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1(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
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
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
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 A.缀行甚远 缀:连接,紧跟 B.弛担持刀 驰:解除,卸下 C.一狼洞其中 洞:洞穴 【打洞】 D. 意暇甚 暇:从容,悠闲
【注释】①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②贾人:商人。③ 贵臣:朝廷的重臣。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不能驾驭,踢伤咬伤了很
多人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的原因。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共8分)
祖莹偷读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 耽①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 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 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 呼为“圣小儿”。尤好属②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 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选自《北史•列传第三十五》,有删改) 【注】①耽:沉迷,这里引申为非常喜欢。②属:写作。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3分)
A.投以骨 【把】
可以为师矣【凭借】
B.学而不思则罔【转折】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转折】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间,取独】 友人惭,下车引之【代词】
D.乃悟前狼假寐 【才】
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3分) A.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蒲松龄,字留仙,世 称聊斋先生,明代文学家。【清代】 B.本文主要讲述了屠户晚归途中遇狼、惧狼、御 狼、杀狼的故事。 C.“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 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D.文章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赞扬了人的智慧与 力量,说明恶势力终将自取灭亡。
翘首盼来的春天属于大自然,用双手织出的春天才属于自己
课外文言文训练(1)
பைடு நூலகம்
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 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②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谏议遽 招子,曰:“汝为贵臣③,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 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 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二、(3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9分)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
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
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正衬: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反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
示例1: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兰花人格化。生 动形象写出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不肯发出清 香;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闻到花的芳香。表达作 者对兰花高洁品质的赞美。流露出词人向往出世、 归隐的心志。
魏徵论隋炀帝 戊子,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 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 “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 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 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 不远,吾属之师也!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
所以(这样才能使)有智慧的人贡献他的才能,勇敢的 人竭尽他的全力。
(3) 结合选文内容,分析魏征意在告诉唐太宗怎样的道理。 示例:魏征提到隋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以致覆亡
的事例,意在告诉唐太宗,君主不能骄傲自大、固执己见, 要言行一致,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示例:陈谏议为了不让商人受到劣马的伤害,命人追回劣马,可以看 出他做事考虑后果,不欺骗别人的品格。(品格:做事处处为他人着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管仲破厚葬 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齐桓公 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 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 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 者戮③其尸,罪夫当丧者。”未久,厚葬之风休矣。 (选自《韩非子》)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1处)(2分) 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 分) 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他的父母害怕他会生病,禁止他这样做,却没能使他停止读书。 11.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3 分) 从“祖莹迷恋读书,日夜学习,父母禁读,祖莹偷读最终名声 远扬”的故事,我明白了“只有勤奋好学,才能学有所成”的 道理。
管仲破厚葬 注释
①布帛:泛指织物。②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 ③戮:侮辱。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 但是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如何禁止这种风
气呢? (3)齐国人好厚葬的原因是 非名之,则利之也 ; (用原文语句回答);齐桓公对此的态度是 患之 (反对或担心),从全文可以看出齐桓公是一个 贤 明果断 ,从善如流,有忧患意识的君主 。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共8分)
卜算子·兰 宋·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12、本诗前四句描写了(1) 松竹 、(2) 翠萝 幽径等景 物,渲染了(3)幽深冷寂 的氛围。)(4分)
13、赏析“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一句。(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