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李会琴
(渭南师范学院英语系,陕西渭南714000)摘要:本文分析了英汉两种文化在多方面的差异,指出文化差异对英汉互译的影响,使读者意识到文化知识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翻译工作者应通过多种渠道想方设法了解目标语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使自己的译文更传神。
关键词:英汉文化;差异;翻译;直译;意译
On Cultural Difference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Li Huiqi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Weinan Teachers College, 714000 Weinan,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English culture, and then points out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 o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It is clear that culture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ranslation, so the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should try to know the culture of target language as to better the version.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表达思想的工具,“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张培基等,1980:绪论)。要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并非易事,因为翻译不仅涉及到两种语言,也涉及到两种文化。一般说来,在翻译过程中,纯语言障碍比较容易克服,但要克服文化差异上的障碍就比较困难。确实,翻译难就难在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与翻译上,因此文化背景知识对翻译有很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说的:“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多年来,我国翻译界直译派和意译派一直在争论关于语言传递本身的忠实和流畅孰轻孰重的问题。但近年来,随着文化研究成为人文社会关注的焦点,翻译界越来越注重把语言的翻译放在文化交流的总体环境中进行参考,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思考翻译的问题,因为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保证译文质量,促使译文忠实,确保译文准确再现原著的思想内容和精神风貌。
二、英汉文化差异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是文化差异构成了进行跨文化交流的障碍——翻译的难题,因此要搞好翻译工作,我们必须了解英汉文化之间的差异。据中外学者大量的观察、分析和研究,英汉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习俗差异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习俗,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语言环境产生不同的风俗习惯,这些差异均在各自语言的词汇含义中反映出来,在美国,“先生”是对一般人士的称呼,而作为特别受人尊重的教授或学者则应按其学历或职称成其为“博士(Dr.)”或“教授(Prof.)”而在中国文化中,当“先生”的称呼用于学术界人士时,是对高级学者既严肃又亲密的尊重称呼;显而易见,英文的“Mr.”的含义并不完全等同于汉语的“先生”。同时,英语里的称谓比较笼统,不象中文里把身份分得一清二楚,如英文中的uncle一词就可以对应汉语里的“伯伯、叔叔、舅舅、姑父、姨夫”等,所以我们在口、笔译过程中一定要谨慎,否则便会闹出许多误会和不愉快,从而影响交流的成功进行。
2、宗教文化差异
中西方的宗教文化差异很大,处在文化深层的宗教文化不同程度地在语言观念、行为习惯上限制和影响着外语学习者对目标语文化和语言的理解。如西方人大多信“上帝”,而我国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许多人信“佛”。由于受宗教的影响,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也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其含义也大相径庭。比如中国人常自称为龙的传人,在汉语文化中,“龙”是“神圣、高贵、吉祥、民族精神”的象征,而”dragon”在西方文化里却是一条拖着长尾、全身长鳞、口中喷火、有双翼的巨大蜥蜴(胡文仲,1995),它是罪恶的象征,所以汉语的“望子成龙”决不能直译为“to 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 dragon”,可意译为“to 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age ”。
3、历史文化差异
历史文化指的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而历史典故是历史文化内容的一个重要体现,它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蕴涵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如“情人眼里出西施”,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这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但英美人士未必知道西施为何人,因此这句话便不可直译,可意译为“Beauty lies in lover’s eyes.(谢大任,1987:47)”。同样“说曹操,曹操到。”可意译为“To 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appear.”,决不能直译为“To speak of Caocao and he will appear.”。还有,如果把汉语里的许多成语如“卧薪尝胆、三顾茅庐、叶公好龙”等直译为英语的话,西方人将不知所云。
4、颜色词的文化差异
不同的民族对颜色也有不同的偏爱,因此有些颜色词在不同的文化里所表达的内涵有一定的差异,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红色一词在英语文化里表示愤怒、气愤,但却很受中国人喜爱,中国结、人们结婚穿的礼服等都选择红色,因为它在汉语文化里表示吉祥、喜庆,同时中国人又用它象征革命;但西方人对白色却情有独钟,白色被赋予了圣洁、喜庆的文化内涵,如white hands意为清正廉洁,white lie 意为善意的谎言,white day是吉祥日,婚礼上新娘要身着洁白的婚纱,表示爱情纯洁;而白色在汉语中却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国内战争时期,出现了“白区”“白匪”“白色恐怖”等词语,在“红白喜事”这个词语中,‘白’象征着悲哀,另外中国人的丧服和凭悼者胸前带的花都是白色的。中国人还特别偏爱黄色,因为它是富贵、权利的象征,古代的帝王将相都身着黄袍。
5、问候语的文化差异
问候语体现了交际双方对对方身体、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关心。在问候语方面,英汉文化也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人一见面就亲切地打招呼“您去哪?”“吃了吗?”,但如果我们也用同样的语言跟西方人打招呼,他们便会觉得莫名其妙,甚至会误以为你在侵犯他们的隐私呢?所以我们在翻译这类词汇时尤其是口译时,决不能望文生义,更不能直译,乱译,必须考虑到这类语言的文化差异。
6、比喻性词语的文化差异
有些比喻性词语喻义相等,但喻体、形象不一样。汉语的“胆小如鼠”的英译是pigeon-hearted;“水中捞月”的英译是fish in the air等;还有些词在不同的文化里,有不同的含义。“Dog”是西方人最为钟爱的动物,是“man’s best fri end(人之良友)”。因此英语中带“狗”的词语多含褒义,其中既有“You are a lucky dog(你真幸运)”的由衷赞叹,也有“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的真情流露,更有“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宁为鸡头,勿为牛后)”的警世名言。而在中国“狗”容易使人联想到奸诈、厌恶的人或物,如“狗东西”,“狗娘养的”等,所以汉语中有关狗的词语大都含有贬义,如:狗急跳墙、狼心狗肺、鸡鸣狗盗、狗仗人势等。汉语里的“走狗”专指敌人和坏人,而与此貌似对应的“a running dog”在英美人眼里则是一条好家犬。蝙蝠在中国文化里象征着吉祥、健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