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地理专题教案(专题二十三)

中国区域地理专题教案(专题二十三)
中国区域地理专题教案(专题二十三)

专题二十三中国区域地理

一、高考展望

中国区域地理内容在高考中常作为命题的基础和背景,以中国重点工程和时政热点的区域地图为载体,或以数据、图表为媒介,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1.以某区域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为背景,分析其成因的分布规律,评价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区域特点和差异的比较。

3.区域内资源的配置,人类生产和生活与区域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考点透析

1、我国的地形对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地势能影响气流的运行、水流的方向及水流的落差,从而影响降水的分布、水能资源的储量。我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级阶梯状分布。由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之间的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另外,许多大河在从高一级阶梯进入低一级阶梯时,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地形指地表各种形态的总称,如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不同地形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和半干旱的平原、高原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和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才能发展种植业。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类地形齐全,为我们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而平原仅占12%,因而耕地资源不足。但山区的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2、我国的资源与工业部门

为了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各地工业的发展,应立足当地资源条件,根据各地的资源类型发展相应的工业部门。如东北地区,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因此主要工业部门为钢铁、机械、化工等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地区,煤、石油、铁矿、海盐等资源丰富,又临近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因此,既有钢铁、石化、制碱、煤炭工业,又有发达的轻纺工业。南方地区矿产资源的优势是有色金属,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是我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铁矿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自上游至下游分别有攀枝花、大冶、马鞍山、所以本区钢铁工业占有一定的比例,分别建成攀枝花、重庆、武汉、马鞍山、上海等大型钢铁企业。本区还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在三峡、葛洲坝、隔河岩、二滩等建有大型水电站。

3、我国农业区的气候资源特点和主要农产品

三、精典回放

例1.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油气资源丰富。回答1—3 1.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C.环境污染加剧 D.农业集约化经营

2.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3.“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 B.东部市场需求量大

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 D.东部靠海,便于出口

【解析】1.我国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而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表现为过度樵采、放牧、农垦等。

2.西部大开发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3.“西气东输”的主要目的就是一方面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另一方面就是满足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能源需求,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答案】1.B 2.D 3.B

例2.读图1,回答4—5题。

4.合理的棉纺织工业布局应位于图中()

A. ①

B.②

C.③

D.④

5.下列几组省区(市)按①-②-③-④排列的是()

A. 山东-四川-西藏-江苏

B. 河北-新疆-青海-广东

C. 浙江-辽宁-湖北-北京

D. 安徽-重庆-湖南-河南

【解析】4.棉纺织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丰富的棉花资源、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消费市场。分析图1可以发现①处的人口密度最大、棉花产量最高。

5.我国的产棉花产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新疆的南部地区。图中②地区人口密度小,但棉花产量高,最符合新疆棉纺织工业布局的特点。【答案】4.A 5.B

例3.阅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图2)及相关气候资料,回答问题:

(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地更强?请用图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

(2)相关资料表明,甲、乙两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为什么?(3)据图文信息判断出C山脉的名称。

(4)写出适宜A、B、C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

【解析】(1)利用图表中的数据,分别计算出甲、乙两个城市最高月气温与最低月气温的差值,年较差大就反映气候的大陆性强。

(2)由图中的东南、西北两个方位可以判断,甲城市纬度高,但夏季日照时间长,又位于半干旱地区,晴天多,接受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与纬度低的乙城市相当。

(3)判读年降水量曲线可知,图中山脉年降水量大约在400mm左右,结合海拔高度可以判断图中的山脉为大兴安岭,其东部是东北平原,西部是内蒙古高原。

(4)东北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大兴安岭适合发展林业,内蒙古高原适合发展畜牧业。

【答案】(1)甲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强。甲城市年较差大,约46.7℃,年降水量少,约320mm,乙城市年较差小,约42.4℃,年降水量大,约490 mm。

(2)甲城市比乙城市纬度高,但夏季日照时间长,地处半干旱地区(非季风区),晴天多,接受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与乙城市相当。

(3)大兴安岭。

(4)A地——畜牧业, B地——种植业, C地——林业。

四、能力提升

某媒体报道:东亚地区沙尘暴的源地主要在中国境内;而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影响中国的沙尘暴三分之二源于国外。回答1—2题。

1.影响中国沙尘暴的沙源主要位于下列哪个国家境内()

A.蒙古 B.阿富汗

C.吉尔吉斯斯坦 D.俄罗斯

2.当沙尘暴发生时,我国南方地区常伴有泥雨发生,其主要原因是()A.含沙气流在南方山地迎风坡上升

B.含沙气流与南方暖湿气团相遇后被抬升

C.南方雨水把气流中沙粒冲刷下来

D.含沙气流与南方暖湿空气混合,暖湿空气沿锋面上升所致

下表为我国主要大河流域水量平衡值,读表1回答3—5题。

3.雅鲁藏布江蒸发系数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大 B.气温低 C.峡谷深 D.光照弱

4.将表中河流按水量平衡值进行分类,下列各组中最为合理的一组是() A.长江、珠江 B.长江、珠江、雅鲁藏布江

C.黄河、松花江 D.松花江、雅鲁藏布江

5.表中河流从水量平衡值角度分析,最容易被污染的是()

A、珠江 B.淮河 C.雅鲁藏布江 D.黄河

读图3 ,回答6—8题

6.图3中年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A.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

B.地处山前迎风坡

C.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深入

D.多锋面、气旋活动

7.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本区有丰富的水能、地热能和太阳能资源

B.图中河谷成因与东非大裂谷相似

C.图中甲处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D.图中甲处年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8.图中甲地的农业类型()

A.绿洲农业B.灌溉农业C.河谷农业D.畜牧业

读台湾地形图、台湾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图4),沿北回归线某要素变化图(图5)及我国部分区域年等降水量分布图(图6),回答9—12题。

9.钓鱼岛位于图4中a、b、c、d的何处()

A.a处B.b处C.c处D.d处

10.图4中台湾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由西南部向东北部递减的原因主要是()A.洋流、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天气状况

C.地形、信风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的移动、台风

11.图5沿北回归线某要素变化图中,反映光照情况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

12.图6中台湾海峡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有寒流,不易形成降水B.为风的通道,风力强,不易形成降水C.处在背风地带,雨影区 D.处在信风带,降水较少

我国某河流源于山麓地带,其径流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最后消失。回答13—15题

13.该河径流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①下渗②蒸发③降水减少④灌溉等引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该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

A.雨水 B.冰雪融水 C.地下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

15.该河流可能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

16.分析“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资料”(表2),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表2

(1)说出该省区的简称。

(2)在该省区的上地利用类型中,草地的面积是最多的,简述该省区草地面积广大的原因,并分析该省区草场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该省区行政中心所在地区是中国古老灌区之一,也是该省区粮、油、糖的生产基地,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布局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该地区过度发展灌溉农业会带来哪些问题?(说出两个方面的问题即可)

(4)根据该省区的资源优势,该省区应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有哪些?请说明该工业部门的布局条件,完成表3中的内容

表3

17.表4是我国四个地区的气候资源与种植制度的比较,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表4

中国区域地理教案:第4讲+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4讲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京杭运河概况。 一、河流湖泊概况 1.内流区和外流区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与2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 内、外流区 2.水系形态 (1)影响水系形态的主导因素:地貌 黄土高原河网密度、树枝状水系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 横断山区南北状排列河流与平行状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平行水系与冰川侵蚀地貌 (2)与自然灾害 扇形水系:水流汇集、易成洪涝 正常年份:可错开洪峰 南北对称状水系(长江) 异常年份:同时到达,易成洪峰 东西对称水系(黄河中游):易成洪涝 3.水文特征

(1)河流水文特征的含义: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 (2)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时间水量水位结冰期 夏季风盛行时大上涨、形成汛期无 冬季风盛行时小下降、形成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普遍有(3)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及原因 地区河流流量水位含沙量有无结冰期 东北黑龙江、松 花江水量丰富(流经湿 润半湿润区) 汛期较短(有春 汛、夏汛) 少(森林茂 密) 长(纬度高,位于 寒温带、中温带) 秦岭—淮河以北辽河、海 河、黄河 水量较小(流经半 湿润、半干旱地 区) 汛期短(雨季 短) 大(植被 少,水土流 失严重) 短(位于暖温带) 秦岭—淮河以南长江、珠江水量丰富(降水量 大,流经湿润地 区) 汛期长(雨季 长) 小(流域内 植被好) 无(亚热带,冬季均 温0°C以上) (4)内流河水文特征 ①分布地区:西北内陆 水源补给: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②主要特征季节性河流:夏季为丰水期,其他季节水量少,甚至断流。 流程:不长(蒸发、下渗、灌溉用水多) ③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 塔里木河、黑河的生态环境问题: 下游河段来水量锐减,河道干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严重沙化,生态环境恶化。其原因是上游地区不断开垦土地,农业用水急增,加之温室效应,蒸发加强,导致下游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 二、湖泊 分类(按湖泊所在流域特点)内流湖→内流区→基本上是咸水湖 外流湖→外流区→淡水湖 青藏高原湖区: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区,占我国湖泊面积的一半,青海湖是我分布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和民族教案新人教版 (1)

中国区域地理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和民族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 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5、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6、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 2、使学生了解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和省会(或首府)。 3、使学生了解我国五大海域。 4、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和民族。 5、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分布、增长状况。 6、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状况。 重点和难点: 1、我国位置、面积、所濒临的海洋、省级行政区及其行政中心的简称。 2、我国人口分布、增长及我国的人口政策、民族状况及民族政策。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位置和面积: ㈠、位置: 1.相对位置: A、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部深入亚洲大陆内部,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 家。 C、思考:习惯上常说:“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什么? 2.绝对位置:

A、纬度位置: a、南(极):位于南海南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约4°N; b、北(极):位于黑龙江省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俄称为阿穆尔河)主航道中心线 上,约为53°N; c、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越49°左右,相距约5500千米。当2月南国春回大地之 时,北国东北仍然是千里冰封。 d、纬度位置的优点:北回归线从我国南部穿过,我国绝大部分属于温带,南部有 一小部分位于热带,北部没有寒带。南北气候差别很大,这既有利于人民生活, 又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B、经度位置: a、东(极):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主航道中心线 (“耶”字碑东角)上,约为135°5ˊE; b、西(极):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约为73°40ˊE。 c、经度位置: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2°,相距约5200千米,时差达4小时以上,横 跨东5区到东9区。当东部的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之时,西部帕米尔高原仍然 是繁星满天。 C、我国位置的优越性: a、东部广大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降水丰富,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b、南北温度带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c、海岸线漫长,有利于从海上同世界各国交往。 d、陆疆漫长,便于从陆上同世界各国交往,古代便是“丝绸之路”,现代有著名的 “欧亚大陆桥”连通欧亚两大洲。 ㈡、面积: 1.领土幅员辽阔,约960万。(最新数据为1045万Km2) 2.位于俄罗斯(1700万Km2)、加拿大(990万Km2)之后,居第三位,美国为930 万Km2,第四位;巴西第五位。 二、疆界与邻国: ㈠、疆界: 1、陆疆: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达2万多Km(22800Km) 2、海疆: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达1万8千多Km,加上岛屿海

第二册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教案

第二册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 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 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 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 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 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 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 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 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 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明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 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 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 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 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 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 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 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 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 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世界区域地理教案

[高二复习]课题:区域地理复习—东亚(1课时) 【本课内容】 1、东亚沿海与内陆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及其表现 2、填图要求:国家位置、首都;主要岛屿、半岛、群岛,边缘海;主要地形区等 【知识结构】 【复习要点】 一、东亚的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范围:中国--临海国(首都北京)朝鲜和韩国--半岛国家(首都平壤首尔) 蒙古—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首都乌兰巴托)日本--群岛国家(首都东京) (2)位置: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背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 面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3)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海洋性显著) 从北向南找出太平洋的边缘海、群岛、半岛和岛屿。 2、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13亿多,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4左右,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平原地区,内陆人口稀疏。 3、地形 从西往东找出主要山脉、高原、平原和大河,认识地形的东西差异。 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4、河流: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半岛、岛屿上,河流短促,水力丰富。

5、气候 (1)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 (2)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 二、东亚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 [高二复习]课题:世界国家地理—日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轮廓图 2.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矿产,并分析其特点与成因。3.了解日本的农业发展条件、主要的农作物及出口的农产品,并能运用高中地理知识与原理进行解释4.分析归纳日本的工业与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工业分布的特点等。譬如以日本临海型工业布局为例。5.运用高中地理知识分析日本的人口分布、民族构成、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特点。本讲重点:日本的地理特征 本讲难点:1.日本的农业、工业的发展条件2.日本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及成因 【本课内容】 一、自然地理特征 1、东亚岛国、我国近邻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从240N—460N,主体在温带地区。【主要四岛】 2、面积狭小、人口稠密 3、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为什么多良港?) 4、境内多山、平原狭小(为何使用小型农机具?为什么重视生物技术?) 国土的四分之三是山地和丘陵,仅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 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5、火山之国、地震之邦(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日本大小火山约有270座,占世界火山总数的十分之一。其中30%为活火山。日本火山分布广、类型全、数量多,有世界火山博物馆之称。其中“富士山”(活火山)被日本人尊为“圣岳”。 6、季风显著、海洋性强(为什么重水利事业?)【主要气象灾害以及原因】 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为什么西海岸多雪?东海岸多雨?)(影响日本气候的因素包括哪些?) 7、矿产贫乏、林水丰富 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 日本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国土狭小,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使河流长度短(为什么?),落差大,水流急(为什么?)。水力资源丰富。(为什么?)【日本河流的水文特征】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主要矿种均缺少,主要依靠进口。(煤炭石油棉花主要进口的国家?)而硫磺矿较多,(这是什么原因?)。 二、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 1、世界经济大国---“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三极之一” 日本工业产品种类多,产量大,在世界居领先地位。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均居世界前列。资产大部分私人占有,经济水平高。 2、经济发展的条件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之青藏》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观看视频,结合课前微课的学习,让学生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 特征;以气候特征作为探究重点,学会描述一个区域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高原地形对气候特征的影响;通过构建知识体系,深刻理解本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势高,树立整体性的观念; 2. 评价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让学生认识到高寒的自然地理 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具体分析河谷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教会学生辩证统一地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建立因地制宜、趋利 避害发展的思想,; 3. 借助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深切体会到青藏地区经济的发展 必须处理好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走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4. 以青藏地区为例,教会学生掌握复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面向高考, 注重学生答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并及时进行课堂学习的反馈,自

评、组内互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补充,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重点】 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及成因、河谷农业发展的条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难点】 青藏地区河谷农业品质优,单产高的原因分析 【课堂探究】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导入青藏地区 【考情展示】列出2014---2016 年高考考查情况 一、自然地理特征——雪域高原 【知识回顾】观看视频,结合微课所学知识,从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五个方面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承转】突出高寒特征,重点探究气候特征及成因。 【学生活动】依据图示资料描述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注重答题思路的 指导。 图1 中国年太阳能分布图图2 拉萨与杭州的气温降水分布 图

中 国 降 水 量分布图 【 归 纳 提 升】构建青 藏 地 区 地 形、气候与 水文、生物、土壤特征的联系 【学生评价】自评 【承转】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最大,看一下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状况。 图3 藏民服饰

2019-2020年中国区域地理教案:第一讲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2019-2020年中国区域地理教案: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和民族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 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5、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6、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 2、使学生了解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和省会(或首府)。 3、使学生了解我国五大海域。 4、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和民族。 5、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分布、增长状况。 6、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状况。 重点和难点: 1、我国位置、面积、所濒临的海洋、省级行政区及其行政中心的简称。 2、我国人口分布、增长及我国的人口政策、民族状况及民族政策。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位置和面积: ㈠、位置: 1.相对位置: A、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部深入亚洲大陆内部,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 家。 C、思考:习惯上常说:“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什么? 2.绝对位置: A、纬度位置:

a、南(极):位于南海南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约4°N; b、北(极):位于黑龙江省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俄称为阿穆尔河)主航道中心线 上,约为53°N; c、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越49°左右,相距约5500千米。当2月南国春回大地之 时,北国东北仍然是千里冰封。 d、纬度位置的优点:北回归线从我国南部穿过,我国绝大部分属于温带,南部有 一小部分位于热带,北部没有寒带。南北气候差别很大,这既有利于人民生活, 又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B、经度位置: a、东(极):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主航道中心线 (“耶”字碑东角)上,约为135°5ˊE; b、西(极):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约为73°40ˊE。 c、经度位置: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2°,相距约5200千米,时差达4小时以上,横 跨东5区到东9区。当东部的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之时,西部帕米尔高原仍然 是繁星满天。 C、我国位置的优越性: a、东部广大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降水丰富,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b、南北温度带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c、海岸线漫长,有利于从海上同世界各国交往。 d、陆疆漫长,便于从陆上同世界各国交往,古代便是“丝绸之路”,现代有著名的 “欧亚大陆桥”连通欧亚两大洲。 ㈡、面积: 1.领土幅员辽阔,约960万。(最新数据为1045万Km2) 2.位于俄罗斯(1700万Km2)、加拿大(990万Km2)之后,居第三位,美国为930 万Km2,第四位;巴西第五位。 二、疆界与邻国: ㈠、疆界: 1、陆疆: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达2万多Km(22800Km) 2、海疆: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达1万8千多Km,加上岛屿海 岸线共计2万多Km。

非常优秀的中国区域地理教案

中国区域地理 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 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5、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6、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 2、使学生了解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和省会(或首府)。 3、使学生了解我国五大海域。 4、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和民族。 5、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分布、增长状况。 6、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状况。 重点和难点: 1、我国位置、面积、所濒临的海洋、省级行政区及其行政中心的简称。 2、我国人口分布、增长及我国的人口政策、民族状况及民族政策。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位置和面积: ㈠、位置: 1.相对位置: A、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部深入亚洲大陆内部,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 家。 C、思考:习惯上常说:“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什么? 2.绝对位置: A、纬度位置: a、南(极):位于南海南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约4°N; b、北(极):位于黑龙江省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俄称为阿穆尔河)主航道中心线 上,约为53°N; c、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越49°左右,相距约5500千米。当2月南国春回大地之 时,北国东北仍然是千里冰封。 d、纬度位置的优点:北回归线从我国南部穿过,我国绝大部分属于温带,南部有 一小部分位于热带,北部没有寒带。南北气候差别很大,这既有利于人民生活, 又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B、经度位置: a、东(极):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主航道中心线 (“耶”字碑东角)上,约为135°5ˊE; b、西(极):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约为73°40ˊE。 c、经度位置: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2°,相距约5200千米,时差达4小时以上,横 跨东5区到东9区。当东部的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之时,西部帕米尔高原仍然 是繁星满天。 C、我国位置的优越性: a、东部广大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降水丰富,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b、南北温度带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c、海岸线漫长,有利于从海上同世界各国交往。

中国区域地理教案:第三讲+中国的气候

第三讲中国的气候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板书设计 气候 一、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二、季风气候显著 三、多特殊天气 教学过程 〔板书〕中国的气候 【板书】一、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看书图2-14,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

〔转折过渡〕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35°C,难怪两地景观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全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什么是等温线分布图?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利用各点的气温值,绘两幅气温图(发给学生气温分布空白图)。 要求:①绘出等温线。 ②观察图1、图2回答:若两图表示同一区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绘图,然后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图1等温线排列比较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 图2等温线排列比较稀疏,说明南北温差小。 〔启发引导〕根据上面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①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②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③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④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⑤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C 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板书〕一、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 〔出示投影片〕“冬至日的光照及昼夜“ 再读课本中“冬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 〔组织讨论〕①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哪个半球? ②这时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高还是低?为什么? ③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个昼长?为什么?

2021届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七章中国地理第43讲中国区域地理教学案

第43讲中国区域地理 北方地区 (2018·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材料二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图2为陕西省沿109°E 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3 767 m,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图3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

(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 (2)七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4 ℃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 (3)从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自然景观特征。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农业发展方向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1)夏季,北坡大于南坡;冬季,南坡大于北坡。 (2)海拔较低;处于夏季风背风坡,有焚风效应;地形; (3)陕南:山地、谷地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 关中:平原(盆地)为主;温带落叶阔叶林。 陕北:黄土高原为主;温带草原(森林草原)。 (4)陕南: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 关中:种植业为主(旱作为主)。陕北:农林牧结合 读北方地区简图,回忆下列知识。 (1)自然地理特征 ①地形 地形、 地势 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 主要地形区A辽河平原、B松嫩平原、C三江平原、D华北平原和E黄土高原 类型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特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度带东北三省大部分属于中温带,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属于暖温带 干湿区三江平原和长白山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其余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 气象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洪涝;冬季寒潮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 教学目标: 1.知道北方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 2.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表、分析对比,使学生识记北方的区域特征 3.了解北方人文旅游资源;重要的农业生产特征与森林资源的分布。 教学重点:北方的自然环境、农业特征 教学难点:分析北方地区气候、地形、河流与农业生产、 四、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讨论法、引导法、比较法等 教学媒体:多媒体计算机平台 五、教学过程: 【引入】(多媒体显示) 欣赏诗词《沁园春?雪》,并配合北方风光图片。 一、北方地区范围、位置和自然环境 【读图】媒体逐一显示本区的地形区、河流、山脉、海域等 【学生活动】 1.读图说出北方地区的位置。(东部秦岭—淮河以北) 2.读图找出北方地区的各省级行政区。 3.说说本区的面积和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及民族组成。 二、旅游资源 【提问】①本区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因此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请说说看本区有哪些人文旅游资源? (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等) ②请说说有哪些自然旅游资源? (泰山、长白山天池、恒山、华山等等) 三、农业生产特征及主要农产品 【读图】出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温度带分布图 【出示问题,学生讨论】 ①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之间?(400—800毫米之间) ②在这种情况下其耕地类型是什么?(旱地) ③北方地区属哪个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④这样的温度带中各自的作物种类一样吗?作物熟制是如何? 以北一年一熟,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高粱、 大豆、马铃薯、甜菜 长城 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

世界区域地理教案演示教学

世界区域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世界地理) 教案 时安平 庐江县第三中学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0

[高二复习]课题:区域地理复习—东亚(1课时)【本课内容】 1、东亚沿海与内陆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及其表现 2、填图要求:国家位置、首都;主要岛屿、半岛、群岛,边缘海;主要地形区等 【知识结构】 【复习要点】 一、东亚的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范围:中国——临海国(首都北京)朝鲜和韩国--半岛国家(首都平壤首尔) 蒙古——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首都乌兰巴托) 日本——群岛国家(首都东京) (2)位置: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背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

面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3)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海洋性显著) 从北向南找出太平洋的边缘海、群岛、半岛和岛屿。 2、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13亿多,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4左右,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平原 地区,内陆人口稀疏。 3、地形 从西往东找出主要山脉、高原、平原和大河,认识地形的东西差异。 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4、河流: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半岛、岛屿上,河流短促,水力丰富。 5、气候 (1)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2)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 二、东亚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高三地理中国区域地理综合复习教案

中国区域地理综合复习 考点搜索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 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 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 金属工业。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 主要城市。 〖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区域地理 1、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揽 北方地区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 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 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 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 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 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 暴雨。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七年级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 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____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的分布图(复合

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____(省、市、区、县)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明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图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长江、珠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 【指图总结】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东海,南濒南海。它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提问】请说出南方地区有哪些民族? 【讲述】南方地区民族众多,以汉族为主。有3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板书】二、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录像】鱼米之乡。 【提问】南方地区为什么成为“鱼米之乡”? 【展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指图回答】南方地区河湖众多,盛产淡水鱼等水产品,所以成为“鱼乡”;该地区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适于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便成为“米乡”。因此,南方地区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提问】本区除水稻外,还有哪些农作物?一年几熟?

初一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 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____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____(省、市、区、县)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明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图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长江、珠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 【指图总结】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东海,南濒南海。它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提问】请说出南方地区有哪些民族? 【讲述】南方地区民族众多,以汉族为主。有3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板书】二、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录像】鱼米之乡。 【提问】南方地区为什么成为“鱼米之乡”? 【展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指图回答】南方地区河湖众多,盛产淡水鱼等水产品,所以成为“鱼乡”;该地区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湿润的亚热带

中国区域地理专题教案(专题二十三)

专题二十三中国区域地理 一、高考展望 中国区域地理内容在高考中常作为命题的基础和背景,以中国重点工程和时政热点的区域地图为载体,或以数据、图表为媒介,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1.以某区域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为背景,分析其成因的分布规律,评价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区域特点和差异的比较。 3.区域内资源的配置,人类生产和生活与区域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考点透析 1、我国的地形对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地势能影响气流的运行、水流的方向及水流的落差,从而影响降水的分布、水能资源的储量。我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级阶梯状分布。由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之间的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另外,许多大河在从高一级阶梯进入低一级阶梯时,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地形指地表各种形态的总称,如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不同地形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和半干旱的平原、高原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和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才能发展种植业。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类地形齐全,为我们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而平原仅占12%,因而耕地资源不足。但山区的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2、我国的资源与工业部门

为了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各地工业的发展,应立足当地资源条件,根据各地的资源类型发展相应的工业部门。如东北地区,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因此主要工业部门为钢铁、机械、化工等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地区,煤、石油、铁矿、海盐等资源丰富,又临近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因此,既有钢铁、石化、制碱、煤炭工业,又有发达的轻纺工业。南方地区矿产资源的优势是有色金属,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是我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铁矿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自上游至下游分别有攀枝花、大冶、马鞍山、所以本区钢铁工业占有一定的比例,分别建成攀枝花、重庆、武汉、马鞍山、上海等大型钢铁企业。本区还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在三峡、葛洲坝、隔河岩、二滩等建有大型水电站。 3、我国农业区的气候资源特点和主要农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