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开展校地合作的实践与启示(定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紧扣发展聚人才激活人才促发展

——郫县开展校地合作的实践与启示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推动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郫县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聚合发挥驻县高校富集的科技、人才和智力等优势,紧紧围绕“携手县域高校•共建和谐郫县”主题,深入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校地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校地互动融合、互享资源、互补优势、互助发展、互惠共赢的合作路子。

一、开展校地合作的动因

郫县作出校地合作的决策部署,有着良好的基础和特定的背景,主要基于“三个需要”。

一是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打造“一城两带三基地”的需要。近年来,郫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委推进“两个加快”和成都市委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战略部署,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城乡全面现代化,按照“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目标和“高端产业”、“产业高端”的方向,提出建设“一城两带三基地”,力争走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前列,率先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综合示范区的发展定位。随着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进程的加快,郫县将成为成都极具发展潜力、极具创新活力和综合竞争力较强的重要区域。成灌快铁的开通、快铁商务走廊的建设、产业功能区和“两带”示范线建设、省市一号工程富士康项目的加快推进等等,为郫县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广阔空间。郫县

县委认为,抢抓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推动重大决策有效实施,必须要把人才、科技作为根本动力,作为最基础的战略性资源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

二是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发展,郫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位居全省“十强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全国西部“百强县”第7位,进入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行列。在高速高效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速度相对较慢,重点产业支撑作用尚不明显。受高新西区布局调整的制约,工业方面尚未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精密铸造、食品等重点产业在全市竞争优势不明显,对县域经济增长支撑作用不足。旅游业虽以年均16.5%的速度快速增长,由于处于成灌旅游轴线的中点,旅游资源与集散能力同轴线两极相比级差太大,一时难以形成区域品牌效应。现代服务业受城市承载能力不足制约,潜在发展优势还没有很好凸现出来。另一方面,在发展与保护间保持优化均衡的难度加大。郫县作为成都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国家级生态农业保护区,非农产业发展受到了较多约束,将以机械加工制造、印务包装、食品加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调整为环境友好度较高的服务业、制造业双业驱动的产业形态,压力仍然较大。郫县县委认为,破解发展中的问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关键在于深入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发达的现代新型产业体系,核心在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根本在于充分聚合人才优势、激发人才服务发展的动力。

三是发挥驻县高校资源优势、加快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需要。郫县是成都名副其实的“大学城”,聚集了西南交大、电子科大、

西华大学等21所高校(占成都市44所高校的47%),1万余名专业教师、20余万名在校大学生(师生总数占全县常住人口的42%),全省4所国家部属高校均在郫县,省属高校(含独立学院)占成都市高校的43.7%,省属独立学院占成都市高校的85.7%,有副教授近4500人、研究生以上指导教师近3000人、两院院士19人,设有科研机构170余个,年均形成科研成果超过1000项,其中获省级以上奖励400余项。从政府方面看,驻县高校是郫县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企业提档升级、县域转型发展的重要资源,更是创新成果、创新人才集聚的高地。从学校方面看,普遍具有服务地方发展的愿望,但因管理体制、内部机制等因素,一些创新成果没有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甚至被束之高阁。从企业方面看,成都现代工业港目前承载企业380家,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巨大,可一些企业遇到科技难题常常舍近求远,忽视了驻县高校的地缘优势和科技优势。郫县县委认为,开展校地合作,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的教学功能、科研功能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运用,提高人才和科技对县域发展经济的贡献率。

二、开展校地合作的做法

郫县始终着眼发展需求,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突出重点、互惠共赢”的原则,科学谋划和推进校地合作。

在合作平台上,持续举办“节会活动”。每年分别举办一次大学生科技节和“古蜀之都•成都大学城大学生节”。积极搭建校企合作桥梁,定期举办科技对接会和科技成果交易会,适时举行校企产业(行业)精英对接会。开展“我为郫县发展献一策”活动,在郫县公众信息网设臵“网络万人建言献策有奖”专栏,广泛吸引高校

师生献计献策。开展“问计郫县产业发展”活动,县域内产业发展、科研课题立项时,有针对性地征求高校意见;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等重点课题研究,有针对性地面向高校招标。为推动“借智借脑”常态化,开放了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重大事项专题会;建成县域人才智库,储备高校学科带头人257名;组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专家组和郫县资政辅政专家顾问,集聚高校专家176名;推荐70余名专家教授担任经济部门和乡镇兼职顾问。

在合作重点上,始终瞄准“两大领域”。一是围绕企业提质增效,推动“产学研互动”。充分利用各类平台,引领县内企业与高校相关学科带头人合作,促成校地企技术交流、成果共享,促成县内企业与各高校在项目设计、技术改造、劳动力培训、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强合作,帮助企业技术改造和提档升级,走以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为依托的内涵式、集约化发展路子。二是围绕促进农业产业化,推动“产学研互动”。加强与驻县高校紧密联系,坚持政府引导、高校参与、市场化运作,积极推动高校与农产品加工基地的生产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直接合作,通过“高校+基地(公司)+农户”模式,助推农副产品提档升级,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着眼改革创新农产品流通体制,深入开展郫县优质农产品进高校活动,在为高校师生生活提供“绿色保障”中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在合作路径上,特别注重“四个对接”。一是强化地方党政部门与高校对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加强对接,亲自参与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节庆、会议和活动,广泛凝聚合作共识,引领合作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推进。建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与高校负责人联席会议,高校、县级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产业商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