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成就、问题及改进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院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成就、问题及改进
思路
【摘要】本科生培养是高等院校的核心职能,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基础性工作。本文调查了全国大部分体育院校在1999年-2012年这十四年间的本科生培养情况,虽说这些体育院校本科生培养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却也暴露出了专业设置布局失当、课程开发特色不足、师资培训目的颠倒等突出问题,因而惟有切实地做到了专业设置布局合理、课程开发富于创新、师资培训目的明确,才能从根本上稳定住学校的本科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体育院校;本科人才培养;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培训
【Abstract】Undergraduate training is the core function of university, meanwhile it’s a protracted,systemic,and basic work. Study on most of Sport University in China from 1999-2012, the result shows undergraduate training of Sport Universities made some achievement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curriculum development, teacher training,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issues in those aspects. So we must do
well-positioned professional settings,innovativ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motivated teacher training 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training.
【Key words】Sport Universities; Undergraduate training;Professional settings;Curriculum development; Teacher training
高等体育院校在本科教育阶段履行甚或承担着为社会乃至为国家培养竞技体育及全民健身等专门体育人才的重任[1],而本科生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则要求布局合理的专业设置、富于创新的课程开发、目的明确的师资培训。鉴于此,本文拟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层面上予以归纳、分析和阐释体育院校本科人才培养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遇到的突出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试图提出相应的改进思路,以就教于方家。
1 本科生培养的阶段性成果
1.1 专业设置
首先,在结构布局方面,体育院校由于社会、历史等原因本科层次长期以来专门致力于体育师资培养,因此本科的专业设置似嫌过于单一、结构布局显得不尽合理。尤其最近十余年来,社会需求急剧变化迫切要求体育院校必须完善自身的体育服务功能,因之众多体育院校为了顺应这一形势变化而陆续地增设了颇受社会青睐的热门体育类专业,逐步
构建了以“教管文理艺”(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理学、艺术学)为主的多种学科门类,体育学为主要一级学科的本科专业体系框架。而这一学科专业体系的形成既符合体育院校的办学需要又合乎国家办学基本要求。
其次,在专业设置路径方面,多数体育院校能够广泛开展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与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内涵建设,并采取一些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如一些学校积极改造“老旧”专业,使之形成了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多样化、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再如一些学校每年利用一定数额的专项经费用于新设置专业的基本建设,从人力、物力、财力上采取提高新设置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鼓励措施。在1999年―2012年期间,部分体育院校取得的特色专业建设成果请参见表2。
再次,在培养方案管理方面,多数体育院校本科生培养方案能够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基本满足了学生专业深造及专业拓展的需要、加强了职业技能培养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如沈阳体育学院在先后三次修订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由“运动专项+专业方向”分流和“专业延伸+专业拓展”模块选择组合的“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分类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还专门制订了适应优秀竞技人才特点的培养方案,对于稳定优秀运动员队伍、提高运动员文化素质及其科学训练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再如武汉体育学院在
“1.5+2.5”(一年半的基础学习+二年半的专业方向分流)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又开展了“体育类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实验计划”,探索体育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有效途径;还有,西安体育学院根据培养目标精设课程,减少除专业核心课程外的课程,加大专业必修课的学时,鼓励开设符合学生实际,适应社会需求的方向课程群等。可见,多数体育院校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改革基本以围绕“以体为本”,强化“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等核心问题开展的。
1.2 课程开发
首先,在课程整体水平方面,近年来多数体育院校以“打造精品课程、提高课程品质”为核心,先后制订各种课程建设规章制度用以规范和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原则以及内容,在传统课程改造和新课程设置过程中建设了一批适应性强的必修课程和辅修课程,逐步形成了教学质量高、富有时代特色的校本课程,使课程的整体水平得到了稳步提高。在1999年―2012年期间,部分体育院校取得的精品课程建设成果请参见表3。
其次,在本科教材规格方面,多数体育院校能够制订一些教材选用及评估制度,用以明确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保证教材的规范管理。同时,为了满足不同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和实际教学需要,多数学校积极鼓励高水平专业教师根据专业需要,结合教学实践和经验,自编教材或公开出版教材,
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学校则在出版途径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在1999年―2012年期间,部分体育院校取得的本科专业教材建设成果请参见表4。 1.3 师资培训首先,在教师整体素质方面,随着国内体育专业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的逐步扩大,目前在多数体育院校中,拥有研究生学历者已占在职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而且这一比例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同时,在体育院校的在职教师中被授予省级以上优秀专家、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究其原因,不外乎多数体育院校一则有步骤、有计划地引进高素质教师人才,二则通过校内培训与校外进修相结合等各种途径实施继续教育等培训,以不断提升在职教师整体素质。
其次,在多种手段并用方面,近些年,多数体育院校一则鼓励一线教师积极利用多媒体应用技术的培训和竞赛等手段[2],开发并研制教学辅助课件、网络视频课程等,使之能够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改进传统教学方式,二则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专题培训”等方式为一线教师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创造条件,根据教师专业特点和授课性质使之深入企业、俱乐部、中小学校或实地授课或观摩教学,确实为造就又精通理论又富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体育师资队伍从各个方面提供了有利条件 [3] 。
再次,在多种模式并举方面,多数体育院校能够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