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刚体的位置和姿态

第二章-刚体的位置和姿态
第二章-刚体的位置和姿态

第二部分运动学

运动学是研究物体作机械运动的几何性质,而不涉及引起运动的原因,也就是说,不涉及物体的受力。

物体的机械运动是指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这种变化具有相对性,即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这种变化具有不同的描述,因此,选取参考系或称参考基是运动学分析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次,要研究物体及物体系统(刚体及刚体系)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以及它们在构件及机构中的传递,它们的数学模型如何表达,对这些变量如何分析和计算等。

我们仅仅研究刚体作平面运动的运动学。

第二章刚体的位置和姿态

运动学问题是研究物体或物体系统在空间的运动情况,即它或它们的空间形态如何随时间变化,以及它们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为此,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对它或它们的空间形态如何描述的问题。在《大学物理》课程里,我们已经学习了点的运动,但是物体的运动远比点的运动复杂,因为点只有位置而没有姿态,一个物体可以看作由无数的点组成,在运动过程中各个点的运动一般情况下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一个物体的运动不能视为一个点的运动。体育比赛之所以能够吸引数以千万计的目光,是因为大家不仅将运动员在比赛场地的状态视为一个点的运动,更主要的是欣赏他们力量型的或优美型的姿态。工程结构的运动状态更是如此,图2-0-1是曲柄连杆机构的示意图,我们对曲柄施加一力偶矩使之绕O点转动时,连杆和滑块将产生运动,显然,滑块的运动状态只能是沿滑槽移动,其上各点的运动是一样的,但是,连杆的运动就比滑块复杂,其上各点的运动不一样。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方法以描述这些点的位置以及它们相互的位置关系。为了从点的位置的描述过渡到刚体的形态的描述,我们将采用与《大学物理》中不同的方法。

图 2-0-1 曲柄连杆机构

第一节 点的空间运动及其描述

(一) 点的空间位置

首先建立一个惯性参考基,我们用矢径A r

表示点A 在惯性参考基中的空间位置,该矢量从参考基基点O 出发到达点A ,方向指向A , 如图2-1-1所示。矢径A r

可以用参考基的基矢量表 示为:

k r j r i r r Az Ay Ax A

(2-1-1)

其中Ax r 、Ay r 和Az r 分别为该矢径在x 、y 、z 轴的三个分

量。我们已经知道,矢径A r

的矩阵表示为:

T

Az Ay

Ax

A r r r r (2-1-2) 图 2-1-1

(二)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1. 点的速度

根据速度的定义,点A 的速度是其位置对时间的一次微分,即:

k r j r i r r dt

r d v Az Ay Ax A A (2-1-3) 式中,考虑到惯性参考系是固定坐标系,不随时间变化,因此,三个坐标轴的单位矢量对时间的微分等于零。上式同样可以用矩阵表示为:

T

Az Ay

Ax

A r r r r (2-1-4)

或者记为:

T

Az Ay

Ax

T

Az Ay

Ax A r r r v v v v (2-1-5)

2. 点的加速度

将速度对时间再次微分可以得到点A 的加速度:

k r j r i r r a Az Ay Ax A A (2-1-6)

写作矩阵形式为:

T

Az

Ay

Ax

A A r r r r a (2-1-7) 或者记为:

T

Az Ay

Ax

T Az Ay Ax

A A r r r v v v r a (2-1-8)

上面各式中,惯性系坐标轴的单位矢量对时间的微分同样为零。

[例2-1-1] 细杆O 1A 绕O 1轴以t 的规律运动,ω为常量,该细杆上套有一小环M ,小环同时又套在半径为r 的固定圆环上,如图2-1-2,求小环的速度和加速度。 [解]:

如图,以O 为原点建立惯性坐标系,M 点的 位置为

T

M sin r cos r 022

r (1)

M 点的速度用矩阵表示为:

T

T T M

M cos sin r cos sin r cos r sin r 0222022202222

r v (2) 图 2-1-2

其中,M 点的速度沿x 轴和y 轴的分量分别为: 2222cos r v ,

sin r v My Mx (3)

因此,M 点的速度大小为:

r v v v My Mx M 22

2 (4)

M 点的加速度用矩阵表示为:

T

M M sin r cos r 024242

2

r a (5)

这里,由于 常量,0 。

M 点的加速度沿x 轴和y 轴的分量分别为: 242422

sin r a ,

cos r a My Mx (6)

因此,M 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22

24 r a a a My Mx M

(7)

此时,如果将M 点的加速度分别向M 点在圆周的切向和法向投影,可得: 240 r a ,a Mn M (8)

第二节 广义坐标和自由度

(一) 广义坐标的概念

为了进一步讨论物体的位置和姿态的描述,需要引进广义坐标的概念。我们已经习惯于用直角坐标描写一个点的位置,如图2-2-1(a ),点M 在xoy 坐标平面内(也称基平面)的位置由其坐标值x 和y 唯一确定。但是,这种描述是否就是唯一的呢?显然不是,比如,可以采用极坐标描述,见图(b )。实际上还可以由其他的描述,图(c )中用面积A 和角度 确定点的位置等等。由此可见,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的一组参数不是唯一的。为此,我们引入广义坐标的概念:如果存在一组相互独立的参数q 1,q 2,…,q n ,只要他们能够确定点的位置,不管这些参数的几何意义如何,这一组参数就称为这个点的广义坐标。比如上面的例子中,(x ,y ),(r , )和(A , )等都是M 点的广义坐标。一个点是如此,一个物体也是如此。

图 2-2-1

因此,广义坐标可以写作下面的通式:

t ,q ,,q ,q r r n i i

21 (2-1-1)

上式中,q 1,q 2,…,q n ,为i 点的广义坐标,时间t 为参变量。将上式对时间求导,即得到i 点的速度为:

n

j i j j

i i i t r q q r r v 1 (2-2-2) 其中, n ,,,j q j 21 相应地称为广义速度。如果i 点的位置描述函数中不显含时

间t ,则上式右边第二项应等于零。

[例2-2-1] 空间一动点M ,若选取参数r , , 为广义坐标,如图2-2-2所示,求动点M 的速度。 [解]: 依题意,有:

r r r M M

(1)

由几何关系可得:

cos r z sin sin r y cos sin r x (2)

在笛卡尔直角坐标系中,M 点的速度坐标阵为: 图 2-2-2

T

M z y x

r (3) 由(2)式,有

z z r r z z y y r r y y x x r r x x (4) 即

sin r cos r z cos sin r sin cos r sin sin r y sin sin r cos cos r cos sin r x (5) 最后可得M 点的速度大小用广义坐标表示为: 222222222sin r r r z y x v M

(6)

(二) 完整系统的概念

多个质点的集合可以组成一个质点系统,根据系统的运动是否受到预先规定的几何及运动条件制约的情况,可以将该质点系统分为自由系统和非自由系统。图2-2-3中,(a )为空中自由飘动的气球,因而是 一自由系统,图(b )中,物体B 只能限 制在环形轨道内运动,因而是一非自由系 统。

对于非自由系统,那些预先规定的、 与初始条件及受力条件无关的、限制系统

的几何位置或(和)速度的运动学条件称为约束。 图 2-2-3

在多种约束类型中,我们只介绍完整约束。

仅仅限制系统的几何位置和形态的约束称为完整约束,如果用x i 、y i 、z i 表示系统第i 个质点的笛卡尔直角坐标,那麽由N 个质点组成的系统的完整约束的约束方程可以写作下面的通式:

N r ;r ,,,k z ,y ,x ,,z ,y ,x f N N N i i i k 3210

(2-2-3)

完整约束又称为几何约束。换句话说,这种约束只有位置和姿态的约束而没有速度和加速度的限制。

[例2-2-2] 一个半径为R 的轮子沿斜面向下滚动而不滑动,如图2-2-4所示,分析轮子所受的约束。 [解]:

如果沿斜面向下为x 轴建立平面 参考基,如图,由于轮子只能在斜面 上运动,所以其形心C 的位置到斜面 的距离不会改变,即存在几何位置的

约束: 图 2-2-4 R y C (1)

另一方面,轮子沿x 轴的坐标位置就是轮子滚过的轨迹:

0C R x C (b )

其中, 是轮子转过的角度,C 0是质心沿斜面的初始位置,假设轮子开始时形心C 在y 轴上,则C 0 = 0。

可见,该轮子受到完整约束,共有两个约束方程。

(三) 自由度的概念

一个由N 个质点组成的系统,在笛卡尔直角坐标空间中,共有3N 个坐标,如果该系统是自由的,则需要3N 个坐标参数来确定其空间位置。如果受到完整约束,即受到预先给定的几何位置的限制,显然该系统就不再需要3N 个坐标参数来确定其空间位置了,如果存在l 个完整约束,即有l 个完整约束方程,则该系统仅需要n = 3N -l 个坐标参数就可以确定该系统的几何位置,当然,这n 个坐标参数必须相互独立。我们将n 称为该完整系统的自由度。

前面已经介绍过广义坐标的概念,一个物体或一个系统可以用广义坐标描述其位置和姿态,而一个物体或一个系统的广义坐标不是唯一的,但是每一组广义坐标的各个参数必须是相互独立的。对于完整系统,任一组广义坐标中坐标参数的个数应该等于该系统的自由度。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系统的自由度为n ,则确定该系统的广义坐标数也为n 。如例2-2-2,轮子在xy 基平面上的形态需要3个坐标描述,

第三节刚体位置和姿态的描述

(一)单个刚体的自由度

一个自由刚体,不受任何限制在笛卡尔直角坐标空间中运动,它具有6个自由度,包括沿3个基矢量方向的移动和绕3个基矢量的转动。比如一条船在水中航行,要确定这条船在水中的位置和姿态,需要确定它的前进后退、左右移动、上浮下沉这3个整体的移动情况,还要知道该船体绕由船头到船尾这条轴线的转动(称为横摇)、船头相对船尾的俯仰运动(称为纵摇)以及该船航向的改变运动(称为偏航)。这些运动状态需要6个相互独立的参数加以描写,所以船在水中航行一共有6个自由度。前3个称为移动自由度,用以确定船体的位置;后3个称为转动自由度,用以确定船体的姿态,参见图2-3-1。如果刚体不是自由的,受到预先给定的几何位置的限制,它的自由度将减少。比如将物体限制在某个基平面内运动,如图2-3-2,将杆AB限制在xoy基平面内运动,此时,杆AB的几何位置受到的限制包括:

①杆AB上任一点的z坐标值都等于零;

②绕x轴不能产生转动;

③绕y轴不能产生转动。

图 2-3-1 船在水中的自由度 图 2-3-2 做平面运动杆的自由度 于是,杆AB 还剩下3个自由度,即沿x 轴和y 轴的移动和绕z 轴(垂直纸面)的转动。杆AB 的自由度还可以这样确定,该杆的位置和姿态取决于A 和B 两点的位置,A 和B 两点各有两个坐标参数(x A ,y A )和(x B ,y B )共4个坐标参数,而该杆存在一个完整约束,即杆AB 的长度不变且等于L :

22

2L y y x x A B A B

所以杆AB 的自由度为 n = 4-1 = 3。

(二) 齐次坐标与齐次变换的概念

1. 惯性参考基和刚体连体基

物体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我们将刚体在空间的位置和姿态统称为刚体的位形。为了采用广义坐标描述刚体的位置和姿态,需要建立两个矢量参照基,一个是惯性参考基,一般认为,惯性参考基与地球固定,我们称之为参考基,也称定基;另一个是固定在刚体上的矢量基,该矢量基将随物体一起运动,我们称之为动基。一旦建立了这两个矢量基,我们就可以利用两个矢量基的空间关系来确定刚体的位形。我们将矢量基的原点称之为基点,将矢量基3个坐标轴的单位向量称为基矢量。

为了描述矢量基之间的关系,需要介绍有关齐次坐标及其变换的概念。 2. 齐次坐标

我们把不同时等于零的四个数组成的列向量 T

x x x x 43

2

1

称为三维空间里

点的齐次坐标。点的齐次坐标与该点笛卡尔直角坐标 T

z y

x 的关系为:

4

34241x x z ,x x

y ,x x x

(2-3-1) 显然,一个点的齐次坐标不是唯一的,或者说,一个点的齐次坐标具有多值性。例如,设P 点的齐次坐标为

T

x x x x P 43

21

(2-3-2)

根据(2-3-1)式,λ≠0时有

T x x x x P 432

1

(2-3-3)

说明(2-3-2)和(2-3-3)都是P 点的齐次坐标。 3. 齐次变换

一个点可以用齐次坐标表示,一个物体 如何用齐次坐标描述呢?如图2-3-3,o-xyz 为惯性参考基,o b -x b y b z b 为物体的连体基, 连体基的基点o b 在惯性参考基中的位置用

向径r

表示,A 为刚体上的任意点,假设A 图 2-3-3

相对其连体基用向径Q

表示,其在连体基上的分量分别为Q xb 、Q yb 和Q zb ,如何确定A

在惯性参考基中的位置?这个问题的解决并不难,只要将Q x 、Q y 和Q z 分别投影到惯性参考基三个基矢量上就可以的得到,当然,此时还需要知道连体基和惯性参考基基矢量之间的夹角。现将两个矢量基的基矢量之间夹角的余弦值列于表2-3-1中,于是可以得到如下关系:

332123211

321r

n Q n Q n Q Q r m Q m Q m Q Q r l Q l Q l Q Q zb yb xb z

zb yb xb y zb yb xb x (2-3-4)

其中,r 1、r 2、r 3分别表示连体基基点在惯性参考基中的位置。

如果采用齐次坐标表示A 点的位置,对于连体基和惯性参考基分别设为:

T x x x x 4

3

21

和 T

x x x x 43

21

利用齐次坐标与笛卡尔直角坐标间的关系、即(2-3-1)式,(2-3-4)式可以改写为:

3

343242141

4

3234

32

4214

1

42134

3242

14

141r n x x n x x n x x x x r m x x m x x m x x x x r l x x l x x l x x x x (2-3-5) 根据齐次坐标的多值性,可以令4

4x x ,代入上式,将上式进一步改写为:

44433322113

4

2332211241332211

1x x x r n x n x n x x x r m x m x m x x x r l x l x l x x (2-3-6)

上是采用矩阵描述则为:

432

133212321

1321432110

x x x x r n n n r m m m r l l l x x

x x (2-3-7) 简记为:

X T X (2-3-8) 其中,T 称为齐次变换矩阵,即

10

33212321

1321r n n n r m m m r l l l T (2-3-9) 值得关注的是,(2-3-8)式带有普遍的意义,X 可以看作用惯性参考基表示的任意矢量,而X ′则是该矢量的动参考基表示。当然,在(2-3-8)式中,X 和X ′均为矢量的齐次坐标形式,齐次变换矩阵T 中的元素参见表2-3-1。

(三) 刚体位置和姿态的齐次坐标描述

正如前面分析的,如果我们将固定于刚体上的矢量基称为连体基,该连体基将同刚体一起运动,因此,刚体相对惯性参考基的位置和形态就可以利用附体坐标系来表示,这具有普遍的意义,因为此时可以不计刚体的大小和形状。由(2-3-8)式的推导过程可以知道,变换矩阵T 实际上反映了动参考基与定参考基的空间关系,刚体的连体基也是动参考基,因此,变换矩阵T 也描述了刚体相对惯性参考基的空间关系。进一步考察变换矩阵T ,可以将其写作下面的分解形式:

T T n n n m m m l l l r r r r n n n r m m m r l l l T r

10

00

000100

100010001

10

00

321

321

321

3213321

2321

1321

(2-3-10) 这里,T r 称为移动变换,它表示连体基与惯性基平行,仅仅连体基基点发生移动,并且沿惯性基的x 、y 、z 轴分别移动了r 1、r 2、r 3;T α称为转动变换,它表示连体基与惯性基基点重合,但基矢量间的夹角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连体基相对惯性基仅仅产生转动。因此,我们也可以说,T r 描述了刚体的位置变化关系,而T α描述了刚体的姿态变化关系,同时由(2-3-10)式也可以看出,移动变换与转动变换是相互独立的,换句话说,刚体相对惯性基的位置变化与姿态的变化是相互独立的。

大学物理刚体部分知识点总结

一、刚体的简单运动知识点总结 1、刚体运动的最简单形式为平行移动与绕定轴转动。 2、刚体平行移动。 ·刚体内任一直线段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它的最初位置平行,此种运动称为刚体平行移动,或平移。 ·刚体作平移时,刚体内各点的轨迹形状完全相同,各点的轨迹可能就是直线,也可能就是曲线。 ·刚体作平移时,在同一瞬时刚体内各点的速度与加速度大小、方向都相同。 3、刚体绕定轴转动。 ?刚体运动时,其中有两点保持不动,此运动称为刚体绕定轴转动,或转动。 ?刚体的转动方程φ=f(t)表示刚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角速度ω表示刚体转动快慢程度与转向,就是代数量, 。角速度也可以用矢量表示, 。 ?角加速度表示角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就是代数量, ,当α与ω同号时,刚体作匀加速转动;当α与ω异号时,刚体作匀减速转动。角加速度也可以用矢量表示, 。 ?绕定轴转动刚体上点的速度、加速度与角速度、角加速度的关系: 。 速度、加速度的代数值为。 ?传动比。

二. 转动定律转动惯量 转动定律 力矩相同,若转动惯量不同,产生的角加速度不同 与牛顿定律比较: 转动惯量 刚体绕给定轴的转动惯量J 等于刚体中每个质元的质量与该质元到转轴距离的平方的乘积之总与。 定义式质量不连续分布 质量连续分布 物理意义 转动惯量就是描述刚体在转动中的惯性大小的物理量。 它与刚体的形状、质量分布以及转轴的位置有关。 计算转动惯量的三个要素:

(1)总质量; (2)质量分布; (3)转轴的位置 (1) J 与刚体的总质量有关 几种典型的匀质刚体的转动惯量 平行轴定理与转动惯量的可加性 1) 平行轴定理 设刚体相对于通过质心轴线的转动惯量为Ic,相对于与之平行的另一轴的转动惯量为I,则可以证明I 与Ic 之间有下列关系 2c I I md =+ 2)转动惯量的可加性 对同一转轴而言,物体各部分转动惯量之与 等于整个物体的转动惯量。 三 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 2 c I I md =+

小学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测试卷(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测试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中,小明家在学校的()处. A. 南偏西30°1.8千米 B. 南偏东30°1.8千米 C. 南偏西60°1.8千米 D. 南偏东60°1.8千米 2.芳芳家在红红家北偏西40°的方向上,那么红红家在芳芳家()的方上. A. 北偏西40° B. 南偏北40° C. 南偏东40° D. 北偏东40°3.如图,如果以海洋舰为观测点,雷达站的位置是()。 A. 东偏北60° B. 东偏北30° C. 北偏西60° D. 西偏南30°4.以小红家为观测点。小明家在南偏东50°方向上,则以小明家为观测点,小红家在()方向上。 A. 东偏南50° B. 北偏西50° C. 北偏西40° D. 西偏北50”5.小丽从家里出发,先向东偏南45°方向走500m,再向正西方走100m,现在她的位置在家的()方向. A. 东北 B. 西北 C. 东南 D. 西南6.下图中,小明家在学校的()处。

A. 南偏西300方向1.8千米 B. 南偏东600方向1.8千米 C. 南偏西600方向1.8千米 7.观察下图的位置关系,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 学校在公园北偏西40°方向400m处 B. 公园在少年宫的东偏北70°方向300m 处 C. 公园在学校东偏南50°方向400m处 D. 少年宫在公园北偏东20°方向300m处8.小丽先向东偏北45°的方向走了50 m,又向南偏东45°的方向走了50 m,她现在的位置在起点的()方向。 A. 正东 B. 正北 C. 东北 D. 东南9.如图,小芳不动,小敏朝()方向走能遇到小芳. A. 北偏西30° B. 北偏西 60° C. 北偏东30° D. 南偏西30°10.如果小红在小强北偏东42°的位置上,那么小强在小红的()位置上。 A. 南偏西48° B. 北偏东48° C. 南偏西42° 11.如右图,聪聪家位于学校的( )。

单摆刚体特效制作解析

单摆刚体特效制作解析 制作前期分析: 单摆特效的制作一般分为两种方法制作,一种就是key动画,另一种就是利用maya刚体来模拟,既然是物理现象,我们肯定首选maya刚体来制作;其实主要就是一些模型的搭建,其次就是刚体动力学的模拟了;只要搭建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关乎到单摆实例的制作成功与否的关键...... 制作过程: 制作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就是模型的搭建,另一部分则是刚体动力学的解算; 首先我们来说说模型的搭建,我们先由简单的开始,由易到难嘛,那我们就先从小球开始,建立一个nurbs小球:

然后,ctrl+d复制一个,移动一点距离: 这里注意了,细节的部分来了,两小球一定不要接触,要保证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当然越小越好,不过也不能太小,因为太

小容易在刚体解算的时候出现动力学粘带现象;而如果接触了就会出现解算错误现象,大致距离如下图所示: 然后shift+d接着等距离的复制5个,一共6个nurbs小球: 然后选中这个六个小球,执行Dynamic下的Soft/Rigid Bodies(柔体和刚体)中创建主动刚体:

当小球都变为刚体后,按数字键4线框显示模型,我们会很明显的看到在小球的中心有一个叉叉,有了这个叉就代表刚体建立成功: 然后选中这个六个小球,添加重力,这样,然后播放测试一下,小球会自由下落,这说明重力场对他们有影响了:

在早期的maya版本,比如maya2008里,直接给物体重力就可以默认的创建刚体;高版本maya里有所调整,这里我们就不作深究了,只要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就行...... 现在我们来创建约束,这个是重点,选择一个小球,然后添加钉 子约束:

六年级数学:、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行走路线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行走路线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教材56页的例3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的第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根据平面图运用所学的确定位置的知识和方法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这一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用数学方法描述现实世界中空间关系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更加全面地掌握方法,并形成相应的技能。 教学准备:相关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例3平面图: 提问:图上有哪些场所?

你能说出其中两个场所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如:超市在敬老院什么地方?敬老院在超市什么地方? 2、引入: 李伟家在哪里?大港小学在哪里?李伟从家出发,按怎样的方向与路程行走,就可以走到大港小学了?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二、展开 1、说说李伟从家到大港小学行走的方向和路程。 ⑴自己说一说。 ⑵在小组中说一说,小组中的成员相互更正。 ⑶全班汇报交流。 指名一人汇报后,全班评议:好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注意:汇报交流时,允许有不同的叙说方式。 2、说说李伟放学回家的行走路线。 ⑴你想怎么说,各自说说看。 ⑵在小组中说一说,小组中的成员进行评议。 ⑶全班汇报交流。

大学物理刚体动力学

第二章 刚体力学基础 自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有两个力作用在有固定转轴的刚体上: (1)这两个力都平行于轴作用时,它们对轴的合力矩一定是零; (2)这两个力都垂直于轴作用时,它们对轴的合力矩可能是零; (3)当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它们对轴的合力矩也一定是零; (4)当这两个力对轴的合力矩为零时,它们的合力也一定是零; 对上述说法,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 (A )只有(1)是正确的; (B )(1)、(2)正确,(3)、(4)错误; (C )(1)、(2)、(3)都正确,(4)错误; (D )(1)、(2)、(3)、(4)都正确。 【提示:(1)如门的重力不能使门转动,平行于轴的力不能提供力矩;(2)垂直于轴的力提供力矩,当两个力提供的力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合力矩就为零】 2.关于力矩有以下几种说法: (1)对某个定轴转动刚体而言,内力矩不会改变刚体的角加速度; (2)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对同一轴的力矩之和必为零; (3)质量相等,形状和大小不同的两个刚体,在相同力矩的作用下,它们的运动状态一定相同。 对上述说法,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 (A )只有(2)是正确的; (B )(1)、(2)是正确的; (C )(2)、(3)是正确的; (D )(1)、(2)、(3)都是正确的。 【提示:(1)刚体中相邻质元间的一对内力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点相同,则对同一轴的力矩和为零,因而不影响刚体的角加速度和角动量;(2)见上提示;(3)刚体的转动惯量与刚体的质量和大小形状有关,因而在相同力矩的作用下,它们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3.一个力(35)F i j N =+作用于某点上,其作用点的矢径为m j i r )34( -=,则该力对坐标原点的力矩为 ( ) (A )3kN m -?; (B )29kN m ?; (C )29kN m -?; (D )3kN m ?。 【提示:(43)(35)430209293 5 i j k M r F i j i j k k k =?=-?+=-=+ =】 4.均匀细棒OA 可绕通过其一端O 而与棒垂直的水平固定光滑轴 转动,如图所示。今使棒从水平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在棒摆 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角速度从小到大,角加速度不变; (B )角速度从小到大,角加速度从小到大; (C )角速度从小到大,角加速度从大到小;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知识总结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 1.确定(或绘制)物体的位置。 确定方向:先确定正方向,再量角度。 确定距离:根据单位长度(比例尺),测量计算。 注意: A :在表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时,一般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 B :确定观测点:(1)从那里出发,那里就是观测点。 (2)“在”字后面的为观测点。 一、按照图上所示的位置填空。 (1)游泳馆在小文家的 方向,距离是 米; (2)电影院在小文家的 方向,距离是 米; (3)图书馆在小文家的 方向,距离是 米; (4)百货超市在小文家的 方向,距离是 米; 二、按要求画出各景点位置。 (1)鳄鱼潭在大象馆西偏南40°方向,距离300米; (2)熊猫馆在大象馆北偏西15°方向,距离200米; (3)花果山在大象馆东偏北60°方向,距离500米; (3)麋鹿苑在大象馆东偏南50°方向,距离400米; 东 西 西 北 南

2.位置的相对性。 两物体位置的相对性,是以这两个不同地点为观测点,描述对方所在地的方向时, 方向正好相反(东→西,北→南,东偏北→西偏南),角度不变,距离不变。 三、填一填。 (1)小红家在学校的东偏南20°方向,距离120米处 ;学校在小红家的( )。 (2)B 在A 的西偏北30°方向500米处,那么A 在B 的( )。 (3)超市在家的南偏西40度,距离约200米。那么家在超市的( )。 (4)长春市在北京市的北偏东60度,距离约500千米。那么北京市在长春市的( )。 3.简单路线图: (1)描述线路:应先确定观测点,描述每一段的方向和距离,观测点发生变化时,物体所在的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确定观测点:A :从那里出发,那里就是观测点。 B :“在”字后面的为观测点。 (2)绘制线路:要先确定出发时的位置,以谁为观测点,就以谁为中心画出方向标。再根据描述画出路线图。 4.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比例尺。 5.常用的八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四、看图填空。 (1)学校在玲玲家( )偏( )( )°的方向上;图书馆在玲玲家( )偏( )( )°的方向上。 (2)亮亮从家里出发去玲玲家玩,要走( )米,如果每分钟走80米,要走( )分钟。 五、根据玲玲的描述,把她行走的路线图画完整。 北 200米

大学物理习题复习资料第二章

[习题解答] 2-1 处于一斜面上的物体,在沿斜面方向的力F作用下,向上滑动。已知斜面长为5.6m,顶端的高度为3.2m,F的大小为100N,物体的质量为12kg,物体沿斜面向上滑动的距离为4.0 m,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24。求物体在滑动过程中,力F、摩擦力、重力和斜面对物体支撑力各作了多少功?这些力的合力作了多少功?将这些力所作功的代数和与这些力的合力所作的功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解物体受力情形如图2-3所示。力F所作的功 ; 摩擦力 图2-3 ,摩擦力所作的功 ; 重力所作的功 ; 支撑力N与物体的位移相垂直,不作功,即 ; 这些功的代数和为 .

物体所受合力为 , 合力的功为 . 这表明,物体所受诸力的合力所作的功必定等于各分力所作功的代数和。 2-3物体在一机械手的推动下沿水平地面作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0.49 m?s-2 。若动力机械的功率有50%用于克服摩擦力,有50%用于增加速度,求物体与地面的摩擦系数。 解设机械手的推力为F沿水平方向,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f,在这些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加速度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在水平方向上可以列出下面的方程式 , 在上式两边同乘以v,得 , 上式左边第一项是推力的功率()。按题意,推力的功率P是摩擦力功率fv的二倍,于是有 . 由上式得 , 又有

, 故可解得 . 2-4有一斜面长5.0 m、顶端高3.0 m,今有一机械手将一个质量为1000 kg的物体以匀速从斜面底部推到顶部,如果机械手推动物体的方向与斜面成30 ,斜面与物体的摩擦系数为0.20,求机械手的推力和它对物体所作的功。 解物体受力情况如图2-4所示。取x轴沿斜面向上,y轴垂直于斜面向上。可以列出下面的方程 ,(1) ,(2) . (3) 根据已知条件 , . 由式(2)得 图2-4 . 将上式代入式(3),得 . 将上式代入式(1)得

大学物理刚体部分练习题

02刚体 一、选择题 1.0148:几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具有光滑固定转轴的刚体上,如果这几个力的矢量和为零,则此刚体 (A) 必然不会转动 (B) 转速必然不变 (C) 转速必然改变 (D) 转速可能不变,也可能改变 [ ] 2.0153:一圆盘绕过盘心且与盘面垂直的光滑固定轴O 以角速度按图示方向转动。若如图所示的情况那样,将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在同一条直线的力F 沿盘面同时作用到 圆盘上,则圆盘的角速度ω (A) 必然增大 (B) 必然减少 (C) 不会改变 (D) 如何变化,不能确定 [ ] 3.0165:均匀细棒OA 可绕通过其一端O 而与棒垂直的水平固定光滑轴转动,如图所示。今使棒从水平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在棒摆动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下述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A) 角速度从小到大,角加速度从大到小 (B) 角速度从小到大,角加速度从小到大 (C) 角速度从大到小,角加速度从大到小 (D) 角速度从大到小,角加速度从小到大 [ ] 4.0289:关于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取决于刚体的质量,与质量的空间分布和轴的位置无关 (B )取决于刚体的质量和质量的空间分布,与轴的位置无关 (C )取决于刚体的质量、质量的空间分布和轴的位置 (D )只取决于转轴的位置,与刚体的质量和质量的空间分布无关 [ ] 5.0292:一轻绳绕在有水平轴的定滑轮上,滑轮的转动惯量为J ,绳下端挂一物体。物体所 受重力为P ,滑轮的角加速度为。若将物体去掉而以与P 相等的力直接向下拉绳子,滑轮的角加速度将 (A) 不变 (B) 变小 (C) 变大 (D) 如何变化无法判断 [ ] 6.0126:花样滑冰运动员绕通过自身的竖直轴转动,开始时两臂伸开,转动惯量为J 0,角 速度为。然后她将两臂收回,使转动惯量减少为J 0。这时她转动的角速度变为: (A) (B) (C) (D) [ ] 7.0132: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长为2L 、质量为m 的匀质细杆,可绕过其中点且垂直于 杆的竖直光滑固定轴O 自由转动,其转动惯量为mL 2 ,起初杆静止。 为m v 相向运动,如图所示。当两小球同时与杆的两个端点发生完全非 弹性碰撞后,就与杆粘在一起转动,则这一系统碰撞后的转动角速 ωαα0ω 31 31ω() 03/1ω03ω03ω31 O v 俯视图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介绍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介绍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 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具体编排如下。 例1 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2 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例3 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例4 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 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 单的路线图。 三、编写特点 1.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重要性。教材选 取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

价值。例如,通过“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知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 提供丰富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第一段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位置”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他们对空间位置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教材创设了许多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例如,让学生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等活动,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四、具体编排 1. 主题图。 (1) 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图及“公园定向运动图”,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2) 注意: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有关“定向运动”的资料,教师也需要做相应的准备。 2.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1) 例1,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注意: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 要使学第2 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 ,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上两个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描述简单的路线。本单元的3个例题,以“台风中心的行进”为背景连续推进,很自然地提出一个又一个数学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基本方法。这样的编排设计,把各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之中,使学生在一个大的情境下学习,思路连贯,层层递进,通过自主探索顺利达成目标。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利用回忆与再现、观察与描述、分析与推理等多种途径,在思考、想象中让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全面地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第1课时描述物体的位置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教材第19页的内容。 1.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在由实物到绘制坐标图的抽象过程中渗透坐标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能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量角器、直尺、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家附近有什么好玩的场所吗?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自由汇报) 师引导学生:怎样才能准确地描述那些场所在你家的什么方向上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例1。 师:同学们,这是昨晚的天气预报,你从天气预报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台风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那么在得知这样的信息后,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呢?(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测算到达的时间)。 师:要测算台风到达的时间,首先要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怎样来确定台风中心的准确位置呢? 1.确定方向。 (1)加方向标。 师:方向标加在哪里?(A市) 师:加方向标的好处是什么?(容易说方向)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师:说说台风中心在什么位置?(在A市的东南方向) (2)测量角度。 师:知道台风中心在A市的东南方向就可以确定了吗? 生:不能,因为A市的东南方向范围很大,台风运动的路线不够明确。 师:那怎么样才能准确地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呢? 小组讨论,学生汇报结果。

大学物理实验 复摆实验讲义

利用复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实验目的】 (1)根据复摆的物理特性测量重力加速度; (2)利用拟和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3)练习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仪器用具】 复摆,光电计时器,游标卡尺等。 【实验原理】 在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中,有一类利用了摆的性质:小振动周期的平方与成反比(由量纲分析即可得到此结论)。对于大家熟悉的单摆,由于摆球并不是理想的质点,摆线也有一定的质量,导致等效的摆长很难精确测定,严重制约了的测量精度(因为周期测量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我们这次实验使用的复摆就是为了克服这个困难而设计的专用于重力加速度测量的仪器。 所谓的复摆就是一个刚体摆。在重力作用下,刚体绕固定水平转轴在竖直平面内摆动(见图1)。设复摆的质量为m,其重心G到转轴O的距离为h,从重心到转轴的垂线OG与铅垂线的夹角为,则重力对复摆产生的恢复力矩为 图1 复摆示意图 根据刚体定轴转动定理,复摆的角加速度 其中I为刚体相对O轴的转动惯量,为刚体相对其重心的转动惯量,这里用到了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当摆角很小的时候, 上式简化为 这是简谐运动的方程。由此可知,与单摆一样,复摆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小振动是周期为 的简谐振动。注意 不是 的单调函数:当 趋于零或无穷大时,周期都趋于无穷大(见图2)。 图2 复摆 曲线(A,C 为一对共轭点)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改变转动轴O 轴(即悬点)的位置。悬点始终在经过复摆重心G 的一条直线(即复摆摆杆的中心线)上。通过改变悬点而改变 ,测量不同 对应的周期 ,用理论公式对测量结果进行拟合,就可以得到 了。 除了上述的曲线拟合方法,这里再介绍一种只需要测量两个点的方法,这也是利用复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传统方法。如图2所示,我们选择的两个悬点O 1和O 2分处重心的两侧,它们到重心的距离分别为 ,振动周期分别为 和 ,根据周期公式有 如果O 1、O 2满足 但 ,则称它们互为共轭点。对于共轭点的情况,上式右边第二项为零,只需要测量两个悬点的距离 就可以计算 了。由于不需要确定重心的实际位置(这一步的精度远比测量两个悬点的距离要低),共轭点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注意,即便O 1、O 2不是一对精确的共轭点,只要 和 相差做够小(比如

第二单元__位置与方向知识总结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1确定(或绘制)物体的位置。 确定方向:先确定正方向,再量角度。 确定距离:根据单位长度(比例尺),测量计算 A :在表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时,一般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 B:确定观测点:(1)从那里出发,那里就是观测点。 (2)“在”字后面的为观测 点 一、按照图上所示的位置填空。 (1)游泳馆在小文家的方向,距离是米; (2)电影院在小文家的方向,距离是米; (3)图书馆在小文家的方向,距离是米; (4)百货超市在小文家的方向,距离是米; 、按要求画出各景点位置。 (1) 鳄鱼潭在大象馆西偏南40方向,距离300 米; (2) 熊猫馆在大象馆北偏西15方向,距离200 米; (3) 花果山在大象馆东偏北60方向,距离500 米; (3)麋鹿苑在大象馆东偏南50方向,距离400 米; 大象馆 50米

2.位置的相对性。 两物体位置的相对性,是以这两个不同地点为观测点,描述对方所在地的方向时,方向正好相反(东—西,北—南,东偏北—西偏南),角度不变,距离不变。 三、填一填。 (1)小红家在学校的东偏南20°方向,距离120米处;学校在小红家的()。(2)B在A的西偏北30°方向500米处,那么A在B的()。 (3)超市在家的南偏西40度,距离约200米。那么家在超市的()。 (4)长春市在北京市的北偏东60度,距离约500千米。那么北京市在长春市的( )。 3.简单路线图: (1 )描述线路:应先确定观测点,描述每一段的方向和距离,观测点发生变化时,物体所在的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确定观测点:A :从那里出发,那里就是观测点。B: “在”字后面的为观测点。 (2 )绘制线路:要先确定出发时的位置,以谁为观测点,就以谁为中心画出方向标。再根据 描述画出路线图。 4.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比例尺。 5.常用的八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四、看图填空。 (1)学校在玲玲家()偏()()°的方向上;图书馆在玲玲家()偏()()°的方向上。 (2)亮亮从家里出发去玲玲家玩,要走()米,如果每分钟走80米,要走()分钟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2、引导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帮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教学难点: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量角器、直尺;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确定位置的知识?(东南西北,第几排 第几个,数对等) 2.如果一个物体处在没有竖列没有横行的环境中,比如在海上、空中,又用什么方式确定 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确定位置的方法。 (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例1场景图的轮船 谈话:这是一艘轮船在大海中航行的情景图,它正在朝正北方向航行。(介绍:N是单词North的缩写,表示北,平面图中,一般用N表示方向北)在无边无际,茫茫大海上,轮船可以靠什么指引航行呢?(灯塔)同学们,看!有二个灯塔(课件出示灯塔画面), 2.认识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 (1)提问:灯1和灯塔2在轮船的什么方向?(东北西北)并追问:我们观察灯塔1和灯塔2的时候,是以哪个物体为观测点呢?(轮船) (2)小结:所以在描述物体方向的时候首先要说明观测点(板书:观测点)。习惯上,在确定位置时,常把东北方向叫做北偏东。轮船的北偏东方向就是以轮船的正北方向为标准,向东偏的方向。 (3)交流:你认为西北方向可以叫做什么呢?(北偏西)轮船的北偏西方向就是指什么方向呢,你能说一说并用手指一指吗? (4)精讲:实际上,在野外或图上确定位置时,常把东北方向叫做北偏东。西北方向叫做北偏西。(补充板书: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 学生齐读板书。 (5)探究:西南方向和东南方向也可以叫做什么呢? 结论:南偏西,南偏东。 引导: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里所说的四个方向都是以什么方向为标准的?(南北) 释疑:以航海学为依据,人们都知道轮船在海洋里航行,茫茫大海很难找到参照物,所以是以罗盘(指南针)确定航行的方向,指南针的一端指着南、另一端指着北,先确定的是南北方向,所以航行的方向以南、北为标准,所以都表述成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 三、合作探究,生成新知 1、设疑: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描述“在轮船的北偏东方向上有一座灯塔A”在图上画出灯塔A,想一想灯塔A可以画在哪里。待会儿请想好的同学上黑板画一画。 请想好的同学上板来画一画。师:大家画的都对吗?他们画得对吗,为什么?(对东北

大学物理刚体部分知识点总结复习过程

一、刚体的简单运动知识点总结 1.刚体运动的最简单形式为平行移动和绕定轴转动。 2.刚体平行移动。 ·刚体内任一直线段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它的最初位置平行,此种运动称为刚体平行移动,或平移。 ·刚体作平移时,刚体内各点的轨迹形状完全相同,各点的轨迹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 ·刚体作平移时,在同一瞬时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大小、方向都相同。 3.刚体绕定轴转动。 ?刚体运动时,其中有两点保持不动,此运动称为刚体绕定轴转动,或转动。 ?刚体的转动方程φ=f(t)表示刚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角速度ω表示刚体转动快慢程度和转向,是代数量,。角速度也可以用矢量表示,。 ?角加速度表示角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是代数量,,当α与ω同号时,刚体作匀加速转动;当α与ω异号时,刚体作匀减速转动。角加速度也可以用矢量表示,。 ?绕定轴转动刚体上点的速度、加速度与角速度、角加速度的关系: 。 速度、加速度的代数值为。 ?传动比。

二.转动定律转动惯量 转动定律 力矩相同,若转动惯量不同,产生的角加速度不同 与牛顿定律比较: 转动惯量 刚体绕给定轴的转动惯量J 等于刚体中每个质元的质量与该质元到转轴距离的平方的乘积之总和。 定义式质量不连续分布 质量连续分布 物理意义 转动惯量是描述刚体在转动中的惯性大小的物理量。 它与刚体的形状、质量分布以及转轴的位置有关。 计算转动惯量的三个要素:

(1)总质量; (2)质量分布; (3)转轴的位置 (1) J 与刚体的总质量有关 几种典型的匀质刚体的转动惯量 平行轴定理和转动惯量的可加性 1) 平行轴定理 设刚体相对于通过质心轴线的转动惯量为Ic ,相对于与之平行的另一轴的转动惯量为I ,则可以证明I 与Ic 之间有下列关系 2c I I md =+ 2)转动惯量的可加性 对同一转轴而言,物体各部分转动惯量之和 等于整个物体的转动惯量。 三 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 2 c I I m d =+

人教版六年级上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确定物体的位置时,需要知道()和()两个条件。 2.从学校大门向东走150米到办公楼,从办公楼向()走()米到学校大 门。 3.小明家在超市的北偏东30°的方向上,距离是300米,超市就在小明家() 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4.超市在李刚家东偏北45°的方向上,也可以说超市在李刚家()偏 ()()的方向上。 二、看图量一量,填一填。 1.超市在市政府的()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2.体育馆在市政府的()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3.邮局在市政府的()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4.市政府在医院的()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三、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图中标出学校、游泳馆和汽车站的位置。 1.学校在市政府的南偏东30°方向上,距离是800米。 2.游泳馆在市政府的西偏北20°方向上,距离是200米。 3.市政府在汽车站的南偏西35°方向上,距离是1000米。 四、甲市和乙市两地相距大约137千米,根据下图填空。 1.甲市在乙市的()偏()()的方向上。 2.乙市在甲市的()偏()()的方向上。

五、下面是某市5路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图。 1.5路公共汽车从汽车站出发,先向()行()千米到达东关站后,再向 ()偏()40°方向行驶()千米到达公园。 2.由中心广场先向东偏()()行驶()千米到达医院,再向()偏 ()()的方向行驶()千米到达体育馆。 六、2路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向东偏南30°方向行驶3千米到体育馆,然后又向东行驶4千米到银行,最后向北偏东40°方向行驶2千米到达火车站。 1.根据上面的描述完成2路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 2.根据路线图说说2路公共汽车返回时行驶的方向和路程。 七、下面是小丁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

实验4复摆振动的研究

实验四复摆振动的研究 复摆又称为物理摆,是一刚体绕固定的水平轴在重力的作用下作微小摆动的动力运动体系——简谐振动。通过复摆物理模型的分析,可以用来测量重力加速度、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以及验证平行轴定理等等。 【实验目的】 1.分析复摆的振动,研究振动周期与质心到支点距离的关系。 2.掌握用复摆来测量重力加速度和回转半径的方法。 3.了解用复摆物理模型来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和验证平行轴定理的方法。 【实验仪器】 JD-2型复摆实验仪,光电门装置,J-25型周期测定仪,天平,米尺等 【实验原理】 刚体绕固定轴O在竖直平面内作左右摆动,C是该物体的质心,与轴O的距离为h ,θ为其摆动角度,如图4-1所示。 若规定右转角为正,此时刚体所受力矩与角位移方向相反,即有 h mg =sin - Mθ 若θ很小时(θ在05以内)近似有 θ =(4-1) mgh M- 又据转动定律,该复摆又有 θ I M=(4-2)其中I为该物体转动惯量。由(4-1)和(4-2)可得

20θωθ=- (4-3) 其中2 0mgh I ω= 。此方程说明该复摆在小角度下作简谐振动,该复摆周期为 mgh I T π=2 (4-4) 设c I 为转轴过质心且与O 轴平行时的转动惯量,那么根据平行轴定律可知 2mh I I c += (4-5) 代入(4-4)式得: mgh mh I T c 2 2+π = (4-6) 由此可见,周期T 是质心到回转轴距离h 的函数,且当0h →或h →∞时,T →∞。因此,对下面的情况分别进行讨论: (1)h 在零和无穷大之间必存在一个使复摆对该轴周期为最小的值,此时所对应h 值叫做复摆的回转半径,用R 表示。由(4-6)式和极小值条件 0dT dh =得: min c T T I R h m === (4-7) 代入公式(4-7)又得最小周期为 min 22R T g = (4-8) (2)在h R =两边必存在无限对回转轴,使得复摆绕每对回转轴的摆动周期相等。而把这样的一对回转轴称为共轭轴,假设某一对共轭轴分别到重心的距离为1h 、2h (12h h ≠),测其对应摆动周期为1T 、2T 。将此数据分别代入(4-6)式并利用12T T =得: 12c I mh h = (4-9) 12 2h h T g += (4-10) 把公式(4-10)与单摆的周期公式2l T g =复摆绕距的重心为1h (或其共轭轴2h )的回转轴的摆动周期与所有质量集中于离该轴为12h h +点的单摆周期

【教学设计】《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P50页的例1和P51页“练一练”,练习九第1、2题。 教材分析: 例1教学认识北偏东(西)若干度、南偏东(西)若干度等方向,使学生初步掌握北偏东(西)若干度、南偏东(西)若干度以及相应的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教材先出示一幅轮船航行的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灯塔1和灯塔2各在轮船的什么方向“,然后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在学生利用已有方位知识表示灯塔方向的基础上,介绍新的方位词。第二层次,引导学生观察由上述情境图进一步抽象所获得的平面图,学习用北偏东多少度和北偏西多少度的方法更准确地表示方向。在此基础上结合比例尺的知识,要求学生量出灯塔1到轮船的图上距离,并计算出相应的实际距离,从而使学生完整地掌握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练一练“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进一步加深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体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就掌握了用东或东北等方向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本节课的教学可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仅用“东北”这样的方向不能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新方法的心理需求。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2.让学生经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分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 2.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掌握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灯塔3和灯塔4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架桥铺路 1.比例尺1 :2000表示。 2.在比例尺是的图上,4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多少千米? 3.我们以前学过用东、南、西、北等方向来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你能以陈堡中心小学为观测点,大概描述一下你家在学校的什么方位吗? 例:周庄在学校的正南方向; 镇政府在学校的东北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问答练习,复习、巩固比例尺和方位词的相关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学习用方向描述物体位置。 出示例1的场景图。谈话:这是一艘轮船在大海中航行的场景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试卷分析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试卷分析 《位置与方向》这个内容在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一次了,由于教材改版,把这个知识点放在了六年级,因为已经学过一次了,所以再次学起来比较轻松。 一、问题分析 题目考查全面,覆盖面广。本试卷共计三个大题,涵盖了教材中的所有内容,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本卷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适当考查了教学过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目标体系。下面对测试情况做以具体的分析: (一)、填空部分:大部分学生答得都特别好,个别学生出问题出在了对于列和行还是有点混淆,在写数对时,容易把行和列写反。 (二)、选择题中的第3小题,告诉了学生X的位置,让学生写出Y的位置,我觉得有些学生是粗心了,数错了格子选择错误了。 (三)、问题解决:第2小题让学生找出五个点的位置,并把这五个点顺次连接成一个封闭图形,有些学生把它连成了一个梯形,而有些学生连成了两个三角形,我觉得是学生没有理解一个封闭图形的意思导致了失分。对于这些点的特点分析得不是很好。第4小题中“一个半小时”有的学生理解不到位,觉得是 0.5小时,而正确的理解应该是1.5小时,所以在计算速度时出错了。 二、失分的主要原因是: 1.概念不清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欠缺 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方向与位置”的学习内容,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太少,体验不深,没有相关经验的积累,因而学生头脑中建立的概念不清晰、不扎实,使用学习工具的方法不正确、不熟练。 2.推理、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一是学生对动手操作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二是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3.学生缺乏综合能力培养

大学物理第二章练习答案

第二章 运动的守恒量和守恒定律 练 习 一 一. 选择题 1. 关于质心,有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正确的应该是( C ) (A ) 质心与重心总是重合的; (B ) 任何物体的质心都在该物体内部; (C ) 物体一定有质心,但不一定有重心; (D ) 质心是质量集中之处,质心处一定有质量分布。 2. 任何一个质点系,其质心的运动只决定于( D ) (A )该质点系所受到的内力和外力; (B) 该质点系所受到的外力; (C) 该质点系所受到的内力及初始条件; (D) 该质点系所受到的外力及初始条件。 3.从一个质量均匀分布的半径为R 的圆盘中挖出一个半径为2R 的小圆盘,两圆盘中心的距离恰好也为2R 。如以两圆盘中心的连线为x 轴,以大圆盘中心为坐标原点,则该圆盘质心位置的x 坐标应为( B ) (A ) R 4; (B) R 6; (C) R 8; (D R 12 。 4. 质量为10 kg 的物体,开始的速度为2m/s ,由于受到外力作用,经一段时间后速度变为6 m/s ,而且方向转过90度,则该物体在此段时间内受到的冲量大小为 ( B ) (A )s N ?820; (B) s N ?1020; (C) s N ?620; (D) s N ?520。 二、 填空题 1. 有一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为m ,在地球表面上空2倍于地球半径R 的高度沿圆轨道运行,用m 、R 、引力常数G 和地球的质量M 表示,则卫星的动量大小为R GM m 3。 2.三艘质量相等的小船在水平湖面上鱼贯而行,速度均等于0v ,如果从中间小船上同时以相对于地球的速度v 将两个质量均为m 的物体分别抛到前后两船上,设速度v 和0v 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问中间小船在抛出物体前后的速度大小有什么变化:大小不变。 3. 如图1所示,两块并排的木块A 和B ,质量分别为m 1和m 2,静止地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子弹水平地穿过两木块。设子弹穿过两木块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 1和?t 2,木块对子弹的阻力为恒力F ,则子弹穿出后,木块A 的速度大小为 1A B F t m m ??+,木块 B 的速度大小为12F t A B B F t m m m ????++。 三、计算题 1. 一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薄半圆盘,设质量均匀分布,试求薄半圆盘的质心位置。 图1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2.让学生经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测量角度,用角度描述方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量角器、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师:紧张吗?(紧张),那我们先一起来做两个小游戏来放松一下好吗? 1、“快速起立”游戏 师:我来说数对,请相应的同学站起来,看谁的反应速度最快 2、“破译密码”游戏(出示课件) 师:但是这个密码需要我们全体同学共同努力,请男同学做好准备,女同学做好准备 二、复习导入 师:刚刚我们通过两个小游戏,缓解了紧张情绪同时也复习了一个数学知识(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那物体的位置除了用数对来表示,还有什么方法呢? 你想了解吗?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师:在低年级时我们曾学过位置与方向,认识了8个方向,都有哪些?如何在平面图上将这8个方向表示出来呢? 师:看谁是生活的有心人?你能说出你家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吗? 师:你(生1)的家在学校的东北方向,你(生2)的家也在学校的东北方向,我知道了,你们俩的家在一个地方,对吗? 师:看来要具体地说出你的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只说清楚方向还不够,还要说清楚你的家与学校的距离才行(板书:方向距离),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这种方法就叫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三、教学过程: 1.探索物体所在观测点的方向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生1和2刚刚说的都是是他家在学校的东北方向, 那能不能直接说他家在东北方向呢?从学校这个角度来观察,他家确实是在 学校的东北方向,但对于翠竹园生活小区来说就不一定是在东北方向了,在 这里学校就是一个观测点,看来在确定位置之前我们首先要确定好观测点。 那如果我现在要将学校这个观测点放到平面图上,你认为放哪比较合适? 师:刚才老师了解了生1和生2的家所在学校的大体方向,那具体在哪我们先在 地图上找找好吗?(出示威海地图),我们先一起找找柴峰小学的位置,这 是一幅立体图,你能找到北在哪吗?我想很多同学都想在地图上找到你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