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词的别样“愁”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宋词的别样“愁”情
情感之于词,就如生命之于躯壳,其美学意蕴非常丰富。而“愁”作为人们一种普遍的心绪体验,更是受到了广大词人的青睐,可以说“愁”情悠悠,思接千载。在宋代,万紫千红的色彩在词人眼中似乎只有一种,那就是灰色;千变万化的情绪似乎也只剩下一种,那就是愁思。郑振铎先生说:“他们不能诉之于诗古文的情绪,他们不能抛却了的幽怀愁绪,他们不欲流露而又压抑不住的恋感情丝,总之,即他们的一切心情,凡不能写在诗古文辞之上者,无不一泄之于词。所以词在当时是文人学士所最喜爱的一种文体”。
宋词为何如此丰盛哀怨呢?由于宋是一个软弱的朝代,又由于词的诗化,再加上社会的动荡不安,使有志之士空发其志士之悲。此外,中国文化存在着多悲多愁、思虑深重的忧患意识,作为中国文化之一的宋词势必受这种意识的影响。苏轼曾说过:“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由此,宋产生了大量的愁情词。但因时代不同,个人经历不同,愁的文化内涵又不尽相同。
一、别样愁情
(一)孤寂春闺之愁
孤寂是一声轻叹,是内心无奈时发出的感喟;孤寂是一种等待,是希望渺茫时寂寞的守候;孤寂是一种思念,是有情人天各一方时的牵挂。孤寂是一壶醇酒,喝它的人,能品出不同味道;孤寂是一粒种子,它长出不同的植物,开出不同的花。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写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销魂点伤神,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结出一个“瘦”字,整句未有一愁字,可愁却充溢于其间。冯延巳《蝶恋花》出行的郎君如同飘忽的云,谁知道飞到了何处。伤心倚楼,泪眼朦胧,不禁黯然心伤:“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钱惟演《木兰花》“情怀渐变成衰晚,鸳镜朱颜惊暗换。昔年昔年多厌芳樽,今日芳樽恐觉浅。”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
际。”“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都在描绘高楼独倚,征人未归,朱颜暗换的无奈、惆怅与孤寂。
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词写暮春闺怨,一起一结颇受推赏。“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生活在这种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遂环境中,女主人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压抑与禁锢。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遭封锁,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玉勒雕鞍”以下诸句,逐层深入地展示了现实的凄风苦雨对其芳心的无情蹂躏:情人薄幸,冶游不归;春光将逝,年华如水。篇末“泪眼问花”,实即含泪自问。花不语,也非回避答案,“乱花飞过秋千去”,不是比语言更清楚地昭示了她面临的命运吗?在泪光莹莹之中,花如人,人如花,最后花、人莫辨,同样难以避免被抛掷遗弃而沦落的命运。这种完全用环境来暗示和烘托人物思绪的笔法,深婉不迫,曲折有致,真切地表现了生活在幽闭状态下的贵族少归难以明言的内心隐痛。
冯延巳《鹊踏枝》上片写道“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他的这份闲情(即闲愁)就像潮汐那样,每逢一定时候,年年都要勃发一次,而且其来势相当凶猛,直扰得词人只能靠拼命喝酒才能排遣几分。显然这份闲情并非一般的恋情和政治感慨所能概括,而是一种富贵者惊心于时光流逝的内心焦虑,因此面对大地回春的良辰美景,便会自然而然地被诱发。
产生这类情绪的人,往往并不是衣食不周、贫困潦倒的穷人,而往往是那些既享有富贵,又拥有闲暇的达官贵人们,但既然是人,那就照样难以逃脱人生忧患的袭击,照样会感知人生所潜藏的种种危机和缺憾,如人生易老、青春难驻、好景不长、世路崎岖等等,而且由于越是富贵者就越是忧虑于富贵的易失,越是有闲暇者其思虑就越
深。所以闲愁之词同样具有令人怦然心动的魅力。
(二)离别之愁
离人之愁是抛别故土,离别故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愁损辞乡去故人的绵绵情怀。陌生的环境,充斥着陌生的语言。异样的眼眸,闪烁着异路的心情。如柳永《曲玉管》“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此词,字面上的重见桃花、重访故人,有“还见”、“重道”之喜,但只见“定巢燕子,归来何处”“旧家秋娘,身价如故”,自己则“探春尽是,伤离意绪”。空来空去,落得“断肠院落,一帘风絮”。此词,大开大合,起句突而又平。又其云在“章台路”上,不写眼前所见,却说“还见”云云,梅桃坊陌,寂静如故,燕子飞来,归巢旧处,全系写景,但以“还见”贯之,人之来,人之为怀旧而来,人之徘徊踯躅,都从字里行间露出,景中含情,情更浓烈,可见此词的沉郁处。中片本为双拽头,字句与上片同。以“黯凝伫”之人的痴立沉思写起,不写他所访求之人在与不在,而只“因念”云云,表面上描绘其昔时情态笑貌,实则追想从前的交游欢乐,但不明说,实是词的顿挫之处。下片则铺开来写,加深描绘“前度刘郎”“旧家秋娘”,一则“事与孤鸿去”,一则“声价如故”,对照写来,顿挫生姿。“燕台句”写空有才名,而今只留记诵。“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清游何在?真是沉郁之至。一结以“飞雨”、“风絮”,景中含情,沉郁而又空灵。这首词以“探春尽是,伤离情绪”为主旨,直贯全篇。
一首首离愁词像一位风霜老人目睹着人世间的风风雨雨,感受
着世人的悲欢离合,诠释着宋人笔下的别离之意。在晓风残月的吹拂映照之下,河边的杨柳婆娑舞动,一个孤独的身影在徘徊,别时的伤痛凄苦,别后的长久寂寞,离别之恨和羁旅之愁往复交织,演绎出一幕凄苦的人生悲剧。
(三)报国无门之愁
壮志难酬,是有投笔从戎之意,却无路去请缨的苦闷;是有匡国济世之心,却找不到真理的彷徨;是有满腔报国之志,却身贱路难觅的抑郁,最后或恨恨终生,或隐居尘世,以待天时。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激起词人满腔愤怒,他们或以笔代剑,抒写自己的壮志;或以词代哭,表达自己的悲愤。陈人杰的《沁园春》(抚剑悲歌)“抚剑悲歌,纵有杜康,可能解忧?为修名不立,此身易老;古心自许,与世多尤。平子诗中,庚生赋里,满目江山无限愁。”词一开篇就谈即使有美酒,也不能销愁,反而是“举杯销愁愁更愁”,表现自己内心苦闷无法排遣。这愁闷有词人本身的个人身世之愁,又有不能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政治苦闷,这就使其愁情富有了比一般寒士词更加深广的社会内容和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也是这首词之所以感入之所在
辛词《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首词上、下片之间运用对比手法,以一个“愁”字贯串全篇,感情真率,意境含蓄。篇幅虽短却包含着丰富的耐人寻味的内容。
辛弃疾自渡江南来,积极要求抗战收复失土,却一再遭到统治阶级的排挤和打击。最后罢了他的官,让他闲居不用。但辛身虽赋闲,心中还想着抗战。所有这一切,都使他“愁”上加“愁”,他的“愁”确实太多了!而这些“愁”决不是少年时代强说“愁”的风花雪月之“愁”,而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之“愁”,是有重大意义的“愁”。他的另一首《破阵子》,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可以说是他“报国欲死无疆场”的代表作。用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