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句:“美术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和完美人格的形成”
21
.
课程总目标的内涵
三句话的逻辑关系:前两句并列,第三 句是前两句内容的提升。
第一句偏重于学生“内化”方面的目 标 ;第二句偏重于学生“外化”方面 的目标 ;第三句属于更高层次的教学 目标 ,是对前面教学目标的丰富和完 善。
5
.
美术课程目标改革的方向
降低学科目标(显现目标);强 化人文目标(隐现目标)。
摒弃急功近利,为学生的终身学 习和完美发展而设计。
6
.
显现目标:认知、技能技巧等能直观地看得 到的教育目标。旧的教育体系中显现目标被 过分强化;
隐现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作用于学 生内心的不容易看到的教育目标。这些对人 的终身和谐、健康发展,对人的人格的形成 起决定作用的教育目标在旧的教育体系中得 不到应有的重视。
7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目标与美术课程目标的关系(一)
美术课程目标是课改总目标在艺术领域的具 体体现;
要在领会课改总目标的基础上理解美术课程 目标;
课程改革总目标的核心内容 :由单纯重视传 授知识向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重视学 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和对学习过程 与方法的体验。
——为了学生的发展
19
.
二、美术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内容说明
1.对课程总目标的理解; 2.横向理解四个学习领域课程目标
的价值取向; 3.纵向理解阶段目标的分层递进特
征。
20
.
课程总目标的概括理解
第一句:“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 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 ”
第二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 能,获得美术表达能力”
12
.
课程目标强调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桥梁; 过程与方法本身也是课程目标; 美术学科的实践性特征强调美术活动
过程的重要,美术学科的感性特征强 调美术活动方法的多样与巧妙。
13
.
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旧教学大纲的比较(三)
第三,课程标准在确定目标时,没有划定 具体的标高(特别是在认识领域的课程 目标上更是如此),留给学生更大的发 展空间。
8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目标与美术课程目标的关系(二)
中小学美术课程目标的核心:在美术学 科中,尽可能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学 生感兴趣的、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并 使之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他们愉 快地学习、探究性地学习、合作地学习、 综合地学习,发展基本的美本素养,学会学 习,形成有益于社会和个人的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尹少淳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任何教育必须重 视的工作。包涵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对个体的成长和幸福两方面的积极意义。
4
.
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一定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 的知识与技能,逐渐体会和掌握学习方 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过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基础,没有 这一基础,奢谈其他的任何东西都是无 意义的。
9
.
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旧教学大纲的比较(一)
第一,大纲对目标的表述内容主要为学科 知识点,而课程标准对目标的表述除了学 科认知领域的内容外,把兴趣、动机、情 感意志、人格个性等隐性的目标作为重 要内容显现出来。
课程目标不具体列出知识点,而是采取 导向性、概略性的表述方式。
10
.
课程目标的功能结构调整
阶段目标描述笼统,大致显示了一定 层次的递进关系。
18
.
“综合·探索”领域学习目标的价值
美术的观念和方法趋向多元,美术与 其他学科的交融逐渐加强;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与 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未来社会需要具有探究精神和Biblioteka Baidu造能 力的人才;
现代社会“生态化”的学习环境和 “知识链”结构的形成 。
由单一的知识技能取向向更注重人 文价值取向转移,突出强调美术课程 的人文性质 ;
专业美术学校、社会美术教育是培 养专业美术人才的场所;
11
.
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旧教学大纲的比较(二)
第二,美术课程目标在表述上,把教学方式 的组识、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内容的选
择与要达到的目标结合起来,教学实践活 动与目标融为一体,使我们在明确课程目 标的同时,也看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过 程”,也就是说,课程目标对教学实践活动 过程具有设计、指导的功能。
——原哈佛大学校长埃利奥特
15
.
“弹性”课程目标的理想
美术课是最不强调“一致性”的课程, 因为美术教育更关注人的精神、个性、 感受,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新,而 这些东西表现在人的身上是千差万别的。
弹性化课程目标为教师灵活选择、组织 教学创造了自由的空间。
16
.
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旧教学大纲的比较(四)
14
.
“弹性”课程目标的理想
贴近美术课程的实际地位——重视不够;
尽量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促使每 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不用硬性的标准和统一的尺度来限制学生的 发展;
“真正的教育目的是使个体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 的发展,……固定的标准,是人的身、心和精神充分发 展的天敌。”
课程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孝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肖显军
1
.
一、 如何理解新的美术课程目标
1.美术课程目标改革的背景 2.美术课程目标改革的方向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目标与美术课
程目标的关系 4.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旧教学大纲
的比较
2
.
美术课程目标改革的背景
中小学美术教学过分强调专业化,课 程目标成了专业美术教育的简单移植;
教学大纲与教材的脱节,导致好的教 学目标不能很好实现;
学生年龄的增长与学习美术的热情、 美术表现能力反向发展彻底暴露美术 教育的不足。
3
.
课程总目标的三维表述
知识与技能:重要性不能去除,需要着 力改进,适当降低其难度和要求。
过程与方法:学习是每个社会成员终身 的事情,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比知识与技 能更重要。
第四,课程标准分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分别确定 各阶段目标,与教学大纲笼统地确定教学 目标要求相比,内容更充实,脉络更清晰, “综合学习和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课程
目标加以强化。
17
.
块状划分阶段目标层次
美术学科内容的非量化特征不宜从内 容上划分等级;
阶段目标的描述采取“宜粗不宜细” 的原则,符合美术学科特征;
21
.
课程总目标的内涵
三句话的逻辑关系:前两句并列,第三 句是前两句内容的提升。
第一句偏重于学生“内化”方面的目 标 ;第二句偏重于学生“外化”方面 的目标 ;第三句属于更高层次的教学 目标 ,是对前面教学目标的丰富和完 善。
5
.
美术课程目标改革的方向
降低学科目标(显现目标);强 化人文目标(隐现目标)。
摒弃急功近利,为学生的终身学 习和完美发展而设计。
6
.
显现目标:认知、技能技巧等能直观地看得 到的教育目标。旧的教育体系中显现目标被 过分强化;
隐现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作用于学 生内心的不容易看到的教育目标。这些对人 的终身和谐、健康发展,对人的人格的形成 起决定作用的教育目标在旧的教育体系中得 不到应有的重视。
7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目标与美术课程目标的关系(一)
美术课程目标是课改总目标在艺术领域的具 体体现;
要在领会课改总目标的基础上理解美术课程 目标;
课程改革总目标的核心内容 :由单纯重视传 授知识向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重视学 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和对学习过程 与方法的体验。
——为了学生的发展
19
.
二、美术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内容说明
1.对课程总目标的理解; 2.横向理解四个学习领域课程目标
的价值取向; 3.纵向理解阶段目标的分层递进特
征。
20
.
课程总目标的概括理解
第一句:“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 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 ”
第二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 能,获得美术表达能力”
12
.
课程目标强调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桥梁; 过程与方法本身也是课程目标; 美术学科的实践性特征强调美术活动
过程的重要,美术学科的感性特征强 调美术活动方法的多样与巧妙。
13
.
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旧教学大纲的比较(三)
第三,课程标准在确定目标时,没有划定 具体的标高(特别是在认识领域的课程 目标上更是如此),留给学生更大的发 展空间。
8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目标与美术课程目标的关系(二)
中小学美术课程目标的核心:在美术学 科中,尽可能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学 生感兴趣的、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并 使之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他们愉 快地学习、探究性地学习、合作地学习、 综合地学习,发展基本的美本素养,学会学 习,形成有益于社会和个人的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尹少淳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任何教育必须重 视的工作。包涵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对个体的成长和幸福两方面的积极意义。
4
.
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一定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 的知识与技能,逐渐体会和掌握学习方 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过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基础,没有 这一基础,奢谈其他的任何东西都是无 意义的。
9
.
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旧教学大纲的比较(一)
第一,大纲对目标的表述内容主要为学科 知识点,而课程标准对目标的表述除了学 科认知领域的内容外,把兴趣、动机、情 感意志、人格个性等隐性的目标作为重 要内容显现出来。
课程目标不具体列出知识点,而是采取 导向性、概略性的表述方式。
10
.
课程目标的功能结构调整
阶段目标描述笼统,大致显示了一定 层次的递进关系。
18
.
“综合·探索”领域学习目标的价值
美术的观念和方法趋向多元,美术与 其他学科的交融逐渐加强;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与 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未来社会需要具有探究精神和Biblioteka Baidu造能 力的人才;
现代社会“生态化”的学习环境和 “知识链”结构的形成 。
由单一的知识技能取向向更注重人 文价值取向转移,突出强调美术课程 的人文性质 ;
专业美术学校、社会美术教育是培 养专业美术人才的场所;
11
.
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旧教学大纲的比较(二)
第二,美术课程目标在表述上,把教学方式 的组识、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内容的选
择与要达到的目标结合起来,教学实践活 动与目标融为一体,使我们在明确课程目 标的同时,也看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过 程”,也就是说,课程目标对教学实践活动 过程具有设计、指导的功能。
——原哈佛大学校长埃利奥特
15
.
“弹性”课程目标的理想
美术课是最不强调“一致性”的课程, 因为美术教育更关注人的精神、个性、 感受,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新,而 这些东西表现在人的身上是千差万别的。
弹性化课程目标为教师灵活选择、组织 教学创造了自由的空间。
16
.
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旧教学大纲的比较(四)
14
.
“弹性”课程目标的理想
贴近美术课程的实际地位——重视不够;
尽量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促使每 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不用硬性的标准和统一的尺度来限制学生的 发展;
“真正的教育目的是使个体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 的发展,……固定的标准,是人的身、心和精神充分发 展的天敌。”
课程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孝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肖显军
1
.
一、 如何理解新的美术课程目标
1.美术课程目标改革的背景 2.美术课程目标改革的方向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目标与美术课
程目标的关系 4.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旧教学大纲
的比较
2
.
美术课程目标改革的背景
中小学美术教学过分强调专业化,课 程目标成了专业美术教育的简单移植;
教学大纲与教材的脱节,导致好的教 学目标不能很好实现;
学生年龄的增长与学习美术的热情、 美术表现能力反向发展彻底暴露美术 教育的不足。
3
.
课程总目标的三维表述
知识与技能:重要性不能去除,需要着 力改进,适当降低其难度和要求。
过程与方法:学习是每个社会成员终身 的事情,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比知识与技 能更重要。
第四,课程标准分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分别确定 各阶段目标,与教学大纲笼统地确定教学 目标要求相比,内容更充实,脉络更清晰, “综合学习和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课程
目标加以强化。
17
.
块状划分阶段目标层次
美术学科内容的非量化特征不宜从内 容上划分等级;
阶段目标的描述采取“宜粗不宜细” 的原则,符合美术学科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