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6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__昆曲学案新人教版选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6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考点1 古雅的昆曲

一、昆曲及水磨腔、折子戏等概念

1.昆曲:原称昆腔,明末发展为全国性大剧种,清初称昆曲。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

2.水磨腔:明朝嘉靖、隆庆年间,以魏良辅为首的一批艺术家,对昆腔进行改革创新。把唱腔研磨得极其精致细腻,使旋律轻柔缓慢,仿佛在水里磨过一样,达到“音转若丝”的地步,时称“水磨腔”。

3.折子戏: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是昆曲蓬勃发展时期。为改变演出拖沓的状况,一些艺人从剧本中精选一出或几出戏,进一步加工、充实,使之成为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称为“折子戏”。折子戏生动活泼,集中了表演艺术的精华,获得观众的欢迎。从清代乾隆以后,折子戏逐渐取代了全剧的演出。这种演出形式,一直流传到今天。

二、“花部”与“雅部”之争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戏剧舞台上出现了“花部”与“雅部”较量争胜的局面。昆曲为“雅部”;而昆曲之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声腔种类繁多,统称“花部”。这就是戏曲史上有名的“花雅之争”。当时清朝统治者极力压制“花部”。但是花部戏剧内容普遍贴近百姓生活,唱腔清新活泼,唱词通俗易懂,强烈地吸引着观众。轻歌曼舞、一唱三叹的昆曲,在花部的冲击下,逐渐被观众抛弃,而日趋衰落。

—[名师点拨]—

清朝统治者的政治干预能够暂时压制一下花部,但却改变不了群众厌恶昆曲,欢迎乱弹的意愿。任何艺术形式和内容脱离了人民大众,必然会被人民大众所抛弃。

三、昆曲诞生、兴衰的过程

1.形成过程

(1)元朝末年,江苏昆山地区的南戏艺人演唱南曲时,与当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再经过顾坚的改进,形成一种深受昆山人欢迎的曲调。

(2)明初,被正式称为“昆山腔”,腔调悠扬流畅是其灵魂和标志。

(3)明朝魏良辅进行了革新,在曲调演唱上,注重“布调收音”;在曲调运用上,强调宫调、板眼和平仄;在乐器伴奏上,增添琵琶、三弦、筝等弦乐伴奏。

(4)隆庆末年,梁辰鱼创作《浣纱记》,昆曲登上戏曲舞台:

(5)万历末年,传入北京,赢得“官腔”的称号。

(6)明末,成为第一大声腔和全国性的大剧种。

(7)清初,昆曲的名称产生。

2.兴盛

(1)时间:从明朝万历至清朝乾隆末年。

(2)表现:一是新剧作不断涌现,二是表演艺术精益求精,服装道具更加讲究,角色分工越来越细。三是折子戏的出现。

3.衰落

(1)作品脱离生活实践,脱离舞台实践,戏词追求典雅深奥,唱腔讲究悠扬婉转。片面追求旋律和音乐的表现力,却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就成为昆曲的致命弱点。昆曲脱离人民群众是它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2)花部戏剧内容普遍贴近百姓生活,唱腔清新活泼,唱词通俗易懂,从而强烈地吸引着观众。这是它能够在花、雅之争中取胜的根本原因。

—[名师点拨]

昆曲产生的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点,即昆腔的形成、昆腔的革新和昆腔登上戏曲舞台。昆腔登上戏曲舞台,标志着昆曲的诞生。

四、“近代百戏之祖”

昆曲对后世中国戏曲众多剧种都有深远的影响,所以被誉为中国“近代百戏之祖”。

(1)脚色制:脚色制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创造。脚色最基本的类型为“生、旦、净、末、丑”五种,其他脚色实际上都可以规范到这五种行当中去。

(2)文人戏曲与舞台扮演紧密结合是昆曲诞生的特点:昆曲一登上戏曲舞台就受到文人青睐。众多文人献身戏曲事业,对于规范、发展、繁荣昆曲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文人创作的昆曲戏剧过分追求文词的典雅深奥,唱腔的悠扬婉转,脱离舞台实践,案头化越来越明显,给昆曲日后的衰落播下了不良的种子。

(3)昆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剧结构。这种戏剧结构,是中国戏曲所特有的。各剧种的戏剧结构,都受它影响。

(4)昆曲的演员组合体制:这跟角色制有很大关系。角色制促进了演员技艺的发展,有些演员技艺独特精湛,深受观众喜爱,成为红极一时的主角。戏班就以他们为主,组织演员为主角配戏。主角的技艺、风格越来越突出,越来越走红,最后形成独特的流派。昆曲这种演员组合体制,对其他各剧种都有影响,使之流传至今。

[史料一]昆曲,原称昆腔,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元朝末年,江苏昆山地区的南戏艺人演唱南曲时,与当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南戏清唱新腔调。这种新腔调的原创歌手是顾坚。它在明朝中期经过革新后,传播到全国各地,形成了各种流派支脉,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

[探究]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昆曲是怎样产生的。

[提示]顾坚始创昆山腔,为昆曲塑造出灵魂;魏良辅革新昆山腔,使其具备登上舞台成为戏曲声腔的条件;梁辰鱼将昆曲剧目率先推上戏曲舞台并获得成功,昆曲诞生了。

[探究]从昆曲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看,昆曲的特色是什么?

[提示]昆曲唱腔悠扬婉转,讲究字正腔圆,昆曲戏词典雅深奥,讲究运用典故,所以“闲雅整肃、清俊温润”是昆曲的突出特点。

[史料二]盖吴音繁缛,其曲虽极谐于律,而听者使未睹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其《琵琶》《杀狗》《邯郸梦》《一捧雪》十数本外,多男女猥亵,如《西楼》《红梨》之类,殊无足观。花部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叟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

(清)焦循《花部农谭》

[探究]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清中叶以来昆曲走向衰落的原因。

[提示]昆曲创作脱离舞台实践;新戏曲(花部)贴近百姓生活,冲击昆曲。

昆曲独特的艺术特色

1.昆曲的曲文和曲牌:文人戏曲与舞台扮演紧密结合,昆曲的诗词吸收了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

2.昆曲的音乐和唱腔:昆曲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弦乐和打击乐,而这也为后来其他戏曲继承。

3.昆曲的舞台表演

(1)脚色:中国戏曲艺术的人物分类,即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

(2)严格的程式化:昆曲的各个行当都在表演上形成自己的一套程式和技巧;稳定的“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剧结构。

(3)昆曲的脸谱和戏装也都有严格的规定。

1.在中国舞台艺术中集中国文艺之大成,有“近代百戏之祖”之誉的戏曲品种是() A.元杂剧B.昆曲

C.明传奇 D.京剧

解析:选B本题考查基础知识,昆曲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活化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

2.乾隆、嘉庆年间,戏剧舞台上出现“花、雅”争胜的局面,其中“花”是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