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动力学 王应健1472354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所需要的模态力,并在该模态上增加阻尼。
但,由于真实船体结构的模态密集性和控制器,传感 器数量的限制,使得有一些模态量没有被考虑到。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是,将空间和
时间的滤波耦合与特征结构设计结合起来。
3.实验及现场测试
3.实验及现场测试
有无控制时的峰值振幅比较
3.实验及现场测试
则由于共振产生的总的传递力也为零,即:
2.1被动隔振方法
限制:实际上,这种办法并不总是可行,因为大 量的安装要求一个近似理想的连续模型,同公式(2), 并且被动装置的精确刚度很难获取。 此外,该方法还需要假定船体相对于筏尺寸,具
有长波长模态的高阻抗。所以,需要寻求一种可以替
代的方法。 引出了,智能弹簧安装系统,如图1实线所示。
1.1 船舶隔振的意义
此外: 由于大量的高技术精密仪器、
设备的使用 , 居住舒适性要求的提高, 高强度
钢的使用以及为减轻质量而采取的结构优化
措施 , 使得船舶易于振动。这亦使得船舶振
动噪声问题受到了更广泛的重视。
1.2 船舶振动的来源
船舶结构是一种复杂的组合弹性体 , 振动复杂。 船舶是个多振源系统 , 主要激振力有 :
①螺旋桨:桨叶上的水动力;脉动水压力
②船舶主机及动力机械:运动部件的惯性而形成的不平 衡力和力矩; 气缸内气体爆炸压力产生的侧向压力和倾 覆力矩。 ③波浪等引起的激励。
1.2 船舶振动的来源
1.2 船舶振动的来源
对船舶振源的研究过程: 最开始主要研究振源是主机。 上世纪初,旋桨激振力, 成为研究的重点。 上世纪 70 年代末,高速大功率柴油机的广泛使 用,使之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3.实验及现场测试
在大型船舶上, 对推力轴承共振的
抑制。
3.实验及现场测试
结果表明共振峰值也几乎完全消除。
该项技术目前正在进一步开发,在舰船与
土木结构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4 实验结果总结 分析
本文介绍了一种正在开发的控制系统技术,能够整体 的或局部的解决船舶结构振动问题。一种新的智能弹簧机
点加速度 功率谱密 度比较
3.实验及现场测试
远场声功
率测试结
果比较
3.实验及现场测试
双共振,选 择控制频率 较高者
3.实验及现场测试
双共振,双 控制
3.实验及现场测试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对于较小的的实验模型, 该系统很实用。但为了满足使用要求,需要在大 型模型上实验。 于是,在一艘4500t的实体船舶上进行了实 验,方法与先前的一样,但是传感器阵列更多和 复杂,结果如下图。
其中Fss是由频率独立关系引起的传递力分量,i 线圈中的电流, g 间距,k 磁增益,一个需要估算的常数,λ 磁铁”虚拟间隙”, kspr是弹簧劲度系数,F0是初始力。
2.3.2 控制系统的发展
通过实验,模型参数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估算出 来。一旦找到静态非线性关系,就能够通过反推方程7 的表达式来实现系统线性化。
1.3 目前的隔振技术
包括: 阻尼技术 , 动力机械的隔振 , 振动吸振等。
目前研究的主流仍是被动隔振技术:不需要外界 能源 , 装置结构较简单 , 易实现 , 经济性与可靠性好, 但效果较差。 阻尼技术:阻尼材料的阻尼特性 隔振技术:加偏心重块、设置平衡器、安装缓冲器等 动力吸振:在受控对象上附加一个子系统,, 用它产 生吸振力以减小受控对象对振源激励的响应。。
fm是一个矢量模态力,上式可通过如下变换得到:
2.2智能弹簧安装系统
其中V是 的特征向量的正交矩阵,
令相应的
需的六模态。
可利用
的列提取矩阵变换所
最后一步是使用获取的直线位移和角位移计算需求力。
2.2智能弹簧安装系统
由于刚度函数 是数字化处理, 所以任何稳定 的传递函数都 可以应用。
函数的传递率曲 线随着频率的升 高而下降。 简单刚度函数:20dB /10Hz 复杂刚度函数:60dB /10Hz,且共振相位延迟
2.3.3 实验结果
2.3.3 实验结果
2.3.3 实验结果
3 选择性阻尼共 振控制
3.1 方法简介
3.2 实验及现场实测
3.1 方法简介
主动安装方法通过控制振源来控制振动的传播。但实
际上,除了主推进和辅助机械振动源之外,还有许多其他 的振源。如,还有许多次级振源产生的振动,例如尾气排
用于检测智
能弹簧系统的 工作性能的液 压测试台
2.3.2 控制系统的发展
智能弹簧系统的执行器的局部控制示意图。
2.3.2 控制系统的发展
模型是基于物理条件建立的,包含着一个静态非 线性模型和两个动态线性传递力。 第一线性传递力表示基于磁铁动态及其放大器动 态的额外频率。 第二个传递力描述的是高阶弹簧动态(例如,由 自共振产生)。 假设执行器的静态非线性模态的形式如下:
第二:为了支承起上述结构,每个执行器必须能
够产生一个额外的力,即船体上不会产生额外的力, 这个力不影响该系统的零刚度条件。
如图2所示,这两个要求可以通过一个局部数字反
馈控制回路获得。
2.2智能弹簧安装系统
第三:对于每一个支撑执行器而言,关键是一个 产生外部需求力的方法。
振动机械产生的不平衡的力,引起了支承结构的
2.2智能弹簧安装系统
如图2所示,新系统,是一个基于电磁铁与被动隔 振元件并行的组合系统。
2.2智能弹簧安装系统
为了避免一定频率的,较大的力的传播,引起支 承结构的共振,安装的系统必须满足一些关键要求:
第一:对于任一个执行器,需要在船体上产生一
个反作用力,这个力相对于对于支承结构,在连接处 产生的局部位移是完全独立的。
2.3.1实验设备
执行器:用若干个小弹 簧对称布置在以磁铁为 轴的周围。通过修改弹 簧的数量,根据需求如2, 4 , 6 等,能很容易的改 变总被动刚度(引起安 装共振频率的改变)。 电磁铁是有一个圆筒状 的线圈,阻抗为 4 Ω ,电 流为 6A ,产生的额定磁 力为1500N/5mm。
2.3.1实验设备
械安装系统正在开发,且能够做到只通过支承机械的六刚
体模态进行反应和控制。 以上两种方法实用性已得到证明。可以预见,如果 能够使智能弹簧系统与选择性阻尼系统相结合,那么将会 使船舶的振动降到更低的水平。因此目前,已有科学家正 在从事相关方面的工作。
Thank you!
如图1虚线所示。
2.1被动隔振方法
振 幅
频率
理想结构和实际结构力的传递曲线图
2.1被动隔振方法
原理: 如果不考虑刚体模态,其余模态的总动 量之和为零,即: 其中,Φ(x)是振型,ρ (x)是质量分布,X是浮筏的坐标位置。 从式(1)可知,如果给定的安装刚度分布(k(x))
与质量分布(ρ (x))成正比,即:
放,供给传输线路等
鉴于此,BAE系统公司和阿尔斯通公司也已开发了一 种被称为“'选择性阻尼”的商业技术,这种控制方法是上
述第2.2章节的补充。
该种方法主要用来降低结构共振。
3.1 方法简介
方法同前文所述方法一样,利用正交特性,从传感器
阵列提取单个振动模态的振动响应 。 然后,这种模态测量反馈给控制算法,然后计算出一
2 智能弹簧安装 系统
2.1 被动隔振方法
2.2 采用智能弹簧技术
2.3 实验过程
2.4 实验结果
2.1被动隔振方法
标准的被动隔振法:将船舶机械安装在一个 支架或浮筏上,浮筏安装于船体的弹性支座上(最 常见的是橡胶支座)。 如果支承结构表现为一种理想的刚体的力传
递率曲线(从激振力到扩散力的传递函数曲线),
主动振动控制在船舶
上的应用
王应健 14723547

一 相关背景知识
二 智能弹簧系统

三 选择性阻尼系统
四 总结分析
1 相关背景知识
1.1 船舶隔振的意义 1.2 船舶振动的来源 1.3 目前的隔振技术 1.4 主动隔振技术
1.1 船舶隔振的意义
船舶振动的危害: ①可导致船体结构处于疲劳状态, 出现裂缝或 疲劳破坏 , 缩短船舶寿命 ; ②影响船上仪器、仪表和控制系统的性能, 产 生航行安全隐患 ; ③影响船上人员的工作效率及生活舒适性, 影 响航行操作 ; ④振动引起的噪声破坏了军事舰船、潜艇隐蔽 性。
2.2智能弹簧安装系统
图5所示,与现实情况的共振相比较,有非常大的 性能改进。
2.3实验方案
关键:能够产生一个独立于任何局部位移的力, 并且这个力要和前文描述的由刚度函数计算出来的 力是恒等的。
因为弹簧钢相比其他弹性体对自然低频率的隔离
有着极大的优越性(在 100Hz 时高达 20dB),所以 在做执行器原型时会尽可能的用到它们。
直线位移和角位移。额外需求力,是通过直线位移和 角位移能够受到一种持续的反作用,让其趋向于平衡 位置,来求取的。 然而,为了达到如图1所示得理想的结果,额外需 求力必须只能与结构的六刚体模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移是相应的,并 且不能受到任何结构共振的影响。
2.2智能弹簧安装系统
如果上述的前两个要求可以满足,那么这个额外的力 可以通过一种浮筏的模态控制方法产生。使用加速度计阵 列或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proximiters)去测量机械浮筏的
1.4 主动隔振技术
主动隔振技术的方法很多,但其关键技术都是使 控制系统做到监测结构振动特性且及时做出响应。 包括:主动阻尼技术,智能弹簧系统,电动式全 主动吸振器,选择性阻尼系统等。
文献内容介绍
1.引言 2.智能弹簧安装系统 3.选择性阻尼振动控制
4.分析总结
1.引 言
1.1 工作机械是船舶振动的主要来源。 1.2 作用:提高船员和乘客舒适度;对于军舰而言, 避免被敌人的传感器(如鱼雷和声纳系统)检测到。 1.3 结构共振:一类特定问题,这种共振导致非常高 的激振力。 1.4 被动隔振的限制性:低频时振动控制效果差 , 不 能适应外界振动特性的变化。 1.5 主动振动控制在以前的实验中只采用局部控制策 略,但是局部的表现对于全局控制的影响不太明显。 1.6 由BAE SYSTEMS 和 ALSTOM开发的一种新的 隔振技术,通过追踪机械支承结构和船体的共振问题, 开发出一种主动/被动混合振动控制系统。具有成本低, 效果好的特点。
位移。然后分析这些数据,利用正交条件得到六刚体位移:
Mn是第n个模态的有效动量,Φm(x)and Φn(x) 分 别是第m和第n个振型。
2.2智能弹簧安装系统
在数据处理方面,这种方法只需要一个单一的矩阵, 测量出一组离散的 x的数据,所以支承和浮筏结构的运动
方程可以表示为:
f是一个矢量力,然后就可以得到独立的模态表达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