语境和语言的交际功能。

本文主要探讨描写翻译研究中的一种研究方法:即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方法。

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看,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可操作性的方法,而不是翻译技巧或翻译手段。

关于语篇的定义,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个是“形式和结构”(formal/structural)派的看法:从结构方面看,“语篇”是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语篇由句子组成。

一是“功能”派的看法:从功能方面看,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它不是一个比句子大的语法单位;它与句子不属于同一类型,因此它们之间不是“大”与“小”的关系;语篇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是“表现”关系,即语篇由句子体现,或者说句子(形式)体现了语篇(语义)。

胡壮麟认为,“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目的是通过语言这一媒介实现具体交际任务或完成一定行为”。

可见“语篇”是一个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独立实现一定交际目的,语义连贯的语言单位。

因此语篇不是一个形式单位而是意义单位。

“语篇”既指书面语言又指口头语言。

语篇被认为是一个语义单位,是由小句或小句复合体构成的语义连贯的整体。

语篇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必须合乎语法,并且语义连贯,包括与外界在语义上和语用上的连贯,也包括语篇内部在语言上的连贯。

2.2 翻译的定义纵观翻译学的发展史,许多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都试图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给翻译下一个完整的定义:“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寻找和原语信息尽可能按近、自然的对等话语,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才是风格上的对等。

”(nida,1969)“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的活动,其本质是传播。

”纵观翻译学的发展史,整个翻译活动实际上表现为一种社会信息的传递,表现为传播者、传播渠道、接受者之间的一系列互动关系。

从翻译的过程来看翻译活动包括了理解、转换、表达三个环节。

一部优秀的翻译作品必须做到既忠实于原文的意思,又忠实于原文的风格;用地道的中(外)文,正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容、风格、语气、情感,达到传意、传神、传韵的目的;尽量把原作的形式再现出来;运用适合于原作风格的文学语言,把原作的内容与形式正确无疑地再现出来,使译文同样是一件艺术品;遇到冲突时,把“信”放在“达”、“雅”之上;尽量兼顾“达”、“雅”;翻译要根据原话翻译,不添枝加叶,不胡编乱造,不遗漏缺损,不为求译文优美而脱离愿意;不直译,不死译。

3 语篇结构分析语篇是由字、短语、句子、段落、语篇五级构成,各个语言层级之间有必然的结构衔接和逻辑联系,译者对不同语篇层次在翻译时的策略也应有不同,通过对原语语篇的结构进行分析是一个原文信息解码的过程。

3.1 具体语境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翻译的目的就是寻求两种语言的语篇在同一整体语境中具有相同的意义和功能,因此为了更好理解原语语篇结构在“语义系统网络”中选择的意义和所体现的功能,译者需要仔细分析原语篇的具体语境,并尽量让原语篇中的语境在目的语语篇中得以再现。

语篇的语境可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

伍谦光(1988)认为社会是一个文化系统,也是一个符号系统和意义系统,而语言是其中一种符号。

语言之所以产生意义就是因为它与社会文化中的其他符号相联系,相作用。

研究语篇必须联系其语境,因为在实际生活中,通常都是先有语境,才有语篇。

语境与语篇是互相依存的;特定的语境要求特定的语篇,特定的语篇创造了特定的语境。

因此,非正式的语境导致人们使用非正式的语言,而正式的语境则要求人们使用正式的语言。

3.2 文化语境马林诺夫斯基在1953年正式提出文化语境的概念。

catford[1] 指出“语言是文化的向导”。

文化语境是指语篇所反映的一门语言特有的文化背景。

了解语篇的文化背景能使译者在进行原文的解码中进一步明确原文的意图,能对所解码的信息进行筛选和鉴别。

我们以对颜色词的不同理解为例,来体现不同文化语境对沟通效果造成的阻力。

在中国,白色常常指代丧事(death),而在西方,“white”代表“purity”和“innocence”(清白)。

而且在汉语中有许多含有“白”的词语并不表示英语颜色中的“white”,英译时与“white”毫不相干,而只是与其他字一起构成词组,表示事物名称或另有寓意,如白菜“chinese cabbage”,白痴“idiot”。

同样,英语中某些词组中的“white”也并不表示“白”的意思,如“a white lie”(无害而善意的谎言)、“the white coffee”(牛奶咖啡)。

汉语里的颜色“绿”并没有复杂和深刻的蕴意,而英语中的“green”则有新手(green hand)、嫉妒(green--eyed)、有经济实力的(green power)等意思。

因此译者应该掌握如何妥善解决文化冲突的一些方法。

就翻译而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既可译为“even a clever housewife canno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又可译为“even a clever housewife canno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

从翻译方法上讲,前者是“直译”,后者是“意译”;从翻译策略上讲,前者用了“异化法”,后者用的是“归化法”。

如果我们从语篇参数角度考察上述两句译文,便可看出,它们的“语场”、“语旨”和“语式”是有差异的。

如果从“文化语境”方面考虑,就更能解析它们所传递的不同意义。

3.3 情景语境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但文化内涵往往蕴藏在字里行间,因此文化语境也必须通过情景语境来实现。

halliday (1985)认为,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它们影响着我们的语言使用。

这三个因素是:语场、基调(语旨)、语式。

这三个因素是情景语境的组成部分,称为语域变体.。

语场指的是正在发生什么事,所进行的社会活动的性质、特点、语言所谈及或描述的是什么。

基调指的是谁是交际者,他们的基本情况、特点、地位、角色、关系等。

语式指的是语言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包括交际渠道和修饰方式。

语场、基调和语式跟语言三个纯理功能相互联系:语场体现了语言的概念功能,基调体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而语式则是语篇功能的具体体现。

语篇功能是三大功能中的核心,它使语言与语境发生联系,使说话人只能生成与情景一致和相称的语篇。

情景语境指话语使用的环境,也就是交际情景。

在做英汉翻译时掌握作品中人物的知识、修养、身份,甚至说话人(addressor)与受话人(adressee)语气、语调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粗野鄙夫,他的话就不应译成文绉绉的,反之,一个贵族小姐,不应该言语粗俗。

如《:傲慢与偏见》中,女主角伊丽莎白拒绝男主角达西的初次求婚时,愤然说了这样一句话:i had not known you a month before i felt that you were the last man in the world whom i could ever be prevailed on to marry。

译1:我还没有认识你一个月,就觉得像你这样一个人,哪怕天下男人都死光了,我也不愿意嫁给你。

译2:我认识你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就觉得哪怕我一辈子找不到天下的男人,也休想让我嫁给你。

由于心怀偏见和听信谗言,伊丽莎白当时对达西真可谓是“深恶痛绝”,因而说起话来气势汹汹。

译1和译2都较好地传达了这种口气,但仔细推敲一下,不难发现伊丽莎白是一个有教养的女子,怎该说出“天下男人都死光”这种粗话。

显然译1的译者在翻译时忽略了说话人知识、修养,一味追求偏见的语气。

相比之下译2翻译得比较到位,不失为成功的范例。

因此,语篇分析对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起作用的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单词或句子,而是这些词句组成的语篇、词句的交际功能只能通过语篇才得以实现。

我们必须将原文文本及译文文本的研究扩展到语篇层次,突破以词论词,以句论句的翻译和研究方法。

翻译的目的就是要把原文语篇的意义完整地传达给译语读者。

为此,译者有必要熟悉有关语篇知识,尤其是有关语篇连贯和衔接的手段和方法,掌握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技巧,从而在翻译过程中加深对原文语篇整体意义的理解,并保证它们在译文中得到正确的体现和传达,使译文意义贯通,自然流畅。

参考文献:[1]catford, j, c,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2]nida, e,a, & charles r, taber,1969,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leiden: e,j,brill[3]胡壮鳞,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吕俊,翻译学--传播学的一个特殊领域[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2)[5]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6]杨雪燕,“语篇”概念与翻译教学[j]中国翻译,2003,(5)[7]张柏然,全球化语境下的翻译理论研究[j]中国翻译,2002,(1)[8]张美芳,黄国文,语篇语言学与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2,(3)作者简介:金香,(1979.5.13~)女,籍贯和民族:辽宁省沈阳市,朝鲜族,工作单位:百威英博(厦门)服务外包有限公司项目部,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语言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