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
机械构件的疲劳强度或疲劳寿命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如材料本质(如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纤维方向、内部缺陷分布)、工作条件(如载荷特性、加载频率、服役温度、环境介质)、零件状态(如应力集中、尺寸效应、表面加工)等[1]。
其中,最为复杂的是应力集中、表面加工和尺寸效应这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关于应力集中、表面质量和尺寸因素各自对试样疲劳寿命或疲劳强度的影响,已有大量的研究[1飊5]。
对于在疲劳设计中如何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见文献[4],文献[5]则在此基础上考虑了各因素的分散性。
目前考虑各因素对机械零件疲劳强度或疲劳寿命的影响,疲劳断裂的前提是结构应力分析,因此有限元求应力是第一步!目前疲劳断裂国内分成力学帮,航空帮,机械帮,和土木帮。
力学帮主要在求三维断裂,以西交大的匡振邦,清华的杨卫为主。
但他们的研究的大多是静态加载,没考虑循环加载,无法进行结构的寿命估算。
航空帮又分疲劳帮和断裂帮。
航空疲劳帮以北航的高镇同为主,主要是疲劳可靠性和雨流法。
如果不考虑可靠性,很简单了,考虑了可靠性,由于以前的老家伙没几个懂概率统计,所以全被老高头蒙得一愣一愣的(笑)。
其实西工大的吴富民教授水平很高,他的疲劳书比老高头的好。
航空断裂帮以前是西工大的黄玉珊(黄神童),后来是北航的张行。
主要是求飞机结构的应力强度因子。
后来又搞了损伤容限与耐久性设计。
这个很蒙人,没一两年时间你学不会。
因为首先要学懂断裂力学,然后实际搞的是裂纹扩展。
黄神童当年自
做聪明,70年在国内第一个搞断裂力学,(当时清华的黄克智还在算什么波纹板应力分析呢,可现在成了断裂帮总舵主)。
黄玉珊认为疲劳比断裂简单多了,所以向航空部建议北航成立疲劳小组,西工大成立断裂小组。
可惜黄是江浙人,喜欢单干,后又得了病早逝。
加上我国的飞机一直以修修补补为主,使得航空疲劳帮一直有科研课题,有课题就自然会得奖,奖多了就会当院士。
与黄玉珊同时搞断裂的是西南交大的孙训方先生。
孙老先生水平很高,学生出国的很多。
他经常出国开会发现什么是热门就让学生做,因此他的学生做好论文毕业之后出国机会很大。
孙老先生绝对是院士水平。
可惜老先生性子直不会讨好部里头,每次报院士铁道部提不成名。
后来能提名了,已当成院士的又建议新院士要选年青的。
所以中国院士一半是狗屎。
只要有水平,一百岁时被人承认学术成就,就应当选为院士!机械帮首推东北工学院的徐灏老先生。
徐老先生在疲劳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可惜他的学生生源不好,他有许多新思想告诉学生学生就是做不出来,他的有的学生是老外做什么只会照着做一遍。
使得徐老先生未当成院士。
按老先生的水平和著作早应是院士了。
土木帮好像大连工学院的赵国蕃院士做了不少东东。
但在理论上基本是照国外的在做。
大工的课题很多,攀登B什么的。
另外赵院士做的很扎实,有很多实验而且他还考虑了可靠性。
因此各位如果想学疲劳断裂,不妨查一下以下各位学术大师的论文。
实用的还是航空帮做的东西。
msc系列就是老美nasa资助搞起来的,我感觉其界面和功能就是用起来舒服。
因此,疲劳并不难,只是很烦,考虑
的因素很多。
另外由于疲劳随机分散性太大,不得不考虑可靠性。
一搞可靠性就得先把概率统计随机过程学透。
断裂如果学好复变函数,数理方程,弹性力学,也不难。
只是要花不少时间。
另外如果是用有限元求因力强度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