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PPT)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件:①膜两侧存在浓度差: [K+]i > [K+]o=35∶1 [Na+]i< [Na+]o=1∶14.5
②膜通透性具选择性:K+
b.钠背景电流
2.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窦房结细胞
心室肌细胞

12
0
3
4
1.心室肌细胞AP
0期:
刺激 ↓
去极化 ↓
阈电位 ↓
激活快Na+通道 ↓
Na+再生式内流 ↓
Na+平衡电位 (0期)
(去极化0+复极化1、2、3+恢复4期) 0期
不被河豚毒(TTX)阻断
1期:快速复极初期
快Na+通道失活 +
激活Ito通道
↓ K+一过性外流
↓ 快速复极化
(1期)
Ito通道的特点:
1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1.电压K门+ 控通道: 膜电位到-40mv时被激活 2.可N被a+ 四乙基铵和4-氨基吡啶等阻断





产生AP 绝对不应期 局部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兴奋性正常 兴奋性无
兴奋性低 兴奋性高
LRP ARP
心室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周期变化 对应位置 机制
新AP产生能力
有效不应期 去极化→复极化-60mV43;通道处于
-55mV 完全失活状态
局部反应期: ↓
代偿间歇compensatory pause:一次期前收缩 之后所出现的一段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1)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主要特点是
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相当于心肌
整个收缩期 和舒张早期
有效不应期的长短 主要取决 2期(平台期)
收缩
舒张
(3)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
期前收缩premature systole:在心室肌的不应 期之后和下一次窦性兴奋到达之前,心室受到一次人 工刺激或者来自异位起搏点的兴奋刺激,可以出现 一次提前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无1期和2期。
(2)电位形成机制
0期
零电位
阈电位
Ca2+
Ca2+
0期:当4期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激活慢钙通道(ICa-L)→Ca2+内流
3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1、2
K+
Ca2+
3期:慢钙通道(ICa-L)渐失活 + 激活钾通道(IK) → Ca2+内流↓+ K+递减性外流
(因钾通道的失活K+呈递减性外流)
④慢反应非自律细胞:O期去极速率慢, 其4期无自动去极化。如结区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一)兴奋性 (二)自律性 (三)传导性 (四)收缩性
1、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离子通道的性状: INa 、 ICa-L
p107
Na+通道的性状 备用(静息)、激活、失活
完全备用 → 失 活 → 刚复活 → 渐复活 → 基本备用
2期:O期去极达-40mV时
已激活慢Ca2+通道
2期
(L型钙通道ICa-L) +
激活IK 通道 ↓
Ca2+缓慢内流 与K+外流
处于平衡状态

缓慢复极化
(2期=平台期)
K+ K+ Na+ Ca2+
3期:快速复极末期
慢Ca2+通道失活 +
IK 通道通透性↑
↓ K+再生式外流
↓ 快速复极化
至RP水平 (3期)

去极化(0期) 复极化 4期


种 细 胞 的
心室肌 钠离子内流 细胞 快钠通道
快反应细胞
钾外流 钙内流
恢复 钠钾钙离子 分布
Fast response cell
AP
机 制
窦房结 钙离子内流 钾外流 自动
细胞 慢钙通道
去极化
慢反应细胞
Slow response cell
2.浦肯野细胞(快反应自律细胞)的电位
Na+通道
-60mV 刚开始复活
相对不应期 ↓
Na+通道 能产生(但0期幅度、
-80mV 大部复活 传导、时程等较正常小)
超常期
↓ Na+通道基本
-90mV 恢复到备用状态 同相对不应期
2. 影响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因素
(1)静息电位(最大舒张电位)水平 (2)阈电位水平
3、兴奋性的周期变化和心肌收缩的关系
INa ICa-L If
外向电流Outward Current 正离子外流或负离子内流,使膜复极 Repolarization或
超极化 Hyperpolarization IK1 Ito IK
(一)工作细胞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1.心室肌细胞RP
(1)幅度:-80~-90mV
(2)机制:a.K+平衡电位(Ik1)主要
心肌细胞分类
• 工作细胞:心室,心房普通心肌细胞 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 自律细胞:具自动节律性的心肌细胞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 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 收缩性弱(或称无收缩性)
工作细胞
安静时膜电位稳定 静息电位
自律细胞
自动去极化 最大舒张电位
在电生理学中,电流的方向以正离子在 膜 两侧 的流动方向来命名: 内向电流Inward Current 正离子内流或负离子外流,使膜去极化 Depolarization
1.形成机制:
0、1、2、3期: 心室肌细胞基本相似
4期: 递增性Na+为主的 内向离子流(If)+ 递减性外向K+电流(Ik) 所引起的自动去极化
2.特点: (1)0期去极化
速度快,幅度大
(2)4期自动去极化
速度比窦房结 细胞慢, 故自律性低。
比较三种细胞的电位变化
窦房结细胞
心室肌细胞
浦肯野细胞
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
心脏中细胞的组成 心肌细胞 内皮细胞 纤维细胞
自律细胞 非自律细胞
第一节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心脏不断地有秩序的、 协调的收缩与舒张,是实现泵血功能的必要条件。
而心脏的这种功能是依赖于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电生理特性) 收缩性(机械特性) 。
心肌细胞的分类 根据各类心肌细胞AP的O期去极化速率
和4期有无自动去极化,将心肌分为:
①快反应自律细胞:0期去极速率快(钠通道), 4期有自动去极化。如房室束,浦肯野细胞。
②快反应非自律细胞:0期去极速率快, 4期无自动去极化。如心房肌、心室肌细胞
③慢反应自律细胞:O期去极速率慢(钙通道), 4期有自动去极化。如窦房结细胞
K+ K+ Na+ Ca2+
K+
○泵
3期3期
○泵
4期:
– 钠-钾泵Na+-K+ Pump – 钠-钙交换Na+-Ca2+ Exchange – 钙泵Ca2+ Pump
★ ○泵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窦房结细胞
心室肌细胞
浦肯野细胞
1.窦房结细胞(慢反应自律细胞)的电位 电位特征:
RP:不稳定,能自动去极化,=最大舒张电位 AP:分0,3,4三个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